磨损机理论文_冈村吉晃,雨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磨损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机理,刀具,电势,锤头,不锈钢,支座。

磨损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冈村吉晃,雨秋[1](2019)在《车轴轴承微振磨损产生机理及防范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铁道车辆平稳运行过程中,轴承内圈和后挡的接触面会产生微振磨损。本文利用实物轴承进行磨损试验,通过测试轴承内圈和后挡间的接触面压力,阐述了微振磨损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国外铁道车辆》期刊2019年06期)

田文帅,马英喆,王军祥,岳庚新[2](2019)在《高耐磨新型刮板抗冲击磨料磨损硬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高耐磨刮板因其制造方法简单、耐磨性能优异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远景。该刮板主要组织成分为中锰奥氏体钢,经熔炼、连铸、轧制、模锻和热处理等工序后得到成品刮板的耐冲击磨损性能较传统马氏体钢材料刮板有较大幅度提高。该材料冲击磨料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反复冲击导致的疲劳断裂和磨粒导致的犁沟和凿削,耐磨强化机理为表面塑性变形驱动的奥氏体向硬质相马氏体转化、位错强化、层错孪晶互作、位错马氏体互作的耦合强化。服役期间,该刮板在保有高韧性基体的同时,工作表面形成硬化层,在旧的硬化层被磨掉后,新露出的表面同样会发生自硬化,源源不断地产生硬化层,展现了其优良的耐磨特性。(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Chikara,YAMASHITA,刘志荣[3](2019)在《集电材料在流动电流作用下的磨损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氧化层类薄膜电阻作了介绍,提出电接触模型,阐述了电势和温度在触点附近分布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发现调节电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定律,使用计算接触电阻和薄膜电阻的因数确立一种计算温升的公式。最后,提出一种表示磨损模式之间转变条件的量化图。(本文来源于《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期刊2019年06期)

范彩霞,刘超,刘朝中,张保丰[4](2019)在《硬质合金车削30Cr13不锈钢磨损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发现TiAlN基纳米涂层钨钴类硬质合金刀具车削30Cr13不锈钢时在不同切削速度下的干式切削磨损机理,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对其磨损机理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保持切削深度1.5mm、进给量0.2mm/r不变,当切削速度依次取υ=123m/min、υ=132m/min、υ=142m/min、υ=152m/min和υ=163m/min时,切削速度与刀具耐用度的关系呈现"驼峰曲线"性质,低速υ=123m/min时前刀面以粘附磨损为主,随着切削速度增加,切屑与前刀面紧密接触地方在磨料磨损、粘附磨损、扩散磨损、氧化磨损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月牙洼"磨损,并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向切削刃方向扩展,υ=142 m/min时刀具耐用度最好,经济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卢凤生,张雷,王波,房海明,王舜[5](2019)在《大口径弹带材料黄铜的磨损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适用于高膛压发射条件的新型弹带材料,研究传统黄铜弹带材料的磨损机理。采用HSR-2M往复式摩擦实验机测试黄铜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结合OM、SEM/EDS分析磨损黄铜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在30N载荷下,滑动速度按照200r/min、400r/min、600r/min次序增加时,黄铜的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磨损量在滑动速度为600r/min时急剧增大。滑动速度由200r/min提高到600r/min时,由于摩擦表面温度达到黄铜的熔点,黄铜的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转变为熔化磨损。(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天暖,杨屹,杨刚[6](2019)在《精车奥氏体不锈钢刀片失效及磨损机理的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EGACOAT NANO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精车,针对精车不锈钢加工,提出4种判断精车不锈钢刀片失效的方法。通过JVL250影像测量仪、SEM、EDS对刀片的主切削刃、刀尖、后刀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精车304不锈钢时,切削刃和刀尖存在微小崩损,后刀面存在大量的铁、铬元素的粘附物,说明精车奥氏体不锈钢刀片以扩散磨损和粘结磨损为主。(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朱政,吴积钦,张家玮,关金发[7](2019)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钩与定位支座磨损失效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铁路运营年限的不断增加,由接触网零部件失效而引起的接触网故障逐渐显现。本文以高速铁路接触网磨损失效的定位钩与定位支座为例,基于其实际工况,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揭示其失效机理及失效的根本原因,并得出了定位器水平力与定位钩及定位支座的磨损形式之间的关系,为接触网工程设计和运营维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气化铁道》期刊2019年05期)

张立军,韩琳,张德潇,李增辉,张军伟[8](2019)在《载荷和纳米MoS_2添加剂含量对圆形锤头-棒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精密下料中圆形锤头与棒料之间弧状接触面剧烈的摩擦磨损问题,借助WTM-2E型可控气氛摩擦磨损试验仪,利用GCr15钢块-45钢柱摩擦副在纳米MoS_2添加剂质量分数为0%、0.1%、0.2%、0.3%、0.4%、0.5%和0.7%等七种润滑工况下,重点对不同载荷下摩擦磨损试验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GCr15钢块磨损表面形貌,采用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了GCr15钢块磨损表面成分,并探讨了其润滑抗磨及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加,摩擦接触应力变大,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呈上升趋势,磨损表面形态由轻微磨粒磨损转变为黏着磨损.同时加入的MoS_2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并非越高越好,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随MoS_2添加剂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且MoS_2添加剂质量分数在0.1%~0.3%范围内时减摩抗磨效果较好.通过对比不同润滑条件下摩擦副因摩擦磨损而产生的噪声、振动速度和温升,进一步定量确定出纳米MoS_2添加剂质量分数为0.1%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摩擦副的损耗.(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清远,李淑欣,苏云帅[9](2019)在《马氏体钢干滑动磨损纳米梯度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FT-2M销盘式摩擦磨损仪对马氏体钢进行干滑动磨损试验.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滑动磨损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显微组织的变化随着接触载荷的不同,受到不同磨损机制的主导.在相对较低接触载荷下,马氏体板条在磨粒磨损机制下发生弯曲;在高接触载荷下,马氏体板条在黏着磨损机制下形成梯度结构.滑动磨损引发大量塑性变形,在材料内部产生高位错密度的几何必要边界(GNBs)和伴生位错边界(IDBs),导致层片结构的形成.随着这两种边界数量的增大,层片间距减小,晶粒被分割为更小的晶粒,最终形成纳米层片结构.(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尹明,李鑫[10](2019)在《基于有限元对滚珠丝杠副磨损失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滚珠丝杠副磨损失效问题,使用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滚珠丝杠副叁维模型,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滚珠接触应力大于螺母与丝杠滚道的应力,滚珠应变大于螺母与丝杠滚道的应变;通过磨损分析发现,滚珠磨损量大于丝杠与螺母滚道的磨损量。该结论对滚珠丝杠副的结构设计与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磨损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型高耐磨刮板因其制造方法简单、耐磨性能优异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远景。该刮板主要组织成分为中锰奥氏体钢,经熔炼、连铸、轧制、模锻和热处理等工序后得到成品刮板的耐冲击磨损性能较传统马氏体钢材料刮板有较大幅度提高。该材料冲击磨料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反复冲击导致的疲劳断裂和磨粒导致的犁沟和凿削,耐磨强化机理为表面塑性变形驱动的奥氏体向硬质相马氏体转化、位错强化、层错孪晶互作、位错马氏体互作的耦合强化。服役期间,该刮板在保有高韧性基体的同时,工作表面形成硬化层,在旧的硬化层被磨掉后,新露出的表面同样会发生自硬化,源源不断地产生硬化层,展现了其优良的耐磨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磨损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冈村吉晃,雨秋.车轴轴承微振磨损产生机理及防范措施[J].国外铁道车辆.2019

[2].田文帅,马英喆,王军祥,岳庚新.高耐磨新型刮板抗冲击磨料磨损硬化机理[J].煤矿机械.2019

[3].Chikara,YAMASHITA,刘志荣.集电材料在流动电流作用下的磨损机理[J].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2019

[4].范彩霞,刘超,刘朝中,张保丰.硬质合金车削30Cr13不锈钢磨损机理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5].卢凤生,张雷,王波,房海明,王舜.大口径弹带材料黄铜的磨损机理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9

[6].张天暖,杨屹,杨刚.精车奥氏体不锈钢刀片失效及磨损机理的试验分析[J].工具技术.2019

[7].朱政,吴积钦,张家玮,关金发.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钩与定位支座磨损失效机理分析[J].电气化铁道.2019

[8].张立军,韩琳,张德潇,李增辉,张军伟.载荷和纳米MoS_2添加剂含量对圆形锤头-棒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机理分析[J].摩擦学学报.2019

[9].高清远,李淑欣,苏云帅.马氏体钢干滑动磨损纳米梯度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9

[10].尹明,李鑫.基于有限元对滚珠丝杠副磨损失效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论文知识图

分形参数对磨损率的影响环氧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磨损面的SEM照...复合材料磨损量与磨损速率随转速(a...两种走路姿势的步态特征未添加和添加1.2wt%Mg组元的CG-30Al-...齿轮磨损磨粒演变照片

标签:;  ;  ;  ;  ;  ;  ;  

磨损机理论文_冈村吉晃,雨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