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支座论文_梁文伟,钟玉平,王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隔振支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支座,隔振,减振,阻尼,橡胶,力学,弹性。

隔振支座论文文献综述

梁文伟,钟玉平,王勇[1](2019)在《基于ANSYS-UM联合仿真的减振支座减隔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通过桥梁时产生巨大的振动,车致桥梁振动通过支座传递至桥墩,再通过桥墩传递至地基及周围环境引发环境的振动污染。采用ANSYS和UM软件建立车线桥耦合振动大系统进行车桥耦合联合仿真,计算得到与支座连接处的梁底和桥墩在分别使用普通球型支座和新型减振球型支座时的动力响应数据。结果一致表明:采用减振球型支座时桥梁上部车致振动传递至桥墩时起到明显的隔振效果;(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5期)

赵邦华[2](2019)在《基于厚迭层橡胶支座的地铁邻近建筑隔振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发了厚迭层橡胶形式的隔振支座,并将其应用于深圳中学泥岗校区邻近地铁建筑的隔振设计,对厚迭层橡胶支座的分析和试验表明,支座性能达到预期要求,对建筑的振动分析表明,隔振方案有效降低了建筑物振动响应,达到振动标准要求,对地铁邻近建筑受振动影响的解决提供了技术示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研发了新型的用于建筑物基底隔振的厚迭层橡胶支座,通过理论计算、试验分析和有限分分析的对比,确定了厚迭层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同时通过对比发现理论计算公式并不适用于厚迭层橡胶支座,因此提出便于快速确定厚迭层橡胶支座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试验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数据加以验算。(2)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常用的环境振动评价指标,对国内外主流的环境振动评价标准进行整合和对比。以广州地铁6号线作为类比工程,采用其现场实测数据作为振动输入,对深圳中学地铁邻近建筑物进行振动响应评估,基于振动响应评估制定了隔振设计方案。(3)针对工程特点,分析了地铁车致振动在框架结构和大跨屋盖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基于研发的厚迭层橡胶支座对结构进行基底隔振设计,应用国内主流环境振动评价指标分析隔振前后教学楼的上部结构响应变化,给了舒适度评估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隔振后上部结构铅垂向加速度峰值由0.036m/s~2降低至0.011m/s~2,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最大值由73.2dB降低至63.7dB,对加速度峰值的隔振效率达到69.4%,振动加速度级降幅最大达到9.5dB,隔振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罗锟,汪振国,雷晓燕,欧开宽,张新亚[3](2019)在《弹性支座对简支箱梁桥振动特性的影响及隔振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2 m简支箱梁桥为原型,以10∶1为几何缩尺比,设计制作了简支箱梁桥的相似模型,并依据弹性力相似律推导了原型桥与模型桥间的相似关系,之后对原型桥与模型桥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及开展模型桥的模态试验,通过模态数据对比验证了相似模型桥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锤击试验,研究了不同竖向刚度的弹性支座对箱梁振动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弹性支座在箱梁桥上部结构与桥墩间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在20~200 Hz的中高频段范围内,支座刚度变化会对箱梁跨中的结构振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很小;振动由顶板传递至翼板的过程中衰减慢,其次是腹板,振动由顶板传递至底板的过程中衰减最快;简支箱梁桥上部结构与桥墩间设置弹性支座可有效降低墩顶的振动,且支座刚度的大小对弹性支座的隔振效果影响很大,同时弹性支座在不同频率下的隔振效果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6期)

赵星,刘洋,周威[4](2018)在《弹簧隔振支座水平滞回性能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大型设施竖向隔振所需的弹簧支座的抗振性能与抗振设计方法,以盖板水平位移是否被限制以及竖向力的大小为基本参数,完成了100 k N和300 k N两类共计10个试件的弹簧隔振支座水平反复荷载与水平位移关系的拟静力试验,获得了考虑竖向荷载影响的滞回关系曲线.试验发现:滞回关系均呈现为初期小位移下为线弹性关系,竖向压缩对单圈极限侧移影响可忽略;较大位移后由于盖板的限制作用使滞回曲线表现为一定耗能;盖板无位移限制时,竖向压缩与水平变形的累积效应可导致局部弹簧发生不可逆塑性变形,其耗能能力和极限侧移能力较大.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两类弹簧隔振支座弹性刚度、弹性变形限值取值方法,建议了罕遇地震影响下弹簧隔振支座位移弹性变形应组合竖向变形.事实证明,在大型设备以及建筑物中预设弹簧隔振支座可以在地震发生时有效提高设备以及建筑物的抗振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消声室或半消声室等布置竖向弹簧隔振支座的大型设施震性能评价与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钦亭,朱威权,张振华[5](2018)在《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隔振支座滞回性能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隔振支座进行优化设计,用参数化有限元法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隔振支座的阻尼性能和自回复性能。采用分段线性本构关系描述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通过UMAT接口将该本构关系嵌入ABAQUS软件用户材料库,并建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隔振支座的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而考察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隔振支座结构参数对其滞回阻尼能力和自回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支座阻尼性能随摩擦系数增加而增强,随SMA刚度增加而降低,而支座的自回复能力与摩擦系数、刚度的关系与此相反;形状记忆合金屈服位移增加时,自回复能力降低,而其阻尼性能无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谢伟平,王政印,孙亮明[6](2018)在《地铁车辆段新型隔振支座的减振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存在的振动舒适度问题以及缺乏相应有效减振措施的现状,开发了一种新型隔振支座来减小竖向列车振动。介绍了支座的结构构造及特点,在理论上提出设计方法;以某地铁车辆段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上部结构在隔振前后的动力响应,并对支座的减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隔振后,上部结构除在竖向一阶自振频率5.44 Hz和楼板局部模态频率16 Hz附近出现振动放大现象外,在其他频段的振动均得到明显降低,且隔振结构的各层Z振级均小于原结构,最大差值达12.1 dB;隔振支座对10 Hz以上频段的减振效果显着,其1/3倍频程振级的插入损失达20 dB,Z振级的减小量可达10 dB。(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0期)

蔡靖,宗一鸣,李岳[7](2017)在《交通荷载作用下浅埋地下结构隔振支座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地面交通荷载引起地下浅埋结构振动,对地下结构中活动人群舒适度产生较大影响,使之日益成为土木工程界的热点问题。当前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在地下结构顶部设置隔振橡胶支座。针对此类橡胶支座,根据橡胶支座实际构造建立振动力学模型,进而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建立了振动力学模型和支座实体模型,对比分析交通荷载频率1~30 Hz范围内隔振支座的隔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振动力学模型与实体模型振动响应和隔振效果较为一致,隔振支座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振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建立某路基隔振支座群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交通随机荷载作为输入荷载形式,提取路面顶层、支座顶部、支座底部竖向加速度时域响应曲线并对其进行时频变换分析,采用Z振级及其降幅系数分别作为地下结构舒适度和支座隔振效果评价指标对支座群排布水平净距进行优化分析,经过隔振支座群后,振动信号的Z振级大幅降低,降幅系数达到70%以上,远远低于规范规定下限值65 dB,且认为在此工程中1.5 m为合适的支座水平净距。(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王博,赵亚南[8](2017)在《我国叁维隔振支座技术分支及专利分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隔振支座实质上是基于传统水平隔振原理的基础上将竖向隔振机制有效的结合所形成的一种隔振结构,文章以叁维隔振原理入手,通过分析叁维隔振支座设计形式、隔振机制、技术发展,从专利角度对叁维隔振支座的技术分支及其在我国专利申请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叁维隔振支座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7年34期)

王进,张保生,王叁孟,唐军辉,刘洪平[9](2017)在《高阻尼橡胶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在隔振橡胶支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高阻尼橡胶材料的研究方向及最新进展。阐述了当前橡胶材料阻尼性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橡胶共混、橡塑共混、橡胶/树脂共混和有机小分子杂化等方面,并对填充体系对阻尼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说明。介绍了高阻尼隔振橡胶支座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对高阻尼隔振支座的应用特点和优势作了说明。(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2017年03期)

张锐,高芳清,范晨光[10](2017)在《一种合金减振与隔振支座减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桥梁领域中,减振隔振问题较为关键。针对这种重要的力学元素,文章研究了一种锌铝合金材料减振与隔振支座,并分析了其在低频段的正弦载荷激振作用下的减振率及振级落差。为了使分析更加可靠,引入了普通钢支座进行对比实验,并分析了影响锌铝合金支座减振能力的因素。实验表明,在激振频率为1~25 Hz的激振力作用下,锌铝合金支座的减振能力远优于普通钢支座,同时,支座的减振层厚度对系统的减振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对桥梁支座的减振分析及合理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7年02期)

隔振支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发了厚迭层橡胶形式的隔振支座,并将其应用于深圳中学泥岗校区邻近地铁建筑的隔振设计,对厚迭层橡胶支座的分析和试验表明,支座性能达到预期要求,对建筑的振动分析表明,隔振方案有效降低了建筑物振动响应,达到振动标准要求,对地铁邻近建筑受振动影响的解决提供了技术示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研发了新型的用于建筑物基底隔振的厚迭层橡胶支座,通过理论计算、试验分析和有限分分析的对比,确定了厚迭层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同时通过对比发现理论计算公式并不适用于厚迭层橡胶支座,因此提出便于快速确定厚迭层橡胶支座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试验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数据加以验算。(2)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常用的环境振动评价指标,对国内外主流的环境振动评价标准进行整合和对比。以广州地铁6号线作为类比工程,采用其现场实测数据作为振动输入,对深圳中学地铁邻近建筑物进行振动响应评估,基于振动响应评估制定了隔振设计方案。(3)针对工程特点,分析了地铁车致振动在框架结构和大跨屋盖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基于研发的厚迭层橡胶支座对结构进行基底隔振设计,应用国内主流环境振动评价指标分析隔振前后教学楼的上部结构响应变化,给了舒适度评估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隔振后上部结构铅垂向加速度峰值由0.036m/s~2降低至0.011m/s~2,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最大值由73.2dB降低至63.7dB,对加速度峰值的隔振效率达到69.4%,振动加速度级降幅最大达到9.5dB,隔振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隔振支座论文参考文献

[1].梁文伟,钟玉平,王勇.基于ANSYS-UM联合仿真的减振支座减隔振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2].赵邦华.基于厚迭层橡胶支座的地铁邻近建筑隔振设计与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9

[3].罗锟,汪振国,雷晓燕,欧开宽,张新亚.弹性支座对简支箱梁桥振动特性的影响及隔振效果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4].赵星,刘洋,周威.弹簧隔振支座水平滞回性能试验与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8

[5].王钦亭,朱威权,张振华.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隔振支座滞回性能数值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谢伟平,王政印,孙亮明.地铁车辆段新型隔振支座的减振效果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7].蔡靖,宗一鸣,李岳.交通荷载作用下浅埋地下结构隔振支座效应分析[J].公路工程.2017

[8].王博,赵亚南.我国叁维隔振支座技术分支及专利分布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

[9].王进,张保生,王叁孟,唐军辉,刘洪平.高阻尼橡胶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在隔振橡胶支座中的应用[J].特种橡胶制品.2017

[10].张锐,高芳清,范晨光.一种合金减振与隔振支座减振特性研究[J].四川建筑.2017

论文知识图

铅挤压阻尼器两种型号的隔振支座隔振支座力与变形关系隔振支座设置1.7涂建伟团队设计的层迭型MRE#~竖向隔振支座的钢板层Mises应...

标签:;  ;  ;  ;  ;  ;  ;  

隔振支座论文_梁文伟,钟玉平,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