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加工性能论文_雷挺,高飞,魏永华,王勤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加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锈钢,组织,铜合金,时效,亚稳态,翅片管,强度。

冷加工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雷挺,高飞,魏永华,王勤波[1](2019)在《BTi-341钛合金板材冷加工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BTi-341钛合金板材在一定量冷加工率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在冷加工模拟实验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和冷加工模拟实验硬化曲线。结果表明:冷加工模拟实验中,随着轧制变形量逐渐增大,板材组织逐渐被拉长,有了明显的冷轧的轧制流线;加工率控制在38%~44%之间时满足生产实际需求。(本文来源于《金属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子君[2](2019)在《γ稳定性对冷加工-时效处理双相不锈钢机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由于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而用途广泛。目前为止,关于双相不锈钢的机械性能进行了很多关于固溶热处理材料的研究,但关于拉丝等强加工以及时效处理的双相不锈钢机械性能的研究却较少。日本研究人员调查了经HPT(高压扭转法)加工的具有稳态(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9-09-17)

范俊玲,曹军,郑磊[3](2019)在《热处理对大变形冷加工Cu-0.4Co-0.2Ni-0.2Sn铜合金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金相显微镜、拉力机、电阻电桥等测试手段,研究了300~700℃热处理对大变形冷加工后的Cu-0. 4Co-0. 2Ni-0. 2Sn铜合金微观组织、强度和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变形冷加工后的Cu-0. 4Co-0. 2Ni-0. 2Sn铜合金线组织呈纤维状,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铜合金线组织由纤维晶转化为粗大晶粒;铜合金线抗拉强度呈先增长后剧烈下降,热处理温度为400℃时强度为649 MPa;热处理温度700℃时,铜合金线强度下降至524 MPa;铜合金线的导电率先上升后下降,热处理温度400℃时导电率为75. 1%IACS,热处理温度700℃时,铜合金导电率下降至70. 1%IACS。(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8期)

李凯[4](2019)在《冷加工硬化对核电结构局部力学性能影响及获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结构在实际制造、加工过程中,材料受到冷、热加工硬化作用的影响,会引起结构局部力学性能的明显改变,鉴于在结构完整性评价中,准确的局部结构材料力学参数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结构局部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获取方法,并以304奥氏体不锈钢为例,将核电结构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冷加工方式简化为单轴拉伸、压缩过程,分析了不同冷加工硬化程度下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通过硬度预测强度的数学模型,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维氏硬度测试理论以单轴拉伸过程,分析了不同冷加工硬化程度下304奥氏体不锈钢维氏硬度测试过程中压头载荷大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得到了材料真实维氏硬度下对应的压头载荷范围。(2)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力学以及微观组织角度分析了单轴拉伸、压缩状态下304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两种应力状态下材料力学性能对冷加工硬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3)对不同硬化程度下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单轴拉伸、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布情况和本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应力、应变本构方程及硬度预测强度数学模型,并采用“压入法”结合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4)以核电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为例,在对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结合实验方法对不同冷加工硬化程度下的覆焊层和主管道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随后将本预测模型应用于管道局部材料力学性能的定量预测,对其适用性进行验证说明。(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何德孚,张玉兰,许明炜,苏永强,容松如[5](2018)在《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制造难点的探讨(下)——再论冷加工对不锈钢管性能的劣化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丙烯酸的理化特性、制造流程及选材经验;分析翅片管制造方法及其标准化状态;探讨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的技术难点,提出改善方法。分析认为:冷加工状态直接应用的304钢翅片段塑性变形过量脆化且缺少有效的NDT检测是造成开裂泄漏的主要原因。缩短翅片高度,降低冷加工变形量;明确要求母管的退火软化状态;选择合理的辊轧预热(环境)温度及应变速率以控制形变感生马氏体(及/或孪晶)分布形态;采用快速的回复奥氏体相变热处理工艺值得探索。此外还必须通过严格的ET等NDT检验。(本文来源于《钢管》期刊2018年06期)

何德孚,张玉兰,许明炜,苏永强,容松如[6](2018)在《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制造难点的探讨(中)——再论冷加工对不锈钢管性能的劣化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丙烯酸的理化特性、制造流程及选材经验;分析翅片管制造方法及其标准化状态;探讨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的技术难点,提出改善方法。分析认为:冷加工状态直接应用的304钢翅片段塑性变形过量脆化且缺少有效的NDT检测是造成开裂泄漏的主要原因。缩短翅片高度,降低冷加工变形量;明确要求母管的退火软化状态;选择合理的辊轧预热(环境)温度及应变速率以控制形变感生马氏体(及/或孪晶)分布形态;采用快速的回复奥氏体相变热处理工艺值得探索。此外还必须通过严格的ET等NDT检验。(本文来源于《钢管》期刊2018年05期)

何德孚,张玉兰,许明炜,苏永强,容松如[7](2018)在《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制造难点的探讨(上)——再论冷加工对不锈钢管性能的劣化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丙烯酸的理化特性、制造流程及选材经验;分析翅片管制造方法及其标准化状态;探讨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的技术难点,提出改善方法。分析认为:冷加工状态直接应用的304钢翅片段塑性变形过量脆化且缺少有效的NDT检测是造成开裂泄漏的主要原因。缩短翅片高度,降低冷加工变形量;明确要求母管的退火软化状态;选择合理的辊轧预热(环境)温度及应变速率以控制形变感生马氏体(及/或孪晶)分布形态;采用快速的回复奥氏体相变热处理工艺值得探索。此外还必须通过严格的ET等NDT检验。(本文来源于《钢管》期刊2018年04期)

张雪辉,李晓闲,刘位江,杨凯,祝绳健[8](2018)在《冷加工变形量对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制备了Cu-1.12%Al_2O_3合金(质量分数),通过力学性能、导电率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系统研究该合金的冷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对热挤压态合金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冷拉抜加工处理后,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随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加,合金加工硬化现象明显,但导电率的变化甚微;冷加工使合金的致密度和位错密度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同时由于Al_2O_3粒子的钉扎位错和阻碍晶界滑移作用,出现位错线缠结和位错塞积,并发展成为变形位错胞组织和亚晶组织。(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石高锋,柳学胜,张景海,郭军霞[9](2017)在《热处理工艺对30Cr3SiNiMoVA无缝钢管组织及冷加工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30Cr_3SiNiMoVA无缝钢管在旋压加工过程产了裂纹。对裂纹部位取样观察发现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及粒状贝氏体混合组织。根据计算相图及CCT曲线制定了正火,完全退火及不同温度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结果表明30Cr_3SiNiMoVA无缝钢管及旋压件回火温度超过850℃后产生了上述混合组织,导致旋压加工性能下降而产生裂纹。通过910℃正火并在800℃回火可得到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期刊2017-04-25)

郑刚,徐广胜,王凯旋,严凌霄,朱燕丽[10](2016)在《真空退火温度对冷加工态铪棒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纯铪锭经过锻造、挤压等加工手段制备成13 mm的棒材,在600~760℃进行了不同制度的真空热处理,通过对比分析热处理前后棒材的低倍组织、显微组织及室温、320℃高温拉伸性能,研究了热处理对棒材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铪棒的低倍组织没有明显变化;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有明显的长大趋势,在600~760℃退火,晶粒度处于9.5~11级。铪棒室温和320℃拉伸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室温塑性则随着退火温度提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高温塑性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加。(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冷加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背景由于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而用途广泛。目前为止,关于双相不锈钢的机械性能进行了很多关于固溶热处理材料的研究,但关于拉丝等强加工以及时效处理的双相不锈钢机械性能的研究却较少。日本研究人员调查了经HPT(高压扭转法)加工的具有稳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加工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雷挺,高飞,魏永华,王勤波.BTi-341钛合金板材冷加工性能[J].金属世界.2019

[2].子君.γ稳定性对冷加工-时效处理双相不锈钢机械性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9

[3].范俊玲,曹军,郑磊.热处理对大变形冷加工Cu-0.4Co-0.2Ni-0.2Sn铜合金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4].李凯.冷加工硬化对核电结构局部力学性能影响及获取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5].何德孚,张玉兰,许明炜,苏永强,容松如.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制造难点的探讨(下)——再论冷加工对不锈钢管性能的劣化及控制[J].钢管.2018

[6].何德孚,张玉兰,许明炜,苏永强,容松如.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制造难点的探讨(中)——再论冷加工对不锈钢管性能的劣化及控制[J].钢管.2018

[7].何德孚,张玉兰,许明炜,苏永强,容松如.冷辊轧不锈钢翅片管制造难点的探讨(上)——再论冷加工对不锈钢管性能的劣化及控制[J].钢管.2018

[8].张雪辉,李晓闲,刘位江,杨凯,祝绳健.冷加工变形量对Al_2O_3-弥散强化铜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9].石高锋,柳学胜,张景海,郭军霞.热处理工艺对30Cr3SiNiMoVA无缝钢管组织及冷加工性能的影响[C].2017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17

[10].郑刚,徐广胜,王凯旋,严凌霄,朱燕丽.真空退火温度对冷加工态铪棒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钛工业进展.2016

论文知识图

绿色客户需求信息构成冷轧板材不同温度退火后的力学性能1 变形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不同工艺制取的粉末颗粒形貌软化退火工艺对板坯硬度的关系#合金冷轧轧裂照片

标签:;  ;  ;  ;  ;  ;  ;  

冷加工性能论文_雷挺,高飞,魏永华,王勤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