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沉淀论文_杨洋,何亮,张亚男,龙云飞,苏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沉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前驱,氧化锰,沉淀法,锂离子电池,母液,负极,化学。

共沉淀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何亮,张亚男,龙云飞,苏静[1](2019)在《微通道反应器共沉淀法制备钴掺杂一氧化锰及其储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酸锰、乙酸钴、草酸为原料,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共沉淀法合成了花朵状的钴掺杂氧化锰(Mn_(1-x)Co_x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电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状态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钴不同掺杂量对一氧化锰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钴掺杂量逐渐增加,Mn_(1-x)Co_xO由棒状演变为花朵状结构,比容量随着钴掺杂量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合成的Mn_(0.95)Co_(0.05)O在5C倍率下循环2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496.7 mA·h/g,与未掺杂的一氧化锰相比其比容量提高约40.0%,显示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12期)

胡胜龙,刘静,刘仲武,李芸华,姜云斐[2](2019)在《化学共沉淀工艺及焙烧温度对钡铁氧体纳米粉末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共沉淀和后续焙烧工艺制得了纳米级六角(M)型钡铁氧体(BaFe_(12)O_(19))颗粒。分析表明,BaFe_(12)O_(19)颗粒的品质与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长以及焙烧温度的高低密切相关:随着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反应产物经焙烧后制得的BaFe_(12)O_(19)相体积分数愈高;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相同时,焙烧温度愈高,产物粒径愈大;焙烧温度相同时,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愈长,产物粒径愈大。当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为5h、焙烧温度为900℃时,得到磁性能最佳的硬磁颗粒:矫顽力H_c=5934 Oe,剩磁温度系数(α)=–0.176%/℃,矫顽力温度系数(β)=0.043%/℃;当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为5h、焙烧温度为1100℃时,测得焙烧产物的饱和磁化强度M_s为66.9emu/g,已接近BaFe_(12)O_(19)的饱和磁化强度理论值(72.0 emu/g)。(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9年06期)

王华丹,陈富金,贡纬华,苏毅[3](2019)在《共沉淀法制备磷酸铁锂的热处理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亚铁、磷酸、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前驱体,再经过焙烧得到高倍率性能磷酸铁锂复合材料(LiFePO_4/C)。研究了前驱体焙烧过程中温度对样品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出物相为磷酸铁锂,颗粒呈现较好的球形形貌,750℃煅烧得到的样品显示出最高的电化学性能,电导率为5.10S/m,振实密度为1.19g/cm~3,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5.8mAh/g,内阻为139.64Ω,循环伏安曲线上下对称,有很好的循环可逆性。(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11期)

许永姿,彭巨擘,张家涛,崔涛,张启旺[4](2019)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铟锡粉末成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散射粒度分布分析仪表征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ITO粉末过程中,氨水直接混合对ITO粉末成形的影响。同时对比了硝酸铵、氯化铵和硫酸铵叁种不同的沉淀母液对ITO粉末颗粒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的共沉淀法均能成功合成ITO粉末,其中NH_4NO_3体系对ITO粉末颗粒晶相影响较小,能获得单一相的ITO粉末,且颗粒粒径分布较集中,形貌较为规整。因此,NH_4NO_3体系比较适用于制备ITO粉末颗粒。(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9年05期)

陈杰,罗喆,苏勇杰,张勇,吴江渝[5](2019)在《有机胺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铝叁元前驱体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镍、硝酸钴、硝酸铝和二正丁胺为原料,通过有机胺共沉淀法制备了镍钴铝(NCA)叁元前驱体Ni0.8Co0.15Al0.05(OH)2,并利用X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在室温条件下向硝酸盐溶液中加入二正丁胺,反应后将溶液过滤,并将得到的固体进行洗涤和干燥,以获得可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生产的NCA叁元前驱体Ni0.8Co0.15Al0.05(OH)2。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硝酸盐溶液浓度1 mol/L,搅拌速率400 r/min,反应温度80℃,所得NCA叁元前驱体为组分均匀的类球型颗粒,粒度分布在14.666~40.094μm之间。本文提出Ni0.8Co0.15Al0.05(OH)2的生产制备方法大量减少了工业废水的产生,降低了工业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徐金鹏,江靖雯,黄海富,黎光旭,梁先庆[6](2019)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电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的超声时间对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超声辅助能够使材料颗粒更加均匀,结构更合理,有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当合成前躯体材料超声时间为8 h时,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最好,在0.1 C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327.8 mAh·g~(-1),高于未超声的复合材料的265.2 mAh·g~(-1),1 C下循环50次后放电容量为181.6 mAh·g~(-1),保持率为84.8%。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发现超声后的复合材料还原氧化峰电流更大,电荷转移阻抗更小,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丁一,祝志祥,邵文柱,张璐,陈保安[7](2019)在《前驱体伪共沉淀法制备CSs(纳米碳球)/Cu触头材料及致密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前驱体伪共沉淀法制备出第二相均匀弥散分布的CSs(纳米碳球)/Cu触头材料,通过研究制备工艺以及第二相含量对CSs/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机械物理性能及接触电阻的影响规律,为高性能铜基低压电器触头材料设计原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张拓[8](2019)在《环境因素对水铁矿-砷共沉淀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铁(Fe)-砷(As)的共沉淀作用是处理工业含砷废水以及自然环境中铁氧化物控制砷的生物有效性重要途径,但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其结构发生转化,潜在砷向环境中二次释放的风险。通过人工合成水铁矿-砷共沉淀物,探究不同pH值、温度及Fe(Ⅱ)浓度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环境因素能够影响共沉淀体系的稳定性,导致砷向溶液中的释放。其稳定性在3种不同pH值条件下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在碱性条件(pH=10)下稳定最差,砷的释放量最大,其次为中性(pH=7)和酸性条件(pH=4)。其稳定性随温度变化也较为明显(P<0.05),在75℃水浴条件下其稳定性最弱,其次为40和25℃,其中在常温25℃条件下几乎没有砷向溶液中释放,共沉淀体系的稳定性较高。不同浓度的Fe(Ⅱ)对共沉淀体系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50 mmol/L的Fe(Ⅱ)溶液中水铁矿-砷共沉淀体系的稳定性明显弱于5 mmol/L的Fe(Ⅱ),砷的释放量相对较高,但在未添加Fe(Ⅱ)的处理中仅有少量的砷释放到溶液中。(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建宁,李旺,杨玲玲,李雨涵,祁慧[9](2019)在《改进后的验证SREBP-1c下游调控基因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SREBP-1c下游调控基因为例,对HEK 293T细胞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co-immunoprecipitation, CHIP)实验改进,获得更好实验结果。方法对常规CHIP改进方法包括细胞洗涤时添加蛋白酶抑制剂PMSF、免疫沉淀复合物采用3步洗涤法、解交联采用蛋白酶K 56℃水浴10 min、样品DNA采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回收。结果与常规CHIP相比,改进后的CHIP获得纯度更高的样品DNA。结论改进后方法更适用于细胞染色质免疫共沉淀,使细胞中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DNA提取与鉴定更高效。(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7期)

武丽平,袁红战,肖玉萍,李文波[10](2019)在《氢氧化铁共沉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卤水中的痕量钴镍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氢氧化铁共沉淀分离卤水中的钴镍锰,用1+1的王水溶解沉淀定容,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检出限为LD(Co Mn)=0.10 mg/L,LD(Ni)=0.27 mg/L,加标回收率为95.00%~102.0%,精密度(n=12)为1.05%。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准确,可以准确测定卤水中钴镍锰。(本文来源于《盐湖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共沉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化学共沉淀和后续焙烧工艺制得了纳米级六角(M)型钡铁氧体(BaFe_(12)O_(19))颗粒。分析表明,BaFe_(12)O_(19)颗粒的品质与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长以及焙烧温度的高低密切相关:随着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反应产物经焙烧后制得的BaFe_(12)O_(19)相体积分数愈高;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相同时,焙烧温度愈高,产物粒径愈大;焙烧温度相同时,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愈长,产物粒径愈大。当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为5h、焙烧温度为900℃时,得到磁性能最佳的硬磁颗粒:矫顽力H_c=5934 Oe,剩磁温度系数(α)=–0.176%/℃,矫顽力温度系数(β)=0.043%/℃;当化学共沉淀反应时间为5h、焙烧温度为1100℃时,测得焙烧产物的饱和磁化强度M_s为66.9emu/g,已接近BaFe_(12)O_(19)的饱和磁化强度理论值(72.0 emu/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沉淀论文参考文献

[1].杨洋,何亮,张亚男,龙云飞,苏静.微通道反应器共沉淀法制备钴掺杂一氧化锰及其储锂性能[J].无机盐工业.2019

[2].胡胜龙,刘静,刘仲武,李芸华,姜云斐.化学共沉淀工艺及焙烧温度对钡铁氧体纳米粉末性能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9

[3].王华丹,陈富金,贡纬华,苏毅.共沉淀法制备磷酸铁锂的热处理过程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4].许永姿,彭巨擘,张家涛,崔涛,张启旺.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铟锡粉末成形研究[J].矿冶.2019

[5].陈杰,罗喆,苏勇杰,张勇,吴江渝.有机胺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铝叁元前驱体及表征[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6].徐金鹏,江靖雯,黄海富,黎光旭,梁先庆.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7].丁一,祝志祥,邵文柱,张璐,陈保安.前驱体伪共沉淀法制备CSs(纳米碳球)/Cu触头材料及致密化工艺研究[J].功能材料.2019

[8].张拓.环境因素对水铁矿-砷共沉淀体系稳定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9

[9].李建宁,李旺,杨玲玲,李雨涵,祁慧.改进后的验证SREBP-1c下游调控基因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J].广东医学.2019

[10].武丽平,袁红战,肖玉萍,李文波.氢氧化铁共沉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卤水中的痕量钴镍锰[J].盐湖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加料方式制备催化剂前体的偏光显...降低了Nrf2蛋白质的泛素化水平免疫共沉淀实验研究CHIP与Smad...与ES1相互作用的免疫共沉淀一BIP特异性结合的Westernblot...与ES1的共定位研究

标签:;  ;  ;  ;  ;  ;  ;  

共沉淀论文_杨洋,何亮,张亚男,龙云飞,苏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