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式太极剑“研讨型"课程教学的探索

四十二式太极剑“研讨型

徐俊四川理工学院体育部643000

摘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研讨型”课程,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通过学生分小组学习与研究活动,把研究性学习模式融入其中,使教师主讲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场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太极剑“研讨型”课程教学

在武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上,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些教改试验,从不同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但是,尚未见到在武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内,专设若干课程作为“研讨型”课程进行教学的教改试验报道。笔者自2008年起,在四川理工学院体育教育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选择《四十二式太极剑》课程,在6个教学班进行了武术学科“研讨型”课程教改试点。探讨了以“研讨型”课程为支点,教师有效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路径等问题。至2011年6月,初步摸索出一条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的完整方案和实施办法。

、“研讨型”课程教学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具体要求

《四十二式太极剑》作为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中的一门,通常是在修完武术普修课程后,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极剑、学习研究方法而设后续课程。将它设为“研讨型”课程后,在教学程序、教学内容与方法上,作了较大地调整。整门课程分为两个基本教学环节三个阶段(该课程共15学时,授课8周)。第一阶段(2周)为教师课堂讲授阶段。内容包括武术识图、四十二式太极剑的特点,学习一般方法等。第二阶段(3一6周)为专题研讨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独立的研究,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全部动作并熟练掌握。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要分小组完成依据教材研读、研究动作的特点,攻防含义以及动作速度、动作方向、动作之间的衔接并在每次课后进行专题讨论活动。第三阶段(第7一8周),教师总结。

具体做法是:在开课学期第一次授课时,由教师向学生说明专题研讨教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及要求,并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愿结合成5—6个小组。在专题研讨教学阶段,每个研究小组分别主持一次专题研讨课。每次专题研讨开始时,教师先做开场发言,阐明此专题研究的意义及要求,小组中选一人作本次专题研讨的主持人,小组其余人协助主持并做好讨论发言补充。学生要在专题研讨时分别介绍动作名称,进行特点分析,教学步骤介绍,练习要求等。参与研讨的同学要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围绕本专题作重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主持人的优劣,找出改进的措施等等。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发言,对此次讨论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主要观点做出评价,并对本次研讨课做出评价和总结。

二、“研讨型”课程教改试点的实施效果

从教改实践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研讨型”课程,通过“研讨型”课程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的此项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施效果。

首先。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初步改变了该学科教学过于注重教师传授、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的不足,摸索出了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做练习”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分小组研读学习与研究并主持专题“研讨”活动。把研究性学习模式融入其中。教师在融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供研究的文化背景和展示平台,坚持了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重视研读学习与研究过程,做到了因材施教,初步改变了该学科教学过于偏重教师示范,忽视学生自学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不足。“研讨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资料检索、分析动作结构、研究教学方法,学习综合、评价方式。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动作力学原理,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促进对动作攻防的理解。待完成自己工作后,教师对各种初步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学生讨论、分析,去伪存真。

最后,经过全班师生的讨论,最终形成该讨论课题的一致结论或倾向性意见。这种研究型学习方式可分为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借用视频等)等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得到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又拥有充分的学习自由。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研讨型”教学对学生应完成的学习量有着明确的要求,课程有严格的程序,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督促学生开展对动作视频、文字解释的对比研究、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同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学生在讨论课后整理课堂研讨材料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编撰材料的动手能力。

三、《四十二式太极剑》学科“研讨型”课程教改尚待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是,“研讨型”课程与该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问题。目前进行的“研讨型”课程教改试点的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四十二式太极剑》是体育部率先开展“研讨型”课程教学改革的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为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从教改试点情况看,开课时间选择和课程选择是恰当的。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系统学习了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学生在此基础上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研讨型”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不仅是对专业核心课程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更能成为培养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的一种方式。因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学术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某一问题有较长时段的关注,往往会成为研讨课讨论时能否将问题引向深入的关键。

二是,教师在“研讨型”课程及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主导性作用的问题。“研讨型”课程进入到学生分组收集资料、主持专题研讨活动环节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地加强,特别是小组成员共同主持某一专题讨论时,他们教学时的主要观点对研讨话题往往起到了某种导向作用。任课教师在学生主持专题讨论时,怎样发挥主导性作用,将研讨话题牢牢把握在教学内容的内涵范围内、又能将讨论引向深入的方向,是“研讨型”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有效的方法是除了教师首先要确定好主题,及早指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外,在学生主持专题讨论时,教师通过“开场发言”,结合视频与学生交流,“矫正”研讨话题有可能出现的偏离。“研讨型”课程要真正做到使学生感到有意义、有所得,对问题的讨论能否深入是关键,任课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还需在教改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C]中国教育年鉴2006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雅恩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3】《四十二式太极剑、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标签:;  ;  ;  

四十二式太极剑“研讨型"课程教学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