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策略研究

李良富(福泉市道坪中心小学贵州省福泉市550509)

摘要:科学是以培养同学科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当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同学科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效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合作探究;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32-01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何在课堂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认识。

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程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定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发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头发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另外还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废旧电池的回收等等,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所探究的问题和科学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并提醒学生,对问题成因所推测与假设的结论必须是有探究价值的、可检验的,一旦猜想与假设能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否则就是伪证。例如,在茂密的树林中,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空隙照在地面上的许多光斑大部分是呈圆形,为什么这许多光斑都是圆的呢?为探究这些光斑的成因,可鼓励学生猜想,树叶是圆形的,故影子是圆的,或太阳是圆的,地面上的光斑是圆的等。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凳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是想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假设,并在假设的过程中发现: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学生在自主观察与发现,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和论证交流合作以及评论等活动中,都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3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

4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没有科学的探究态度,探究的动力不可能持久。要想让学生真正在科学探究中,提高科学素质,关键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端正探究的态度。因此,在科学探究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和态度的指导。如教学《植物的根》一课,可先让学生提前在家把一株小树苗栽进一个透明的瓶内,装上水,做出标记,然后用眼观察。可能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看不到结果,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都坚持观察一次,过不了几天,学生就会发现“水少了!”由于所发现的问题是学生亲眼观察所得,所以他们异常兴奋。“为什么会减少呢?”教师抓住机会指导学生思考。“肯定被树苗喝了!”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植物能喝水吗?它们用什么喝的呢?”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们纷纷动脑,作出了假设:根在喝水。接着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想出方法来证明根在“喝”水,并且能看见根在“喝”。不少学生想出在水中加红墨水,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是根在“喝”,并渗透到树苗的各个部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都全身心参与,积极运用各种感官,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样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严谨认真、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去研究问题,获得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5结语

我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探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学困生的问题,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杰.小学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3):66-67.

[2]王丽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0):96.

[3]舒华丽.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4(58):177-178.

标签:;  ;  ;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