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屋顶上的山脊

神秘屋顶上的山脊

一、神秘的屋脊上的屋脊(论文文献综述)

王雯悦[1](2021)在《武安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特征研究》文中指出传统聚落与传统建筑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因地处不同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最终呈现形态各异的本土化的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武安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近年来,传统聚落中出现了文化冲击,人口老龄化加剧,产业结构落后等多种问题,对传统聚落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传统聚落与建筑的空间形态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融合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解析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的空间形态特征,探讨其中的建筑文化与保护价值,目的是为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借鉴依据。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是正文的第一章内容,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基本理论概念出发,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确定研究内容与方法,梳理研究框架,确定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研究背景,是正文的第二章内容,从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分析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所处的生成环境。第三部分是核心部分,是正文的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从传统聚落和传统建筑两个方面分析传统聚落没口峪村的空间形态特征。其中,第三章从五个方面研究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分别是聚落选址、空间布局、空间形态形成因素、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空间节点、街巷与水系、山体与耕地),总结层级空间形态特征。第四章重点研究没口峪村传统建筑的空间形态,从民居宅院和公共建筑两类建筑出发,分别探讨了建筑空间的构成要素、组织方式,对单体建筑细部特点归纳总结,之后针对重点民居宅院、公共建筑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总结没口峪村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与空间特点。第四部分是拓展部分,基于第一、二、三部分的基础上展开,是正文的第五章。以归纳出的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的特征为出发点,结合相应的理论,挖掘保护与更新的实际措施,探讨相关原则,制定详细的保护与更新措施,为未来的武安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首次系统的研究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特征;以研究内容为基础,首次尝试构建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保护与更新的体系;在研究方法上,运用数字软件,使得研究内容得到更清晰、直观的数据支撑,更加具有科学性。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合等工作,总结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三重围合团状、水平与垂直协同发展的空间形态特征,传统建筑布局灵活、等级分明的空间形态特征,以此建立本地信息库。但是由于相关因素限制,研究内容依旧有缺陷,期望在未来能够得以补充,以期为武安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更有力的帮助,也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提供借鉴。

林科吉[2](2020)在《四川富顺文庙裸童之谜释解》文中提出四川富顺文庙的裸体童子被视为"巴蜀之谜",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们各出己说,但至今仍未有令人完全信服的解释。本文从故事母题、神话功能及象征结构等三个方面构成论述框架,进行多维度交叉透视。首先,在中印交流和古今流变过程中,故事母题由大传统文化的"神只的诞生"转换为小传统文化的"神仙送子",因而"指天示地"裸童形象的象征意涵在大、小文化层发生了微妙的变异。其次,脊饰的象征效应一是沟通天地,二是镇宅避火。富顺文庙崇圣祠脊刹的裸体童子虽然是从释迦诞生故事中摘取的形象,但已赋予了充分的本土元素,因而中国化了。在典籍中孔子作为圣人,且被认为是"水精之子",所以完全可以承担脊刹的象征功能,由此可以断定这个裸童是一个本土化"圣婴"形象,甚至就是孔子本人。最后,裸童形象具有象征符号的"浓缩性"特征,兼具了神圣性和世俗性,而从象征符号的结构与编码特征和语境分析则可确认其特定价值取向和主题意涵。与文庙裸童的"神圣性"比较,渠县节孝坊的裸童虽然也是指天示地,但已经世俗化了,显然属于民间喜爱的"神仙送子"的范畴。

周芷媛[3](2020)在《鄂西土家吊脚楼建筑艺术形式再生性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地大物博拥有56个民族,近14亿人口,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文明的象征之一——建筑,蕴含着人与自然的无数真谛。21世纪之前,人们的目光被主流的宫殿、寺庙等公共建筑所吸引,而忽略了传统民居这类建筑形式,直至21世纪的到来,部分学者才意识到民居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曾经席卷过国内的钢筋混泥土形式的现代建筑,滥用过度,导致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化,建筑师们开始意图改变现状,吸取传统建筑的养分,为改变城市现状做出努力。具有地域性意义的传统民居是中国历史演变与发展的化身,鄂西地区的传统民居则是中国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域的少数民族,运用多年累积的生活经验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适应融合,在相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种建筑形式——吊脚楼式建筑。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建筑形制,其功能实用、注重审美以及适应环境等无一不在彰显着建筑的优越性。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模式,有着积极的再生意义和学习价值。在对吊脚楼再生性研究时,我们要从吊脚楼优秀的艺术形式入手,深入建筑灵魂,进一步掌握建筑规律,有章可循的再生吊脚楼优秀元素于当代建筑中。论文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等方式对鄂西土家族吊脚楼当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等进行简明的概述,了解吊脚楼的一些研究成果,对结果进行提炼学习,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文章会对鄂西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概况分析,结合一些有针对性地建筑理论,对比剖析吊脚楼构造特色,了解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传承意义,并提出问题。紧接着联系鄂西土家族吊脚楼遗珍,从艺术形式角度深入探究,分析总结鄂西土家吊脚楼的建筑艺术特点,最后提出再生吊脚楼的设计原则及方法,以此更好的传承吊脚楼形式的传统建筑,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通过对鄂西当地吊脚楼的实践研究,总结出再生建筑策略,更好的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为现代建筑提供设计思路。文章的探讨重点主要集中在鄂西土家吊脚楼的建筑艺术形式美,将吊脚楼当作一个有艺术审美的作品去欣赏它。为传统吊脚楼关于美的艺术启示再生到现代建筑之中打下夯实基础。

梁珺娅[4](2020)在《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甚至是小乡村都建设有寺庙,普通民众会自发在特殊的节日去供奉佛像、向神佛祈祷心中某种愿望的达成。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较为特殊,藏传佛教自元代开始传入,融入到汉地文化中,北京藏传佛教寺庙凝结了深刻的教义,反映了社会背景,是汉族与藏族宗教和文化长期融合的巨大成就,寺庙装饰构件既承载了雪域高原的藏民族的文化,也展现了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寺庙装饰的布局、色彩、原材料的选择等传达出北京地区悠久的人文历史,从中深入挖掘可以探究藏传佛教传入汉族地区并与汉族地区佛教、道教、儒家文化等融合的精髓。并且寺庙的建立首先便是源于宗教目的,寺庙装饰的设置也是基于宗教教义的价值取向,各所寺庙装饰设计营造出一套独特的含有地域文化的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并且结合普通市民的日常宗教活动需求以寺庙装饰构件方式呈现出来,这正是藏传佛教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主要特点之所在。本文对于藏传佛教寺庙装饰的探究,吸取其设计理念精髓,为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提供灵感来源,也提供了相应的素材,有利于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营造中式风格的现代室内空间。本文通过对北京多所藏传佛寺装饰艺术风格的深入研究,结合藏传佛教教义和社会风俗文化,详细论述装饰的材质、色彩、内涵等内容,分析其在寺庙整体空间氛围营造中的作用,并且提出对藏传佛寺装饰实体的保护、利用建议。论文的最后将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客厅环境设计中,设计出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客厅空间。基于此,笔者认为,对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历代寺庙修建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历任统治者对藏传佛教施行的政策有所不同,所以反映在不同寺庙的装饰都会有所区别。本论文考察对象为北京市内几所藏传佛教寺庙,如:雍和宫、西黄寺、妙应寺等寺庙的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装饰艺术为主,其寺庙装饰具有地域代表性,以此突出重点和典型性。

孙鹏宇[5](2020)在《邯郸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邯郸峰峰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从原始时期的磁山文化开始并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深受磁州窑生产影响的文化区域和文化现象,称为磁州窑文化,并在此大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建筑。借参与磁州窑文化课题研究的契机,在磁州窑文化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目前对该地区祭祀建筑的研究关注度不够,祭祀建筑面临着年久失修、坍塌、拆迁、翻建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威胁了当地祭祀建筑的地域传统特色的保护和文化内涵的传承。针对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对该地区建筑文化的保留传承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以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为研究对象,以调研的方式对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的背景、功能、分布、建筑空间形态、细部装饰、建筑结构以及传统营造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磁州窑文化的祭祀建筑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同时也对当地祭祀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对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的空间形态、装饰细部和结构工艺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得出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最后总结分析该地区祭祀建筑的地域特征,并提出磁州窑文化区传统祭祀建筑的保护原则和建议。本文首次采用调查统计的方式对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的各项建筑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系统的分析了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的建筑文化、空间形态、装饰细部和结构工艺。其研究成果完善了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的理论研究内容,也为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李玉姣[6](2020)在《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明清琉璃脊饰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制作工艺高超、装饰元素丰富、设计手法多样而且与明清时期的民俗文化、宗教精神、哲学思想、民族传统等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研究明清社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人们对于明清琉璃脊饰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人并不了解明清琉璃脊饰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而且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琉璃脊饰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琉璃脊饰的概念属性界定不清2、对明清琉璃脊饰的认知不全面3、对明清琉璃脊饰设计方法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择以明清琉璃脊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图表法、归纳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由表及里的对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内容、设计方法、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分析。首先,装饰内容方面,对明清琉璃脊饰实体从大、中、小的视角出发,运用图表法和归纳法,研究明清屋顶形式、明清琉璃脊饰种类以及明清琉璃脊饰的具体装饰元素,对明清琉璃脊饰有什么这一概念进行全面的论述。其次,设计方法方面,运用图表法和比较法对明清琉璃脊饰在构图、色彩、造型、题材方面运用了哪些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明清琉璃脊饰在设计时怎么做进行论述。最后,文化内涵方面,对明清琉璃脊饰中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社会文化等进行研究,将研究从实物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进行升华。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得出明清琉璃脊饰在装饰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一结论,并将这一结论扩展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使得论有所用。

孙菁阳[7](2020)在《三泰地区民居屋脊装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20世纪80、90年代三泰地区民居屋脊装饰为研究对象,根据几年来多地实际考察走访、拍摄、分析和绘制的资料,对此时民居屋脊装饰种类进行了系统图解和归类,就几种典型脊饰进行了深入的艺术分析和文化解读。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第二章根据20世纪80、90年代三泰地区脊饰所寓涵的现实追求和文化象征等特点,对脊饰题材进行梳理与分类,归纳为“求吉纳祥、镇宅辟凶、多子多寿、求财逐利、敦伦促教”五个方面。正文第二部分即第三、四、五、六章,也是研究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关于三泰地区民居屋脊装饰艺术的系统图解、归纳与论述,着力于对三泰地区20世纪80、90年代几种经典脊饰及其寓意进行分析,详列了能代表泰兴地区的九十度翘脊和鳌鱼脊饰,能代表泰州地区的钥匙纹和叠步金瓦头脊饰,以及承接传统又有新的时代特征的“双狮绣球”“双龙戏珠”、文字纹这几种纹饰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并系统地分类整理出三泰地区典型屋脊装饰图库,从民俗文化方面解析三泰地区20世纪80、90年代民居屋脊装饰的民俗意蕴。第三部分是对三泰地区民居屋脊文化保护与发展设想的探讨,以祁巷村为设计实践对象。提供了完整的最美乡村设计方案。文章认为:现存20世纪80、90年代的民居是特定时代文化的综合载体,与改革开放初期政治、文化、经济、宗教、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是十分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双重遗产,是民间艺人独特的创造,保护与传承这一阶段的民居屋脊装饰,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陈舒怡[8](2018)在《川西与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的比较研究作为出发点,以川西、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作为研究的实例。屋脊集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于一体,是乡村传统民居与地域传统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保存了大量的地域文化的信息。川西、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因同属四川盆地地域文化环境之下两者表现出相似性,又因自身地域特点两者表现出差异性。两地现今都留有大量保存良好的乡村传统民居,这些民居的屋脊是具有历史、文化和建筑学研究价值的。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建筑及其地域性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对川西、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的研究既是乡土建筑研究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传统民居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步骤。川西、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孕育了精美的屋脊实例,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归纳其总体特征。并以资料查找和调研成果作为基础,将屋脊按照位置与做法分类,进行具体构造做法,构件形式的逐类比较研究,明确两者的做法形式及地域特点。主要分为正脊、垂脊的构造做法对比,屋脊的交接构件吻的对比,基于屋脊整体效果的组合构图方式、装饰艺术、图案纹饰的对比,涉及屋脊的多个具体内容。最后分析了川西、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求总结其地域文化内涵和总体特征,揭示屋脊基于地域性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对其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能够比较深入地探讨乡村传统民居的地域文化以及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一个地域的乡村传统民居构造的细节往往是最容易被侵蚀和忽视的,保护和挖掘基于川西、川南地域性的屋脊文化是本次研究的中心意义所在。

杨小岚[9](2018)在《屋脊神兽造型及文化内涵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代屋脊上的仙人与走兽是保护土木结构建筑屋脊的重要构件,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屋脊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在长期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造型与文化体系。通过对这一艺术形式中独特的美学价值及文化内涵的阐释,提出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对其传统元素及文化内涵进行传承、提炼与创新应用。

李颖[10](2017)在《古建筑屋脊上角兽的含义解读》文中提出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建筑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在建筑方面上的体现,体现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反映出我国民众的智慧。本文对古建筑屋脊上的角兽的含义进行解读,旨在加深对古建筑文化的了解。

二、神秘的屋脊上的屋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秘的屋脊上的屋脊(论文提纲范文)

(1)武安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层面
        1.1.2 时代层面
        1.1.3 学术层面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1.3.1 传统聚落
        1.3.2 空间形态
        1.3.3 保护与更新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现状
        1.4.2 建筑空间研究现状
        1.4.3 乡村遗产保护与更新研究现状
        1.4.4 武安没口峪村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1.7 论文创新点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的生成环境
    2.1 区位分析
        2.1.1 武安市区位分析
        2.1.2 没口峪村区位分析
    2.2 自然资源
        2.2.1 地形地貌
        2.2.2 土地资源
        2.2.3 气候特点
        2.2.4 水资源
    2.3 人文环境
        2.3.1 历史沿革
        2.3.2 社会经济
        2.3.3 宗族概念
        2.3.4 文化习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3.1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的选址
        3.1.1 传统聚落选址形成过程
        3.1.2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选址及其形成因素分析
    3.2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的空间布局
        3.2.1 空间布局的构成分析
        3.2.2 水平与垂直的空间布局
        3.2.3 空间布局的发展演进
    3.3 影响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因素
        3.3.1 外部因素
        3.3.2 内部因素
    3.4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3.4.1 “点”要素分析——空间节点
        3.4.2 “线”要素分祈——街巷和水系
        3.4.3 “面”要素分析——山体与耕地
        3.4.4 “点”、“线”、“面”要素之间的联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没口峪村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研究
    4.1 河北省武安传统聚落建筑空间形态历史发展概述
        4.1.1 武安传统聚落建筑空间形态基本构成
        4.1.2 武安没口峪村传统建筑独特性特征体现
    4.2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民居宅院空间形态分析
        4.2.1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民居宅院空间构成要素
        4.2.2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民居宅院空间组织方式
    4.3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民居单体建筑空间形态
        4.3.1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民居单体建筑空间构成要素
        4.3.2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民居单体建筑细部特点
    4.4 没口峪村传统居住建筑空间形态案例分析
        4.4.1 一进宅院
        4.4.2 二进宅院
        4.4.3 水平组合宅院
        4.4.4 垂直组合宅院
    4.5 没口峪村传统公共建筑空间形态案例分析
        4.5.1 概述
        4.5.2 土地庙
        4.5.3 遇虎岭庙
    4.6 没口峪村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特征综合分析
        4.6.1 空间形态
        4.6.2 空间特点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5.1 没口峪村现状分析
        5.1.1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现状分析
        5.1.2 价值评估
        5.1.3 没口峪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5.2 保护与更新理论基础与实际策略
        5.2.1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策略
        5.2.2 基于最佳景观视距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策略
    5.3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保护与更新的方法
        5.3.1 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原则
        5.3.2 没口峪村聚落整体发展规划
        5.3.3 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的信息库生成分析
    5.4 理论论证与案例设计
        5.4.1 损毁的传统建筑的修缮
        5.4.2 自发更新的传统建筑的改善
        5.4.3 现代建筑的传统复苏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图片目录
附录2 表格目录
附录3 武安没口峪村建筑编号
附录4 武安没口峪村族谱

(2)四川富顺文庙裸童之谜释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故事母题:神话故事的中外融合与古今流变
二、神话功能:脊饰的象征效应
三、象征结构:想象框架与象征配置
四、余语

(3)鄂西土家吊脚楼建筑艺术形式再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历史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吊脚楼的相关综述
    2.1 吊脚楼的起源与发展
        2.1.1 吊脚楼的概念界定
        2.1.2 历史上的演变
        2.1.3 吊脚楼对土家族的影响
    2.2 鄂西土家吊脚楼的影响因素
        2.2.1 气候地貌的影响
        2.2.2 自然资源的影响
        2.2.3 生活习俗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再生性基础理论的研究
    3.1 建筑美学理论
    3.2 有机建筑与天人合一
    3.3 再生学的启示
    3.4 艺术形式与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调研分析
    4.1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的现状
        4.1.1 无人居住
        4.1.2 尚可居住
        4.1.3 无序改造
    4.2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困境
        4.2.1 建造技术的失传
        4.2.2 建筑功能的局限
        4.2.3 政策的现状
    4.3 土家吊脚楼的平面类型
        4.3.1 基础形式
        4.3.2 常规形式
        4.3.3 “凹”字形式
        4.3.4 “回”字形式
        4.3.5 混合形式
    4.4 鄂西土家吊脚楼的空间形式
        4.4.1 建筑外部空间形式
        4.4.2 建筑内部空间形式
    4.5 各地区吊脚楼的比较
        4.5.1 相似之处
        4.5.2 差异之处
    4.6 鄂西土家吊脚楼建筑艺术形式现状分析
        4.6.1 现存状况
        4.6.2 制约因素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鄂西土家吊脚楼艺术形式的研究
    5.1 雕刻的艺术形式
        5.1.1 木雕
        5.1.2 石雕
    5.2 绘画的艺术形式
        5.2.1 人物
        5.2.2 山水
        5.2.3 花鸟虫兽
        5.2.4 宗教故事
    5.3 文字的艺术形式
        5.3.1 匾额
        5.3.2 楹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鄂西土家吊脚楼建筑艺术形式再生性原则及运用策略
    6.1 吊脚楼建筑艺术形式再生性原则
        6.1.1 文化性
        6.1.2 地域性
        6.1.3 技术性
        6.1.4 传承性
        6.1.5 审美性
    6.2 吊脚楼建筑艺术形式再生性方法
        6.2.1 营造场所记忆
        6.2.2 古为今用
        6.2.3 以人为本
    6.3 吊脚楼建筑艺术形式再生性的运用策略
        6.3.1 建筑环境意境的营造
        6.3.2 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化演绎
        6.3.3 建筑空间形式的艺术表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选题、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选题
        1.3.2 论文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结构
    1.5 研究对象的界定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未尽事宜
        1.6.1 研究的创新点
        1.6.2 未尽事宜
第二章 北京藏传佛教缘起与寺庙兴建
    2.1 元、明、清三代藏传佛教在北京的传播及佛寺的兴建
        2.1.1 元朝(尊崇扶持,广建佛寺,设宣政院)
        2.1.2 明朝(僧官制度,广行诏谕,多封众建)
        2.1.3 清朝(加大控制,因俗而治,金瓶掣签)
    2.2 北京现存藏传佛寺概述
    2.3 北京现存藏传佛寺的分布
第三章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形成轨迹及发展进程
    3.1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概况
    3.2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的基本特点
    3.3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形成的地域条件及特点
        3.3.1 北京地理概况
        3.3.2 北京气候特征
        3.3.3 北京藏传佛寺的择址
第四章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的内容
    4.1 屋顶及天花装饰及其设计艺术特征
        4.1.1 吻兽
        4.1.2 宝瓶
        4.1.3 天花
    4.2 梁柱、雀替、斗拱装饰及其设计艺术特征
        4.2.1 梁柱
        4.2.2 雀替
        4.2.3 斗拱
    4.3 门、窗装饰及其设计艺术特征
        4.3.1 门
        4.3.2 窗
    4.4 墙体装饰及其设计艺术特征
        4.4.1 外墙装饰
        4.4.2 壁画
        4.4.3 唐卡
第五章 寺庙装饰对空间氛围的营造
    5.1 寺庙装饰的空间建构作用
    5.2 寺庙装饰的色彩及材质表达作用
    5.3 寺庙装饰的文脉线索作用
第六章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的保护和应用
    6.1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保护和利用的现实意义
        6.1.1 延续装饰的历史文化价值
        6.1.2 扩展北京传统文化内涵
        6.1.3 为现代环境设计提供灵感
    6.2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6.2.1 注重宗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6.2.2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
        6.2.3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6.3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邯郸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概念界定
        1.4.2 课题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磁州窑文化区基本概况
    2.1 磁州窑文化区的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地形地貌
        2.1.4 地方材料
        2.1.5 自然灾害
    2.2 磁州窑发源区的社会环境
        2.2.1 历史环境
        2.2.2 文化环境
        2.2.3 政治环境
        2.2.4 经济环境
    2.3 磁州窑文化区其他历史建筑概况
        2.3.1 居住建筑
        2.3.2 商业建筑
        2.3.3 窑厂建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州窑祭祀建筑概况
    3.1 祭祀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3.2 祭祀建筑统计及分类
        3.2.1 祭祀建筑总体分类
        3.2.2 祭祀建筑类型分类
    3.3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分析总结
    3.4 祭祀建筑现存状况调查与分析
    3.5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与周边环境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4.1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选址及影响因素
        4.1.1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选址影响因素
        4.1.2 祭祀建筑选址节点布局形态
    4.2 祭祀建筑空间布局形态
        4.2.1 祭祀建筑平面布局
        4.2.2 神位平面布局
        4.2.3 祭祀建筑竖向空间构成
    4.3 单体建筑外在形态表现
        4.3.1 立面形态
        4.3.2 屋顶形式
    4.4 建筑群类祭祀建筑空间序列组织原则
        4.4.1 轴线原则
        4.4.2 等级原则
        4.4.3 祭祀建筑空间功能分类及营造方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细部及装饰分析
    5.1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细部概述
    5.2 现存祭祀建筑细部装饰概况
        5.2.1 屋顶细部及装饰
        5.2.2 墙体细部及装饰
        5.2.3 梁柱细部及装饰
        5.2.4 门窗细部及装饰
        5.2.5 台基细部及装饰
    5.3 祭祀建筑细部装饰案例分析
        5.3.1 黑龙庙大殿细部及装饰
        5.3.2 昆山明月阁细部及装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结构技术分析
    6.1 拱券结构技术分析
        6.1.1 工艺分析
        6.1.2 力学分析
        6.1.3 拱券结构与梁板结构对比
    6.2 砖构叠涩结构技术分析
        6.2.1 工艺分析
        6.2.2 力学分析
    6.3 传统建造技艺的特点与评价
        6.3.1 无模拱券技术评价
        6.3.2 叠涩结构技术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的现状与保护建议
    7.1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现状
        7.1.1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保护单位建筑现状
        7.1.2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总体生存现状
    7.2 价值体现
    7.3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的保护建议
        7.3.1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保护原则
        7.3.2 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保护措施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6)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目的
    1.3 课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1.4.1 课题研究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1.4.2 课题研究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5 问题的研究方法、内容的创新点
        1.5.1 问题的研究方法
        1.5.2 课题内容创新点
2 明清琉璃脊饰的概述
    2.1 何为琉璃脊饰
        2.1.1 何为琉璃
        2.1.2 何为脊饰
    2.2 琉璃脊饰的起源与发展
        2.2.1 琉璃脊饰的起源
        2.2.2 琉璃脊饰的发展
    2.3 明清社会背景对琉璃脊饰的影响
3 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内容
    3.1 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范围
    3.2 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种类
    3.3 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元素
        3.3.1 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形态丰富多样
        3.3.2 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色彩绚丽多彩
        3.3.3 明清琉璃脊饰的制作工艺稳固高超
4 明清琉璃脊饰的设计方法
    4.1 严谨的构图形式
        4.1.1 采用格律体构图方法
        4.1.2 采用对称式构图方法
    4.2 和谐有序的色彩搭配
        4.2.1 色彩选择上使用象征法
        4.2.2 色彩搭配上使用调和法
    4.3 多样的造型处理
        4.3.1 写实法
        4.3.2 简化法
        4.3.3 求全法
        4.3.4 变形法
    4.4 以吉祥为目的的题材选择
        4.4.1 谐音法
        4.4.2 寓意法
5 明清琉璃脊饰的文化内涵
    5.1 民俗吉祥观的体现
        5.1.1 民俗吉祥观在琉璃脊饰题材中的体现
        5.1.2 民俗吉祥观在琉璃脊饰制作过程中的体现
    5.2 儒释道精神的物化
    5.3 天人感应的缩影
    5.4 民族传统的延续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三泰地区民居屋脊装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研究对象
        1.1.2 核心概念界定
    1.2 研究现状
        1.2.1 历史与文化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1.2.2 设计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1.2.3 民俗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1.3 研究意义
        1.3.1 学术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历程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历程
2 三泰地区80、90 年代的脊饰图像分类
    2.1 求吉纳祥
    2.2 镇宅辟凶
    2.3 多子多寿
    2.4 求财逐利
    2.5 敦伦促教
3 典型脊饰之一——九十度翘脊与鳌鱼脊饰
    3.1 形式丰赡、独具一格的九十度翘脊
        3.1.1 九十度翘脊的特殊形式
        3.1.2 九十度翘脊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3.2 鳌鱼脊饰
4 典型脊饰之二——钥匙纹与叠步金瓦头脊饰
    4.1 “钥匙纹”
        4.1.1 钥匙纹的渊源解析
        4.1.2 三泰地区钥匙纹的特点
        4.1.3 钥匙纹脊饰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4.2 叠步金瓦头屋脊装饰
        4.2.1 “兔儿头”脊的形式和寓意
        4.2.2 叠步金瓦头屋脊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5 典型脊饰之三——双狮绣球与双龙戏珠屋脊装饰
    5.1 双狮绣球屋脊装饰
        5.1.1 双狮绣球脊饰与其他地区及载体的对比
        5.1.2 双狮绣球脊饰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5.2 双龙戏珠屋脊装饰
        5.2.1 双龙戏珠的渊源与寓意
        5.2.2 双龙戏珠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6 典型脊饰之四——文字纹及其他脊饰
    6.1 文字纹的基本类型
        6.1.1 寿字纹
        6.1.2 喜字纹
        6.1.3 回字纹
    6.2 其他脊饰
    6.3 文字纹及三泰地区其他纹饰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7 三泰地区现存民居屋脊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7.1 三泰地区现存民居屋脊保护与发展遇到的问题
        7.1.1 城镇化的诱惑与困惑
        7.1.2 传承中的困难
    7.2 三泰地区现存民居屋脊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设想
    7.3 美丽乡村——祁巷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7.3.1 设计背景
        7.3.2 标志设计
        7.3.3 “祁巷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7.3.4 “祁巷村”品牌土特产包装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附录

(8)川西与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由来与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1 地域范围
        1.3.2 研究目标
        1.3.3 案例选择分布与选择标准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四川盆地乡村传统民居屋脊概述
    2.1 四川盆地乡村传统民居概述
        2.1.1 四川盆地自然地理
        2.1.2 四川传统民居源流
    2.2 四川盆地乡村传统民居屋脊概述
        2.2.1 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的基本概念
        2.2.2 四川盆地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的演变概述
        2.2.3 四川盆地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的各部分组成
    2.3 屋脊在四川盆地乡村传统民居中的象征意义
    2.4 小结
第三章 川西与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特征
    3.1 川西与川南乡村传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
        3.1.1 乡村传统民居的平面特征分类
        3.1.2 地域性的相关概念
        3.1.3 川西与川南地域性特征
    3.2 川西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特征
    3.3 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川西与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比较
    4.1 屋脊材料
    4.2 屋脊组成
        4.2.1 正脊组成
        4.2.2 垂脊组成
    4.3 屋脊构造
        4.3.1 正脊脊身
        4.3.2 正脊“中堆”
        4.3.3 正脊脊翼
        4.3.4 “吻”及“悬鱼”
        4.3.5 垂脊脊身
        4.3.6 垂脊兽
        4.3.7 垂脊檐角起翘
    4.4 屋脊组合构图方式
    4.5 屋脊装饰艺术
        4.5.1 屋脊装饰部位
        4.5.2 屋脊装饰手法
        4.5.3 屋脊装饰色彩
        4.5.4 装饰的图案纹饰
    4.6 小结
第五章 川西与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异同根源探究
    5.1 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的地域自然因素影响
    5.2 乡村传统民居屋脊的地域文化因素影响
    5.3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川西、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调研详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屋脊神兽造型及文化内涵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屋脊神兽的作用及其文化寓意
    1.1 屋脊神兽的实用性及传统形制
    1.2 屋脊神兽的装饰性及文化象征
2 屋脊神兽中龙九子艺术造型与文化内涵
3 屋脊神兽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发
4 结语

(10)古建筑屋脊上角兽的含义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建筑脊兽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合
二、屋脊上角兽的含义
     (一) 角兽与五行说
     (二) 脊兽与天人合一说
     (三) 皇权至上思想
三、角兽的艺术形式
四、结语

四、神秘的屋脊上的屋脊(论文参考文献)

  • [1]武安没口峪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特征研究[D]. 王雯悦.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四川富顺文庙裸童之谜释解[J]. 林科吉. 神话研究集刊, 2020(01)
  • [3]鄂西土家吊脚楼建筑艺术形式再生性研究[D]. 周芷媛.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4]北京藏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研究与应用[D]. 梁珺娅.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5]邯郸磁州窑文化区祭祀建筑研究[D]. 孙鹏宇.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6]明清琉璃脊饰的装饰特征研究[D]. 李玉姣.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7]三泰地区民居屋脊装饰研究[D]. 孙菁阳. 江苏大学, 2020(05)
  • [8]川西与川南乡村传统民居屋脊比较研究[D]. 陈舒怡.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9]屋脊神兽造型及文化内涵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杨小岚. 湖南包装, 2018(01)
  • [10]古建筑屋脊上角兽的含义解读[J]. 李颖. 参花(上), 2017(08)

标签:;  ;  ;  ;  ;  

神秘屋顶上的山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