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

潍坊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潍坊市261031

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布布置是个重要的过程,如何进行改进和管理是重点。从管线预设的方面入手,提前进行设计。在综合性管理基础上,正确处理关系,在政策上创新形式。综合管廊应充分考虑道路上各类市政管线,特别是与雨污水管道的相互关系。有关部门尽快制订综合管廊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运行管理规则,便于综合管廊建成后能正常安全运行。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严格进行城市管廊规划设计、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规划类型、确定针对性设计原则等实施,满足实际要求,实现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改进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1.1项目内容(这里的地区请改成山东省潍坊市的案例)

在本次研究中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范围包括仓南街至宝通街段和平路西侧,全长3500米,管廊敷设深度为6到10米,管廊净尺寸为2.6米×2.6米。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主要包括电力、自来水管道和通信等众多弱电线路。通过管廊建设,沿途现有的架空高压电和自来水、通信等众多弱电管线将下地入廊,同时为敷设新的管线预留了空间。

1.2建设背景

综合管廊是目前世界发达城市普遍采用的城市市政基础工程,是一种集约度高、科学性强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它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道路重复开挖建设问题,也是解决地上空间过密化,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创造和谐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对市政管线的需求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传统的市政管线敷设方式的灵活性和安全可靠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综合管廊的应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史

2.1国外发展

在部分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近200年,相关的配套系统日趋完善,其规模也越来越大。1833年巴黎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1893年在前西德的汉堡市的卡塞尔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原德国兴建了一条长约450米的综合管廊,用于收纳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1861年英国在伦敦兴建了一条断面尺寸为12×7.6m的半圆形综合管廊,用于收容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污水管、电力以及电信线缆等,并同时兴建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1926年,日本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933年,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修建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953年西班牙在马德里开始修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964年在前东德的苏尔市及哈利市开始兴建综合管廊;1992年莱比锡一处工业园兴建了配套的3.2公里综合管廊,主要收容给排水、热力、电力、通讯等管线,采用拼装式波纹钢制,直径约3米。

2.2国内发展

早在1958年,北京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多米的综合管廊。1994年,在上海建设了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全长约11公里,用于收容给水管道、电力缆线、煤气管道等市政管线,上海还兴建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和嘉定区安亭新镇综合管廊系统。2006年在北京中关村西区建成了一条主线长2公里,支线长1公里的现代化综合管廊,用于收容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目前广州已开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多达8个,总长度超过96公里。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共有69个城市已建和在建地下综合管廊超过2000公里。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起步较晚,规划性不足,随着近几年城镇化发展不断取得突破,个别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现象,暴雨过后,出门“看海”、马路行船现象频发,而且国内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也相对缺乏。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相关政策不完善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个重要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结合运行管理和实际要求,需要建立健全模式,实现整体进步。城市管线市场化运行管理后,自来水以及电力企业等发展过程中考虑到成本和自身效益问题,建设阶段容易受到影响。在建设阶段,管线设计需要维护自身效益,提升稳定性。鉴于此种情况,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的收益分配等激励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3.2现有管理体系不科学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预设管理和分析。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沟通和管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不科学的现象,交叉管理漏洞比较多,混乱的管理形式,容易产生制约,增加管理难度,资金项目无法落实,增加难度。

3.3规划管理不合理

城市道路建设中,掌握埋线要求,管线类型种类比较多,综合性管理的过程中,提前进行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形式是重点,建设前的规划和调整符合要求,如果涉及不到位,直接对各项工作的落实产生影响。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对策

4.1严格进行城市管廊规划设计

城市底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影响因素比较多,在综合管控中,了解要求。结合城市地质规划特点实施,此外城市布局也是重点,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合理进行规划符合要求。城市底下管网规划中,提升设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城市地下管廊施工要求比较多,设计过程中充分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模拟施工和定点施工是重点,在后续设计阶段,进行多层次分析,在施工前进行协调,使地下空间施工和地面设施之间达到和谐状态,避免中途停工的发生,这是事前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干线综合管廊多埋设于城市主干道的中央下方,最小埋深标准为2.5m、特殊部位为1.0m。

4.2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施工形式本身具有技术性要求,城市地下管廊设计需要由专业的机构进行设计管廊施工阶段各个部门进行分析和指导。结合养护管理形式、运行状态和其他方面内容等,进行协调性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对工作人员自身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在建设和管理中,必须明确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中,了解突发情况,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确定职能类型,明确改进措施。

4.3确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规划类型

在实际管廊建设工作前,对整体进行规划,规划实施中,交通量比较大,道路两侧设计比较重要,针对此类情况,设计阶段对城区条件进行分析,旧城区道路比较狭窄,在周边设计中对城区进行保护,如果不能进行扩展,容易对生活条件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预设后,能提升稳定性。

5结论

(1)整体比较而言,我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时间短、综合性较弱、系统性不够,但近些年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有赶超其他国家趋势。(2)在建成区宜采用暗挖法,如盾构法、顶管法、浅埋暗挖法和预衬砌法等方法施工以减小对城市运行的影响,而在环境条件较好,影响较小的空旷区或新建城区则可采用明挖法施工以节约工程造价。(3)快速绿色的管廊施工新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大断面顶管技术、长距离暗挖盾构技术等。(4)管廊施工应综合考虑环境和可能的征拆费用,并根据地层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孙广东,陈义华,金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分析[J].建筑技术,2017,48(09):906-910.

[2]孙伟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火灾危险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杨宗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宋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改进[J].建材与装饰,2017(06):104-105.

标签:;  ;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