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性能论文_钱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粒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轴流,滚筒,装置,性能,荞麦,玉米,脱粒机。

脱粒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钱凯[1](2019)在《高细韧性作物切-轴流脱粒装置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细韧性茎秆作物具有茎秆直径小、茎秆韧性大、株高大等特点,代表性的高细韧性茎秆作物有燕麦、谷子、青稞、荞麦等杂粮作物。传统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对高细韧性作物作业过程时,由于脱粒装置某些关键参数不匹配,高细韧性作物的茎秆常常会缠绕在脱粒滚筒上,轻则影响作业效率,重则造成机件损坏。专用高细韧性茎秆作物脱粒设备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高细韧性作物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解决高细韧性作物脱粒过程中茎秆缠绕滚筒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细韧性作物切-轴流脱粒装置。为了确定高细韧性作物脱粒装置的关键参数和性能,本文挑选燕麦作为代表性高细韧性作物,对燕麦茎秆的相关物理特性进行大量测试和试验。在此基础上确定脱粒方案和整机结构,设计加工了一套高细韧性作物脱粒试验台并进行了相关参数的试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燕麦茎秆的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燕麦的植株高度、茎秆直径,株节数、株节直径、物料含水率等参数。(2)以燕麦茎秆的物理特性的研究为依据,确定了高细韧性作物脱粒装置采用切-轴流组合式结构,并对高细韧性作物脱粒滚筒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进行了设计。(3)研究切流滚筒的脱粒性能和防缠绕性能。以燕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每个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叁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了在固定水平上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固定脱粒元件,选取滚筒转速和脱粒间隙为试验因素,进行回归试验,建立了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综合评定法对数学模型合并,进行规划求解,得到了最优的运动参数组合。(4)研究两滚筒相对位置对高细韧性作物切-轴流脱粒装置脱粒性能和防缠绕性能的影响。试验固定两滚筒参数,以两滚筒相对位置和轴流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做两滚筒位置配合试验。试验分为单因素对比试验、正交试验、验证试验叁部分。(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党威龙[2](2018)在《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设计与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荞麦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食药兼用杂粮作物,其产量和质量提高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收获作业作为荞麦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对荞麦的产量和质量均有重要影响。由于荞麦具有同植株籽粒成熟期不一致、成熟籽粒极易脱落的收获特性,研究发现捡拾收获是其最佳的机械化收获方式。利用荞麦捡拾脱粒平台进行台架试验来获得农业收获机械的相关设计参数,是解决收获机械研发过程受季节性、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的有力手段,对农业收获机械的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荞麦的物料和力学特性,设计了适合荞麦捡拾脱粒作业的新型拨板式捡拾装置和脱粒装置,并搭建了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了拨板捡拾装置对荞麦捡拾损失率以及脱粒装置对荞麦脱粒损失率和脱粒破碎率影响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荞麦物料和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捡拾脱粒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其主要由物料输送装置、捡拾装置、中间输送器、脱粒装置和测控系统五部分组成。荞麦物料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通过变频器进行控制;捡拾装置主要由拨板捡拾器和捡拾辊组成,以实现荞麦的低损捡拾;中间输送器和捡拾装置由同一个电动机提供动力;脱粒装置采用切流和横向轴流式双滚筒,其脱粒滚筒为纹杆以及纹杆加杆齿的组合方式,滚筒转速通过变频器控制。测控系统主要由电控开关和转速传感器组成。(2)对捡拾脱粒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建模与仿真分析。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捡拾脱粒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拨板捡拾器、捡拾辊、脱粒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和机架等零部件进行了叁维设计和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预装配;利用Adams软件对拨板捡拾器和捡拾辊的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λ的增加,拨板捡拾器和捡拾辊对荞麦物料的作用力增幅较大。(3)搭建了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加工制造,并搭建了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物料输送装置速度调节范围为0.3~2m/s,拨板捡拾器的倾角调节范围为0~30°,捡拾速度调节范围为0.71~1.88m/s,脱粒滚筒转速的调节范围为500~900 r/min,均符合荞麦捡拾脱粒试验的调节要求。(4)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搭建的荞麦捡拾脱粒平台进行了荞麦捡拾与脱粒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捡拾过程中,随着拨板捡拾速度、物料输送速度、拨板捡拾倾角的增加,捡拾损失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这叁个因素与捡拾损失率之间不存在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在脱粒过程中,籽粒破碎率随着荞麦喂入量增大而逐渐减小,但脱粒损失率会随之增加,滚筒转速的增加能够降低脱粒损失率,但籽粒破碎率会随之增加,喂入量和滚筒转速与脱粒损失率和破碎率之间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1)

李平,崔晋波,冯伟,张先锋[3](2019)在《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性能检测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当前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系统性能检测系统不完善,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小型联合收割机的性能在田间又不易直接检测,数据获取困难,数据精度达不到要求,可变参数无法实时连续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性能检测平台。其采用模块化机械结构,各工作部件调整组合方便;检测系统可以实时对脱粒装置的转速、扭矩及功率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且可以对脱粒后的谷物和稻草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谷物夹带损失率率和含杂率。该平台不但可检测脱粒系统工作参数是否可以达到既定要求,而且可采取喂入量连续可调的方式,用来分析出这个脱粒系统的最佳喂入量。该研究为今后小型联合收割机机脱粒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殿忠[4](2018)在《横轴流脱粒装置仿真分析及脱粒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粒装置是谷物联合收获机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决定了机器的脱粒质量和生产率,而且对分离清选有很大的影响。横轴流脱粒装置在现有谷物联合收获机械的设计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横轴流脱粒装置的特点是脱粒的过程较长,脱粒彻底,脱净率高,对谷物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谷物在横轴流脱粒装置中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过程、探讨横轴流脱粒装置对水稻的脱粒效果和相关特性,对横轴流脱粒装置的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横轴流脱粒装置为对象,开展了横轴流脱粒装置的设计、脱粒装置的离散元仿真分析、脱粒装置的脱粒性能仿真试验研究、脱粒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横轴流脱粒装置进行了总体设计,对脱粒滚筒、钉齿和凹板进行了设计,确定了主要参数。对脱粒装置的主要结构以及仿真研究进行了总体规划。为后续研究谷物在横轴流脱粒装置中的运动轨迹、运动过程和探讨横轴流脱粒装置的特性奠定了基础。(2)基于EDEM软件,建立脱粒装置的几何模型和水稻混合物的颗粒模型,对水稻混合物在脱粒装置内的运动进行了离散元分析。分析了水稻籽粒和秸秆的运动状态和收获籽粒沿滚筒轴线方向的分布规律,优选了脱粒滚筒的脱粒元件,得出钉齿式的脱粒元件是较理想的脱粒元件。(3)根据钉齿式滚筒横轴流脱粒装置,借助离散单元仿真的方法,利用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得到叁种试验因素滚筒转速、脱粒间隙、脱粒元件间距对脱粒性能指标夹带损失率、含杂率影响的最优组合参数。分析了叁种因素滚筒转速、脱粒间隙、脱粒元件间距分别对脱粒性能指标夹带损失率、含杂率的影响规律并绘制了曲线图。(4)基于ANSYS软件,对横轴流脱粒装置的滚筒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优化了现有结构。综上所述,本文对横轴流脱粒装置进行了总体设计,确定了主要参数;基于离散单元法优选了脱粒滚筒的脱粒元件,得出钉齿式的脱粒元件是较理想的脱粒元件;对脱粒装置的脱粒性能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获得了叁种试验因素对脱粒性能指标的最优组合参数;基于有限元法,对横轴流脱粒装置的滚筒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并优化了现有结构。(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赵武云,戴飞,张锋伟,王广万[5](2017)在《5TYJ-10A玉米种子脱粒机作业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明脱粒装置结构参数对玉米种子果穗脱粒生产作业的影响,依托自行研制的5TYJ-10A玉米种子脱粒机,通过置换分别携有钉齿类、直板齿类、组合螺旋板齿类3类脱粒元件的脱粒装置,分析玉米种子脱粒装置工作性能,建立组合螺旋脱粒板齿几何参数相关数学模型,分析获得组合式螺旋板齿脱粒装置相关脱粒板齿半径、中心脱粒间距及板齿高度的设计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选取出作业性能良好的组合螺旋板齿式脱粒装置,其脱净率为99.16%、含杂率为3.26%、破碎率为0.43%,对应实际生产率为11.6 t/h。采用脱粒板齿试验装置进行不同脱粒板齿螺旋角试验选取,结果表明,当组合螺旋板齿角为6°-12°时更适宜进行玉米种子脱粒作业。研究成果将为玉米种子脱粒生产装备的研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蔡超杰,陈志,韩增德,刘贵明,张宗玲[6](2017)在《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与脱粒性能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3种类型(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测定分析和挤搓式种子玉米脱粒试验,研究了种子玉米籽粒剪切与压缩特性、籽粒果柄断裂特性、玉米芯弯曲与压缩特性与种子玉米脱粒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种子玉米籽粒破碎率受籽粒最小破碎力影响较大,未脱净率受种子玉米籽粒果柄最小断裂力的影响较大,籽粒含杂率受玉米芯最小破裂力与最小断裂力的影响较为复杂;挤搓式脱粒原理适用于种子玉米脱粒。(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李心平,马磊,耿令新,王升升,庞靖[7](2017)在《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性能试验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是依据鸡喙离散玉米籽粒过程和裸手脱粒玉米籽粒过程的先离散后脱粒原理设计的,其具有低损伤、低破碎率等特点。为了优化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脱粒系统的有关参数,进而降低玉米种子在脱粒过程中的损伤,该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以籽粒破碎率和脱净率为主要性能指标,选取差速辊转速、离散辊转速、脱粒辊转速和离散辊间隙、脱粒辊间隙为试验因素,对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进行了性能试验。并依据试验结果分别对离散辊转速与脱粒辊转速对破碎率和脱净率的影响,以及离散辊间隙与脱粒辊间隙对破碎率和脱净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离散辊转速在150~180 r/min和310~350 r/min,脱粒辊转速在270~350 r/min时,破碎率取得较小值;当离散辊转速在230~300 r/min,脱粒辊转速在150~200 r/min范围内时,籽粒脱净率取得最大值100%。当离散辊间隙在0~4 mm,脱粒辊间隙在5~9.2 mm时,籽粒破碎率取得最小值。当脱粒辊间隙在0~2.2 mm时脱净率取得最大值100%。综合以上结论,在试验拟合曲线的基础上按综合评价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差速辊转速90 r/min,离散辊转速350 r/min,脱粒辊转速为350 r/min,离散辊间隙4.6 mm,脱粒辊间隙4.6 mm。测得此时破碎率为0.226%,脱净率为99.317%,玉米芯完整度为100%,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彭煜星,李旭,刘大为,谢方平,任述光[8](2016)在《单纵轴流脱粒滚筒的设计与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4LZ–3.0型联合收割机在水稻喂入量和草谷比较大时脱粒滚筒易堵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纵轴流脱粒滚筒。该滚筒主要由喂入螺旋装置、辐条、辐盘、脱粒杆齿、排草板组成。脱粒时水稻由搅龙经输送槽输送至喂入螺旋装置处,经螺旋装置叶片轴向输送至脱粒杆齿滚筒进行脱粒。为探讨螺旋装置喂入适应性能,通过单头、双头和叁头螺旋装置的选型试验,选定了叁头喂入螺旋的脱粒滚筒,以滚筒转速、导向板倒角、脱粒间隙为因素,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该脱粒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其最佳工作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滚筒转速为800 r/min、导向板导角为23.7°、脱粒间隙为20 mm时,籽粒破碎率为0.113%,未脱净损失率为0.071%。(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平俊杰[9](2016)在《5TS-50型半复式胡麻脱粒机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5TS-50型半复式胡麻脱粒机的结构、主要部件进行分析,指出了该机在结构、参数选择和性能上的优势;通过对试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了该机的技术创新点及用于胡麻胶粒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当代农机》期刊2016年08期)

许太白,俞平高,周晨露,张淑玲,侯鹏程[10](2016)在《横置多滚筒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脱分性能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多滚筒脱粒分离装置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在自行设计的横置多滚筒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上,通过更换第一脱粒滚筒、第二脱粒滚筒、第叁脱粒滚筒的结构形式,进行喂入量为0~5kg/s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试验,对比切流单滚筒、切流滚筒与横轴流组合式双滚筒、切流滚筒与双横轴流滚筒、叁横轴流滚筒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功耗、夹带损失率、未脱净率、脱出物轴向分布规律以及脱出物杂余含量等性能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脱粒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荞麦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食药兼用杂粮作物,其产量和质量提高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收获作业作为荞麦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对荞麦的产量和质量均有重要影响。由于荞麦具有同植株籽粒成熟期不一致、成熟籽粒极易脱落的收获特性,研究发现捡拾收获是其最佳的机械化收获方式。利用荞麦捡拾脱粒平台进行台架试验来获得农业收获机械的相关设计参数,是解决收获机械研发过程受季节性、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的有力手段,对农业收获机械的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荞麦的物料和力学特性,设计了适合荞麦捡拾脱粒作业的新型拨板式捡拾装置和脱粒装置,并搭建了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了拨板捡拾装置对荞麦捡拾损失率以及脱粒装置对荞麦脱粒损失率和脱粒破碎率影响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荞麦物料和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捡拾脱粒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其主要由物料输送装置、捡拾装置、中间输送器、脱粒装置和测控系统五部分组成。荞麦物料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通过变频器进行控制;捡拾装置主要由拨板捡拾器和捡拾辊组成,以实现荞麦的低损捡拾;中间输送器和捡拾装置由同一个电动机提供动力;脱粒装置采用切流和横向轴流式双滚筒,其脱粒滚筒为纹杆以及纹杆加杆齿的组合方式,滚筒转速通过变频器控制。测控系统主要由电控开关和转速传感器组成。(2)对捡拾脱粒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建模与仿真分析。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捡拾脱粒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拨板捡拾器、捡拾辊、脱粒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和机架等零部件进行了叁维设计和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预装配;利用Adams软件对拨板捡拾器和捡拾辊的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λ的增加,拨板捡拾器和捡拾辊对荞麦物料的作用力增幅较大。(3)搭建了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加工制造,并搭建了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物料输送装置速度调节范围为0.3~2m/s,拨板捡拾器的倾角调节范围为0~30°,捡拾速度调节范围为0.71~1.88m/s,脱粒滚筒转速的调节范围为500~900 r/min,均符合荞麦捡拾脱粒试验的调节要求。(4)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搭建的荞麦捡拾脱粒平台进行了荞麦捡拾与脱粒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捡拾过程中,随着拨板捡拾速度、物料输送速度、拨板捡拾倾角的增加,捡拾损失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这叁个因素与捡拾损失率之间不存在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在脱粒过程中,籽粒破碎率随着荞麦喂入量增大而逐渐减小,但脱粒损失率会随之增加,滚筒转速的增加能够降低脱粒损失率,但籽粒破碎率会随之增加,喂入量和滚筒转速与脱粒损失率和破碎率之间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粒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钱凯.高细韧性作物切-轴流脱粒装置性能试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

[2].党威龙.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设计与性能试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李平,崔晋波,冯伟,张先锋.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性能检测平台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9

[4].王殿忠.横轴流脱粒装置仿真分析及脱粒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8

[5].赵武云,戴飞,张锋伟,王广万.5TYJ-10A玉米种子脱粒机作业性能试验[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

[6].蔡超杰,陈志,韩增德,刘贵明,张宗玲.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与脱粒性能的关系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

[7].李心平,马磊,耿令新,王升升,庞靖.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性能试验与参数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7

[8].彭煜星,李旭,刘大为,谢方平,任述光.单纵轴流脱粒滚筒的设计与性能试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平俊杰.5TS-50型半复式胡麻脱粒机的性能分析[J].当代农机.2016

[10].许太白,俞平高,周晨露,张淑玲,侯鹏程.横置多滚筒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脱分性能对比试验[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纹杆式种子玉米脱粒装置钉齿式玉米脱粒装置仿真时不同滚筒转速下的轴向分布曲线6.7作业因素对仿生弓齿脱粒性能不同喂入量下谷物流的流速云图和速度...收获机结构简图

标签:;  ;  ;  ;  ;  ;  ;  

脱粒性能论文_钱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