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与新型城镇化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与新型城镇化

马煜昊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需要将经济增长从依靠需求侧向依靠供给侧和需求侧协调发展做出调整。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推动我国内需,而新需求的解放同时也会创造新的供给,可以说供给侧改革和城镇化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因而在进行城镇化过程中也可推进本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城镇化新常态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改善人口政策、完善土地制度、优化投资和融资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以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调整政府职能并建立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改善人口政策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这“人”来展开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样,不论是供给还是需求都是以人口为基础的。因此,改善人口政策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第二,完善土地制度。土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发展最初的平台。土地能否得到很好的利用对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制度也在经历着一定的变化,而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想激发土地活力有必要对土地制度进行一定的完善。

第三,优化投资和融资结构,完善金融体制。金融业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是投资和融资的重要平台,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以来也在不断完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金融抑制问题,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金融市场作为投资、融资平台,对于供给的意义十分巨大,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提高产业质量。对于供给来说,物质生产部门的投入分配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因而必须要提高产业质量,使得供给侧结构更加合理,技术更加成熟,产品更加优秀。

第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投资、出口和消费在过去很长时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进入“新常态”以后,仅仅依靠要素红利已逐渐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必须通过创新重整思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第六,调整政府职能。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也是目前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的职能和制度完全能够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而供给侧改革也许政府制定一定得政策、制度来更好的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简单来说,新型城镇化是不同于以往粗放型的城市化,是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相互协调、绿色集约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注重共享共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将更加注重以人文本,而且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等,这些同供给侧改革中的各大要素不谋而合,因而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同我们城镇化的进程是息息相关的。

城镇化是人口、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在地理空间流动、配置、组合的现代化过程,涉及户籍制度改革、城乡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于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利用。因而当下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便在于推进供给侧改革,解决好城镇化中的“人、地、钱”问题。

城镇化是人口和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区域分布结构优化的过程,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城镇化的健康、优质发展,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继续深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三、供给侧改革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启示

第一,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因此,从长远发展考虑,必须通过加强供给侧来解决劳动力的供给问题。除积极响应国家放宽生育政策外,更要从人口素质的提高入手,优化人口结构,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人才引进等方式优化人才供给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积极推进,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持续动力。

第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要求彻底解决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也就是说需要城镇给予进城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以平等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但是在完全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之后,就很可能对原有市民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占有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想实现“人的城镇化”,就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制度性变革创造新供给,着力构建城镇就业、住房和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

第三,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便不能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促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并由通过这样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脱节的问题,土地的城镇化速度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因此,有必要制定合理的土地使用方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五,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很好的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问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质量的提高,来促进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工业化逐步赶上城镇化的脚步,让工业化和城镇化得以协调发展。

第六,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政策等,同时配以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政府都会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只有拥有完善的制度以及社会服务体系,才能推动城镇化的顺利进行,保障人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从而使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城镇化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一些新态势,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理念从速度化发展转向深度化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有效供给问题,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保障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利用城镇化的发展来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参考文献:

[1]敖丽红,韩远,贺翔.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1):98-108.

[2]李全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困境与出路[J].求实,2016,(11):55-62.

[3]史建帮,马德功,刘淑涵.金融支持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0-14.

[4]陆岷峰,吴建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J].华北金融,2016,(06):4-10.

[5]孙亮,石建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75-82.

[6]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3-20.

作者简介:马煜昊(1993—),男,汉族,山西省临汾市人,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与当代社会发展。

标签:;  ;  ;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与新型城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