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盆地论文_赵宝聚,高明波,李亚东,付厚起,李大兜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莱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成矿,海阳,剖面,白垩,地层,平邑。

胶莱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赵宝聚,高明波,李亚东,付厚起,李大兜[1](2019)在《胶莱盆地东北缘龙口-土堆矿区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阳市龙口-土堆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床的重要典型矿床之一。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一个微凸起,以NE向断裂面为界。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矿体受控于NE走向、SE倾的左行压扭性断裂构造,并在构造的引张和产状变化部位形成厚大矿体;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间集中在119±10Ma。成矿热液中硫源可能与脉岩来自同一或类似源区,在上升成矿过程中又萃取了围岩荆山群中的硫及成矿物质。胶莱盆地东北缘金成矿带成矿流体相似,均为岩浆水混合大气水。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CO_2-NaCl-H_2O体系。成矿期次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两个阶段。(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徐伟祥[2](2019)在《胶莱盆地万家至蓝村一带白垩纪陆相“红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胶莱盆地万家—蓝村一带浅覆盖区白垩纪陆相"红层"中火山岩夹层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火山岩形成时代,划分岩石地层单位。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24个测点构成的谐和线上交点年龄数值为118.32±0.73Ma(MSWD=1.00),该年龄代表了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形成时间,指示白垩纪陆相"红层"的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将这套以紫、红色为主,以细—粉砂岩、泥岩为主,夹少量砂砾岩、灰岩的河流-湖泊相沉积"红层"划归为王氏群辛格庄组。火山活动大致与区域上石前庄旋回相当。本研究为胶莱盆地王氏群辛格庄组沉积时限提供了年代依据,同时揭示了该时期火山活动的特点,为胶莱盆地白垩纪原型盆地恢复和古地理演化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任天龙[3](2019)在《胶莱盆地东缘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序列及岩相古地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莱盆地东缘早白垩世早期莱阳群沉积体现了湖盆由开始形成—鼎盛—萎缩消亡的全过程,发育由冲洪积相—湖相—叁角洲相—河流相沉积的完整序列,且由东至西,由湖相到河流相逐渐过渡;古水流方向显示莱阳期盆地中心位于朱吴断裂、海阳断裂带之间,以断裂带为界,以西水流方向大致为由NW至SE向,以东水流方向则为由SE至NW向;早白垩世早期莱阳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明显受区域性牟(平)-即(墨)断裂带活动所控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7期)

王贺[4](2019)在《山东胶莱盆地和平邑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介形类动物群及其生物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但在白垩纪末期地球经历了明显的气候变化,从暖温室气候转变为冷温室气候,并持续到古新世早期。白垩纪-古近纪之交(约66.0 Ma)发生的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是地质历史时期五大灭绝事件之一。长期以来,白垩纪-古近纪气候变化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学界热点问题。山东省胶莱盆地和平邑盆地分别位于沂沭断裂带东、西两侧,晚白垩世-古新世非海相地层发育良好,化石比较丰富,并被认为含有白垩系/古近系界线(K/Pg界线),是研究白垩纪-古近纪陆地生态系统演变以其环境背景的理想地区。介形类是甲壳类动物中少数可以提供海相和非海相(古)环境信息的类群,被广泛应用于古环境和生物地层学研究。本文从分类学、生物地层学和古环境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胶莱盆地和平邑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介形类动物群。另外,类女星介科(Talicyprididae)是一类壳体具有特殊冠状装饰的非海相介形类,仅生存于白垩纪-古近纪,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胶莱盆地箭口村剖面出露了胶州组上部地层,并产出大量保存良好的非海相介形类化石,经详细研究归入12属27种(包括9未定种),其中Talicypris ectypa(Stankevitch,1974)comb.nov.系由 Cypris ectypa(Stankevitch,1974)转移至Talicypris所建立的新组合。这些化石系首次报道于诸城地区。与已知介形类化石组合的比较说明这套地层的年代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该地区的胶州组可能含有K/Pg界线。通过介形虫化石埋藏学和古环境分析并结合介形虫壳体装饰特征,认为箭口村一带在坎潘期晚期交替出现暂时性水体与永久性湖泊;在坎潘期末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初期,本区湖泊存在季节性收缩和扩张的现象,同时存在永久性水体和季节性水体。平邑盆地葛家庄剖面出露了固城组和卞桥组一段,产有比较丰富的非海相介形类化石,归入10属18种(包括7未定种)。通过与已知介形类化石组合进行比较,认为剖面中Cypridea cavernosa首现位置至Ilyocypris首现位置,即固城组中上部的时代为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Ilyocypris首现至介形类末现层位,即卞桥组一段的时代为马斯特里赫特期最晚期至丹麦期早期;K/Pg界线应该位于卞桥组一段内,距固城组顶界0.8-4 m之间,进一步明确了该剖面K/Pg界线的位置。基于前人沉积学和轮藻化石埋藏学研究结果,并结合介形类化石分析,认为在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葛家庄一带出现了小型淡水湖泊,并存在暂时性水体;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末期,该地区变为广阔的湖泊,水体稳定。对类女星介科化石记录进行了首次系统整理,发现该科共包括9属(Altanicypris,Bogdocypris,Chinocypridea,Cristocypris,Khandia,Ovalicypridea,Rhombicypridea,Talicypridea和Talicypris)114种,其中Rhombicypridea属可能为Talicypridea属的晚出异名,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多样性变化分析显示,类女星介科出现时间不晚于早白垩世阿普特期,但在早白垩世分异度一直保持很低水平;到晚白垩世分异度迅速升高并进入辐射期,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达到顶峰;进入古近纪,分异度突然下降,古新世仅剩2属2种,至始新世末期该科彻底消失。古地理分布规律的解析显示,类女星介科迁移、扩散过程比较符合“欧洲-冈瓦纳大陆扩散假说”。本文推测其过程如下:该科在早白垩世起源于冈瓦纳大陆,随后传入欧洲,最迟于早白垩世末期迁移到亚洲地区,期间该科在冈瓦纳大陆也有分布并扩散;晚白垩世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该科分布范围达到顶峰,在冈瓦纳大陆各主要陆块和亚洲主体都有分布;进入古近纪,分布范围迅速收缩,在古新世仅分布于中国和蒙古个别地区,至始新世仅见于我国湖南。类女星介科在晚白垩世的迅速辐射和分布范围的迅速扩大,可能与白垩纪温暖的气候以及该科具有抵抗干旱和休眠属性的卵从而能够长距离传播有关;进入古近纪该科多样性骤然下降、分布范围明显收缩,很可能受到了白垩纪末大灭绝事件的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10)

祁江豪,吴志强,张训华,侯方辉[5](2019)在《胶莱盆地在南黄海的延伸:来自OBS深地震探测的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识别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地区的东部延伸边界,利用穿越南黄海的OBS2013-SYS深地震测线开展2D速度结构模拟,在测线NW方向位于千里岩隆起带的OBS(海底地震仪)站位均观察到了折合走时突然增加的现象。速度结构模型显示胶莱盆地东侧海阳凹陷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低速沉积层增厚现象,模型自OBS06站位向NW方向,沉积层厚度由小于1.0km显着增厚至2.5km左右,推测该处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的东部边界断裂。结合前人在海阳凹陷识别出的控盆断裂进行分析,厘定了海阳凹陷在海区大体的构造边界和沉积中心,认为胶莱盆地东部控盆断裂可能延伸至连云港—石岛断裂一线,与嘉山—响水—千里岩断裂构成千里岩隆起带南北边界断裂带的一部分。海阳凹陷沉降中心可能位于南黄海海区连云港—石岛断裂北侧海阳凹陷的NE方向,发育的厚层白垩系可能存在较好的油气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许克民,宁振国,秦杰,张富中,汪又平[6](2018)在《山东胶莱盆地精细岩石地层格架、年代地层格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莱盆地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面积约17000km2。胶莱盆地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处于华北板块东南缘胶北隆起—鲁西隆起、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苏鲁造山带及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之间。鉴于胶莱盆地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及良好的露头出露条件,胶莱盆地及其周缘近40年来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但盆地范围、沉积环境、原型盆地性质与期次划分、深部动力(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专题5: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专题6:洋陆过渡带结构与演化、专题7:大火成岩省与资源环境响应》期刊2018-10-21)

杜圣贤,陈军,刘凤臣,高黎明,宋香锁[7](2018)在《胶莱盆地非海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莱盆地跨华北板块和苏鲁造山带,被昌邑—大店断裂南段、五莲断裂和牟平—即墨断裂分为东西两部分,是我国东部典型的陆相中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白垩纪莱阳群、青山群和王氏群地层非常发育,其中王氏群为一套以砾岩-砂岩-粉砂岩夹泥灰岩为主的冲积扇—河流—湖泊相沉积,含有丰富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林家庄组、辛格庄组、红土崖组、金岗口组和胶州组。其中的胶州组为跨晚白垩世和古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紫色、黄绿色泥岩,砖红色、紫红色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及含砾砂岩和泥灰岩,产大量的微体化石。该地层在胶州—诸城地区最为发育,最厚可达1172m。(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祁江豪,孙军,吴志强,侯方辉[8](2018)在《基于深地震探测技术揭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的沉积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莱盆地位于山东省东部,是一个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历史和改造作用的白垩纪断陷盆地,盆地的变质基底层系由太古界胶东群、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及上元古界蓬莱群组成,其上主要发育断陷盆地控制下的一套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沿着五莲—荣成断裂以北的凹陷中分布。盆地沉积层主要包括下白垩统莱阳群(K1l)、青山群(K1q)和上白垩统王氏群(K2w)组成的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分布局限,仅在平度地区有出露。其中,莱阳群以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夹有白云质页岩和少量火山碎屑岩;青山群为一套复杂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系;王氏群为河湖相碎屑岩夹泥岩、火山碎屑岩。胶莱盆地东部为海阳凹陷,凹陷的东北边界为NWW走向的正断层,而它的东缘边界在南黄海水域之下。多年来众多学者都提出了陆上的胶莱盆地向东部南黄海有所延伸,海阳凹陷在南黄海海区沉积层发育,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地球物理证据,边界不明。南黄海西北部的多道地震剖面中识别出一控凹断裂,断裂西侧凹陷内发育厚层的白垩系莱阳群青山群和王氏群,沉降中心在南黄海海域30m等深线附近,厚度约10km左右,物源主要来自东南侧的千里岩隆起。为了识别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地区的东部延伸边界,了解海洋凹陷沉积层的发育情况,利用穿越南黄海的OBS2013深地震测线开展2D速度结构模拟,在测线NW方向位于千里岩隆起带的OBS站位均观察到了折合走时的突然增加现象。速度结构模型显示胶莱盆地东侧海阳凹陷附近海域中存在明显的低速沉积层增厚的现象,模型自OBS06站位向NW方向,沉积层厚度由小于1km显着增厚至2.5km左右,推测该处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的东部边界断裂。通过与前人在海阳凹陷识别出的控盆断裂进行结合分析,厘定了海阳凹陷在海区大体的构造边界和沉积中心,认为凹陷内沉积物厚度在海阳凹陷NE方向是显着增厚的,该处可能发育凹陷的沉积中心,胶莱盆地东部控盆断裂可能延伸至连云港—石岛断裂一线,与嘉山—响水—千里岩断裂构成千里岩隆起南北边界断裂带的一部分,海洋凹陷在南黄海海区内发育的厚层白垩系可能具备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逄伟[9](2018)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前人理论研究成果,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开展了1:10000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采集分析岩石样品1515件,分析元素包括Au、Ag、Cu、Pb、Zn、W、Sn、Bi、Mo、As、Sb、Hg、Co、Ni、Cr等15种。本文以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成果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以期为区内相关勘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26期)

李勇,丁正江,薄军委,宋明春,吴凤萍[10](2018)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及多金属矿集区,分析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对指导找矿具有指示意义。研究区内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表明,成矿元素富集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其地球化学统计参数显示,Au-Ag-Cu-Mo、Pb-Zn和Au-As组合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组合。Au、Ag、Cu、Mo、Pb、Zn等元素具有富集成矿的潜力,主攻矿种应为Au、Cu。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矿床特征显示,研究区内赋矿围岩为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Au存在2期矿化迭加作用,研究区内具有寻找热液脉型金矿床和斑岩型、脉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8年08期)

胶莱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胶莱盆地万家—蓝村一带浅覆盖区白垩纪陆相"红层"中火山岩夹层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火山岩形成时代,划分岩石地层单位。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24个测点构成的谐和线上交点年龄数值为118.32±0.73Ma(MSWD=1.00),该年龄代表了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形成时间,指示白垩纪陆相"红层"的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将这套以紫、红色为主,以细—粉砂岩、泥岩为主,夹少量砂砾岩、灰岩的河流-湖泊相沉积"红层"划归为王氏群辛格庄组。火山活动大致与区域上石前庄旋回相当。本研究为胶莱盆地王氏群辛格庄组沉积时限提供了年代依据,同时揭示了该时期火山活动的特点,为胶莱盆地白垩纪原型盆地恢复和古地理演化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莱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赵宝聚,高明波,李亚东,付厚起,李大兜.胶莱盆地东北缘龙口-土堆矿区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J].地质学报.2019

[2].徐伟祥.胶莱盆地万家至蓝村一带白垩纪陆相“红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9

[3].任天龙.胶莱盆地东缘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序列及岩相古地理[J].山东国土资源.2019

[4].王贺.山东胶莱盆地和平邑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介形类动物群及其生物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祁江豪,吴志强,张训华,侯方辉.胶莱盆地在南黄海的延伸:来自OBS深地震探测的新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6].许克民,宁振国,秦杰,张富中,汪又平.山东胶莱盆地精细岩石地层格架、年代地层格架研究进展[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专题5: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专题6:洋陆过渡带结构与演化、专题7:大火成岩省与资源环境响应.2018

[7].杜圣贤,陈军,刘凤臣,高黎明,宋香锁.胶莱盆地非海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研究进展[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8].祁江豪,孙军,吴志强,侯方辉.基于深地震探测技术揭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的沉积中心[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逄伟.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

[10].李勇,丁正江,薄军委,宋明春,吴凤萍.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J].黄金.2018

论文知识图

胶莱盆地地质略图山东胶莱盆地白垩纪火山岩地层分...胶莱盆地中生代地层等厚线图胶莱盆地与胶东地区金成矿作用关...胶莱盆地北缘构造地质图一2胶莱盆地卜氏期沉积(岩)相分布...

标签:;  ;  ;  ;  ;  ;  ;  

胶莱盆地论文_赵宝聚,高明波,李亚东,付厚起,李大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