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甲氧基硅烷论文_姚焕英,祝保林,周胜波

叁甲氧基硅烷论文_姚焕英,祝保林,周胜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叁甲氧基硅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烷,丙基,甲基,氰酸,碳化硅,丙烯,疏水。

叁甲氧基硅烷论文文献综述

姚焕英,祝保林,周胜波[1](2019)在《氰酸酯树脂/γ-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改性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γ-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590)对碳化硅粉体(SiC)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备了氰酸酯树脂/碳化硅(CE/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含量对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导热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少量SiC粉体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耐磨性能,且复合材料仍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当SiC的质量分数在6%~8%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相对于纯CE分别提高了89. 6%和67. 6%;当SiC的质量分数在8%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4. 6倍,摩擦系数比纯CE降低了43. 5%,耐磨性相对于纯CE提高77. 5%。(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罗源军,刘波,张鸣[2](2019)在《十二氟庚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二氟庚醇为原料,与溴丙烯经缩合反应制得十二氟庚基烯丙基醚,再与叁甲氧基硅烷进行硅氢化反应制得十二氟庚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总收率为77. 4%。应用性能测试表明,其在载玻片上涂覆成膜后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09°,属于典型的疏水材料。该成膜后的载玻片在1 kg负载下以钢丝棉摩擦1 000次后,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05. 8°,无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吴婷,李坚,任强,汪称意[3](2019)在《ATRP法合成(丙烯酸乙酯-co-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质铜(Cu0)为还原剂,采用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合成了丙烯酸乙酯-co-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MSPMA)共聚物[P(EA-co-DMMSPMA)]及其湿固化膜,研究了P(EA-co-DMMSPMA)分子量增加以及DMMSPMA含量对P(EA-co-DMMSPMA)湿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A-co-DMMSPMA)分子量增大,湿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略有上升,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在P(EA-co-DMMSPMA)分子量为10000,DMMSPMA含量为25%(wt,质量分数)条件下,其拉伸强度为2.09MPa,断裂伸长率为3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18℃。(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龙林林[4](2019)在《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中多氯联苯的脱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中多氯联苯脱除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碱金属钠,可以有效除去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多氯联苯。(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健军,陈毅坚,杨阳,张贤慧,张明奇[5](2019)在《304不锈钢表面十七氟癸基叁甲氧基硅烷的缓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十七氟癸基叁甲氧基硅烷在304不锈钢表面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十七氟癸基叁甲氧基硅烷对304SS有明显的缓蚀作用,增大了304不锈钢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降低了自腐蚀电流密度并且提高了点蚀电位,缓蚀效率高达96%。(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董鹏,龚楚清,廖俊,黄应军,易生平[6](2019)在《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叁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并以目标产物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 560)为溶剂,使用自制催化剂,原料叁甲氧基硅烷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通过逆流在塔中进行气液接触反应制备KH 560,降低了两种原料的副反应和β加成副产物的量,提高了KH 560收率。该工艺路线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投入较少,可优化KH 560的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董楠,金一丰,刘佳[7](2018)在《叁甲氧基硅烷封端聚醚体系胶粘剂配方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甲氧基硅烷封端聚醚作为胶粘剂基础树脂具有粘度低、活性高等优点。本文探讨了叁甲氧基硅烷封端聚醚胶粘剂配方中增塑剂、交联剂、催化剂对成品胶性能的影响,可为此美胶粘剂配方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届长叁角胶业精英论坛暨浙江省粘接技术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3)

祝保林,周胜波,杨强[8](2018)在《SiC改性氰酸酯树脂/叁甲氧基乙烯基硅烷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甲氧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A–171)对SiC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氰酸酯(CE)/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含量对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导热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适量SiC粉体的引入能有效改善CE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耐磨性和导热性能,且复合材料仍保持良好电绝缘性能。当SiC粉体含量为8%时,复合材料冲击强度为15.81kJ/m~2,比纯CE提高了89.6%;当SiC粉体含量为6%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136.68MPa,比纯CE提高了67.6%;当SiC的质量分数在8%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1.28 W/(m·K),增大4.6倍;复合体系的介电常数随SiC的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但SiC粉体含量在10%以内时,复合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当SiC的质量分数在8%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为0.26,比纯CE降低43.5%;当SiC的质量分数在7%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为1.21×10–6mm3/(N·m),比纯CE耐磨性提高了77.5%。从综合性能考虑,当复合体系中经A–171表面处理后的SiC粉体含量在8%时,复合材料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刘成刚,刘文辉,张先亮,张波,黄驰[9](2018)在《多羰基配位钌氯化物催化合成γ-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甲氧基硅烷与γ-氯丙烯为原料,以自制多羰基配位钌的氯化物为催化剂合成了γ-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考察了溶剂环境、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加料方式、物料配比及反应时间等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在无溶剂环境下,温度为75~95℃,钌催化剂用量为40×10-6,叁甲氧基硅烷与γ-氯丙烯的量之比为1. 05~1. 15∶1,采用γ-氯丙烯滴入叁甲氧基硅烷的加料方式,保温2 h。此条件下,γ-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的收率达96%。(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李天龙,钱友荣,孙一峰,杨番,魏俊锋[10](2018)在《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改性环氧涂料的耐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改性环氧涂料并用于马口铁片的防腐处理。考察了涂层的热稳定性和极化曲线,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并采用盐雾试验验证耐腐蚀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解析结构信息。结果表明,经硅烷改性后环氧树脂涂层的热稳定性提高,综合腐蚀速率仅为未改性时的22%,表面平整,无明显缺陷,耐腐蚀性良好,且与基材结合较牢固,改性涂料中的硅烷与马口铁基材表面形成了Si—O—M。(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叁甲氧基硅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十二氟庚醇为原料,与溴丙烯经缩合反应制得十二氟庚基烯丙基醚,再与叁甲氧基硅烷进行硅氢化反应制得十二氟庚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总收率为77. 4%。应用性能测试表明,其在载玻片上涂覆成膜后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09°,属于典型的疏水材料。该成膜后的载玻片在1 kg负载下以钢丝棉摩擦1 000次后,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05. 8°,无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耐摩擦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甲氧基硅烷论文参考文献

[1].姚焕英,祝保林,周胜波.氰酸酯树脂/γ-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改性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罗源军,刘波,张鸣.十二氟庚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的合成与应用研究[J].有机硅材料.2019

[3].吴婷,李坚,任强,汪称意.ATRP法合成(丙烯酸乙酯-co-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4].龙林林.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中多氯联苯的脱除研究[J].山东化工.2019

[5].王健军,陈毅坚,杨阳,张贤慧,张明奇.304不锈钢表面十七氟癸基叁甲氧基硅烷的缓蚀性能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9

[6].董鹏,龚楚清,廖俊,黄应军,易生平.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的合成[J].有机硅材料.2019

[7].董楠,金一丰,刘佳.叁甲氧基硅烷封端聚醚体系胶粘剂配方与性能研究[C].第二届长叁角胶业精英论坛暨浙江省粘接技术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18

[8].祝保林,周胜波,杨强.SiC改性氰酸酯树脂/叁甲氧基乙烯基硅烷材料的制备[J].工程塑料应用.2018

[9].刘成刚,刘文辉,张先亮,张波,黄驰.多羰基配位钌氯化物催化合成γ-氯丙基叁甲氧基硅烷[J].有机硅材料.2018

[10].李天龙,钱友荣,孙一峰,杨番,魏俊锋.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改性环氧涂料的耐腐蚀性能研究[J].有机硅材料.2018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叁甲氧基硅烷论文_姚焕英,祝保林,周胜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