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萍:《朱子家训》的现代德育解读论文

沈丽萍:《朱子家训》的现代德育解读论文

摘要:《朱子家训》是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在我国家训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内容精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从现代德育视角出发,对其中的德育精华进行深入挖掘,包含了极具现代的德育理念,生活德育论、情感德育,并涵盖了对后世知、情、行的引导,同时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德育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朱子家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道德在教育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赫尔巴特曾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统家训,道德教育始终是中心内容,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在具备了具有时代文化精神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同时,还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可见,家训德育精华极具现代启示价值。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在我国家训中占有独特地位,影响深远,跨越了时间和阶层,三百多年来却历传不衰,不管是官宦士绅、书香门第还是贩夫走卒、普通百姓,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流传之广,影响之久远,超过了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任何一部。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具有极强的适用性,是我国家庭教育的范本,被尊为“治家之经”,影响力可见一斑,被誉为“百校之父”的田家炳先生也奉其为治家之本。家训全篇共522个字,以家庭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启蒙教材,通篇以对偶一气呵成,言及家庭卫生、安全、饮食、婚嫁、读书、教育、交友、纳税等内容,倡导勤俭、诚信、谦和、自省、顺应、向善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年来对人们治家处世、言谈举止的教导作用十分突出,使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沿袭至今。

今天诵读《朱子家训》,仍有历久弥新之感。在新时期的现实道德诉求之下,在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与革新中,从现代新时期视角出发,解读《朱子家训》中的德育精华,对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析,不仅能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性发展,也能对现代德育起到深刻启发作用。

一、科学德育理念—知、行、情合一进行德育

《朱子家训》作者为朱伯庐,原名朱用纯,字致一,是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伯庐的家族是昆山的名门望族,世人称之为“玉峰朱氏”。朱伯庐投身杏林,潜心研究程朱理学,穷尽一生著书立说,主张“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作中大多体现了知行并进的思想,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因此,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朱子家训》中的体现十分明显,同时还蕴含了情的层面。

(一)树立正确道德认知

《朱子家训》的内容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强调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对是非、善恶、美丑有清晰的判断和认识。家训中大部分内容是在告诫后人要做到修身自律,从开篇即对日常生活提出要求,“内外整洁”、“居身务期质朴”,强调生活整洁和质朴的道德认知。在为人处世上强调“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告诫后人要常怀善心,并且保持真善。而“莫贪意外之财,饮过量之酒”、“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告诫后人不能贪婪,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言行。在家训的末篇,对读书做官方面提出要求,指出要“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告诫后人要遵守国家的法制,读书不能只为功名,强调要志存高远。

《朱子家训》在道德认知层面,从生活起居、为人处世到读书做官,将道德内容渗透到其中的方方面面,循循善诱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其所提出的内容十分贴近儒家的思想,并且与现代诸多道德认知相一致。但不同的是,其注重实践体验,并且注重在实践过程中深化道德认知。

(二)践行美德于生活中

对于美德的培养,其注重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在提出道德认知的同时也在教导后人要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人的美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中便可以看出其注重将认知与践行相统一在强调要做到家中的整洁的同时,对于如何做到整洁也做了明确的行动指导,并且从生活细节出发,践行正确的道德认知的能无形中培养人的品德。可以发现,德育渗透在了现实生活细节之中,如“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指出对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时刻要秉承不能贪婪的理念,该如何做的内容。

采用SPSS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家训中的美德践行体现在饮食穿着,人际交往,娶亲嫁女,读书做人等多方面,紧密贴近生活,在生活细节中进行德育,践行美德,或许正因《朱子家训》紧密贴合生活的这一特征,使得其在各个阶层都能流传开来。从现代理论视角来看,这是一种让德育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即生活德育论,也印证了家训中这一理念的科学性。

在这个世界上,为了探索前进,追求本真,对于自己的尺度,每个人都应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自以为是,也敢于自以为非,并及时予以调整,而不能为了个人的名利地位,随声附和或者固执己见。

(三)注重道德情感体验

(四)地理实践。所有学科的知识学习,其主要目的都是要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指导实践。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只不过地理实践素质较之我们所认识的地理实践勘测形式所不同,还包括了在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联系操作的部分,也算在地理实践素养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学生现今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习为主,现实当中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课上进行模拟实践,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程度,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意志品质。

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诉诸情感,能加深对道德的理解,获得对道德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幸福的感悟。提倡让个体自己去体验道德,通过个人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从而真正去理解和内化道德规范,达到知情行合一,这样的德育理念,现今仍得到认同。

《朱子家训》中的德育理念体现在了知情行三个层面,形成互相影响的,相互联系,相互形成的关系,在生活中进行德育。道德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道德也是为了生活。这给了我们现代德育带来了启示,我们要秉承生活化的德育理念,反观我国学校德育,大多是在课堂中进行,讲授道德知识,但德育脱离了生活和情感,如同鱼离开了水,难持续开展。冯建军指出:“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一个失误就在于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脱离,致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的教育”。因此,在生活中进行,从细节出发,有助于培养具有人文性的道德品质。

(四)启示:秉承生活化的德育理念,知情行结合培养道德品质

《朱子家训》虽然作于三百余年之前,但其中的德育理念与现今的德育理念不谋而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印证了其德育理念的科学性,值得我们去学习。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一方面对于师长父母这些明显有代沟的群体,他们缺乏交流的意愿,有时只愿意在师长父母面前表现出被动的装饰过的言行,以减少被唠叨甚至关注;另一方面对于同龄人,作为独生子女为多的一代,他们很渴望并重视友情,在朋友同学面前才会完全放松放开自我,呈现真实而全面的性情。于是通过这个互评环节,我们不光认识到了真实的不一样的每个个体,还能知道他们的朋友圈子、人缘情况。

二、现代德育内容—勤、俭、善、信

“信”指的是信念,朱伯庐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对后世有着严格要求,要想做到这些要求,必须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信念,严格要求自己。

(一)勤劳刻苦

中国人们向来具备勤劳品质,早在《尚书》中就已提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劳一直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其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道德基础,更是治国兴邦的最基本要求。在“勤”这一方启面,主要强调的是要勤劳刻苦。家训中的开篇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辛勤劳动,养成良好习惯。还要勤快清扫保证“器具质而洁”。在学习上也要辛勤,认真刻苦的读书,家训中道是,“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勤劳在《朱子家训》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身上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二)珍惜节俭

《春秋左传》也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家训在“俭”这一方面强调的是要学会珍惜。家训中提到的“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要提醒人们对于得到的食物和衣物等等,要学会珍惜,节约使用,不能浪费。“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对生活的享受要力行节约,为人处世上也是如此。请朋友来家里做客,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开销。这一内容对人们的这种浪费行为有着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告诫人们要珍惜食物,学会节俭。但节约也不意味着刻薄,在对待贫困邻里朋友时,指出要“须多温恤”;多关心穷苦的邻居,家人之间不要太过计较,要“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认为“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可见朱伯庐教育后人在节俭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在《朱子家训》中节约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体现出了仁爱的道德思想。

(三)心存真善

1.不嫉妒,存真善

朱柏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真正的善心,就应该真心为他人着想。家训中写道“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可见朱伯庐强调真善。此外“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告诉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势力去欺负孤儿寡妇这样势单力薄的人群,要有仁爱之心,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1.勿贪财,莫图色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说过:“感恩不仅是最好的美德,更是其他美德之源”。《朱子家训》对感恩也是十分重视,可见感恩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家训中指出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指要以感恩的心来看待周围的人以及所处的环境。

百善孝为先,《朱子家训》对孝道尤为看重,认为孝道是德行最重要的部分。《朱子家训》中这样论定“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爱其兄。可知孝亲悌长,是天性中事,不是有知有不知,有能有不能者也;孝悌是仁之本。乌有孝子悌弟,而不修德行善者!”现今,感恩仍是社会的重要话题,学会感恩也是现今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谷祺教授很早就致力于成本管理学的研究,他的学术论文《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和应用》,密切联系实际,阐述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目标成本的应用以及目标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关系,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原文在《财经问题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之后,被《经济学文摘》转载,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该文被评为辽宁省会计学会1982~1985年优秀论文、辽宁省社科联1988年度优秀论文。

(四)信念坚定

朱柏庐视德为立身之本,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其中有诸多内容极具现代价值道德品质内容。

2.懂感恩,知孝道

财色代表着贪婪和欲望,但君子爱才必须取之有道。他提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不能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钱财要通过正当的渠道去获取。“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强调钱财并不重要,不能太过于虚荣和贪婪。同时,朱伯庐还训诫后辈不能有见色起意,“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用传统的因果报应的观念来告诉后辈贪图美色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是也表明出了朱伯庐鲜明的立场。

朱伯庐的德育是在家庭中进行,渗透进了生活,将道德内容落在实处,并采取了多元多样的教育方法,交叉进行,行之有效。

情感的体验是道德认知和践行的关键,积极的情感体验必然能够帮助美德的内化。当代德育专家朱小蔓教授指出:《朱子家训》紧密联系生活,语言朴实平白,在诵读过程中,能够让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积极的情境体验能够激活个体内在的情感,然后有行动的内在动力,在行动中再强化认知,如此反复练习,螺旋式上升,矗立起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可见其“情”的层面主要表现是从生活出发的,在生活中展开,是活动的,是实践的,是体验的,是感受的,不同于科学化、知识化、理性化的说教以及灌输、思维训练的德育方式。正如刘惊铎曾明确指出:“体验者对周围关系世界的融通性越强,照应周围关系的意识越强烈、智慧越高,其行为的道德性也越高。”

坚定自身立场,在任何时候不动摇,是家训提到的较为重要的一点。家训中写道:“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指出不论贫富,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同时家训中还提到:“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意指在与人有矛盾的时候,要学会反省自身的问题,自我教育。

(四)启示:延伸心理教育,丰富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以道德知识及其学科为载体,最后会导致“言”、“行”分离,甚至有“言”无“行”。而《朱子家训》中的德育内容言行一致,可以借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可以将内容扩大到帮助人心理发展的内容,帮助学生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心系国民,无私奉献,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社会和生活的美好,并且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得受教育者乐于助人。对国家、对社会、对生活、对父母都有一份感恩之心,能够帮助其形成积极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多元德育方法—润物细无声

2.贫贱不移,富贵不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关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学校教育最终要回归现实生活。情感教育的源头是社会生活。人们不会凭空出现某种情感,必定是经历了生活有感而发,文本作者也是为现实生活所触动,将情感融于文字,汇成文章。因此每一篇阅读文章的教学任务中,教师都可让学生联系生活融入自己的情感收获,让学生在生活中追寻生活中的真善美、摄弃情感上的假丑恶,把自己在阅读课堂上收获的高尚道德情操,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

(一)寓大于小

《朱子家训》通篇蕴含了诸多的德育内容,为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但纵观全篇,其中内容虽然蕴含了诸多的美德,但却并未脱离实际,其中内容都较为接近生活。其中大都是与生活中的琐事相联系,如生活起居、宴请宾客、邻里交往等等,将生活中的琐事作为事例,来教导后辈做人的道理,何为道德,并且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去践行美德。将大道理寓于小事件之中,以寓大于小的方法来进行德育,符合了其从生活出发进行德育的德育理念,也贴合了道德教育的本质。而道德的内容本身是比较模糊的和抽象的,但却又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通过具体化的事物进行引导,能将抽象的道德内容逐步内化,真正内化成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二)知行并进

“知行并进”的思想是朱柏庐一直主张的,并且贯穿于家训之中。在家庭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他也主张要知行并进,认为德育要结合生活实践,在生活中进行。德育不仅是要将德育的内容寓于生活细节之中,更从生活中做起。德育不仅要让人明理还要让人实践,要让人先明理后实践,虽然是以劝诫为主,但不是一味地说教,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让人在日常行为中不断的加强实践,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行。如开篇“一粥一饭,当思之来之不易”,先讲明要勤俭节约的道理,再说明日常生活要如何做到勤俭,懂得道理的同时还要学会践行,在知行并进中,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

(三)因材施教

朱伯庐对家里的子女的要求较为严格,但是也讲究一定的方法。“居身务其质朴,教子要有义方”。指出教导子弟不可过于严格,但也不能过于宽松放纵,要因材施教,采取适当的方法。因材施教是也是孔子极具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每个学生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因此,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四)言传身教

对于子女来说,很多时候无意识的教育,能够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朱伯庐认为师长要去启迪孩子,从自身做起。朱伯庐十分重视言传身教的教育,不仅重视德育内容上的教导,并且注重以身作则,并认为父母在平时就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好道德表率。家训中很多内容都是十分贴近生活的,而朱柏庐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做的,他将良好的德行是什么以家训的方式告诉后世,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按照家训中的内容那样的要求自己。

(五)启示: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方法

学校道德教育若是仍旧采取 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便会局限道德教育的效果,使得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老师讲的累,学生学的累。可以借鉴《朱子家训》中的道德教育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道德品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师和家长发挥榜样作用,给学生示范正确的道德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品质的养成。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征,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自己的教育方法,要采用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知行并进,言传身教。将多种德育方法灵活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甲洛洛又开始琢磨营业部里的其他人。现在只有怀疑卸货的人了,而卸货的总共三个人,米九、措姆和登子。甲洛洛分析如下:

ICP-MS法同时测定林下西洋参和园地栽培西洋参中1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 林红强等(16):2203

考察了三个参数对超滤通量、超滤压力及超滤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到了100 kDa超滤膜适宜的工艺参数为:室温,压力小于30 psi,料液体积流量100 mL/min,超滤时间60 min,浓缩倍数为15~17倍,此条件下多糖截留率为63.32%,蛋白质去除率为82.21%。

《朱子家训》的德育理念超前、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让我们看到了儒家的思想智慧,其中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蕴藏了现代文明的基因,解读其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德育思想,既能让现代的中华儿女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力量,也能帮助传统文化唤醒蕴藏的现代基因,不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还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训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家训中的优秀德育思想渗透进家庭道德教育,改变落后德育理念、拓宽家庭德育方法、丰富农村家庭德育内容,还能帮助解决更多的德育难题,推动我国新时期家庭德育发展,推动德育整体建设。

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技术由电路设计、工艺设计、材料制备、器件物理等技术构成,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微电子技术对电子信息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A].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2]杨威,刘宇.明代家训德育思想的继承性、民族性与时代性[J].长白学刊,2018(02).

[3]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4]曾长秋,周含华.中国德育通史简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5]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赵尔巽.《清史稿》(第四十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1.

[7]朱小蔓.情感德育论.自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

[9]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02,(5).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心理—道德教育原理及其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YJA880062)、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心理—道德教育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6JYA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沈丽萍(1993-),女,汉,籍贯:江苏阜宁,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沈贵鹏(1963-),男,汉,籍贯:江苏滨海,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心理与道德教育、教育学原理。

标签:;  ;  ;  ;  ;  ;  ;  ;  ;  ;  ;  ;  ;  ;  ;  ;  ;  

沈丽萍:《朱子家训》的现代德育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