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恶迁善论文-陈仕丹

改恶迁善论文-陈仕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恶迁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康德,理性批判,道德,人性

改恶迁善论文文献综述

陈仕丹[1](2005)在《康德论“改恶迁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康德针对知识上的独断论、怀疑论和价值上的狂热与相对主义所做的理性批判工作,阐明了康德对实践法则的分析和纯粹实践理性相关问题的论述,辨析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学说。结合《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以下或简称为《宗教》)的解读,梳理了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改恶迁善”问题。初步得出结论:康德的理性批判计划清楚的区分了理性的思辨运用和实践运用,但在其体系内部,“先验哲学的体系”和“道德形而上学”有着思想的内在紧张。这种“紧张”关系到对《宗教》一书的读解,也关系到对康德“改恶迁善”问题的理解。 本文第一章分析了“善、恶”观念以及它在西方哲学史上的理解方式,特别是古希腊哲学所论的“善、恶”,指出了康德哲学中,“善、恶”作为实践理性的对象的论述方式。第二章概述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并梳理了康德的“先验自由”观念,论证了“实践自由”的可能性;论述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善、恶”观念的先天规定;描述了“道德神学”的观念和“道德形而上学”。第叁章解释了什么是所谓“改恶迁善”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在康德哲学中的意义:结合对康德的形而上学学说的分析,提出了“先验哲学”和“道德形而上学”之间的某种理论紧张。第四章基于“善、恶”是“实践理性的对象”之规定,分析了康德对“道德法则如何注入人心”的论述、在《宗教》中对人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5-10)

张公显[2](1984)在《恒忆主恩,改恶迁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天主教》期刊1984年09期)

改恶迁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恶迁善论文参考文献

[1].陈仕丹.康德论“改恶迁善”[D].四川大学.2005

[2].张公显.恒忆主恩,改恶迁善[J].中国天主教.1984

标签:;  ;  ;  ;  

改恶迁善论文-陈仕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