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生活化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蒲倩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教育生活化更是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是必须的。但在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中还存在有一些质疑性的问题,常常会走进教学误区,从而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误区;对策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教育中由来已久,是提高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的有效办法。本文将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探究解决对应问题的方法。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殊,因此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初中的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比较复杂,和小学相比,初中生在人际关系上更为复杂。所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如何面对个人和他人以及集体之间的关系,在未来面向社会时也可以把握好社会关系,同时处理好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奉献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1.忽视教学过程与方法。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将成绩作为直接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了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学好书本中的知识就可以,没有必要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也不必对知识进行额外的拓展,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十分容易出现偏科的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2.生活案例的应用不科学。

为了更好地突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广泛的应用生活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案例的选择,而是盲目进行案例的叠加,导致案例的针对性不强。这种教学形式化的教学现象,教学实效性并不明显。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将知识理解透彻,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应用案例时教师必须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使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样才能够从案例中获取到知识和经验。

三、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简单对策

1.培养更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

除了学校组织的定期培训以外,教师自身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相关教育书籍、优秀教师课堂、教师教学心得沙龙、学生反馈调查,这都可以成为提高教师团队素质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针对所在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预留教学弹性和可变区间,为容纳学生接受教育的个性准备空间。另外,教师自身的思考也是一个方向。以往的教育实践注重对教学成果的反思,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思考。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更多的调整,给教育更多的可变性,将教育重心从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过程上来,抓住教育中的薄弱点和"痛点"进行深入思考,必要时甚至可以进行教育调研,拓宽生活化教育创新的大道。

2、深入生活,价值引领

生活就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教师如何顺利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去搜集一些生活素材,而是要对每一种生活原型加以判别,并进行整合和提炼。由于学生各种思想意识处于塑造阶段,教师需要将目光投注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深入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层面,去不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围绕热点、焦点问题,寻找和选取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深入挖掘,结合教材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进行"包装"后形成教学素材,以此作为引领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可利用材料。如教学"守护生命"一课,教师多处利用了学生经常看到的生活场景作为教学资源,有人熬夜玩游戏,有人不顾警示攀爬,有人冒险横穿马路……从不珍惜生命的生活范例,到一些身体虽然有残缺,却珍惜生命、奋勇拼搏的残疾人的精神面貌的展现,通过生活实例的正反对比,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如何守护生命,如何让生命更为健康和绽放光彩。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通过对生活素材的选取,结合他们生活中所见到的真实情况,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并设置一些具有实效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感悟,并在体会和思考中对知识进行内化,由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和提升就显得具有信服力。

3关注时事新闻

在初中阶段不仅是对学生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知识进行培养,同时还要让学生适当地接触和时政道德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对时政新闻的了解,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对外界的社会以及生活进行感知。因此在教学中要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时事政治,例如对国家新出台的一些政策进行了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课堂的学习更加生活化,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把握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4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较其他学科来说,其具有特殊的教育性质,因此不能采取与其他学科一样的教学方式,该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心思考,学会将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观念。例如教师可围绕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对主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义务》与《公民基本权利》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进行探讨和思考,要求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了解与掌握。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和教师的总结,让学生的生活观念得以改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总之,生活化教学进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不断总结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点,不断积累提炼素材,努力让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和学习的乐土。

参考文献:

[1]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9).

[2]雷占梅.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4).

标签:;  ;  ;  

生活化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