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尹红英(旺苍县东河小学四川旺苍6282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尊重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154-01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理应严厉,甚至粗暴地推行“棍棒教育”都没错,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政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传统教育方式,贾政可以说是一个“专制家长”的典型代表,对贾宝玉动则训斥、要求过高,很少考虑贾宝玉的想法,结果不仅不能促进贾宝玉的学习,反而使他产生厌学情绪,常常叫人代抄诗文,且父子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远了,如今这种教育观当然更是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新世纪教师素养》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即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与有着自身特点与个性的人,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还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信任,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两次错误就给他插上“坏学生”的标签,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二、个性教学,尊重每位学生

对于成绩好纪律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告诉他们胜不骄,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尽量做到不当面批评,不挖苦不讽刺,坚持正面教育,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他们,细心寻找,挖掘他们思想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和力量。教师只有真正的尊重、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的欣赏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点燃学生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们的心智。

在课堂教学中,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进行特别关注,让他们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成绩。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也可以对这些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在学生中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让成绩好的学生帮着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补习,一方面增强了同学感情,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温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帮助别人从而提高成绩,客服自卑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变苦学为乐学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的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具体到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任务以识字为主,评价如何实施,更是一项繁杂的工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把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四、体验式教学,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我们的教育只有真正深层次地触及乃至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体验教育乃是提高德育时效性的最佳途径。体验式教育要求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入一种现实的体验过程,并让学生心灵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强烈的震撼,进而引起自觉反思,获得醍醐灌顶的顿悟。这样经过学生用心灵和情感的体验换来的觉醒,绝对要比经过教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所获得的口服而心不服的效果更具有时效性和长效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体验式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一大批创新的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突破原来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总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色彩缤纷的图画、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变抽象为形象,化繁复为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语文之美,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激情之火越烧越旺。

单一的教法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就像万花筒一样,能让学生着迷,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虽无定法,但必须讲究教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每节课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真诚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善待他们每一点思想火花,只有与他们进行真诚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展示教师的风采,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达到春风化雨般地影响学生,滋润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张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回归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3(01).

[2]周唐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商情(科学教育家),2013(05).

[3]马翠玉.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落实[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S1).

标签:;  ;  ;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