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水域论文_纪为刚,王元叶,程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岸水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域,近岸,植被,水文,方程,含沙量,小黄鱼。

近岸水域论文文献综述

纪为刚,王元叶,程晨[1](2018)在《上海市吴淞口下游近岸水域水文泥沙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现场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各测站的水文、泥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2)靠近航道的C、D两站位流速大于离岸较近的A、B两站位。(3)D测站的涨潮平均含沙量与落潮平均含沙量基本相当,落潮沙通量明显大于涨潮沙通量。(4)悬沙粒径在潮周期过程内的差异不明显,且在垂向上的分布基本遵循随着水深的增大中值粒径逐渐增大的规律。(5)测区底质泥沙颗粒组成以粉粒占据绝对优势,砂质次之,粘粒含量较少,靠近航道的C、D两站位的底质中值粒径大于离岸较近的A、B两测站。(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12期)

吴昕炜,刘文白,刘特成[2](2018)在《波浪在近岸水域传播变形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传播到近岸水域会发生浅水变形。为研究波浪在实际地形中的传播变形规律,根据特马港物理模型试验实测资料,采用MIKE 21之BW模型计算结果与之验证,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波浪在近岸水域传播过程中总波高和内部锁相长波波高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波长、水位、有效波高、摩阻等对近岸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不同波长的波浪在浅水中均发生明显浅水变形,波长、水位、摩阻均对浅水变形有显着影响;浅水中波浪之间非线性作用显着,内部锁相长波波高明显增加,且波长、波高、水位均对其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3期)

邢更力,徐常星,范殿梁,王巍[3](2018)在《近岸水域反恐防范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岸水域安全防控,目前正逐步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新生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近岸水域反恐防范面临的威胁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就当前水域安防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李建生,凌建忠,胡芬[4](2018)在《长江口近岸水域小黄鱼仔稚鱼时空分布和生长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5年4-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岸水域的调查数据,对该水域小黄鱼仔稚鱼的时空分布和生长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仔稚鱼的平均出现率为51.85%,以6月中旬最高,4月中旬次之,7月中旬最低,S断面的平均出现率明显大于N断面;站位总平均丰度为3.27尾·100-1·m~(-3),以5月中旬最高,5月上旬次之,7月中旬最低,S断面小于N断面。S断面的出现率较高,N断面的高丰度站位随时间的推移向外海转移。总体来看,30 m以浅水域的丰度先升高后降低,5月中旬达到峰值;30 m以深水域的丰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丰度随水深增加而减小。根据仔稚鱼不同发育期在各时间段所占的百分比,把其生长发育过程分为仔鱼期、仔稚鱼期和稚幼鱼期等3个阶段,相对应的时间段分别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春末夏初,河口水域快速上升的水温以及由冲淡水增强形成的低盐环境有利于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8年04期)

贾绩[5](2018)在《近岸植被水域台风浪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台风浪、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频发并给近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已有观测表明,采用植被护岸,不仅能削减台风浪及风暴潮能量,起到消浪护岸效果,而且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对生态系统有积极影响。因此,了解近岸植被对台风浪及风暴潮传播变形的影响特性,对于降低风暴潮和台风浪的破坏作用,减少风暴潮和台风浪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海岸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WAN波浪模式和ECOMSED潮流模式,数值模拟研究了植被水域台风浪的传播特性,主要内容如下:(1)构建了植被水域台风浪传播模拟模型。采用Lovas的植被水域波浪传播物理模型试验,对SWAN模式植被模块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采用2014年“威马逊”台风实测资料,运用“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对SWAN模式的风浪模块进行了验证。在模型验证基础上,基于SWAN模式的风浪模块和植被模块,通过数值水槽实验,分析了不同植被参数下台风风速对于植被水域波高的影响。基于不同植被密度和不同植被高度两种工况,分析了平底植被水域随机波浪波高衰减率同台风风速的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台风风速的增大,植被水域波高衰减系数呈现指数型衰减趋势。(2)基于ECOMSED模式,构建了植被水域的风暴潮模拟模型。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Breton Sound河口的植被区为计算域,采用2012年“Iassc”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对模型在模拟植被水域风暴潮传播方面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被对风暴潮水位的影响程度。通过数值水槽实验,分析了不同植被参数下水流流速对于植被水域台风浪波高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植被密度下有效波高的变化规律与不同植被高度下有效波高的变化规律类似,即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大,波高逐步增大,但增加幅度不明显。基于不同植被密度和不同植被高度两种工况,分析了平底植被水域随机波浪波高衰减率同水流流速的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大波高衰减系数呈现线性衰减趋势。(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岩[6](2018)在《近岸分片植被水域孤立波传播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岸水域的植被并不是连续均匀分布,且由于植被的再生、死亡或被人为破坏的原因,植被多为分片分布且其内部排布方式也是不均匀的。以往研究多关注连续植被对波浪衰减作用,分片植被对近岸波浪的衰减作用则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分片植被对波浪传播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利用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COULWAVE模型),通过增加植被的作用项,构成本文的数值模型。采用连续植被、分片植被水域波浪传播物理消波模型,验证了所建数值模型的适用性。以此为基础,数值模拟分析了分片植被间距变化、分布方式变化、植被直径变化,以及植被不均匀排布等对波浪传播的影响。得到结论为:(1)改变分片植被间距时,波浪通过植被水域后,其波高都相对入射波高有所衰减,且植被区的波高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在植被间距足够大时,植被通道内波高为逐渐减小最终达到稳定;通道间距较小时,波高受植被区影响,为先减后增并最终达到稳定。(2)植被总数保持不变,分布范围与密度变化时,分析影响分片植被和连续植被消波的主要因素。结果为:对于分片植被而言,植被总数保持不变时,分布范围的变化对其消波作用的影响更大;而对于连续植被而言,保持植被总数不变,密度的变化对其消波作用的影响更大,为主要影响因素。(3)对分片植被和连续植被而言,保持其植被密度不变,直径变化时,植被的直径越大对波高的衰减作用越大。(4)在平底地形下,当植被内部的排布不均匀时,植被区内部波高变化规律区别较大。且对于分片植被而言,相同密度的均匀分布的植被对波高的衰减略强于不均匀分布形式。而对于连续植被而言,则是相同密度的不均匀分布植被对波高的衰减略强于均匀分布的形式。(5)在斜坡地形下,孤立波通过均匀排布的植被区时,植被区密度越大,植被对波浪的衰减作用越强,爬高越低,流速和淹没深度越小。而孤立波通过密度相同排布方式不同分片植被时,均匀排布的植被区对孤立波的最终衰减程度,流速和淹没深度的衰减程度高于不均匀排布方式,在不均匀排布方式中,前密后疏排布方式对爬高、流速和淹没度的衰减程度强于前疏后密方式。对合理布置植被区有较好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曹杰,王钟寅,纪为刚,张国庆[7](2018)在《长江口南槽入口河段近岸水域水文泥沙特征现场观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测数据,通过对测区流速、流向、含沙量、盐度、悬沙粒径、表层沉积物粒径等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靠近航道的测点流速普遍高于离岸较近的测点。(2)含沙量变化相对于流速的变化略微滞后,并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靠近航道的测点的含沙量亦高于离岸较近的测点。(3)除后半潮落潮期间各测点观测到较高盐度外,各测点盐度随潮周期过程变化不明显,盐度分布较为平均,相对而言,落潮盐度略大于涨潮。(4)涨急时段悬沙中值粒径基本大于涨憩时段,落憩时段悬沙中值粒径基本大于落急时段。(5)此地段表层沉积物级配主要以细粉砂为主,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范围为:0.008~0.018mm。(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2期)

张丹,孙振中,张玉平[8](2017)在《春、夏季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水化学及营养状况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水化学状况及其污染程度,利用2011—2015年间对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春、夏季9个水化学因子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水域水化因子的变化特征、相关性及氮磷营养盐结构特征,并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该水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及污染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2011—2015年春、夏季pH平均值分别为8.05±0.11和7.96±0.27;春、夏季DO平均值分别为(8.13±0.33)、(7.42±0.31)mg/L,DO饱和度均在88%以上;受潮汐、径流和降水影响,盐度波动范围较大,春、夏季盐度平均值分别为11.67±5.60和12.06±3.28;春、夏季CODMn平均值均小于3 mg/L,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水质标准;总氨氮(TAN)、NO-2-N含量均维持在较低状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及经济鱼虾类生长安全浓度的要求;叁态氮含量依次为NO-3-N>TAN>NO-2-N,NO-3-N占DIN的69%~97%;pH与氮磷营养盐均为负相关,氮、磷间均呈正相关;潜在性富营养化法计算结果表明,2011—2014年春季,调查水域营养级均为ⅥP,2014年夏季—2015年,N/P值明显下降,营养级过渡到ⅤP,调查水域受磷限制富营养化程度有所降低;采用海水水质一类标准评价,5年所有站位有机污染指数A值均大于4,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有机污染严重,亟待有效控制与科学管理。(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柏育材,耿立志,李红红,徐亚岩[9](2017)在《长江口南支宝山近岸水域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不同潮水环境条件下长江口南支宝山近岸水域水环境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5年5—6月期间在大潮、小潮及涨潮、落潮不同潮期条件下进行水环境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水质除总磷、总氮部分站位劣于二类水质标准,氨氮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外,其他参数均符合一类水质标准。Cu,Zn,Pb,Cr和悬浮物明显表现出大潮期含量高于小潮期的特征,其他参数在不同潮期含量差别不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物源输入是影响该水域水环境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为污染也不可忽视。(本文来源于《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王海燕,郑鑫,陈焕婉[10](2017)在《近岸水域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溢油事故对近岸水域造成的影响,提高近岸水域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的能力,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在分析近岸水域船舶溢油应急响应系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分析的路径模型,分析应急保障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程度,研究其算法,并以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人员保障在溢油应急保障能力中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物资保障和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近岸水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波浪传播到近岸水域会发生浅水变形。为研究波浪在实际地形中的传播变形规律,根据特马港物理模型试验实测资料,采用MIKE 21之BW模型计算结果与之验证,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波浪在近岸水域传播过程中总波高和内部锁相长波波高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波长、水位、有效波高、摩阻等对近岸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不同波长的波浪在浅水中均发生明显浅水变形,波长、水位、摩阻均对浅水变形有显着影响;浅水中波浪之间非线性作用显着,内部锁相长波波高明显增加,且波长、波高、水位均对其影响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岸水域论文参考文献

[1].纪为刚,王元叶,程晨.上海市吴淞口下游近岸水域水文泥沙特征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2].吴昕炜,刘文白,刘特成.波浪在近岸水域传播变形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3].邢更力,徐常星,范殿梁,王巍.近岸水域反恐防范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J].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2018

[4].李建生,凌建忠,胡芬.长江口近岸水域小黄鱼仔稚鱼时空分布和生长特征[J].海洋渔业.2018

[5].贾绩.近岸植被水域台风浪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6].张岩.近岸分片植被水域孤立波传播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曹杰,王钟寅,纪为刚,张国庆.长江口南槽入口河段近岸水域水文泥沙特征现场观测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8].张丹,孙振中,张玉平.春、夏季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水化学及营养状况评价[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

[9].柏育材,耿立志,李红红,徐亚岩.长江口南支宝山近岸水域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7

[10].王海燕,郑鑫,陈焕婉.近岸水域船舶溢油应急保障能力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黄海流系示意图(引自韦钦胜等,2011)潮位的同潮时线(实线)和等振幅线图(虚...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浮游植物多样...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群落分类多样...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细胞...1996~2000年厦门近岸水域悬浮物...

标签:;  ;  ;  ;  ;  ;  ;  

近岸水域论文_纪为刚,王元叶,程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