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态氮迁移论文_杨亚茹,唐仲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硝态氮迁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太行山,场地,卡尔,溶质,组合,季节性。

硝态氮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茹,唐仲华[1](2019)在《土壤中硝态氮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不同灌溉强度下土壤中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规律,选取常德市典型浅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动态土柱淋滤试验和静态反硝化试验为基础,运用HYDRUS-1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不同灌溉强度下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灌溉强度大于4 cm/d时,灌溉强度超过土壤下渗能力,灌溉水按下渗能力下渗,多余的水会形成地面积水,进而形成地表径流,模拟10 d各组土壤中硝态氮的浓度差异不大;当灌溉强度小于等于4 cm/d时,灌溉水全部下渗到土壤中,模拟10 d后土壤中硝态氮的浓度随灌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4期)

郑富新,尹芝华,杜青青,夏雪莲,翟远征[2](2018)在《某污染场地地下水硝态氮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北某沙漠地区的废水排放场地为例,利用Visual MODFLOW 2010.1软件构建污染物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废水中硝态氮在该场地饱和带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和衰减规律,从而定量模拟预测未来20年内污染晕的扩散范围和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含硝态氮废水在进入含水层后对地下水造成明显污染。随着时间延长,地下水中污染晕的范围在水平方向上呈椭圆状缓慢扩大,污染中心区地下水硝态氮浓度明显降低。受场地地下水水力梯度的限制,地下水流动缓慢,污染晕的空间扩散范围非常有限。废水进入含水层后第1年、第5年、第10年和第20年年末,污染晕的水平分布面积分别为18.52万,21.25万,24.15万,28.24万m~2,面积平均扩散速率为0.512万m~2/a;硝态氮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32,0.68,0.27,0.14 mg/L。污染晕中心相对于第1年、第5年、第10年和第20年分别沿地下水流线方向迁移447.21,948.68,1 755.63 m,距离平均迁移距离为87.78 m/a。在切断污染源后,随着时间延长,废水排放对地下水水质产生的影响将逐渐减弱,最终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杨光[3](2018)在《某污染场地地下水硝态氮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北某沙漠地区的废水排放场地为例,利用Visual MODFLOW 2010.1软件构建污染物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废水中硝态氮在该场地饱和带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和衰减规律,从而定量模拟预测未来20年内污染晕的扩散范围和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含硝态氮废水在进入含水层后对地下水造成了明显污染。随着时间延长,地下水中污染晕的范围在水平方向上呈椭圆状缓慢扩大,污染中心区地下水硝态氮浓度明显降低。受场地地下水水力梯度的限制,地下水流动非常缓慢,污染晕的空间扩散范围非常有限。废水进入含水层后第1年、第5年、第10年和第20年年末,污染晕的水平分布面积分别为18.52万m~2、21.25万m~2、24.15万m~2、28.24万m~2,面积平均扩散速率为0.512万m~2/a;硝态氮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32 mg/L,0.68 mg/L,0.27 mg/L,0.14 mg/L。污染晕中心相对于第1年、第5年、第10年和第20年分别沿地下水流线方向迁移447.21 m,948.68 m,1755.63m,距离平均迁移距离为87.78 m/a。在切断污染源后,随着时间延长,废水排放对地下水水质产生的影响将逐渐减弱,最终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本文来源于《2018第十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9)

郑文波,王仕琴,刘丙霞,雷玉平,曹建生[4](2019)在《基于RZWQM模型模拟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田土壤硝态氮迁移及淋溶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补给区,近年来山区农田面积增加,农田过量氮肥投入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浓度逐年升高,因此,研究典型农田土壤氮淋溶过程对保护补给区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位于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中国科学院太行山生态试验站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应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RZWQM)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2015~2016年冬小麦-夏玉米的1个轮作周期内1m土壤剖面水分和硝态氮运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淋溶主要发生在夏玉米季(雨季),当全年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夏玉米季硝态氮淋失量达到59. 9 kg·hm~(-2),而冬小麦生长季硝态氮淋失量仅为2. 12 kg·hm~(-2).不同施氮量和不同降水年型下玉米季土壤硝态氮淋溶模拟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300和450 kg·hm~(-2)时,2016年(丰水年)极端降水后,玉米季土壤硝态氮潜在淋失量分别为10. 5、59. 9和136. 5kg·hm~(-2);当全年施氮量为300 kg·hm~(-2)时,2013(枯水年)、2015(平水年)和2016年(丰水年)玉米季硝态氮淋失量分别占轮作周期总施氮量的9%、10%和20%;当全年施氮量为450 kg·hm~(-2)时,2013(枯水年)、2015(平水年)和2016年(丰水年)玉米季硝态氮淋失量分别占总施氮量的11%、17%和30%,表明大降水事件不仅对地下水形成大量补给,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累积在农田土壤中的硝态氮淋溶损失,增加了对区域地下水硝酸盐潜在污染威胁.(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龙飞,张嘉琪,李金敏,徐保坤,史良胜[5](2018)在《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土壤硝态氮迁移转化实时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时预测土壤硝态氮浓度,首先通过水动力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耦合模型描述硝态氮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然后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EnKF)建立了硝态氮反应和运移参数(最大反应速率、半饱和常数和弥散度)的实时估计以及硝态氮浓度的实时预测方法.土柱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实时注入硝态氮的浓度观测,EnKF可以显着改善反应性运移模型的参数估计,准确地重现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化学反应的存在使硝酸盐的空间分布更加均匀,以硝酸盐浓度估计反应运移参数会导致估计的弥散度结果偏大;可通过溴离子的弥散度代替硝酸盐的弥散度进行硝酸盐浓度的实时预测.(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陈晓鹏,周蓓蓓,彭遥,胡梓超,王全九[6](2017)在《模拟降雨下纳米碳对风沙土硝态氮迁移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神木六道沟流域开展模拟降雨试验,分别在试验小区上、中、下位置条施不同施加量的纳米碳(0.0%,0.1%,0.5%,0.7%和1.0%)研究其对硝态氮随径流、泥沙迁移及在土壤中再分布过程的影响。设计1.0m×1.0m降雨小区,前期在土壤表层以下5—10cm埋入不同施加量纳米碳,另设不施加纳米碳的小区为参照。采用针孔式人工模拟降雨器进行模拟降雨,降雨强度为90mm/h,降雨历时为40min。降雨前后分别采集土壤剖面土样,降雨过程中定时收集径流及泥沙,用以研究纳米碳对于硝态氮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加纳米碳,可有效减少坡面产流产沙量,且累计径流量、累计产沙量与土壤中纳米碳施加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纳米碳的施加同样可降低径流、泥沙中硝态氮含量,随着纳米碳施加量的增加,径流和泥沙中硝态氮流失量减少,纳米碳施加量为1.0%时,可减少径流中硝态氮流失65.3%,泥沙中硝态氮流失85.7%;土壤剖面硝态氮变化对比表明,施加纳米碳处理中表层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且在10—15cm出现硝态氮含量峰值,均大于对照处理。通过等效径流迁移深度分析硝态氮流失情况,无纳米碳施加处理的EDR最大,随着纳米碳施加量的增加,各处理的EDR依次减小。综上,在黄绵土中施加纳米碳,可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流失量,在黄土区土壤中施加纳米碳并提高施入纳米碳的比例,对于该地区硝态氮流失的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姗姗,郑秀清,陈军锋,吴博[7](2017)在《水氮用量组合对冻融期土壤相变区硝态氮迁移与累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冻融期水氮用量对土壤硝态氮迁移及累积的影响,设置了两个灌水量(375、750 m~3·hm~(-2))、叁个施肥水平(100、300 kg·hm~(-2)和500 kg·hm~(-2))组成6种水氮组合,进行田间冬灌试验。结果表明,水氮处理显着增加了相变区(0~60 cm)土壤硝态氮水平,各处理下硝态氮累积量差异显着。未冻期和冻结期0~6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水、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消融期硝态氮累积量随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冻结前、后期土壤剖面聚氮区(特指硝态氮)由0~30 cm逐渐下移至30~60 cm。硝态氮向相变区的迁移量随水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态势,在N500下迁移趋势更明显。封冻前0~30 cm土壤硝态氮的相对累积量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30~60 cm土层则增加。冻结期,随施氮量的增加,0~30 cm土层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增加,30~60 cm土层则降低。消融期0~30 cm土层硝态氮相对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而30~60 cm土层则呈现相反规律。(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刘姗姗[8](2017)在《不同水氮用量组合下冻融土壤水热及硝态氮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季节性冻融土壤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水热盐在该系统中进行着复杂的运动。为了揭示季节性冻融期水氮用量组合对土壤水热变化及硝态氮迁移的影响,本次研究设置了两个灌水量(375、750m3/hm2)、叁个施肥水平(100、300和500 kg/hm2)组成完全设计,与未处理裸地(N0W0)形成7种水氮用量组合,进行田间冬灌试验。基于大田原位监测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最小显着差异法(LSD)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统计分析了冻融期土壤水热的时空变化及硝态氮迁移累积规律。主要成果如下:(1)水氮输入对不同冻融阶段地温的时空变化影响显着(p<0.05)。不稳定冻结和快速冻结阶段,水氮输入地块0-150cm地温高于N0W0,灌水量越大增温效果越好。拟稳定冻结阶段水氮输入地块负温延伸至60cm左右,N0W0负温延伸至70cm处,灌水处理0-40cm地温回升较N0W0滞后,灌水量越高,升温越慢。融化期,水氮输入地块0-40cm土壤温度较N0W0低,且随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水氮量组合对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含水率有一定影响。不稳定冻结阶段,水氮输入提高了土壤墒情,随着水、氮用量的增加,0-110cm各土层含水率增加。快速冻结阶段,随着水、氮量的增加,冻结特性驱动下水分向土壤聚墒区的迁移量增加,20-40cm的土壤含水率也增加。拟稳定冻结阶段,20-40cm含水率随着水、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0-60cm土层出现微弱的聚墒效应,水氮输入地块聚墒效应较n0w0弱。综合整个冻融期来看,水氮输入地块40cm之上土壤含水率与n0w0之间的均差值随水、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w750处理50-60cm土壤含水率与n0w0之间的均值差高于w375处理。冻融期水氮输入地块0-60cm土壤含水率时程变化与n0w0之间的相似程度逐层增加。(3)水氮用量对土壤冻融阶段硝态氮含量的剖面分布影响显着。封冻前,0-110cm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快速冻结期,0-20cm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氮量下,w375处理硝态氮含量较w750处理高。20-40cm硝态氮含量随水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该时期0-40cm各土层硝态氮的时程增量随氮量增加而增加;拟稳定冻结阶段,硝态氮随融雪水入渗重新输入土壤系统,随着水、氮量的增加,0-20cm硝态氮含量的时程增量增加。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水量和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消融期,土壤剖面硝态氮在60-80cm形成累积锋,w750的累积效应更为明显。综合整个冻融期来看,0-40cm水氮输入地块硝态氮含量与n0w0间的均差值随水量和氮量的增加而增大。50cm和60cm处,w750条件下硝态氮含量的均差值较w375高。(4)水氮用量对土壤冻后聚墒过程中形成的含水率和硝态氮含量峰值有一定影响。10-40cm各土层在冻后聚墒过程中出现的含水率峰值较n0w0高,并随水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氮输入地块10cm和20cm含水率峰值出现时间与n0w0一致,30cm和40cm峰值出现时间为1月28日,较n0w0滞后11d。同时,水氮输入地块10cm和20cm处硝态氮含量在冻后聚墒过程中出现峰值时间均为1月17日,30cm处峰值出现的时间为1月28日,40cm处为1月17日,较N0W0分别滞后和提前11d,峰值均随氮量的增加而增加。(5)水氮输入显着增加了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效应。0-11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水量和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封冻前和快速冻结期,W750处理0-60cm硝态氮的相对累积量低于W375处理,60-110cm土层则相反。拟稳定冻结阶段和消融期,0-60cm硝态氮相对累积量随氮量的增加而增加,60-110cm土层则降低。(6)冻融期各水氮用量组合下同一土层硝态氮的剖面贮存率(SEN)差异显着。N100W750和N100W375的SEN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同一灌水量下,土壤剖面的SEN随氮量的增加而减少,W750处理的SEN高于W375处理。(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刘姗姗,郑秀清,陈军锋,刘萍[9](2017)在《地膜和秸秆覆盖对冻融期土壤硝态氮迁移与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地面覆盖对冻融期土壤硝态氮迁移与分布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裸地(LD)、地膜覆盖(MD)和秸秆覆盖(JD)3种地表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着差异法(LSD)统计分析冻融期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封冻前地表覆盖(MD和JD)显着增加了土壤剖面(0~110cm)的硝态氮质量比,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效果为MD>JD>LD;冻结期各处理地块均在土壤相变区(0~60cm)出现硝态氮质量比高值区,LD在土壤冻结过程中的积氮效应(特指硝态氮)最为显着,积氮范围为10~55cm,硝态氮质量比峰值达37.18mg/kg,显着高于MD和JD;消融期MD显着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比,最高值达42.38mg/kg。MD和JD有效抑制了冻融期相变区土壤硝态氮质量比的波动程度,其中JD硝态氮质量比的时程变幅小于MD。同时,冻融期MD与LD间硝态氮质量比均差值明显高于JD,且土体通融后,MD、JD和LD为0~60cm土壤硝态氮质量比与封冻前相比分别增加了12.23、6.84和6.57mg/kg,说明MD更有利于硝态氮累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07期)

包雪莲[10](2016)在《调控设施土壤硝态氮迁移的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施生产中,高温高湿环境下如何调控土壤硝酸盐的积累和淋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解决土壤质量退化及氮肥利用率低等瓶颈问题,对实现设施蔬菜的高产量高品质、农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6年34期)

硝态氮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西北某沙漠地区的废水排放场地为例,利用Visual MODFLOW 2010.1软件构建污染物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废水中硝态氮在该场地饱和带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和衰减规律,从而定量模拟预测未来20年内污染晕的扩散范围和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含硝态氮废水在进入含水层后对地下水造成明显污染。随着时间延长,地下水中污染晕的范围在水平方向上呈椭圆状缓慢扩大,污染中心区地下水硝态氮浓度明显降低。受场地地下水水力梯度的限制,地下水流动缓慢,污染晕的空间扩散范围非常有限。废水进入含水层后第1年、第5年、第10年和第20年年末,污染晕的水平分布面积分别为18.52万,21.25万,24.15万,28.24万m~2,面积平均扩散速率为0.512万m~2/a;硝态氮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32,0.68,0.27,0.14 mg/L。污染晕中心相对于第1年、第5年、第10年和第20年分别沿地下水流线方向迁移447.21,948.68,1 755.63 m,距离平均迁移距离为87.78 m/a。在切断污染源后,随着时间延长,废水排放对地下水水质产生的影响将逐渐减弱,最终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态氮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1].杨亚茹,唐仲华.土壤中硝态氮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J].人民长江.2019

[2].郑富新,尹芝华,杜青青,夏雪莲,翟远征.某污染场地地下水硝态氮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J].环境工程.2018

[3].杨光.某污染场地地下水硝态氮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C].2018第十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论文集.2018

[4].郑文波,王仕琴,刘丙霞,雷玉平,曹建生.基于RZWQM模型模拟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田土壤硝态氮迁移及淋溶规律[J].环境科学.2019

[5].李龙飞,张嘉琪,李金敏,徐保坤,史良胜.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土壤硝态氮迁移转化实时预测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6].陈晓鹏,周蓓蓓,彭遥,胡梓超,王全九.模拟降雨下纳米碳对风沙土硝态氮迁移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

[7].刘姗姗,郑秀清,陈军锋,吴博.水氮用量组合对冻融期土壤相变区硝态氮迁移与累积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

[8].刘姗姗.不同水氮用量组合下冻融土壤水热及硝态氮迁移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9].刘姗姗,郑秀清,陈军锋,刘萍.地膜和秸秆覆盖对冻融期土壤硝态氮迁移与分布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7

[10].包雪莲.调控设施土壤硝态氮迁移的措施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

论文知识图

1 播种后 30 d、61 d、75 d 和 139 d 在...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雨强后硝态氮迁渗出液NH+4-N浓度历时曲线 硝态氮的...硝态氮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铵态氮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不同雨强后含水率变化...

标签:;  ;  ;  ;  ;  ;  ;  

硝态氮迁移论文_杨亚茹,唐仲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