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吉诚
摘要: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导入;方法;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谢吉诚,任教于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
一、前言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包括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授课的内容上,复习旧课以导入新课,以及传授新知识各个步骤的过渡。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的内容。如果呈现新知识的方法单调呆板,平平淡淡,千篇一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是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二、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和技巧
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要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还要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应考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课堂教学导入,有时开门见山,切中要点;有时顺藤摸瓜,演绎推理;有时设置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一)随意交谈导入法
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FreeTalk),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如教after和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这一新内容时,教师问了值日生有关天气、日期等情况后,便可以开始与学生作诸如下列的交谈:
T:Whattimedidyougetupthismorning?
S:Igotupatsixthismorning.
T:Whatdidyoudo,afteryougotup?(重复用after引导的状语从句,引起学生的注意)
S:AfterIgotup,Iwashedmyface.(教师板书,并用红色粉笔划上after引导的状语从句,以助学生加强记忆)
T:Didyoudoanyexercisesafteryouwashedyourface?
S:Yes,Ididsomerunningexercises,afterIwashedmyface.
T:Whatdidyoudoafteryoudidsomerunningexercises?
然后教师可以问另一学生:
T:Whatdidyoudobeforeyouwenttoschool?(重复用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
S:IhadmybreakfastbeforeIwenttoschool.
T:Whatdidyoudobeforeyouhadyourbreakfast?(教师板书,并用红色粉笔划上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以助学生加强记忆)
S:Ididsomeexercisesbeforelhadmybreakfast.
教师如此引导下去,由起床一直问到来校上课的活动。这种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能使学生感兴趣。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点明新课已经开始。这种方法过渡自然,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自我介绍导入法
自我介绍导入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缩短距离,又可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例如:在教Thesecretisout.(SEFC1BU19,L17)这篇新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作自我介绍“IamanEnglishteacher.Ihavebeenherefortenyears.IhavetaughtEnglishforfifteenyears.HowoldamI?Canyouguess?”当学生猜不出时,便对学生说;“Everybodyhassecrets.Me,too.Whataremysecrets?Sorry,Ican'ttellyou.”至此,教师引出了课文的关键词汇(secret),接着导入新课Thesecretisout.
(三)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的导入法。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根据高中课本的编写规律,每个单元一般顺序为:第一课为“对话”课,第二课、第三课为一个故事或人物介绍的课文等。第二课和第三课的连贯性特别强,教师在讲第三课时常用“温故知新导入法”,容易使学生将前一课已学的内容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
“温故知新导入法”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使新旧知识紧密结合。例如,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以“纸”为角色,用第一人称,以幽默风趣的英语讲述有关纸的发展演变史(Iwasborntwothousandyearsago.IwasoneofthefourmostimportantinventionsinChinesehistory.Icanbewhite,red,yellow,blue,greenorblack.Imaybebigorsmall.Peoplelikewritingthingsordrawingpicturesonme.Manysecretsarekeptonme.WhatamI?Canyouguess?),再让学生猜词而导入新课Paper(SEFC1BUnit20,L78).
这种联旧引新、不落俗套的自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新的内容上。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四)看图提示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教学挂图、自制图片或简笔画、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图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的导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高中一、二年级故事题材课文的教学。展示图片和提问的方式要根据新课内容和教师的意图而定,由浅入深,突出重点。
采用这种方法时,先由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提出问题。如教授Howthenewspaperisproduced(SEFC2AU4,L14)一文,教师可利用课后练习中的六幅插图:“开会”、“采访”、“撰稿”、“进入电脑”、“厂房印刷”、“各种邮递交通工具”。首先让学生观看图片,然后教师按图片顺序向他们提出一系列问题:“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Whatarethepeopleinthepicturedoing?”学生思路大开,同时引出本课的keywords:holdthemeeting,interview,writestories,typeintothecomputer,print,deliver。这样,学生不但自然进入角色,同时还非常形象具体地了解了howthenewspaperisproduced的过程,并记住了这些关键词。
从上述师生的对话中,教师不仅引导了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而且师生间的对话起到了复习巩固和交际运用的作用,并恰到好处地与新内容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求。在对话中自然呈现新单词holdthemeeting,interview,writestories,typeintothecomputer,print,deliver,有助于学生较准确地理解课文。这种导入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课堂导入如何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形象、直观、突出,对学生就会有吸引力。例如教AlbertEinstein(SEFC2BUl3,L50)课文前,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一幅乱发蓬松的爱因斯坦头像或一张爱因斯坦的画像;教CharlieChaplin(SEFC2AU5,L18)时,教师出示卓别林的全身画像,或帽子、皮鞋、拐杖等实物;教Necklace(SEFC1BUl8,L69)时,教师出示项链的图片或实物以引出课文的故事。这些做法都能起到良好的导入作用。
(五)创设问题导入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效果。例如,教AlbertEinstein(SEFC2BU13,L50)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IsEinsteinwiseornot?IsEinsteinrichornot?IsEinsteinaninventororascientist?等问题,让学生的脑筋开动起来,以求对AlbertEinsteinisagreatmanandsimpleman的结论有思想准备。又如在教像Ataleoftwocities(SEFC2BU22,L86)这类传说或故事性材料时,一般可用Longago,或Therewas…或Onceuponatime…等开始,然后停顿一下,制造一个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再问Whathappened?让学生猜想下面的出场人物和发生的事情。
(六)电教媒体导入法
目前,可利用的电化教学手段已非常丰富,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音、颜色和动感画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在讲授Disneyland(SEFC2AU1)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录像MickeyMouseandDonaldDuck,当可爱的小精灵形象令学生们看得如痴如醉时,教师可以随机提出问题:WhodrewthecartooncharacterslikeDonaldDuckandMickeyMouse?Howdidhegettheideaforhisfirstcartooncharacter?
这时学生们便会迫不及待地看课文,不知不觉地步入了知识学习的境地。
三、运用导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施之教法,贵在启导。“导入”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导入”可以以旧带新、以易带难、以熟带生,达到融会贯通、动静结合、循环往返的效果,使教学具有新鲜感、启发性和衔接性。这就要求教者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以热情、简洁、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把学生导入学习的乐园。
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过渡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教学就能自然流畅,虽难亦易。每个环节的引入要合情、合理、合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中的转折点。教师引用新的单词、句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句子作为载体或铺垫,或提供有助于学生猜测其意的上下文,所举例子必须有启发作用。为此,教师要熟悉教材,包括教材内容、重点、难点,以及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连接点和转折点,能在新旧之间建立自然、平滑的链接。
(二)熟悉学生的个性。现代英语强调情景教学,教学中往往需要学生配合去创设情景。如果教师对学生个性不了解,创设情景就不容易,教学就无法得心应手,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彩色的幻灯片、彩图、录像、由英美人士朗读的文章、教材录音、真实情景中(如机场车站的广播)的录音、英美人士的对话录音等都较易激发学生的愉快情感,成为良好的过渡手段。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能引人入胜。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生动通俗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使用随意交谈、自我介绍、温故知新、看图提示、创设问题和电教媒体等导入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杨连瑞.英语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3]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4]王怀彬.新教学方法[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342500
OnLeading-inSkillsinEnglishClassroomTeaching
XIEJicheng
Abstract:Adequateleading-incanmotivatestudents’interest,expandstudents’thinkingandarousestudents’learninginitiative,thustoimproveclassroomteachingeffect.Thispaperthrowssomelightsonit.
Keywords:leading-in;methods;English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