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论文_赵红影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药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制剂,中药,咽峡炎,抑菌剂,小茴香,传统,外用药。

中药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赵红影[1](2019)在《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将2015年1月~2018年4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其心电图,适合在临床上应用。(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董霞,宋栩,陈芳,常明泉[2](2019)在《外用中药制剂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褐斑是一种淡褐色的面部皮肤病,皮肤代谢障碍是诱发黄褐斑的主要原因,与正常皮肤比较具有明显的界线,且边缘较易辨别,在额头、颊部、眼眶、口、鼻等部位呈片状斑块样分布。黄褐斑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无瘙痒、无痛疼感觉、表面平滑且无皮屑产生。黄褐斑俗称"孕斑""蝴蝶斑",中医将其称为"黧黑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肤色较深者较易发生,尤(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3期)

钱桂芬[3](2019)在《中药制剂用小茴香粉碎方法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茴香含易挥发性成分、缺乏相应的脆性,在粉碎过程中粒度、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粉碎环节通过调整粉碎方法、冷冻小茴香等方式可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费浩,郭晓梅,陈勇军,谭桂芳,吴晨雪[4](2019)在《纯植物中药制剂牙泰口腔抑菌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纯植物中药制剂牙泰口腔抑菌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广东省深圳恒生医院儿科住院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利巴韦林喷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纯植物中药制剂牙泰口腔抑菌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 0%(98/100)比82. 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 849,P=0. 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4. 8±1. 3) d比(5. 4±1. 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639,P <0. 001)。结论纯植物中药制剂牙泰口腔抑菌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体温恢复,缩减患儿口腔疱疹、溃疡消退时间,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李中海[5](2019)在《常见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常见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中药制剂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64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64例患者中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临床表现。结果 64例患者中<40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例,40~50岁患者出现8例, 50~60岁患者出现10例, 60~70岁患者出现18例,>70岁患者出现24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增高。64例患者中注射剂类引起不良反应36例,口服剂类引起不良反应18例,外用剂类引起不良反应10例。64例患者出现皮肤症状26例,表现为面部潮红、荨麻疹、局部皮疹、皮肤瘙痒等;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8例,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出现呼吸系统症状4例,表现为哮喘、呼吸困难;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2例,表现为头晕、头痛;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2例,表现为胸闷;出现其他症状2例,表现为口唇麻木。结论临床使用中药制剂期间给药途径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且要对其禁忌证和适应证加以明确和掌握,以保障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杨彩艳,曾元锋,杨凤莲,韦贤,潘勇[6](2019)在《探索中药制剂分析教研一体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药制剂分析学科特点及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以民间医药为题材,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融入TBL、PBL等现代教学方法,探索地方民族医学院校教研一体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能显着的提高教授和博士参与本科实验教学的热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成绩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它是地方院校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民族医学院校中药制剂分析实验课程较适宜的教学模式。(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邱荣斌,何苗[7](2019)在《不同中药制剂抗传支病毒的临床对比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4种中药的临床抗鸡传支病毒的效果。方法将72只35日龄罗曼小公鸡随机分为6组,其中4个处理组,1个标准对照组(攻毒不喂药)和1个空白对照组(不攻毒不喂药)。从肌肉注射传支病毒前4 d开始连续记录各处理组的采食量数据、增重数据及临床呼吸道现象。结果攻毒之前4 d各处理组的采食量及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期4 d,A1、A2、A3处理组采食量显着高于A5处理组(p<0.05),A4与A5采食量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后一周各处理组间采食量差异不显着。整个实验期各处理组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 4种药物与标准对照相比没有表现出显着性抗传支病毒效果,麻杏石甘具备一定的抗传支病毒趋势(p=0.061)。(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19年11期)

尹宁宁,谢纪珍,周黎明,周勇,刘军田[8](2019)在《山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技术审评常见问题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我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技术审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在既要鼓励中医药发展,又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新形势下,为"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省2015~2018年申报的中药制剂的审评情况进行了调研,汇总分析医疗机构制剂申报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医疗机构制剂的申报需要在制剂名称、功能主治、说明书、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临床研究资料等方面进行完善。结论建议相关医疗机构加强前期的立题科学性和必要性审查,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充分考虑医院和患者的实际需求,以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健康发展,繁荣中医药事业。(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唐勇琛[9](2019)在《中医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制剂在中医医院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药事管理法规及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对中医医院中药制剂的研发、审批、生产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中药制剂配制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由于医院制剂室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低,医院缺乏积极性,因而使得医院制剂室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中药制剂的发展缓慢甚至呈萎缩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全面启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全面落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总局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1-3])的正式出台,对于推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均是利好消息。国家、省市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公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其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到等级中医院、重点中医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等评审检查中。中医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在困难、挑战和机遇中并存。笔者从中医医院中药制剂的作用和特点、面临的困境、发展的机遇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中医医院发展中药制剂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发展中医医院中药制剂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11期)

孟祥,孙祖越[10](2019)在《儿科用中药制剂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合理用药己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但无依据的不合理用药俨然已成为人类生活健康的极大威胁之一,儿科药物的不合理性使用尤为严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17年3月3日发布了《儿科用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征求意见,为我国的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亦为中药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了针对儿科药物包括儿科用中药复方制剂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法规依据。儿童人群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在出生后仍进行发育的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肾脏、肺脏、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系统和肝胆系统等。皮肤和黏膜相对面积大、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肝脏代谢酶系统不完善、肾功能发育不全影响药物排泄,所以儿科用药不能简单地用成人剂量进行折算,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期的毒性反应。儿科用药时应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分别正确选择药物和给药剂量,在幼龄动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时,亦应针对性地按照临床给药人群年龄段选择对应给药期限。目前大部分儿科用中药制剂未进行过药代/毒代动力学研究,甚至受试物主要成分的检测分析也未能强制要求。随着儿科用药申报资料要求的提高,幼龄动物伴随毒代动力学的开展有利于更加科学地探索和研究儿科药物的安全性,对受试物量化评估其在幼龄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是否与成年动物有差异,并能够充分地探索得知可能未在成年动物研究中出现的毒性情况。通过幼龄动物试验研究掌握儿科用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数据,在获取更多的毒性作用和机制信息的基础上,临床儿科试验研究才能够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化,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并进行相关毒性指标监控,从而能够最大可能地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中药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褐斑是一种淡褐色的面部皮肤病,皮肤代谢障碍是诱发黄褐斑的主要原因,与正常皮肤比较具有明显的界线,且边缘较易辨别,在额头、颊部、眼眶、口、鼻等部位呈片状斑块样分布。黄褐斑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无瘙痒、无痛疼感觉、表面平滑且无皮屑产生。黄褐斑俗称"孕斑""蝴蝶斑",中医将其称为"黧黑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肤色较深者较易发生,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药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1].赵红影.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2].董霞,宋栩,陈芳,常明泉.外用中药制剂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9

[3].钱桂芬.中药制剂用小茴香粉碎方法改进[J].江西化工.2019

[4].费浩,郭晓梅,陈勇军,谭桂芳,吴晨雪.纯植物中药制剂牙泰口腔抑菌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2019

[5].李中海.常见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6].杨彩艳,曾元锋,杨凤莲,韦贤,潘勇.探索中药制剂分析教研一体的实验教学新模式[J].广州化工.2019

[7].邱荣斌,何苗.不同中药制剂抗传支病毒的临床对比实验[J].畜禽业.2019

[8].尹宁宁,谢纪珍,周黎明,周勇,刘军田.山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技术审评常见问题及分析[J].药学研究.2019

[9].唐勇琛.中医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思考[J].海峡药学.2019

[10].孟祥,孙祖越.儿科用中药制剂的毒代动力学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4.2 NADPH 反应图同普伐他汀对HMGCR的抑制效果比较《中药制剂设计学》教学改革模式...本课程章节与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标准溶液及中药制剂中15种氨基酸...选取典型中药大品种,纳入实训项目,通...

标签:;  ;  ;  ;  ;  ;  ;  

中药制剂论文_赵红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