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和胃法论文_罗小莉,罗文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疏肝和胃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健脾,胆汁,食管,胃炎,药疗法,碳酸镁,中医。

疏肝和胃法论文文献综述

罗小莉,罗文杰[1](2019)在《疏肝健脾和胃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疏肝健脾和胃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病症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Hp率根除率,还能降低其病症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5期)

侯雪,迟莉丽,梁峻尉,赵继亭[2](2019)在《疏肝宁心清胆和胃法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作、生活等压力的增加、电子胃镜的发展及普及,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增高,迟莉丽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心、胆关系密切,肝失疏泄为基本病机,心神不宁为重要因素,而终致胆胃不和。主张肝、胆、心、胃同时论治,运用疏肝宁心清胆和胃法,行之于临床,应手而效。(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7-12)

晏俊峰[3](2019)在《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述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体会。方法: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美利曲辛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观察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症状评分、胃镜分级、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胃灼及呕吐缓解时间与症状评分、胃镜分级评分、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够快速减轻腹痛、腹胀等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7期)

符欣,曹云,黄佳钦,何莹,常炳龙[4](2019)在《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NKI、VIP、Wan Fang,搜集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1月24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组比较,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镜有效率(RR=1.16,95%CI=[1.09,1.23],Z=4.67,P<0.000 01)、临床症状有效率(RR=1.18,95%Cl=[1.07,1.30],Z=3.36,P=0.000 8)均优于常规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1,95%Cl=[0.02,0.63],Z=2.49,P=0.01)低于常规西药组。结论: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镜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疗法,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疏肝和胃中药治疗低于常规西药。受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霍瑞卿[5](2019)在《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方法治疗后患者睡眠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该治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外文数据库:HighWire Press、PubMed、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MEDLINE、Cochrance图书馆注册库;检索中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检索词:失眠、疏肝和胃法、随机对照、Meta分析、肝胃不和。英文检索词:insomina、sooting liver and harmonizing stomach、randomization controlled trial、Meta analysis、liver-stomach disharmon。以国内外发表的1999年1月至2019年1月有关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试验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Revman 5.3软件将本次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文献15篇,未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外文文献,故未纳入,合计共有1337例失眠患者,其中治疗组(疏肝和胃中药加减)患者688例,对照组(西医治疗失眠类药物)患者649例。其中涉及有效率15篇,治愈率5篇,PSQI评分3篇,睡眠时间3篇,入睡时间3篇,日间功能3篇,不良反应5篇。2 Meta分析结果2.1在有效率方面异质性检验结果P=0.87,I~2=0%,表明本次研究数据为同质性数据,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效应量OR_(合并)=3.31,95%CI=[2.21,4.94],合并效应量检验:Z=5.83,P<0.00001,结果显示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与西药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之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漏斗图基本呈倒漏斗样。2.2在治愈率方面异质性检验结果P=0.87,I~2=0%,表明本次研究数据为同质性数据,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效应量OR_(合并)=2.20,95%CI=[1.33,3.64],合并效应量检验:Z=3.07,P=0.002,结果显示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与西药对照组治疗的治愈率之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漏斗图基本呈倒漏斗样。2.3在PSQI评分方面经检验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P<0.0001,I~2=90%),所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SMD=-4.16,假设检验Z=15.4,P<0.00001,结果显示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与西药对照组之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4在PSQI评分的各项指标方面通过对治疗后的PSQI评分的整体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日间功能分析显示与常规西药组相比,在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方面差距有统计学意义(WMD=-0.40,95%CI[-0.49,-0.31],P<0.0001),但在入睡时间(WMD=0.07,95%CI[-0.25,0.20],P=0.25)和日间功能(WMD=-0.09,95%CI[-0.02,0.04],P=0.18)方面,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2.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其中5篇文献中的不良反应分析结果显示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更少。3用药规律分析结果3.1药物的使用频次对所纳入的15首方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15首处方中共使用45味中药,共出现频次145次。用药频次>7次的为柴胡、白芍、陈皮、甘草、黄连、半夏、竹茹。3.2药物的性味与归经频次五味中频次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甘>苦>辛>酸>淡>涩>咸;四气中频次由高至低为排序依次为平>寒>温>热>凉;药物归经中频次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脾>胃>肝>心>肺>胆>肾>大肠>小肠。结论:1.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疗效肯定,在有效率及治愈率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2.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在PQSI评分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3.疏肝和胃法在治疗失眠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时间,但在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方面与西药对照组无差异。4.疏肝和胃法在不良反应方面少于西药对照组。(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学院》期刊2019-04-03)

张文静[6](2019)在《疏肝和胃法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因其生理、心理等方面与一般人群均有所区别,临床治疗更为棘手。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提供理论支持及治疗参考,以期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更好得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帮助。方法:从门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肝胃不和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0例,根据进入研究的次序的先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予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中药1剂/日,早晚分服,雷贝拉唑10mg/次,1次/日;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西药雷贝拉唑治疗,用法同治疗组。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的变化;观察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的变化,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反流性疾病症状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前后RDQ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28例RDQ评分<12分,而对照组为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DQ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后对于反流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RDQ等级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以及75.76%,且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Q等级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改善生存质量情况:两组治疗后GERD-HRQL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GERD-HRQL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生存质量更高。4.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对患者中医症候的改善总体优于对照组。5.中医4项主症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症单项积分较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在改善反酸、胸胁胀满、腹胀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这些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而在嗳气方面两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对于嗳气方面的改善均有积极效果。6.中医次症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次症积分和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次症积分和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情绪不畅则加重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纳差、恶心欲吐、胸闷喜太息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这些症状的改善均有积极效果。7.中医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66.67%,两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停药4周后,治疗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组疗效更持久,复发更少。9.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此次临床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着,改善反流症状、改善反酸、胸胁胀满、嗳气、腹胀等中医症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本病的临床治疗值得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3-21)

张静,周立,梁方琪,邓建洪[7](2019)在《疏肝和胃法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肝胃不和证)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法中药复方免煎颗粒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均采取行为干预,试验组予以口服疏肝和胃法中药复方免煎颗粒,对照组予以口服安慰剂免煎颗粒,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分别为78.26%与30.00%,两组在疗效、持续清嗓、痰过多或鼻涕倒流、咽喉异物感、烧心胸痛胃痛、后联合增生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疏肝和胃法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肝胃不和证)疗效确切,能缓解咽喉异物感、清嗓、痰多或鼻涕倒流、烧心胃痛等主要临床症状及后联合增生体征。(本文来源于《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金玉林[8](2019)在《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病例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中医症候积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 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 07%)(P<0. 05);观察组TBIL、AST及ALT水平、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精神病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 05)。结论: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与肝功能,减少抑郁、焦虑以及敌对性等情绪障碍,疗效显着,并且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1期)

宋雪莉,石晓如,王玉玲,刘亚楠[9](2019)在《李郑生主任医师采用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便秘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类疾病。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李郑生主任医师根据数年临证经验,总结出慢性便秘的病机是久病脾虚为本,提出便秘的总病机为脾虚肝郁胃滞,将临床常见便秘分为脾虚肝郁证和肝胃郁热证2类。治疗上以健脾疏肝和胃为总治则,脾虚肝郁证以健脾疏肝、润肠通便为治则,给予逍遥散加减;肝胃郁热证以疏肝和胃、泻热通腑为治则,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疗效颇佳。(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松涛[10](2019)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7.4±3.3)周,低于对照组的(12.2±2.8)周(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疏肝健脾和胃中药FD疗效显着,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可在临床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01期)

疏肝和胃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工作、生活等压力的增加、电子胃镜的发展及普及,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增高,迟莉丽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心、胆关系密切,肝失疏泄为基本病机,心神不宁为重要因素,而终致胆胃不和。主张肝、胆、心、胃同时论治,运用疏肝宁心清胆和胃法,行之于临床,应手而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疏肝和胃法论文参考文献

[1].罗小莉,罗文杰.疏肝健脾和胃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分子机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

[2].侯雪,迟莉丽,梁峻尉,赵继亭.疏肝宁心清胆和胃法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C].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3].晏俊峰.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9

[4].符欣,曹云,黄佳钦,何莹,常炳龙.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5].霍瑞卿.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D].河北中医学院.2019

[6].张文静.疏肝和胃法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7].张静,周立,梁方琪,邓建洪.疏肝和胃法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肝胃不和证)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9

[8].金玉林.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9

[9].宋雪莉,石晓如,王玉玲,刘亚楠.李郑生主任医师采用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便秘经验[J].中医研究.2019

[10].王松涛.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论文知识图

1 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 RE 临床总...2 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 RE 临...各组大鼠COX-2mRNA表达比较患者脾胃病治则治法统计分析1 中医药与西医对照治疗 CSG 临床总有效...模型组胃勃膜HE染色(X10)

标签:;  ;  ;  ;  ;  ;  ;  

疏肝和胃法论文_罗小莉,罗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