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艺术魅力

探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艺术魅力

宋文卉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合川401520)

摘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朱自清的成名作,在1923年10月完成创作,本文介绍朱自清和俞平伯在1923年8月夜游秦淮河,在描写秦淮河的自然景观,分析文章的细腻的语言描写,把握作者的整体思想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自然景观语言特色秦淮河形象思想感情

正文: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的秦淮河》艺术技巧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描写自然景观的里面藏着技巧的运用,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

一.秦淮河绮丽的自然景观

朱自清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面描写了很多秦淮河的自然景观,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来描写秦淮河的景观和韵味,文章开头平铺直叙地介绍作者和俞平伯夜游秦淮河,目的是去领略秦淮河的绚丽的历史滋味,点出了作者夜游秦淮河的原因,开头没有加什么修饰性的词语,直接平铺直叙,突出语言的朴素风格。游秦淮河时,介绍了秦淮河区别于其他自然景观且吸引人的地方,即秦淮河装饰豪华精巧的船只,着重介绍了小船“七板子”的豪华的装饰,最勾人的东西是灯彩,灯彩的光晕投射出了一种朦胧美,烟霭、涟漪和浆声吸引人,带领人领略秦淮河的历史繁华之美,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入到历史和现实之中,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六朝金粉造成了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投射出了以前秦淮河的靡丽繁华的景象,让人陶醉在纸醉金迷当中,昔日的秦淮河,在这些景物中藏着作者的情感,景中藏着作者许多的愁绪,叹息和惆怅秦淮河的历史轨迹,通过不经意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当中。作者根据自己的旅行行为来描写,离不开对景物的描写,每到一个地点,都会介绍该地点的景物,到了利涉桥和东关头的地方,写沿路听见了许多断续的歌声和看见了走马灯般的人物,到了大中桥,介绍了大中桥坚美的建筑,通过介绍沿途的木房,虽然这些建筑都变得陈旧,但都能通过想象秦淮河的昔日的富丽繁华,过了大中桥就到了真正的秦淮河,突出了昔日的繁华秦淮河现在已经变得暗淡陈旧的历史,虚实相生,为秦淮河的景观营造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让人深感叹息,写河上充满了很多歌声,船只,灯彩和月色,为秦淮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月色和灯彩营造了幽静的氛围,感受着秦淮河的历史,还着重写河上发生了很多窘迫之事,文章大篇幅的描写作者和俞平伯遇到的难解的纠纷,船上的歌妓遇见作者和俞平伯的船只,歌妓希望作者点几出歌,作者和俞平伯狠心的拒绝歌妓的请求,介绍了作者和俞平伯拒绝歌妓的原因,引发作者的叹息和慨叹,歌妓象征着历史,不停地在历史当中挣扎,作者想要细细的品味秦淮河的滋味,却还存有一些遗憾,自由的穿梭在现实和梦境当中,作者由此进入了一个美好的幻想的梦,却是一个幻灭的梦,梦醒了,回到现实,秦淮河的美景当中抒发作者的无奈情感。

二.语言色彩的运用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朴实,注重语言色彩的运用,没有辞藻华丽的修饰词,语言极其朴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画卷。对秦淮河的景观做如实描绘,写有情调的“七板子”船能勾起人的情思、碧阴阴的河水似乎是六朝金粉所染成的、断续的歌声里含有风和河水的密语、灯彩的光晕使人着迷、清色的月光与灯彩交相辉映及坚美的拱桥,这些景观能引发人的想象活动,在脑中形成一幅优美的画卷,运用色彩的明暗来进行描写秦淮河的景象,该作品的文本层次含有文学言语层,该作品的语言具有內指性的,作者创作的秦淮河,是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游秦淮河的过程,所见之景抒发自己对秦淮河的历史的缅怀,增强了抒发性,更加真实地反映作者的情感,该作品语言具有心理蕴含性,文中对的“七板子”“绿水”“灯彩”“月色”“桥”“歌声”,虽然表面上是一般的言语,但是在作品中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七板子”能钩起人情思,“绿水”映射出昔日的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景象,“灯彩”引发朦胧情感,“桥”和“歌声”对昔日秦淮河繁荣景象的历史缅怀。当作者面对歌妓的请求时,自己内心是充满了好奇和期盼,但是却迫于道德的束缚,通过语言的描写深刻写出作者当时内心的挣扎,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显示出作者的真实感受。朱自清运用朴素的语言来描绘秦淮河,勾勒出秦淮河的魅力,美景当中深藏着作者的真实心理感受。

三.秦淮河的艺术形象

文中的秦淮河形象,作者采用细致的手法,多角度的描写秦淮河,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从上船地点开始描写,经过了利涉桥、东关头、大中桥、秦淮河和再返回,对一些地点的描写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采用了细节描写,例如“七板子”“绿水”“灯彩”“月色”“桥”“歌声”,都进行了细节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将“枝条”比作“美人的臂膀”,生动形象,借景抒情,有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如“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色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勾人的东西。”有视觉的描写,“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有听觉的描写,秦淮河这个形象,有历史的轨迹,昔日的秦淮河繁华绮丽也会变成一幅暗淡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缅怀秦淮河的历史,秦淮河具有历史意蕴内涵,本身秦淮河是昔日六国的都城,象征着靡丽繁华的景象和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暗示出繁华景象已终归陈迹。秦淮河也具有审美意蕴,通过对种种景物的描写,认识到秦淮河的绮丽和繁华景象,有很深的审美意蕴。

四.游秦淮河的真实感受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部抒情性散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真实的情感体验,用声音和画面来象征性地表现感情,抒情是作者的主观表达,没有脱离现实,而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个评价,通过对秦淮河的描写,可以看到昔日秦淮河的繁华绮丽景象,看出作者的感受和人生经历,作者用第一人陈“我”来作为抒情方式,在1923年,当时社会情形处于五四运动浪潮中,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向前发展,像朱自清等人知识分子也看不到希望,感到前途迷茫和无奈,创作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表达作者的无奈和惆怅,对秦淮河的历史缅怀,抒情自我与社会有一定的联系,朱自清面对社会的变革,将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作者个人的自然情感流露,也代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情感流露。作者在日常个性当中经过创作实践和审美升华,形成了作家的创作风格,作者笔下的秦淮河,是作者主观情感和客观事实相结合的产物,主体与对象相契合的特点,形成了作者独特的创作特点和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受到时代的影响,当时朱自清处在五四运动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学风格反映时代,还受到地域的影响,作者描写秦淮河,秦淮河作为六朝的古都,承载着六朝的历史,记载着南京的纸醉金迷,反映了当时的繁华景象,带我们领略到秦淮河的魅力,从浆声“汩—汩”和灯彩中入梦,又从浆声“汩—汩”和灯彩中醒来。

参考文献:

1.石乡.朱自清散文名篇.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标签:;  ;  ;  

探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艺术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