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争端论文_王华

萨摩亚争端论文_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萨摩亚争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争端,萨摩亚,罗伯特,外交政策,国共,德国,美国。

萨摩亚争端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1](2007)在《罗伯特·史蒂文森与萨摩亚殖民争端——19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文化的另类声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罗伯特.史蒂文森卷入了欧美列强在太平洋上的一场殖民争夺。他站到正义和弱者一边,用犀利的文笔无情地揭露和斥责殖民者的强盗行径,用真挚的同情为萨摩亚人大声疾呼,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爱戴。史蒂文森体现了白人的良心,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文学家。(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王华[2](2005)在《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摩亚争端是近代晚期太平洋国际关系中的焦点事件,在19世纪末英、德、美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大国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角度论述1871-1900年的萨摩亚问题。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过渡,造成美、德、英对海外市场的强烈追求,叁国在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展开殖民争夺,形成了长达30年的萨摩亚国际争端。该争端历经叁个主要阶段:① 1871-1879年为萨摩亚争端的形成期,叁国各自明确在群岛的殖民利益,并相继以条约形式固定化。②1880-1889年为争端的发展期,列强逐渐由殖民合作转向争夺和对抗。叁国间在萨摩亚问题上发生激烈的外交冲突,一度导致战争危机。柏林会议和《柏林总协定》使该危机暂时消弥。③ 1890-1900年为争端的高潮和解决期。根据《柏林总协定》建立起来的“共管”体制存在诸多致命缺陷,导致萨摩亚在1898年再次陷入政治混乱。而此时期列强外交政策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殖民利益的尖锐冲突导致叁国在群岛再次陷入外交危机。1899年12月,萨摩亚被德、美瓜分,争端结束。萨摩亚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帝国主义形成时期叁个主要列强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上的演变和国际政治形势的总体发展态势。萨摩亚问题中存在双重外交,除叁大国间的平等外交之外,萨摩亚王国与列强间也同时存在不平等的殖民外交关系。所以萨摩亚争端的发展过程,也同时见证了萨摩亚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对殖民文化和反殖民主义的重视,也是本论文贯穿始终的一个特点。殖民文化不仅是列强对萨摩亚所抱有的心理和文化优越感,同时也已经渐渐渗透入萨摩亚人的精神和生活,这也是造成萨摩亚被顺利殖民地化的重要原因。文章由七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除介绍本题目的学术史和论文的学术构想外,还重点谈及作者对殖民扩张问题的一点理论思考。第一章是对1879年之前萨摩亚国际争端形成过程的概括。第二章论述1880-1884年列强在萨摩亚的外交协调和本地自治的最后时光。第叁章详述1884-1889年列强为吞并群岛而爆发的外交争端和第一次萨摩亚危机。第四章涉及“共管”体制的运作与评价,以及大国政策在90年代的大调整。第二次萨摩亚危机和争端的最终解决,是第五章叙述的中心。结语是对萨摩亚争端中大国政策、大国关系和论文观点的总结概括。(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王华,张洪恩[3](2002)在《美国与萨摩亚争端》一文中研究指出1 9世纪最后 30年 ,新兴的美国与德国迅速走上了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在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上展开了一场争夺。这场争夺经历了叁个阶段。1 899年 ,叁国签订协约 ,群岛由美、德永久性瓜分。这场争端不仅对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扩张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此后美国与英德两国的外交关系。(本文来源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萨摩亚争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萨摩亚争端是近代晚期太平洋国际关系中的焦点事件,在19世纪末英、德、美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大国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角度论述1871-1900年的萨摩亚问题。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由自由向垄断过渡,造成美、德、英对海外市场的强烈追求,叁国在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展开殖民争夺,形成了长达30年的萨摩亚国际争端。该争端历经叁个主要阶段:① 1871-1879年为萨摩亚争端的形成期,叁国各自明确在群岛的殖民利益,并相继以条约形式固定化。②1880-1889年为争端的发展期,列强逐渐由殖民合作转向争夺和对抗。叁国间在萨摩亚问题上发生激烈的外交冲突,一度导致战争危机。柏林会议和《柏林总协定》使该危机暂时消弥。③ 1890-1900年为争端的高潮和解决期。根据《柏林总协定》建立起来的“共管”体制存在诸多致命缺陷,导致萨摩亚在1898年再次陷入政治混乱。而此时期列强外交政策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殖民利益的尖锐冲突导致叁国在群岛再次陷入外交危机。1899年12月,萨摩亚被德、美瓜分,争端结束。萨摩亚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帝国主义形成时期叁个主要列强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上的演变和国际政治形势的总体发展态势。萨摩亚问题中存在双重外交,除叁大国间的平等外交之外,萨摩亚王国与列强间也同时存在不平等的殖民外交关系。所以萨摩亚争端的发展过程,也同时见证了萨摩亚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对殖民文化和反殖民主义的重视,也是本论文贯穿始终的一个特点。殖民文化不仅是列强对萨摩亚所抱有的心理和文化优越感,同时也已经渐渐渗透入萨摩亚人的精神和生活,这也是造成萨摩亚被顺利殖民地化的重要原因。文章由七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除介绍本题目的学术史和论文的学术构想外,还重点谈及作者对殖民扩张问题的一点理论思考。第一章是对1879年之前萨摩亚国际争端形成过程的概括。第二章论述1880-1884年列强在萨摩亚的外交协调和本地自治的最后时光。第叁章详述1884-1889年列强为吞并群岛而爆发的外交争端和第一次萨摩亚危机。第四章涉及“共管”体制的运作与评价,以及大国政策在90年代的大调整。第二次萨摩亚危机和争端的最终解决,是第五章叙述的中心。结语是对萨摩亚争端中大国政策、大国关系和论文观点的总结概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萨摩亚争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华.罗伯特·史蒂文森与萨摩亚殖民争端——19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文化的另类声音[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

[2].王华.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5

[3].王华,张洪恩.美国与萨摩亚争端[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萨摩亚争端论文_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