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期论文_林慧冬,黄华,梁月,SAMBO,SOK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牙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牙,畸形,儿童,线头,龋齿,软组织,下颌。

乳牙期论文文献综述

林慧冬,黄华,梁月,SAMBO,SOK[1](2019)在《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氏Ⅲ类错畸形是指上下第一磨牙呈近中关系,其对患者的颌面部生长发育、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及心理健康等有一定影响。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程度会随着患儿颌骨的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矫治难度进一步增加。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方法多样。文章就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病率、病因、危害、诊断及矫治方法等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林慧冬,黄华,梁月,SOK,SAMBO,赵晶菁[2](2019)在《乳牙期骨性反牙合阶段性咬合诱导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乳牙期骨性反牙合阶段性咬合诱导的效果,为乳牙期反牙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30名ⅡA期骨性反牙合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上颌再定位咬合板+舌簧矫治器干预解除反牙合后行FR-Ⅲ矫治器保持与引导,在治疗前(ⅡA期)、反牙合解除并保持2~4年(ⅢA期)后各拍摄一张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侧位片定点、测量,对ⅡA期,ⅢA期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设α=0.05。结果:SNA,ANB,NA-PA,Y轴角,U1-SN,U1-NA,U1-NA距,L1-MP,L1-NB,L1-NB距,FCA,ULP,UL-EP增加,SNB,U1-L1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NB,NP-FH, FH-MP,SN-FH,NLA,UFH,ULL,LLL,LLP,LL-EP,Z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对比,失状骨面型及软组织侧貌改善,垂直骨面型无改变。30例乳牙反牙合患儿均未出现替牙期复发。结论:对于乳牙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在反牙合解除后保持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发育及垂直向生长,使上下颌骨处于正常发育状态,预防乳牙反牙合矫治后的复发。(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王朔,高雪翔[3](2019)在《包头市乳牙期儿童龋齿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包头市乳牙期儿童龋病的状况,为制定科学的龋齿预防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包头市四大区幼儿园乳牙期儿童1039名进行龋齿调查研究。结果 1039名对象中患龋482名,患龋率46.39%;龋均4.52;患龋率及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女性别对患龋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我市乳牙期儿童患龋率居高,儿童龋齿预防工作仍需努力。应加强乳牙龋病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儿童龋齿预防措施,对患龋儿童及早进行干预,预防龋齿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6期)

于冬梅,周晓萍,李旭[4](2019)在《MRC肌功能矫治器对乳牙期替牙期错颌畸形的咬合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对乳牙期替牙期错颌畸形患儿进行咬合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11月到该院口腔科就诊的错颌畸形儿童30例(前牙反颌10例;偏颌伴单侧后牙反颌3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13例;前牙轻度拥挤伴扭转4例),平均年龄(8. 39±0. 87)岁。选择合适的MRC肌功能矫治器对患儿进行咬合诱导矫治,比较患儿矫治前、矫治后的覆颌覆盖及牙齿排列情况,并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2例儿童配合不佳外,其余28例患儿经过5~12个月的治疗,覆颌覆盖都得到改善,牙齿排列整齐,不良习惯得到改正,头影测量值<SNA、<SNB、<ANB、<U1-SN、<L1-NB、Co-A、Over-jet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MRC肌功能矫治器能有效矫治乳牙期替牙期错颌畸形,并能同时改正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2期)

阮文华[5](2018)在《乳牙期安氏Ⅲ类错儿童的治疗策略及生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氏Ⅲ类错合是最常见的儿童牙颌畸形,可以导致儿童牙颌面部发育畸形,甚至影响儿童心理健康。一项多中心性临床研究表明我国儿童乳牙期安氏Ⅲ类错颌畸形发病率达28.82%。事实上,东亚的蒙古人种安氏Ⅲ类错颌畸形发病率远远高于西方的高加索人种。这种差异机制至今不甚明了。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Ⅲ类错合畸形通常是功能性的,治疗起来相对简单。如果不进行及时阻断,错颌畸形将由功能性变成骨性,使治疗变得困难、复杂。安氏Ⅲ类错合畸形病因非常复杂,遗传是主因之一。但是,遗传与错颌畸形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环境因素是另外一个主要的病因。口腔不良习惯、不良喂养姿势均可诱发这类畸形。当前关于安氏Ⅲ类错合畸形的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这种畸形治疗后的复发。此外,乳牙临床牙冠短,影响矫正器的固位;乳牙期儿童年龄小,治疗的依从性低。所以学者们认为这种畸形需要在替牙期的后期或者恒牙期进行治疗。但也有学者支持乳牙期治疗,因为早期治疗可以及时阻断畸形的进一步发展,避免牙颌面形态的恶化以及对患儿心理健康的戕害。因此,探讨或预测这些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牙颌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我们把握治疗时机,提高治疗效率。(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口腔学术研讨会汇编》期刊2018-10-31)

黄恺丽,阮文华[6](2017)在《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颌螺旋扩大器式矫正器联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共24名(男13名,女11名,平均年龄5.7岁),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对比分析,评价治疗前后的上下颌前牙轴向、上下颌骨形态、颌间关系及面部侧貌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稳定性。结果治疗后U1-SN显着增大(P<0.001),U1-NA显着增大(P<0.05),颌凸角(NA-PA)显着性增大(P<0.05);上颌长(ANS-Ptm)与下颌体长(Go-Gn)正畸前后无显着性增长(P>0.05),下颌骨综合长度(Co-Gn)显着增大(P<0.05)。下颌骨测量项目∠SNB,面角(NP-FH),下颌平面角(MP-FH)在正畸前后保持恒定(P>0.05);Y轴角显着性增大(P<0.05);上下颌间关系常用测量项目Wits值,∠ANB在治疗前后显着性增大(P<0.001)。治疗后所有患儿口内反颌解除,17名患者在治疗后六个月时复诊咬合稳定无复发。结论上颌螺旋扩大器式矫正器联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效果明显,临床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白丁[7](2016)在《牙齿“地包天”应在乳牙期矫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包括对孩子的长相。然而,先天的缺陷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还好,现在医学发达,医生给了很多新的可能,包括生理上的缺陷,也可以通过手术来矫正。那么,矫正的时机,对手术的成功率会有很大的影响。文本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白丁,向家长们介绍"地包天"的形成原因以及地包天的最佳治疗年龄。(本文来源于《中华家教》期刊2016年12期)

杨小如,李旭艳,庄福涛,彭静[8](2016)在《玻璃离子或树脂垫治疗乳牙期及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或树脂垫与传统垫舌簧矫治器在治疗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时的效果。方法选取10位能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治疗前牙反的医师,设计21个调查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问卷打分,以评价这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玻璃离子或树脂垫与传统垫舌簧矫治器在21项比较内容中,在矫治疗程问卷评分分别为3.90±1.88和3.80±2.1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口腔印模制取、矫治器制作简单性、综合评价等其余20项评价指标,两种治疗方法的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乳牙期及混合牙列早期的前牙反时,玻璃离子或树脂垫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垫舌簧矫治器,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6年06期)

于鹏[9](2015)在《INFANT TRAINER治疗乳牙期错畸形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INFANT TRAINER治疗乳牙期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例乳牙期错畸形患儿,其中Ⅱ类错10例,Ⅲ类错8例,戴用澳大利亚Myofunctional Research公司(MRC)生产的INFANT TRAINER,观察矫治前后覆覆盖变化和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矫治,配合戴用良好的患儿前牙深覆深覆盖关系明显改善,前牙反解除,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口腔不良习惯破除,面型有所改善。结论 INFANT TRAINER适用于乳牙期前牙深覆深覆盖及前牙反的治疗,医生和家长协作共同鼓励和引导患儿正确按时地戴用训练器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杨再波,杨燃,贺红[10](2014)在《恩施州前牙乳牙期反患者Bolton指数的测定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恩施州乳牙期前牙反患者Bolton指数的测定和分析,探讨本州乳牙期前牙反与Bolton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乳牙记存模型186副,依据前牙咬合关系分为反牙合组和非反组,各组内再根据民族、性别进一步分组。测量Bolton指数并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民族、性别间Bolton指数差异无显着性,但前牙反组Bolton指数较非前牙反组Bolton指数偏大,并且差异有显着性。结论:下颌牙量偏大可能是导致乳牙期前牙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4年09期)

乳牙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乳牙期骨性反牙合阶段性咬合诱导的效果,为乳牙期反牙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30名ⅡA期骨性反牙合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上颌再定位咬合板+舌簧矫治器干预解除反牙合后行FR-Ⅲ矫治器保持与引导,在治疗前(ⅡA期)、反牙合解除并保持2~4年(ⅢA期)后各拍摄一张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侧位片定点、测量,对ⅡA期,ⅢA期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设α=0.05。结果:SNA,ANB,NA-PA,Y轴角,U1-SN,U1-NA,U1-NA距,L1-MP,L1-NB,L1-NB距,FCA,ULP,UL-EP增加,SNB,U1-L1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NB,NP-FH, FH-MP,SN-FH,NLA,UFH,ULL,LLL,LLP,LL-EP,Z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对比,失状骨面型及软组织侧貌改善,垂直骨面型无改变。30例乳牙反牙合患儿均未出现替牙期复发。结论:对于乳牙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在反牙合解除后保持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发育及垂直向生长,使上下颌骨处于正常发育状态,预防乳牙反牙合矫治后的复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牙期论文参考文献

[1].林慧冬,黄华,梁月,SAMBO,SOK.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

[2].林慧冬,黄华,梁月,SOK,SAMBO,赵晶菁.乳牙期骨性反牙合阶段性咬合诱导观察[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2019

[3].王朔,高雪翔.包头市乳牙期儿童龋齿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于冬梅,周晓萍,李旭.MRC肌功能矫治器对乳牙期替牙期错颌畸形的咬合诱导[J].中国妇幼保健.2019

[5].阮文华.乳牙期安氏Ⅲ类错儿童的治疗策略及生长预测[C].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口腔学术研讨会汇编.2018

[6].黄恺丽,阮文华.乳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治疗[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7].白丁.牙齿“地包天”应在乳牙期矫正[J].中华家教.2016

[8].杨小如,李旭艳,庄福涛,彭静.玻璃离子或树脂垫治疗乳牙期及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的效果比较[J].武警医学.2016

[9].于鹏.INFANTTRAINER治疗乳牙期错畸形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

[10].杨再波,杨燃,贺红.恩施州前牙乳牙期反患者Bolton指数的测定和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4

论文知识图

正常乳牙期腭生长变化的分析研...一1一1女性前牙反抬乳牙期一替牙...一女性前牙反抬乳牙期一恒牙期...一1一1女性前牙反抬乳牙期一替牙...一1女性前牙反拾乳牙期-~恒牙...一女性前牙反抬乳牙期-姐牙期...

标签:;  ;  ;  ;  ;  ;  ;  

乳牙期论文_林慧冬,黄华,梁月,SAMBO,SOK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