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朱熹诚信思想及现代价值论文

张瑜:朱熹诚信思想及现代价值论文

摘 要:朱熹诚信思想是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儒学德性伦理形态。社会价值传统伦理学的继承和弘扬对构建当代诚信有一定的积极价值。文章在考察朱熹诚信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朱熹诚信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朱熹;诚信思想;核心价值观;现代价值

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我国人民积淀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诚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诚”与“信”尽管有着不同特征,但却紧密相连,儒家对“诚信”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朱熹结合个人理解,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构建起新的道德哲学,即以诚为本、以信为用,为现代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朱熹诚信思想的内涵

朱熹,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人们称其为朱文公。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他为官清正廉洁,不求仕进,一生致力于教育、著述等活动,在他的努力下,诚信思想发展到新高度。[1]“诚”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见于《中庸》《孟子》,两千多年来,“诚”与“信”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在我国道德体系中一直处于最突出位置,直到今天,诚信观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朱熹诚信观是建立在《大学》《中庸》基础之上,他从理学层面出发,赋予“诚”新的生命力,认为“诚”的内涵就是“真实无妄”,而“信”则是“诚”的具体体现。《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的代表作,他以《四书》为重心,以弘扬孔孟之道为己任,不仅对诸家之说进行了诠释,对其中的文字进行推敲,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挖掘。[2]细细品读,可以发现朱熹诚信思想的精髓。《大学》第一章:“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朱熹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诚者,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朱熹认为,“诚”是一种天理,是真实无妄,他成功地将“天理”这一哲学理念与道德嫁接为一体,“诚”上升到道德责任,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有了“有理走遍天下”的说法,如果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不“诚”,就是违背天理。

与之前的儒学相对比,朱熹首次将“诚”列入了“五伦”之一,并将其置于最突出的位置。在朱熹看来,离开了“诚”,“仁义礼智”则无从谈起。诚信是构建有序社会的前提,否则,社会将进入无序、混乱状态,人际交往中必然会充斥着大量尔虞我诈。朱熹说过:“言语之发循物之真实而无所背戾……言循于物而无所速耳。”就是要求每个人说话一定要有根有据,无论面对何种事物,都要客观公正地给出评价、作出判断,要忠诚于事物的本真,这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原则。[3]他也说过:“信字便是在人心不容变底事也。”再次强调了“诚”“信”这两个字在人的内心深处都不得变更,人们的行为要保持稳定、一贯。“仁义礼智信”被称为国学经典,这也是每个中国人立足于世的起码道德准则,朱熹认为,“信”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有学生向朱熹请教:“仁义礼智与信之间具备何种联系?”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仁,就是对待他人要宽厚、有爱心;义,就是要明事理、爱恨分明;礼,就是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智,则是处理问题要果断、缜密。而信则是做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只有讲信誉的人,才会做到前四条。”所以,如果失去了信,“仁义礼智”都无从提起,在这五方面之中,“信”处于核心位置。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撼人心魄,在人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是一种最伟大的人格力量。

纵观中国文明史,自上古人民对待神灵的虔诚,经过诸子百家的凝练与升华,诚与信是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朱熹的努力下,诚信思想更加完备、严密,与本体论、修养论、价值论等完美地融合为一体,使得孔孟之道得到了良好的继承与发展,使得诚信思想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异彩。朱熹的诚信思想最大优势在于,巧妙地实现了“理”这种哲学思想与道德水准的丝丝入扣,当二者融为一体以后,成功地奠定了“信”在“五常”中的重要地位。[4]正因如此,“理”不仅有深厚的意蕴,更有着强大的现实内涵,使得一代代中国人都将“诚信”当成人生信条,是中国人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基石,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朱熹诚信思想的现代价值探索

在儒家思想中,诚信思想是最重要的思想,朱熹的诚信思想就是儒家诚信思想的体现。党的十八大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其涵盖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在道德层面,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做人要讲诚信。专家们主张,进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学习,一定要突出传统文化,要突出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儒学大师朱熹的思想至今对后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思想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顺利践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朱熹诚信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一)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准则,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践行诚信道德的过程是复杂的,是一个由里及外的过程,是一个从思想到行动的过程。首先,人们必须从心里赞同,有想去践行的愿望,接着再表现在行动上。通过研究朱熹的诚信理论发现,诚信为每个人的内在需求,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条件。讲诚信的人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自己的道德素养也会得到提升。讲诚信就需要个体与个体间进行心灵的沟通,只有真心对待他人,才会收获别人的真心。[5]始终坚持践行诚信道德,直至成为习惯,成为内在的自觉行为,这时候,再碰见和自身利益有冲突的事件时,就会自觉在以诚信道德为标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如,省级地方政府风险处置职责不明晰。特别是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之后,省级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在风险处置中如何划分职责还未进一步明晰。再如,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基金可以用于问题银行的重组、接管、破产过程,但对存款保险管理机构参与接管、重组、破产等风险处置的形式、职责范围等没有进一步明确。

朱熹提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要讲诚信。对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来说,讲诚信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对那些一般的人而言,讲诚信需要品德高尚的人的引领,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其潜能,同时,他们如果想立足社会,就必须有诚信,讲诚信是个体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二)以实践践行诚信道德思想,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

诚信得到很多人的重视,甚至纳入了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范畴,为什么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呢?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急切需求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建立在人人讲诚信的基础之上,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会发展,人类才会进步。对个体来说,只有讲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因此看来,把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是正确的,是必然的。通过剖析朱熹的“诚信”理论,人们深刻感受到: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是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良好价值观的树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涵盖了个体、家庭与社会等许多层面的问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有很多方法,其中,最直接、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来实现。

朱熹认为,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因为诚信,让人区别于其他存在。假如人类违背了诚信的道德准则,那就和其他存在一样,无法再区分开来。朱熹的主张带有鲜明的唯心主义色彩,他以天理为出发点,探寻了“诚信”在人类社会的活动原则,验证了人类社会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需要讲诚信。

(三)以良好的诚信价值观推动教育,推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

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后病人易出现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症状,将中医治疗、排便功能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应用到病人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应以良好的诚信价值观推动教育,推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具体而言,一是诚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道德规范,这应该引起每个中华儿女的高度重视。二是开展诚信的培养和教育活动,可以提升个体的道德素养,从而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三是要养成诚信习惯,必须依靠教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包含了全球范围内所有的知识。

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12-14],通常褥垫层厚度宜为桩径的40%~60%[15]。褥垫一般选用最大粒径不大于30 mm的中砂、粗砂、级配砂石和碎石等材料,采用静力压实法,夯填度不应大于0.90。当其他条件一定时,从图5可以看出桩土应力比随褥垫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褥垫层厚度大于300 mm时,桩土应力比趋于稳定,充分发挥了桩间土的承载力。由于桩间土表面的荷载作用,会产生水平向和竖向附加应力在桩侧土单元体,水平向附加应力增大了侧阻力作用在桩表面上;竖向附加应力则大大提高了单桩承载力,褥垫层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万物兼有理,格物致知方可得诚”为朱熹的主张,这个主张并不全面,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诚信教育,要弘扬诚信做人的美德,要以朱熹诚信思想为基础,继承并进一步探究其丰富内涵。通过学科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些学习仿佛和诚信价值观没有一点儿关系,但抛开知识获得这个层面,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考虑,会发现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知止,即知道什么时候停止。总之,朱熹的诚信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3.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西方人是讲究契约精神的,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材料或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不能仅凭口头的承诺,必须要落实到纸面或者电子文件上面。如上文案例,在后来的沟通过程中,我把土建专业关于地质情况的报告和API650 的相关规定都打印出来了,白纸黑字就很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兰浩.朱熹诚信思想与当代诚信社会建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126-132.

[2]兰浩.朱熹诚信思想对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疏离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6):34-38.

[3]林建华.朱熹诚信观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1):113-119.

[4]萧仕平.两种道德要求的分疏和转换——朱熹的“诚”、“信”之别及其对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10(6):72-76.

[5]詹向红.朱熹诚信思想论[J].江淮论坛,2008(6):149-15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9)01-0033-02

doi:10.16732/j.cnki.jeu.2019.01.008

收稿日期:2018-06-21

作者简介:张 瑜(1980-),女,山西晋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应用文写作。

(责任编校:李青云)

标签:;  ;  ;  ;  ;  ;  ;  ;  ;  ;  ;  ;  

张瑜:朱熹诚信思想及现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