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红:注重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论文

苏军红:注重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论文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主导课堂活动,还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环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与热情;科学客观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教给学生参与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能力和参与质量,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参与意识;参与质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成效

据多年一线教学活动对学生群体的观察及调查访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很枯燥无聊,没有语文课优美生动的词句和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物理课、化学课有趣的实验操作,数学课上必不可少的是枯燥的练习。有的学生没有具体可行的数学学习计划,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或忙于记笔记,或心不在焉,听课时常抓不住要点……种种现象说明这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他们忙于应付学习要求,被动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必须改变学生目前的这种不良状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使学生参与教学,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为重要。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情况。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以及我们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等,都强调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性。

ICME-14的会标中数学元素无处不在:勾股定理以及偶数、奇数、八进制、二进制既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灿烂,也是现代中小学数学的内容;画面非常几何化,主画面由圆和螺线组成,是中心对称的.螺线的使用也暗示着现代教学理论中的“螺旋上升”的理念.主画面呈“S”型,表示会议举办地在上海(Shanghai),并呈向前的动感,表示我们积极进取的态度.

如何促使学生主积极动参与课堂活动?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思考与做法。

一、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参与的热情

课堂教学的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开端。教师需要深度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和安排得新颖有趣,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启思维闸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在备课环节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选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动画、场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刻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

例如教学《反比例函数》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舞台灯光效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光线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阳光灿烂的晴天变成电闪雷鸣的雨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这样的效果就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的。当电流较小时,灯光较暗;当电流较大时,灯光较亮。运用舞台灯光效果引入反比例函数,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以欣赏海上日出视频引入新课,播放日出的全过程并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学生讨论总结圆与直线的几种位置关系。再用几何画版放映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运用实际生活的现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触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参与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激发思考与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不同个体,他们的天赋秉性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自控能力弱,自尊心强,易出现逆反心理。他们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认可。初中生学习态度、情绪与教师对其评价有密切关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是未来顺利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教师尤其要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积极正向评价学生,提升学生自尊与自信。了解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理解尊重学生,平等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意参与数学学习中来。

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而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是很感兴趣的。讲勾股数时,我出示了几组勾股数,请同学们讨论这些勾股数的特征:3,4,5;5,12,13;7,24,25;9,40,41……

宋早雪[4]解释道,所谓“337条款”,即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的俗称,主要用于调查进口产品中侵犯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其中约有90%的相关调查为专利侵权。

开始学生们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数都是奇数,后两个数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僵局。这时,我启发道:一奇一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发现是连续数。忽然一名学生发现后两数之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兴奋地说:“这两个数的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个完全平方数就是前一个数的平方……”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这两个连续自然数成勾股数。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虽然要花许多时间,但学生参与意识增强,思维更活跃,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了解学生,科学正确评价学生,培养参与学习活动的信心

教师的核心使命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需要培养学生成长发展所需的品质和能力。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学生自身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等,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还可以利用数学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古代人民不仅很早就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周髀算经》记载周朝数学家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以后人们称为之勾股定理。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做出了详细注释,创造“勾股圆方图”,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最早给出了勾股定理详细证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参与数学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在当代,“美的标准”被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在街头巷尾,公交车上,机场门口,都可以看见巨幅的广告,向观众宣扬什么样的脸是完美的,你还可以更完美等等话题,在广告牌上往往也会标榜很强的手术效果对比,互联网的应用中,就更是各种造势、宣传,在微博上有网红的各种营销号、明星的通稿,淘宝上模特儿的穿衣搭配,微信上公众号的10万+的文章,甚至现在有专门针对女性研发的小红书类APP。一个整容手术似乎可以改变一切生活中的不如意:老公出轨、就职困难、就业困境……等问题,整容手术被塑造成一个附带了改变命运功效的神奇产品,那么相应的高价手术费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因材施教,肯定学生的努力付出,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对数学没有信心,缺少学习动力。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关心与鼓励,及时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热情地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地努力,定会有进步与收获。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巧妙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及正确的自我评价,学会勇于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四、创造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参与铺路架桥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其心理压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来。“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是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五、结合教学知识点,展示数学的趣味性,体验参与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成功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或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穿插讲授,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乘方》时,让学生猜想一张足够大厚度是0.1毫米的报纸对折32次后有多高?告诉他们这个高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他们吃惊地问:怎么会这么高呢?这时再引入乘方,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设计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永,余文森,张文质.指导——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张天宝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4]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导.教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苏军红,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中学分校。

标签:;  ;  ;  ;  ;  ;  ;  ;  ;  ;  ;  ;  ;  ;  

苏军红:注重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