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者论文_孟子舒,杨帅,刘晓玫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教育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人文主义,师范院校,独特性,外延,校本。

教师教育者论文文献综述

孟子舒,杨帅,刘晓玫[1](2019)在《批判与期盼:对教师教育者的理性思考与深层追问》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教育建设过程离不开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对象及教师教育制度环境的协同参与,然而因对教师教育者的关注长期限制于高校教育者层面,教师教育者的外延在实践过程中边界始终模糊。在实然层面,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多方参与者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却在应然层面淹没或失却了身为教师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因此,理应基于如今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本然形态从外延形态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者的内涵与定位,关注多样态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参与,以还原教师教育者的应有之意,促其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9年06期)

王永军[2](2019)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构建研究——基于ISTE 2017版《教育者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是以"创新"为引领的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重点;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是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的先决条件。2017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以技术创新教学为主导思想,发布了新版《教育者标准》。在详细解读新标准的能力维度及指标、分析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特色的基础上,借鉴该新标准的创新灵魂和框架结构,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诉求,以给学生学习赋权为出发点,以教师创新型角色为依托,以教学法创新为具体内容,从而构建包含创新设计者、学习促进者、建设性评价者、主动学习者、积极合作者、模范示范者等能力维度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本文来源于《远程教育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林永希,史基升,段俊华[3](2019)在《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师范院校是乡村教师队伍的直接供给源,其"教师教育者"质量直接关系乡村教育振兴。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学校综合化发展弱化了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者"职业成就感不高;"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拼盘组合",离散程度高;"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样态多样,综合效应没有凸显;"教师的教师""研究者"角色疏离,"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困难。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的策略主要有:健全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融合不同文化,构建"教师教育者"实践共同体;倡导自我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许立新[4](2019)在《美国“引领教育者”教师领导力框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引领教育者"项目旨在增进教师提升领导力的机会,保障学生学业成功,改变学生的人生。其发布的《教师领导力框架》由核心价值观及自我发展、辅导他人、引领团队、驱动创新4大能力组成。其构成逻辑是:以价值领导力作为教师领导力发展基础,以能力本位作为发展取向,以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作为发展目标,以教师群体发展作为发展方式等。(本文来源于《教师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李攀,苏贵民[5](2019)在《教师职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教育者的信任》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的日常发展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职后教师教育者对教师的信任是教师日常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但是双方之间的信任经常受到威胁,诸如过度批判和误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二者之间的信任产生负面作用,进而影响教师的学习与发展。从信任激发教师的内部学习动机、信任缺失的后果以及信任迁移等论证了信任教师的理由,在此基础上,从承认教师发展的多可能、重建二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让教师基于自己的经验学习等叁个方面提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者如何做到信任教师。(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崔慧丽,朱宁波[6](2019)在《“教育者微证书”:美国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者微证书"是一种新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数字徽章技术的兴起、非营利性组织的参与和协作、政府的激励政策等为"教育者微证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教育者微证书"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师发展方式、以教师能力为本的教师成长方式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师成长新方式等叁个方面作为功能定位。教师获得微证书需要按照选择、收集、提交、分享四个步骤进行。"教育者微证书"系统的运行包括创建并验证微证书、确认评审者、发放微证书、维护评审者系统这几个关键环节。"教育者微证书"对教师的影响有:增加教师专业成长机会,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优化专业学习投资系统,明确教师的专业学习成就;增强教师的专业性,推进教学作为一种职业;支持教师在课堂中学习,鼓励教师将技能应用于课堂。"教育者微证书"给我国教师专业成长带来启示:创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用系统,注重提高教师的"微能力";关注教师自身成长需求,合理运用非正式学习机会实现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代浩静[7](2019)在《教育者如何受教育——教师工作坊混合式研修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发挥多方合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扎实有效实施?我们在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中引进教师工作坊混合式研修,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实践。一、基于教师工作坊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基于教师工作坊的中小学继续教育依托网络平台,采用"网络课程学习"+"集中面(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基教版)》期刊2019年09期)

李子建,龚阳[8](2019)在《科技发展下的教师角色:生命教育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有其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可讳言,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隐忧。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师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根据人文主义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基于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在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环境中,教师更加重要的角色是生命教育者。(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普教版)》期刊2019年08期)

王磊,张景斌[9](2019)在《当前教师教育者主体意识薄弱的原因及增强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力量,但仍处于"夹缝生存"的边缘地位。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增强主体意识。教师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主要包括自主意识、实践意识和反思意识。当前教师教育者主体意识薄弱表现为:主体身份认知缺失,主体实践意识薄弱,主体反思意识缺乏。增强教师教育者主体意识的路径:从内部因素来说,要提升教师教育者专业素质和能力,确认主体身份,加强教师教育者自我发展研究等;从外部因素来说,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制定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成立教师教育者共同体等。(本文来源于《教师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闫建璋,李笑笑[10](2019)在《高校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师教育者是专门从事师范生培养工作的专业教师,基于教师教育者教学活动的特殊性,研究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者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实践性、对象的成人性、示范性对其知识结构提出叁层次要求:第一层次的"教"要求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高深的专业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第二层次的教"教"要求具备关于如何教学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师教育教学法知识,这是教师教育者区别于其他教师最显着、最专业的知识特征;第叁层次的教"学教"要求具备关于学习者的知识、元认知知识。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知识的形成需要从加强身份认同、开展自我研究、扎根教育实践以及完善教师教育制度等途径入手。(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教师教育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是以"创新"为引领的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重点;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是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建设的先决条件。2017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以技术创新教学为主导思想,发布了新版《教育者标准》。在详细解读新标准的能力维度及指标、分析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特色的基础上,借鉴该新标准的创新灵魂和框架结构,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诉求,以给学生学习赋权为出发点,以教师创新型角色为依托,以教学法创新为具体内容,从而构建包含创新设计者、学习促进者、建设性评价者、主动学习者、积极合作者、模范示范者等能力维度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教育者论文参考文献

[1].孟子舒,杨帅,刘晓玫.批判与期盼:对教师教育者的理性思考与深层追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

[2].王永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构建研究——基于ISTE2017版《教育者标准》[J].远程教育杂志.2019

[3].林永希,史基升,段俊华.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9

[4].许立新.美国“引领教育者”教师领导力框架探析[J].教师发展研究.2019

[5].李攀,苏贵民.教师职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教育者的信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6].崔慧丽,朱宁波.“教育者微证书”:美国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

[7].代浩静.教育者如何受教育——教师工作坊混合式研修的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

[8].李子建,龚阳.科技发展下的教师角色:生命教育者[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

[9].王磊,张景斌.当前教师教育者主体意识薄弱的原因及增强路径[J].教师发展研究.2019

[10].闫建璋,李笑笑.高校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结构一2现在的学习环境模型图:职前教师学习...学科教师教育者的PCK教师教育者知识结构图语文教学实践与语文教师教育者...阿姆斯壮教师教育者奖项历年获奖...

标签:;  ;  ;  ;  ;  ;  ;  

教师教育者论文_孟子舒,杨帅,刘晓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