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为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道德行为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行为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效能,自我,大学生,馆员,职业道德,中学生。

道德行为效能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徐雪晴[1](2018)在《浅析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道德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才,其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帮助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合理引导、帮助中职生建构自我道德效能感,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其实现道德水平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8年17期)

廖兰[2](2016)在《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道德行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实证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及其职业道德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员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男女图书馆员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显着性差异,但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不具显着性差异。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随着职称的提升而变得更好。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呈显着性相关。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更好地为高校读者服务。(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图书馆》期刊2016年04期)

朱晓稳,姚朝宗,闫春平,朱金富[3](2014)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道德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道德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道德行为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问卷对6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男女生道德行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幸福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道德行为和幸福感存在显着正相关(r=0.329,P<0.05)。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爱心奉献与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r=0.090,P<0.05;r=0.122,P<0.001;r=0.314,P<0.001)。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259,P=0.000)。自我效能感在道德行为与幸福感之间有中介效应。结论自我效能感在道德行为和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朱晓稳[4](2014)在《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其道德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作为道德主体的重要性,道德判断也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进程,因此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及发展水平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在道德心理研究的早期阶段,影响道德判断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认知水平。但随着道德心理学研究的进展,研究者们发现人格因素在道德心理变化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找到与道德行为有联系的人格变量,沃克假设道德判断不足以描述道德行为,人格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连接这种缝隙。目的编制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了解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效能感与道德行为的相关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之间所起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编制测量工具《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和相关研究。编制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是在文献分析、访谈的基础上,收集描述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项目并构想维度,编制问卷初稿,于2013年3月对新乡医学院的325名本科生进行预测;4月份对叁全学院的67名学生再次进行施测,间隔10天后又进行了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的重测。调查研究是分析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效能感与道德行为的相关关系,运用道德判断测验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新乡医学院、叁全学院的685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施测,获得有效问卷609份,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由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互相尊重和爱心奉献4个因子构成,共28个项目,问卷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51;分半信度系数为0.701;重测信度系数为0.929。2.在人口学因素方面,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家庭背景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着高于女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之间均存在显着相关(P<0.05);医学和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3.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r=0.235,P<0.001),自我效能感与道德判断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r=0.143,P<0.01)。4.在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检验中,交互作用项“道德判断×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在以道德行为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着水平(β=0.088,t=2.229,P=0.026),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R2)亦达到显着水平(△R2=0.010,P=0.026)。结论1.本研究第一部分编制的《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适合作为测量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工具。2.自我效能感对道德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道德判断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4-04-01)

马晓冬[5](2002)在《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科尔伯格在1984年提出的道德判断转化为道德行为的理论模型为基础,首次提出了道德行为效能感的概念。并介绍了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研究、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的研究以及自我效能感在由道德判断转化为道德行为中作用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相关量表的设计,结合我国的实际,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编制了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问卷和中学生道德行为问卷。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道德行为效能感问卷和道德行为问卷为测量工具,探讨了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发展的特点及其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1)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发展的年级差异显着,(2)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发展的性别差异显着,但诚实效能并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效能感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道德行为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从实证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及其职业道德行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员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男女图书馆员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显着性差异,但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不具显着性差异。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道德行为随着职称的提升而变得更好。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和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呈显着性相关。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更好地为高校读者服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行为效能感论文参考文献

[1].徐雪晴.浅析自我效能感对中职生道德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村教育.2018

[2].廖兰.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道德行为实证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

[3].朱晓稳,姚朝宗,闫春平,朱金富.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道德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

[4].朱晓稳.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其道德行为的关系[D].新乡医学院.2014

[5].马晓冬.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标签:;  ;  ;  ;  ;  ;  ;  

道德行为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