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杨明才

摘要:历史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塑造道德合格的接班人等重要育人理念上,都有着任何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不断地创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成绩,而且也是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杨明才,任教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涧池中学。

教学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因而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开启教学生命之门的钥匙。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成效。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低,既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也取决于对学生主题地位的尊重和发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学的需要。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策略。

一、设计激活思维的有效问题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法”可能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问题教育法”。苏格拉底通过一问接一问的诘问式教学,让学生在自相矛盾中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获得关于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科学、系统地提出“问题教学法”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现如今,问题式教学法已成为当代教学论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教师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呢?

其一,所提问题要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多总结性的东西,答案完全可以在书上找到原话,如原因、意义、影响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设问,即使设问了学生也能直接用书本上的原话回答,因而这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毫无作用。教师精心设计出来的问题,要使学生有一个真正思维的过程,然后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位教师在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课时的一个设问很值得我们借鉴:请同学们找出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例证。这样的问题能够打破传统,设计独特新颖,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选修1”的“梭伦改革”中“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这一节内容时,梭伦改革由于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面对各种压力,他选择了出走,学生了解后,有的笑了,有的说:真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对此,笔者抓住机会,反问学生:“同学们,你认为梭伦的选择可取吗?应如何看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挫折甚至失败,应如何对待?有的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挫折、就业的困惑时选择了轻生的做法,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面对困难与挫折,弱者选择逃避,强者选择面对,寻求最佳的方法与途径解决困难和战胜挫折,从而对学生进行健康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

其二,提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设问一定要把握难易程度,太容易脱口而答,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而且课堂上尽量不要提“是”与“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问题太难了,学生回答不上,不仅失去了探求解决问题的信心,而且还会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凝重,毫无生气,同时,教师可能会陷入窘境,这必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所提问题要让学生学会跳着够,但一定要够得着。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而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历史总是在不断发生的,情境的再现是有效地教学策略之一,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新颖别致且学生喜闻乐见的虚拟情境,引领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的变迁。创设教学情境比较多见的手法之一是饰演历史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表演历史人物的感情,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可以安排同学们分别担任慈禧、光绪皇、义和团首领以及八国联军代表,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慈禧的专制与丑陋、八国联军的残暴与贪婪、光绪皇帝的无助与无奈以及义和团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让大家更加明白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思想感情方面,更能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一册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挂图,然后就是用语言和情感去感染学生。但是毕竟很多历史是发生在离我们现代社会很远的事情,而生动的历史场景、曲折复杂的历史事件仅靠语言描绘是难以全面展现出来的。因此,历史课堂必然会出现讲者索然无味,听者昏昏欲睡的现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课件已逐渐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把所需要的文字、图片、音乐、影像资料等插入课件,这就能形成对学生的感官冲击,听觉和视觉形象结合,同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快捷、精美、生动是它独具的优势,也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展现教学内容,突破历史课堂教学的局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去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加深学生对历史表象、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同时也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有效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它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其实就是在强调反思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并不只是简单的回顾浏览所写的教学设计,会为自己的讲课感受,而是对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和自我评估,是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过程,总结教学的得与失,尤其是教学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对成败得失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寻找解决方法,勤于动手,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并在随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从而达到最佳。要形成自我反思意识,不断丰富自素养,提高自身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不被淘汰,因而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进行及时有效地教学反思非常有必要,长此以往,教学反思对教师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四、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终极体现

历史教学的终极取向在于用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简言之,就是服务人生。在谈论有关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时,从根本上来看,历史教学应扎根于人性的沃土,紧密关注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

有效地历史教学应当给人以深邃的思想,宽广的眼界,博大的胸怀,自信的力量,挚热的情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传统教学中,单靠教师语言描述,缺乏情感渲染,往往不能触动学生的灵魂,使之产生共鸣,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历史教学,课堂是学生的,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作为历史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将历史知识恰当地表达出来,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这样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鲜活的,那么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倍增。

总之,历史教育所承载的责任就应当在于:锻造思想、涵育人格、陶冶精神,不断提升人的文化品格。这些才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才是所谓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终极体现。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国英.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主动性[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4).

[3]余志兵.新课改需要教学新思路[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6(Z1).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涧池中学725102

ABriefAnalysisofEffectiveTeachingStrategiesin

MiddleSchoolHistoryClassroom

YANGMingcai

Abstract:Historyplaysanirreplaceableroleincultivatingstudents’patrioticsentimentandshapingmoralqualifiedsuccessors.Hence,innovatinghistoryclassroomeffectiveteachingstrategiescannotonlyimprov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andacademicperformance,butalsolayfirmfoundationforcultivatinghigh-qualifiedtalents.

Keywords:historyclassroom;effectiveteaching;strategies

标签:;  ;  ;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