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标准方程》课例分析

《圆的标准方程》课例分析

(苍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背景说明:

苍南县教研室在灵溪中学举行“多人一课”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讨普职高之间的课堂教学差异。本次活动的课题是《圆的标准方程》,分别有来自普高及职高的两位老师开课。根据教研室的要求,“多人一课”活动的流程主要有:课前说课、观课、议课、再观课、课后说课、再议课。本文将完整地记述这一过程,希望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帮助!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2)圆心为(2,-3),且过点(-1,3);

(3)圆心为(1,3),且与直线3x-4y-6=0相切;

(4)x+y-1=0与x-y+1=0的交点为圆心,且半径为3

例2:已知圆经过点A(5,1)和B(7,-3),且圆心在直线l:3x+2y=0上,求该圆的标准方程。

变式:△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四)小结

知识方面: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思想方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方程思想等

(五)作业

课本120页题一与121页题三、题四

[第二部分]观课、议课

根据安排,本次活动的评课环节主要分教学目标、情境设计、提问设计、求轨迹方程、例习题与作业等几个方面。下面仅就情境设计方面对本节课作一点探讨。

优点:(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本节课的引入主要是采用了几何画板这一现代化的手段。教师先在几何画板上画出一个圆。然后通过画图对初中圆的定义进行复习,从而切入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还在画图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与半径,从而很自然地通过半径的求解完成了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2)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本节课的执教老师是一位职高老师,比较注重引入的生动性及丰富性。江南水乡中的拱桥,其实很形象,它就是一个圆。学生一看就有直观的感觉。拱桥的风景也很优美,学生很容易发出赞叹的声音。这样自然就引入了学生注意,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且江南水乡中的拱桥是生活中实实在在都有的,它就是一个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既真实又可靠,学生也有兴趣探讨。

不足之处:体验性不够。本节课通过江南水乡中的拱桥来引入课题。虽然形象生动。但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体验性不够,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因为拱桥是一个直观的东西,一目了然,学生不用太多思考,所以教师就不能达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的目的。

[第三部分]课后反思

1.情境设计要求贴近生活。

因为我们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接近学生学习的起点,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走进数学学习的主题。尤其对职高学生更是如此,你要引起他们的注意,就必须是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而只有生活中的素材,他们最熟悉,最容易接受,也最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情境设计要有生活味。

2.情境设计要有体验活动。

我们有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挺热闹。但有时在活动中,动手与动脑相互脱节。这种活动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在这样的情境中除了让学生感到高兴以外,对学生学习知识毫无帮助,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的思维过程。

3.情境设计要有目的性。

在教学中,情境设计有要目的性。提倡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要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并不容易。但有一些教师总觉得好像课堂教学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事实说明,我们在有些时候,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迷惑,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事例搬入课堂,对学生理解知识,体验情感却没有起太大作用。像这样的情境设计不要也罢。

4.情境设计要有生动性和丰富性。

我们清楚情境设计要生动形象,具有丰富性。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我们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还原知识的背景。通过情境的生动性、丰富性来恢复知识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个学习对象,会由于学习主体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其所依承的情境一般也会不同,所以,切忌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顾教学对象(学生)和环境不同,而照搬照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标签:;  ;  ;  

《圆的标准方程》课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