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染色论文_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碘染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管癌,窄带,食管,原发性,大内,肿瘤,碳酸氢钠。

碘染色论文文献综述

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1](2019)在《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病理活检;观察组采用复方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操作,对不染色区域、染色区域、可疑部位进行活检。结果经过不同的病理检查后,观察组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后发现早期食管癌8例(20.0%),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0例(50.0%),重度非典型增生3例(7.5%);对照组早期食管癌3例(7.5%),轻中度非典型增生15例(37.5%),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2.5%),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可以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9年11期)

沈文拥,薛焱,唐静,何小庆,魏莎[2](2019)在《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检查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检查患者中对抗碘对食管腐蚀性副作用。方法 200例食管碘染色患者,随机分对照组(A组,n=100)、实验组(B组,n=100)。B组染色观察后,予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后取胃底内液体测PH值。吸净液体,再用碳酸氢钠生理水溶剂冲洗食管,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和胃底后,取胃底内液体后测PH值。A组则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记录麻醉清醒时及24h、72h咽喉部不适;烧心、胸腹痛情况进行比较。招募40例食管碘染色后患者,20例为A组处理方法(C组,n=20),20例为B组处理方法(D组,n=20),72h内复查胃镜,记录C、D两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与A组比较,麻醉清醒时及24h、72h咽喉部不适、烧心、胸腹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用维生素C处理时PH值,与用碳酸氢钠后的PH值比较有统计学意(P<0.01),D组与C组比较,72小时内胃底黏膜糜烂较轻,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对抗食管碘染色后碘对食管胃底黏膜腐蚀性副作用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易楠,农兵,张文华,梁列新[3](2019)在《内镜下蓝激光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蓝激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BLI)技术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06~2018-0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的437例患者,对比内镜下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多原发食管癌共47例,占所有食管癌患者的10. 75%(47/437);共检出癌灶99个,分布于食管上段24个,中段58个,下段17个;早期食管癌27个,进展期食管癌72个。BLI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 36%、99. 49%。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 74%、98. 97%。BLI和碘染色在诊断多原发食管癌上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 914; Kappa=0. 930)。但是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镜下BL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夏佳薇,周智航,何松[4](2019)在《碘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7月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碘染色检测,观察并记录碘染色前后食管黏膜情况,并对病变部位行指示性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结果并分析。结果 203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现食管病变25例(12.3%),其中食管炎19例(9.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2.0%)。碘染色后的淡染区和不染区多出现在染色前粗糙、糜烂、发红、凹陷不规则的黏膜处。白光下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而食管炎多表现为正常黏膜或黏膜粗糙、糜烂。食管早期癌变均出现在不染区,且粉红色征均为阳性。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可应用于高危人群筛查食管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在内镜检测时,应对白光下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的黏膜,碘染色后淡染及不染区的黏膜,以及粉红色征阳性的部位,进行靶向活检,以帮助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4期)

易楠,黄鹏宇,张文华,蒋长秀,梁列新[5](2019)在《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及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原发食管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linked color imaging,LCI)与碘染色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的47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LCI与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的多原发食管癌共51例,占所有食管癌患者的10.83%(51/471);共检出癌灶108个,其中早期食管癌和HGIN共30个,LCI和碘染色的检出率分别为80%(24/30)、100%(30/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I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性为99.5%、特异性为88.2%,Kappa=0.909;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灵敏性为98.6%,特异性为94.1%,Kappa=0.904;配对卡方检验提示,LCI(P=0.289)与碘染色(P=0.508)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咽部及胃部是食管癌相关多重癌的好发部位。[结论]多原发食管癌及食管癌相关多重癌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内镜下LCI及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卢远斌,刘思纯[6](2019)在《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5年4月,对本院行内镜检查的1250例患者进行筛选,筛选有食管黏膜慢性浅表病变患者共152例。同一患者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组织黏膜活检,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先对患者行内镜下肉眼观察食管黏膜表浅病变部位进行组织黏膜活检,再用1.2%卢戈氏碘液10mL进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喷洒染色,在阳性部位进行组织黏膜活检,两种方法所取活检组织分别设为常规内镜组和碘染色组。结果:碘染色组检出134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17例(早期16例,中晚期1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20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19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24例,慢性食管炎30例,鳞状上皮增生24例。常规内镜组检出65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早期0例,中晚期2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2例,慢性食管炎22例,鳞状上皮增生20例。碘染色组早期食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碘染色可显着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夏佳薇[7](2019)在《碘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碘染色检查,观察并记录碘染色前后食管黏膜情况,并对病变部位行指示性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结果并分析。结果:203名患者纳入研究,发现食管病变25例(12.3%),其中食管炎19例(9.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2.0%)。淡染区和不染区多出现在染色前粗糙、糜烂、发红、凹陷不规则的黏膜处。白光下早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而食管炎多表现为正常黏膜或黏膜粗糙、糜烂。本研究中食管早癌均出现在不染区,且粉红色征均为阳性。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可应用于高危人群筛查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检查时,应对白光下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的黏膜,碘染后淡染及不染区的黏膜,以及粉红色征阳性的部位,均进行靶向活检,以帮助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闪明海,顾晓静,王芳,王鵷臻,武蕾[8](2019)在《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并评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预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内镜中心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105例(117处)病变患者,对比分析普通内镜、NBI及碘染色内镜的检出情况;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食管癌进行ME-NBI检查,预测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对比判断ME-NBI预测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结果早期食管癌检出率NBI为95.2%,碘染色为1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NBI及碘染色的检出率分别为93.3%和100.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NBI检出率(82.7%)低于碘染色的检出率(100.0%)(P<0.01);ME-NBI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食管癌深度判断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86.2%、准确率86.1%。结论 NBI及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NBI诊断价值不及碘染色;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做为临床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凤,乔晓,王昌成,韩成艳,杨炳银[9](2019)在《内镜下碘染色用于江苏淮安地区食管疾病筛查1983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的食管早癌内镜筛查中的重要临床价值。方法 2014至2016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及盐河镇等对1983例40~60岁人群进行食管癌内镜筛查,对比碘染色前后食管黏膜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并对黏膜染色异常者行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740例患者共835处病灶接受食管组织活检,有273例于碘染色前发现(白光状态下),碘染色后再发现562例。其中碘染后新发现5例黏膜内癌,205例各种异型增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碘染色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结论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可明显提高筛查过程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且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徐瑾,邱雁,赵君宁[10](2018)在《窄带成像与卢戈氏碘染色诊断老年病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窄带成像(narrow-banding imaging,NBI)及卢戈氏碘染色(Lugol chromoendoscopy,LCE)对老年病人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间,在我院行常规胃镜检查中发现可疑病灶者,共71例(97处病变)。结合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普通白光内镜、NBI与LCE的检出情况。结果 NBI、LCE对食管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6. 91%(94/97)、100%(97/97)。NBI、LC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相同,均为100%(13/13),诊断食管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4. 83%(55/58)、100%(58/5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513,P=0. 431)。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NBI、LCE分级为Ⅰ级的分别为96. 55%(28/29)、93. 10%(27/2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的NBI、LCE分级为Ⅰ级的分别为2. 38%(1/42)、2. 38%(1/42),早期食管癌及HGIN与LGIN病灶的NBI、LCE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 NBI和LCE对老年病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联合应用。但NBI较LCE简洁方便,耗时少,更适用于老年病人。(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碘染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检查患者中对抗碘对食管腐蚀性副作用。方法 200例食管碘染色患者,随机分对照组(A组,n=100)、实验组(B组,n=100)。B组染色观察后,予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后取胃底内液体测PH值。吸净液体,再用碳酸氢钠生理水溶剂冲洗食管,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和胃底后,取胃底内液体后测PH值。A组则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底。记录麻醉清醒时及24h、72h咽喉部不适;烧心、胸腹痛情况进行比较。招募40例食管碘染色后患者,20例为A组处理方法(C组,n=20),20例为B组处理方法(D组,n=20),72h内复查胃镜,记录C、D两组胃底黏膜糜烂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与A组比较,麻醉清醒时及24h、72h咽喉部不适、烧心、胸腹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用维生素C处理时PH值,与用碳酸氢钠后的PH值比较有统计学意(P<0.01),D组与C组比较,72小时内胃底黏膜糜烂较轻,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对抗食管碘染色后碘对食管胃底黏膜腐蚀性副作用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碘染色论文参考文献

[1].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

[2].沈文拥,薛焱,唐静,何小庆,魏莎.维生素C联合碳酸氢钠在食管碘染色检查中的临床研究[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9

[3].易楠,农兵,张文华,梁列新.内镜下蓝激光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诊断多原发食管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4].夏佳薇,周智航,何松.碘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5].易楠,黄鹏宇,张文华,蒋长秀,梁列新.内镜下联动成像技术及碘染色对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9

[6].卢远斌,刘思纯.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江西中医药.2019

[7].夏佳薇.碘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8].闪明海,顾晓静,王芳,王鵷臻,武蕾.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

[9].梁凤,乔晓,王昌成,韩成艳,杨炳银.内镜下碘染色用于江苏淮安地区食管疾病筛查1983例研究[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9

[10].徐瑾,邱雁,赵君宁.窄带成像与卢戈氏碘染色诊断老年病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对比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衣原体的发育周期Fig.1.1Lifecycleo...井冈霉素转化维列胺的毛细管电泳图轻度不典型增生活检标本组织学诊断的48...人芽囊原虫包囊(碘染色,×100)8食管镜下的碘染色增加食管癌的检...人芽囊原虫阿米巴型(碘染色,×1...

标签:;  ;  ;  ;  ;  ;  ;  

碘染色论文_马伟钦,林少斌,陈钦明,陈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