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化合物论文_卢慧林,梁广文,李周文婷,欧阳革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次生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代谢物,碳水化合物,植物,次生林,中药,紫草。

次生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卢慧林,梁广文,李周文婷,欧阳革成[1](2019)在《寄主抗性与黄龙病寄主植物次生化合物相关性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使用甲醇浸泡浸提和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方法,对黄龙病易感寄主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的健叶、病叶以及隐症寄主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 Jack健叶中部分次生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椪柑的健康叶片鉴定出32种次生化合物,感病叶片有31种,九里香健康叶片有21种。其中脂肪酸类和简单芳香族类化合物在3样本之间未显示差异;烷烃类化合物在椪柑健叶中含量较高,椪柑病叶和九里香健叶中相对较少;萜类、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在椪柑健病间的含量相差无几,其中萜类和黄酮类显着多于九里香,而香豆素类则相反。萜类化合物α-石竹烯在椪柑健叶中未检出,但在其病叶和九里香健叶之间无显着差异,此外九里香中特有的萜类有α-姜黄烯(0.15%)、左旋-姜烯(1.00%)、β-倍半水芹烯(0.26%);特有且含量较高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主要为蛇床子素(13.97%);而黄酮类化合物在九里香中未检出。两种寄主植物之间以及同种植物在感病与不感病的状态下,次生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均有显着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与寄主抗性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骆清兰[2](2019)在《苦瓜次生化合物对小菜蛾试验种群发展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苦瓜次生化合物对小菜蛾种群发展的影响。方法:制作并提取苦瓜次生化合物,与小菜蛾幼虫组织实验,测定有关种群发展量化情况。结果:苦瓜次生化合物可直接降低小菜蛾3龄幼虫体重,影响幼虫发育历期,食入次生化合物的3龄幼虫存活率最低,对照试验的2~5 d,化合物对小菜蛾幼虫体重影响显着。结论:苦瓜次生化合物能够影响小菜蛾试验种群的发展,通过研究苦瓜次生化合物的成分,能够增强植虫天敌关系,从而合理抑制小菜蛾种族过快繁衍而危害植物。(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骆清兰[3](2019)在《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次生化合物的研究,是探寻和解密植物与昆虫之间关联的重要课题。文章将积极探讨植物次生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的防御形式以及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典型作用,以期为农林业等植物生态保护提供必要的参考思路。(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华晓雨,陶爽,孙盛楠,郭娜,阎秀峰[4](2017)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酚类物质是分布最广泛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一类化合物,它不但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含多种药用价值,同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下的信号转导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从酚类化合物的分类、合成途径、生理功能以及药用价值几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方向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特别是酚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7年12期)

丁彰琦,欧阳明,胡小飞,刘煜,陈伏生[5](2015)在《亚热带次生混交林中不同类群植物叶片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E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目前对不同类群植物间的异同及其在适应与竞争机制方面的解释尚不明确。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演替至常绿阔叶林中间阶段的次生混交林中选取17种常绿植物和13种落叶植物,于生长旺季和叶凋落期分别收集鲜叶和凋落叶,采用连续浸提7步分级法测定7类EC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植物叶片E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植物鲜叶游离态糖类的含量及百分比分别为52 mg/g和54%,均高于落叶植物的48.11 mg/g和49%,而水溶性半纤维素类相反(P<0.05);其它几种EC差异均不显着。(2)常绿植物凋落叶的游离态糖类、弱结合态糖类、强结合态糖类和水溶性半纤维素类占有机碳比例分别为10.82%、2.87%、2.70%和3.44%,均低于落叶植物的13.14%、3.95%、3.81%和4.51%;乔木凋落叶游离态糖类和弱结合态糖类占有机碳比例则为10.73%和2.78%,低于灌木的11.90%和3.40%及草藤本的11.98%和3.40%。(3)常绿植物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和弱结合态糖类含量显着高于其凋落叶;而落叶植物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和总EC含量则明显低于其凋落叶。推断与落叶植物竞争时,常绿植物可能通过提高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含量,增强叶片碳源利用取得优势。(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谢腾[6](2014)在《新疆紫草次生代谢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 Johnst是药用紫草的主要来源和道地药材,其次生代谢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和工业价值。本研究拟从新疆紫草的环境角度出发考察YE、 Ag、 Pb、 Cd、 Cr、低温和UV-C对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物产量的诱导作用,尤其考察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如酚酸类化合物、紫草呋喃类化合物以及紫草素类化合物等生物合成量的作用规律,并从新疆紫草的遗传角度出发,构建新疆紫草次生代谢途径上关键酶基因PAL、 HMGR、 PGT过表达和RNA干扰载体,克隆并注释对次生代谢具有非常显着调控作用的AP2/ERF转录因子家族的基因,同时基于新疆紫草转录组对新疆紫草ERF亚族做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搭建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的环境和遗传研究平台,指导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方法:①利用HPLC方法检测YE、 Ag、 Pb、 Cd、 Cr、 YE+Ag、 YE+Pb、 YE+Cd、 YE+Cr、4℃低温和UV-C诱导下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物含量,并考察其基于时间的变化。②克隆新疆紫草PAL、 HMGR、 PGT基因,通过GATEWAY技术,将目的基因的全长转入过表达载体pH7WG2D,并将目的基因的编码区片段转入RNA干扰载体pK7GWIWG2D。③以紫草Lithospermum eiythrorhizon AP2/ERF基因(ACX71873)作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技术从新疆紫草的本地EST序列数据库克隆得到一条AP2/ERF基因,并使用本地和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此做注释。④以紫草L. erythrorhizon的ERF蛋白质序列(序列号261363612)为探针,检索新疆紫草转录组,结合NCBI数据库,分离新疆紫草ERF转录因子候选基因,并进行系统的注释、分子进化分析和表达分析。结果:①考察YE、 Ag、 Pb、 Cd、 Cr、YE+Ag、 YE+Pb、 YE+Cd、 YE+Cr这9种诱导子对新疆紫草红色系悬浮细胞次生代谢物总量影响,可以发现,单一重金属的作用较YE和YE添加组的作用明显,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尤以24h最显着。其中Ag对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物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且在48h分别达到新疆紫草红色系悬浮细胞总酚酸、总紫草呋喃、总紫草素以及总次生代谢物的最大值,依次较同一时间对照组高172%、199.2%、289%和205%。整体而言,4℃低温会新疆紫草红色系悬浮细胞次生代谢物总含量的促进作用非常显着,但是整体上不会改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保持一致。12h、24h、48h、72h、168h分别比对照组紫草呋喃类化合物总含量高73%、64%、84%、83%和42%。但是低温诱导组的最大值出现在72h,对照组则在24h出现。考察不同时间的UV-C辐射对新疆紫草红色系愈伤组织细胞次生代谢物总含量的影响,可以发现,24h、48h、72h、168h时诱导组分别高出对照组的含量26.4%、23.4%、21.4%和17%,在12h诱导组的含量为对照组的64.2%,说明12h以后,诱导组的含量开始整体超过对照组。整体而言,UV-C诱导可以促进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物的产生和积累,尤以168h时5min的UV-C诱导最明显。在对新疆紫草白色系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细胞的考察中,白色系只能检测到酚酸类化合物,本实验所涉及的诱导子不会诱导其合成紫草呋喃类化合物或紫草素类化合物,YE和重金属诱导子、低温和UV-C依次最大可以较对照组提高白色系总酚酸含量46.4%(168h,Cd)、84.8%(4℃,24h)和92.6%(48h,UV-CV-15min)。②从NCBI获得新疆紫草PAL、 HMGR、 PGT基因,使用Primer primer5分别设计了过表达和RNA干扰引物,和对应含CACC接头的引物,并以新疆紫草cDNA为模版PCR克隆得到过表达载体构建所需的全长基因(长度依次为2086bp、2013bp、1023bp)和RNA干扰所需的基因片段(长度依次为490bp、525bp、328bp)。 PCR产物经过纯化后连接在pGEM?-T EasyVector后使用高保真酶Phusion? High-fidelity做PCR,并将产物转入了GATEWAY载体构建技术的BP反应入门载体pENTRTM/SD/D-TOPO? Vector,在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后将新疆紫草PAL、 HMGR、 PGT基因的全长转入过表达载体pH7WG2D,并将目的基因的编码区片段转入RNA干扰载体pK7GWIWG2D。此外本研究制备了根癌农杆菌EH105感受态细胞,以备后续研究使用。③应用电子克隆技术,以紫草AP2/ERF序列为探针,获得了新疆紫草的条1077bp AP2/ERF的序列,包含一个61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5个氨基酸,命名为AeAP2/ERF。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稳定系数为63.24,可能是不稳定的酸性蛋白质;从ProtScale分析的结果来看,该蛋白具有明显的亲水性末端;TMpred软件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未形成跨膜螺旋区域,可能不具有跨膜转运信号;使用Psort在线软件对AeAP2/ERF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的结果显示新疆紫草AP2/ERF蛋白很可能定位于细胞核,概率为70%;采用SignaIP4.1Server,推测AeAP2/ERF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可能不存在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该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不进行蛋白转运;通过在线软件SOPMA和SWISS-MODEL对新疆紫草AP2/ERF蛋白分别进行二级和叁级结构预测,结果均显示无规卷曲是AeAP2/ERF蛋白的最大量结构元件,α-螺旋和延抻链分散于整个蛋白质中;新疆紫草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eAP2/ERF与紫草在进化上的距离最短,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唇形科的丹参;新疆紫草AP2/ERF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分析显示,该蛋白调控转录的机率为8.8%,转导信号的机率为7.1%,作为生长因子的机率为4.6%,其他功能的预测机率过低,说明其AeAP2/ERF蛋白质很可能具有调控转录和信号转导方面的功能。④本研究从新疆紫草转录组检索目的基因,筛选到了27个ERF转录因子,大小从281bp到2758bp,所编码的氨基酸数分布在78-390之间。基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AeERF都只存在一个较长的外显子,外显子和非编码区长短不一,外显子的长度在234-1173bp之间,非编码区长度在5-1834之间。FPKM值呈正态分布趋势,表达量主要集中在1-100之间。pI值显示,27个蛋白整体呈弱酸性,不稳定系数显示,AeERFs整体是稳定蛋白。由于所有AeERFs的疏水性平均值均为负值,故均为亲水性蛋白质。本研究所涉及的AeERFs预测结果显示均无信号肽二级结构和叁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无规则卷曲主要结构单元,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分散在整个蛋白中。新疆紫草ERFs蛋白做保守序列预测结果显示含有叁个保守序列:Motif1、 Motif2和Motif3。 Motif1的保守序列为x[KR][KH][YF] RGVR[RQ]RPWGK[WFY][AV]AEIRDP; Motif2的保守序列为[RK]K[GR][AT]R[LV]WLGT[FY][ED]TAEEAA[LR]AYD[RK]AA[FLY][RK][LI][RK]GSKA[KL]L; Motif3的保守序列为NFPH[LE][VI]G。27个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微体、溶酶体、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膜上。此外对27个新疆紫草ERF和紫草ERF蛋白gi261363612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5种进化树的比较,认为最大似然法是本研究最适合的构建进化树方法。系统发育结果与已知ERF家族的分类一致,18个蛋白属于ERF亚族,9个蛋白为CBF/DREB亚家族。结论:①在遗传信息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提供新疆紫草细胞培养体系或转基因植株更类似于其道地产区普遍的环境条件,即低温和高强度紫外辐射,可以促进新疆紫草的次生代谢,提高次生代谢化合物的产量。本研究搭建了基于新疆紫草环境因素的研究平台,首次关注了多因素多水平环境因素对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的影响,这对于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②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出发,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新疆紫草次生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和RNAi载体,能够为相关转基因株系的构建搭建好平台。新疆紫草次生代谢关键酶基因过表达和RNA干扰载体的构建,是基于遗传物质的遗传研究平台的搭建,对于次生代谢途径上基因功能验证和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填补了新疆紫草在转基因领域研究的空白。③基于电子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遗传研究平台的搭建,进行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相关的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克隆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克隆和研究新疆紫草次生代谢相关基因提供了更快捷的方法,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也是实验克隆的重要参考。④生物信息学研究是新疆紫草次生代谢化合物生物合成机理探索的必要内容,新疆紫草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是揭示次生代谢分子机理的关键,同样是新疆紫次生代谢遗传研究平台搭建的一部分。基于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可以获取更多有用的生物信息,而且更为快捷。本研究从本地转录组数据出发,结合公共数据库,分离出了一个调控次生代谢的转录因子家族,并对该家族做了较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起到了搭建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遗传研究平台的作用,填补了新疆紫草等非模式植物在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21)

范静,陈伏生,周怀林,冯雪,裘利洪[7](2013)在《中亚热带次生混交林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新鲜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的组成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特性,而凋落叶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影响叶片分解过程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目前,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其动态规律尚不清楚,从而限制了理解植物叶片光合和分解两个重要而完全相反生理生态过程的关联性。本研究以位于红壤丘陵区中亚热带次生混交林30种代表性植物为对象,于生长旺季和叶凋落期分别收集新鲜叶片和凋落叶片,依次采用10%甲酸、磷酸盐缓冲液、CDTA、尿素、弱碱性碳酸钠溶液、强碱性氢氧化钠溶液和5%甲酸连续浸提7步分级法测定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的组成,揭示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种植物新鲜叶片游离态糖、弱结合态糖、强结合态糖、难溶性糖、木质纤维素、半纤维素、纤维素7种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均值分别为50.66、19.43、5.55、14.00、0.61、4.05和0.80gkg-1,凋落叶7种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占其有机碳含量的百分比依次为11.53%、3.22%、3.06%、3.80%、0.56%、1.26%和0.20%。植物新鲜叶片和凋落叶7种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所占比例在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差异不大,但新鲜叶片和凋落叶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值往往显着差异,且与植物功能群的类群有关。游离态糖常绿植物新鲜叶含量高于凋落物叶,而落叶植物反之;弱结合态糖常绿植物、乔木、灌木均表现为新鲜叶高于凋落物叶,而落叶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变化不显着;强结合态糖含量除草本植物新鲜叶和凋落叶差异不显着外,其他功能群植物均为新鲜叶低于凋落叶;难溶性糖仅落叶植物表现为新鲜叶低于凋落叶;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各功能群植物均表现为新鲜叶低于凋落叶;纤维素各功能群植物均表现为新鲜叶和凋落叶的含量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中亚热带次生林中体现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反映植物凋落叶分解属性的碳水化合物组成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但会随植物功能群类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本文来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期刊2013-10-13)

黄艳,胡建伟,朱红惠[8](2012)在《粘细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大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粘细菌可以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是继放线菌、芽胞杆菌之后的第3大类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菌。本文综述了粘细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大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粘细菌中分离的主要大环类化合物种类、结构特征及来源菌株;然后分别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几方面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概述;最后对粘细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大环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2年04期)

杨倩,王四旺[9](2010)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研究与新药发现——谈中药复方及其体内外次生代谢化合物研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近年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研究现状,浅谈其对新药发现的指导意义。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既往研究基础进行提炼和总结。结果:总结了植物次生代谢物(PSM)与中药新药研究的关系,归纳出PSM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其重要生理作用。首次提出"中药配伍代谢物"和"中药体内代谢物"的科学命题和观点,指出中药分子主题库的构建在寻找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中具有重要作用。讨论:筛选中药复方配伍及其体内外次生代谢化合物是构建中药分子主题库和创制分子中药的基础,是研究分子中药学和发现新药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0年13期)

王元素,洪绂曾,王堃[10](2007)在《植物次生化合物光谱分析预测动物采食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食动物采食量的研究对提高动物生产力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放牧动物和野生动物一直缺乏比较准确的采食量预测方法。植物次生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与动物采食量有相关关系,动物排泄物中次生代谢物种类及含量取决于其采食的植物次生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技术,对动物排泄物中的次生代谢物及其在植物中的前体物(对应的植物次生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结构鉴定,并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次生代谢物与采食量之间的回归相关关系和浓度-比率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放牧家畜和野生动物的采食量。最具预测采食量潜力的一类次生化合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并已经在利用光谱技术的基础上,以单宁、链烷、类黄酮等作内源标记物预测采食量方面取得了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7年09期)

次生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苦瓜次生化合物对小菜蛾种群发展的影响。方法:制作并提取苦瓜次生化合物,与小菜蛾幼虫组织实验,测定有关种群发展量化情况。结果:苦瓜次生化合物可直接降低小菜蛾3龄幼虫体重,影响幼虫发育历期,食入次生化合物的3龄幼虫存活率最低,对照试验的2~5 d,化合物对小菜蛾幼虫体重影响显着。结论:苦瓜次生化合物能够影响小菜蛾试验种群的发展,通过研究苦瓜次生化合物的成分,能够增强植虫天敌关系,从而合理抑制小菜蛾种族过快繁衍而危害植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次生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卢慧林,梁广文,李周文婷,欧阳革成.寄主抗性与黄龙病寄主植物次生化合物相关性初步探讨[J].环境昆虫学报.2019

[2].骆清兰.苦瓜次生化合物对小菜蛾试验种群发展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9

[3].骆清兰.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9

[4].华晓雨,陶爽,孙盛楠,郭娜,阎秀峰.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7

[5].丁彰琦,欧阳明,胡小飞,刘煜,陈伏生.亚热带次生混交林中不同类群植物叶片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格局[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

[6].谢腾.新疆紫草次生代谢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7].范静,陈伏生,周怀林,冯雪,裘利洪.中亚热带次生混交林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动态[C].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2013

[8].黄艳,胡建伟,朱红惠.粘细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大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2

[9].杨倩,王四旺.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研究与新药发现——谈中药复方及其体内外次生代谢化合物研究的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10].王元素,洪绂曾,王堃.植物次生化合物光谱分析预测动物采食量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

论文知识图

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与其它措施...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与其它措...豆蚜和豆柄瘤蚜茧蜂对大豆植株挥发性~#...豆柄瘤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对大豆挥发性...豆蚜和麦长管蚜对大豆植株挥发性次生麦长管蚜和燕麦蚜茧蜂对大豆植株挥发性...

标签:;  ;  ;  ;  ;  ;  ;  

次生化合物论文_卢慧林,梁广文,李周文婷,欧阳革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