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核发育论文_赵海涛,范宁宁,万玉美,孙桂清,吴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雌核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倍体,多样性,远缘,标记,子房,石斑鱼,植株。

雌核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赵海涛,范宁宁,万玉美,孙桂清,吴彦[1](2019)在《雌核发育、野生及养殖牙鲆形态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传统形态学和现代框架结构特征数据,利用方差、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雌核发育牙鲆、野生牙鲆、养殖牙鲆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显示:雌核发育牙鲆、野生牙鲆、养殖牙鲆间38个指标存在显着差异(P<0.05)。雌核发育牙鲆先和野生牙鲆聚成一支,二者再与养殖牙鲆聚到一支。共得到9个主成分,表明叁种牙鲆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牙鲆鱼体纵向和头部性状指标间。雌核发育、野生、养殖牙鲆的判别准确率P1均为90%,其判别准确率P2分别为96.43%、90%、84.38%,综合判别率为90%。研究表明:方差、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叁种牙鲆差异分析比较有效。(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11期)

唐首杰,毕详,张飞明,张友良[2](2019)在《连续叁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RAPD鉴别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连续叁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叁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选育系F_9群体为对照组,利用39条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群体(G_1)、二代群体(G_2)和叁代群体(G_3)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获得了用于鉴别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F_9、G_1、G_2、G_3)的稳定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探讨了连续多代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对团头鲂基因纯化的效果。结果显示,39条RAPD随机引物在F_9、G_1、G_2和G_3群体中扩增条带总数分别为213条、202条、200条和190条,F_9、G_1、G_2和G_3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6.15%、35.64%、27.00%和26.84%,F_9、G_1、G_2和G_3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07 9、0.185 7、0.146 1和0.138 3。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信息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_9群体,随着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即G_1>G_2>G_3。4个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28 5~0.906 0,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_9群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呈现随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即G_3>G_2>G_1。群体间成对F_(ST)值为0.269 2~0.419 5,经置换检验得到的F_(ST)值的P值为0.000 0~0.009 0,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极显着的遗传分化。有5条随机引物在群体间产生了特异DNA片段,其中,4条随机引物(S3、S40、S58和S75)可用于区分G_3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_9、G_1和G_2),引物S3的鉴别可靠性最高;仅1条随机引物(S71)能用于区分G_2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_9、G_1和G_3)。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多代的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诱导已对团头鲂育种群体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并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遗传纯度明显升高,并呈现逐代升高的趋势。连续多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能显着加快团头鲂基因的纯合速度,雌核发育叁代群体(G_3)已经是一个遗传一致性较高的高纯品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闵子扬,邹甜,阮万辉,孙小武[3](2019)在《西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完善的西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技术体系,本研究以西瓜未授粉子房为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激素种类、基因型、取样时间和热激处理时间对胚状体诱导效果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倍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3.0 mg/L 2,4-D+1.5 mg/L 6-BA+0.5 mg/L NAA或MS+0.04 mg/L TDZ两种培养基上,胚状体诱导率分别为23%和22.3%,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不同西瓜品种胚状体诱导率差异显着,‘早佳’最高可达23.3%,‘QL-2’最低只有2.3%;开花前12 h取样接种,胚状体诱导率最高可达22.3%;在35℃黑暗条件下热激5 d有利于子房的膨大和出胚,平均每瓶出胚5.3个;流式细胞术是鉴定再生植株倍性快速准确的方法。本研究结果为西瓜单倍体育种技术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3期)

张维炜,梁业松,何靖,李岩强,陈帅龙[4](2019)在《雌核发育棕点石斑鱼EST-SSR的开发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工雌核发育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的转录组序列,共获得了24 359个微卫星位点,棕点石斑鱼转录组的微卫星重复基序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其中以单碱基(34.05%)、二碱基(37.58%)和叁碱基(22.75%)为主要的EST-SSR基序重复类型.根据微卫星引物设计原则,随机筛选了93个EST-SSR位点来进行引物合成和多态性检测,最终开发了48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并在不同棕点石斑鱼群体中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结果显示: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为2~22,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观测杂合度(H_0)为0.111~1.000,期望杂合度(He)为0.636~0.94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38~0.922个,表明48个EST-SSR位点均表现出高多态性(PIC> 0.5).结果表明:基于雌核发育棕点石斑鱼转录组数据,开发微卫星标记是可行的.本研究所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可应用于棕点石斑鱼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霍洋洋[5](2019)在《雌核发育同源二倍体鲫鱼遗传及繁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室利用红鲫作母本,团头鲂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后代有叁种类型,天然雌核发育红鲫(2n=100,一年性成熟),异源叁倍体鲫鲂(3n=124,不可育),异源四倍体鲫鲂(4n=148,两年性成熟)。将异源四倍体鲫鲂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同源四倍体鲫鱼(4n=200,一年性成熟)。将雌性同源四倍体鲫鱼卵子进行人工雌核发育,不需要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F_1命名为G_1(2n=100,两年性成熟),G_1中全部为雌性,未发现雄性个体。然后将G_1的卵子进行雌核发育,未进行加倍处理,后代命名为G_2(2n=100,两年性成熟)。现在已做到第叁代G_3(2n=100)。将同源四倍体鲫鱼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因为卵子为二倍体,相比于传统二倍体鱼雌核发育过程中不需要对卵子进行加倍处理,大大提高了雌核发育的成活率。G系列作为二倍体鱼可以稳定产生二倍体配子,经过连续雌核发育可以形成稳定的品系。同时也为二倍体个体产生二倍体配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由于G系列全部为雌性,所以在对鱼类性别控制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材料。本研究对G系列的形态特征,繁殖特性以及遗传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一年龄同源四倍体鲫鱼,红鲫,G_1,G_2的可数性状以及可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鲫鱼,红鲫,G_1和G_2在可数性状上和可量性状上没有显着性差距。2、利用肾脏染色体制片计数和流式细胞仪对血细胞DNA含量测定对同源四倍体,G_1,G_2的倍性以及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同源四倍体含有200条染色体,G系列含有100条染色体为二倍体鱼。3、对一年龄红鲫,同源四倍体鲫鱼,G_1和两年龄G_1个体的的卵巢结构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一年龄红鲫和同源四倍体鲫鱼卵巢中充满大生长期的III时相和IV时相初级卵母细胞,已进入繁殖期。而一年龄G_1则充满卵原细胞和少量II时相初级卵母细胞,两年龄G_1则卵巢结构与一年龄红鲫和同源四倍体鲫鱼相同。说明G_1相对于红鲫和同源四倍体鲫鱼晚一年性成熟,为两年性成熟。4、在G_2孵化期间,对其雌核发育孵化率和成活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G系列雌核发育孵化率(38.25%)和成活率(37.13%)大大高于红鲫雌核发育孵化率和成活率。5、对G_1及同源四倍体鲫鱼和红鲫的5SrDNA的结构以及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红鲫、G_1基因组内均有叁种不同大小的5S rDNA结构单元(203bp,340bp,477bp),同源四倍体基因组内含有叁种大小的5SrDNA结构单元(203bp,340bp,485bp)。G_1完整继承了红鲫的5S rDNA全部的结构单元,但其序列中也发生了部分的变异和重组现象。6、对红鲫,同源四倍体鲫鱼,G系列和团头鲂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探针为红鲫5SrDNA477bp序列。结果显示红鲫有8个荧光结合位点,团头鲂没有荧光结合位点,同源四倍体鲫鱼为红鲫的两倍有16个荧光结合位点,G系列和红鲫一样有8个结合位点。本研究成功研制了可以连续进行雌核发育形成稳定品系的G系列。相对于传统雌核发育具有非常高的孵化率和存活率,虽然G系列两套染色体全部来源与红鲫,与红鲫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但是G系列可以稳定产生二倍体卵子,为今后探索二倍体个体产生二倍体配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以及在今后的杂交育种中提供了大量的二倍体卵子。G系列的全雌后代为今后性别调控的机制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原材料。(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伟,孙杨,王清华,王海英,高莉敏[6](2018)在《大葱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葱未开放花蕾为试材,研究花蕾大小、培养基、外源激素浓度配比不同对大葱离体雌核诱导单倍体的影响,旨在建立大葱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直径为2. 0~2. 5 mm的未开放花蕾为最适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1. 0 mg·L-12,4-D和1. 5 mg·L-16-BA时,其雌核发育胚诱导率可达3. 5%;在B5培养基中添加1. 0 mg·L-12,4-D和1. 0 mg·L-16-BA时,其雌核发育胚诱导率可达2. 5%。将雌核发育胚转移至不含外源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可发育成完整植株。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分析,136株再生植株中有15株为单倍体,单倍率11%。由单倍体加倍获得的双单倍体是重要性状遗传分析、分子标记及数量性状研究的理想材料,此研究可为大葱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王桂兴,张晓彦,孙朝徽,赵雅贤,都威[7](2019)在《牙鲆连续四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纯合度和遗传相似度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连续四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分布在不同连锁群上的24个高重组率微卫星标记对牙鲆连续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代(G2)、叁代(G3)、四代(G4)家系及普通家系对照组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24个微卫星位点在对照组、G2、G3、G4家系中,分别检测到96、42、32和3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0、1.98、1.33和1.33;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416、0.3472、0.1694和0.1492;纯合度分别为0.3503、0.6528、0.8306和0.8508;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822、0.9238、0.9890和0.9988。24个位点中已有17个纯合,但尚有7个保持杂合状态。同时,将上述结果和已发表的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G1)家系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诱导连续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不仅能提高个体的纯合度,同时也可提高子代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纯合度和遗传相似度在G1、G2和G3家系中能够得到逐步提高,代际之间差异显着(P<0.05);但在G4家系中趋于稳定,与G3家系差异不显着。G4家系的遗传相似性(0.9988)已高于连续20代全同胞交配所获得的理论值(0.9860),连续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是快速建立鱼类近交系的良好方法。(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朱树人,孟庆磊,安丽,李宁,张龙岗[8](2018)在《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及两个普通草鱼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群体(YZ)为母本,以紫外线灭活的鲤鱼精子激活草鱼卵子,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方法诱导获得异精雌核发育草鱼群体(CH)。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YZ群体、YS (扬州广陵长江系家鱼原种场引进草鱼群体)群体、CH群体进行PCR扩增并分析,共检测出194个等位基因,其中75.8个有效等位基因。YZ群体、YS群体、CH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依次为13.0、12.6、4.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是7.7、6.6、2.3;平均期望杂合度依次为0.87、0.82、0.5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依次为0.84、0.79、0.49。从每个个体在微卫星位点的纯合率看,YZ群体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00~0.33, YS群体r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00~0.42, CH群体中个体的纯合度在0.42~0.92。这表明与YZ群体和YS群体相比,CH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着下降,并且在每个位点的纯合率CH群体均高于普通草鱼群体,表明人工诱导减数雌核发育可加速草鱼大多数基因位点的纯合,是快速建立高纯品系的有效手段。同时,本研究筛选并利用微卫星位点组合建立了雌核发育草鱼子代不同家系及其母本亲缘关系的简易、高效鉴别技术,旨在为雌核发育草鱼标记辅助育种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柯思佳,钱春桃,包卫红,倪维晨,李瑞霞[9](2018)在《甜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自发的单倍体发生概率极低,通过人工的单倍体诱导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单倍体发生概率。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是植物单倍体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通过离体雌核发育途径诱导甜瓜单倍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途径和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培养途径,分别讨论了供体基因型、培养基、接种时胚珠的发育时期、预处理方式等因素对诱导甜瓜单倍体再生频率的影响,同时对甜瓜单倍体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甜瓜单倍体培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接下来甜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8年09期)

王成,余秋果,刘士力,贾永义,张莹莹[10](2018)在《甲基睾酮对雌核发育翘嘴鲌幼鱼性别分化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质量分数甲基睾酮(Methyltestosterone,MT)对翘嘴鲌幼鱼性别分化的影响,对出膜后4d的雌核发育翘嘴鲌幼鱼进行6和60mg/kg MT拌喂暴露试验。测量幼鱼体长、全长和体质量,组织学方法观察其性腺发育,采用qRT-PCR方法分析其性别决定相关基因(amh、sox9b、dax1、cyp19a1a、foxl2、dmrt1)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其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6mg/kg MT处理后,幼鱼全长、体长和体质量均显着增加,在处理后期,60mg/kg MT对体质量也有显着促进作用。组织切片显示,4~60日龄幼鱼均未出现性腺组织。在46~53d的幼鱼发育过程中,除dmrt1外,其他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上调。MT处理的42~56d,amh、dax1、cyp19a1a和dmrt1的表达均受到抑制,foxl2和sox9b的表达先被抑制后被促进;6mg/kg MT显着升高幼鱼雌二醇(E2)和11-酮基睾酮(11-KT)的水平,60mg/kg MT降低E2水平。在整个暴露期间,睾酮(T)水平与MT质量分数和暴露时间呈反比。结果表明,60日龄雌核发育的翘嘴鲌幼鱼性腺尚未发育成型,46~53日龄是雌核发育翘嘴鲌卵巢发育的关键时期;6和60mg/kg MT对翘嘴鲌幼鱼的生长均有诱导作用,对性腺发育有扰乱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雌核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估连续叁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纯合度,寻找区分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连续叁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的稳定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选育系F_9群体为对照组,利用39条多态性RAPD随机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群体(G_1)、二代群体(G_2)和叁代群体(G_3)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获得了用于鉴别不同团头鲂育种群体(F_9、G_1、G_2、G_3)的稳定的RAPD分子遗传标记,探讨了连续多代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对团头鲂基因纯化的效果。结果显示,39条RAPD随机引物在F_9、G_1、G_2和G_3群体中扩增条带总数分别为213条、202条、200条和190条,F_9、G_1、G_2和G_3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6.15%、35.64%、27.00%和26.84%,F_9、G_1、G_2和G_3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07 9、0.185 7、0.146 1和0.138 3。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信息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_9群体,随着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即G_1>G_2>G_3。4个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28 5~0.906 0,3个雌核发育群体的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_9群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呈现随雌核发育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即G_3>G_2>G_1。群体间成对F_(ST)值为0.269 2~0.419 5,经置换检验得到的F_(ST)值的P值为0.000 0~0.009 0,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极显着的遗传分化。有5条随机引物在群体间产生了特异DNA片段,其中,4条随机引物(S3、S40、S58和S75)可用于区分G_3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_9、G_1和G_2),引物S3的鉴别可靠性最高;仅1条随机引物(S71)能用于区分G_2群体和其他3个群体(F_9、G_1和G_3)。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多代的人工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诱导已对团头鲂育种群体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并呈现逐代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遗传纯度明显升高,并呈现逐代升高的趋势。连续多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能显着加快团头鲂基因的纯合速度,雌核发育叁代群体(G_3)已经是一个遗传一致性较高的高纯品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雌核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赵海涛,范宁宁,万玉美,孙桂清,吴彦.雌核发育、野生及养殖牙鲆形态差异分析[J].河北渔业.2019

[2].唐首杰,毕详,张飞明,张友良.连续叁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RAPD鉴别方法的建立[J].浙江农业学报.2019

[3].闵子扬,邹甜,阮万辉,孙小武.西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植株再生[J].分子植物育种.2019

[4].张维炜,梁业松,何靖,李岩强,陈帅龙.雌核发育棕点石斑鱼EST-SSR的开发验证[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霍洋洋.雌核发育同源二倍体鲫鱼遗传及繁殖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6].陈伟,孙杨,王清华,王海英,高莉敏.大葱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8

[7].王桂兴,张晓彦,孙朝徽,赵雅贤,都威.牙鲆连续四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9

[8].朱树人,孟庆磊,安丽,李宁,张龙岗.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及两个普通草鱼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8

[9].柯思佳,钱春桃,包卫红,倪维晨,李瑞霞.甜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研究进展[J].中国瓜菜.2018

[10].王成,余秋果,刘士力,贾永义,张莹莹.甲基睾酮对雌核发育翘嘴鲌幼鱼性别分化基因表达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鮸鱼精子诱导大黄鱼雌核发育子...家系A亲本与对照组及雌核发育刺参雌核发育二倍体A家系子...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皱纹盘鲍雌核发育二倍体AFL...骨骼性状测量标准Fig.2-2Themeasurem...

标签:;  ;  ;  ;  ;  ;  ;  

雌核发育论文_赵海涛,范宁宁,万玉美,孙桂清,吴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