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器论文_王敦建,李肃成,季文杰,熊伟,张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光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振,密钥,电介质,图像,折射率,分路,窄带。

分光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敦建,李肃成,季文杰,熊伟,张磊[1](2019)在《金属-电介质复合材料中非局域效应诱导的偏振分光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具有强非局域效应的金属-电介质多层膜结构提出了叁种偏振分光器.当多层膜结构的平均介电常数为零时,横电偏振电磁波对应的等频率曲线为一很小的圆,而横磁偏振电磁波对应的等频率曲线则为两支抛物线,这是由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非局域效应引起的.利用该多层膜结构在不同偏振电磁波下等频率曲线表现出巨大差异这一特性,提出了叁种偏振分光器,其中包含厚度远小于波长的超薄偏振分光器.这些结果有望在偏振选择吸收体以及集成光子器件中有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维东[2](2019)在《PON网络分光器插入损耗快速计算经验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PON网络中全程链路衰减组成情况,推算了PON网络中分光器光功率插入损耗值,总结了PON网络分光器插入损耗快速计算的经验公式,对计算接入网全程链路的光功率衰减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杨少睿,罗风光,刘豪,王浩宇[3](2019)在《8×16四位相光栅分光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二维多位相光栅分光器的位相结构,并根据周期性位相结构推导出位相光栅的二维分光公式,使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二维8×16四位相光栅分光器的位相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二维分光效率为70.03%、不均匀度仅为4.6×10~(-4)的位相光栅。将优化计算得到的位相分布结果进行拆分,制作了光刻版,利用光刻版套刻制作了四位相光栅分光器样品,并搭建光路对样品的分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多位相结构能显着提高光栅的分束效率和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4期)

廖莎莎,李强,廖希[4](2019)在《分光比可调分光器仿真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一种典型的分光比可调分光器教学为例,从理论计算、仿真设计以及结构优化叁方面对相关教学环节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分光器采用硅基片上多模干涉仪结构,理论计算部分重点介绍了多模干涉仪的原理,并利用该原理实现器件结构的初步计算;仿真环节采用Lumerical仿真软件,包含软件操作基本流程和器件初步仿真以及优化,最终实现分光比可调分光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8期)

杜传业,刘波[5](2019)在《基于图像识别的分光器端口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中国移动资源数据库中哑设备资源难以精确把控的问题,以分光器为切入点、图像识别角度作为突破口,提出了模拟时间延迟积分(Time delay integration,TDI)成像解析分光器端口的算法。首先对运维人员上传的图像进行筛选,保证图像数据的质量;然后利用HSV颜色空间进行端口位置和轮廓的提取;再使用图像轮廓进行杂点过滤和分光器端口分布方向拟合;最后,使用拟TDI成像算法解析端口占用情况,输出分光器端口占用情况,给出分光器的分光比、占用端口号,以提升资源数据平台对分光器资源的数据质量。结果表明该算法运行速度快,端口分析准确,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问俊杰[6](2017)在《一种可以最大化利用现网存量资源(主干光纤)的网络模型——分光器下沉组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贵广网络业务多元化发展,光纤网络的覆盖规模、组网方式直接决定了业务的接入能力,关系到业务拓展的深度与广度。本文立足于现阶段贵广网络主干纤芯资源不足、部分段落资源短缺的棘手问题,从节约主干纤芯资源出发,打破原有网络架构,建立面向客户侧的分光器下沉网络模型,将现网存量资源最大化利用,达到业务需求快速接入的目标。与此同时,通过建立纤芯资源管理规范,提出区域网格化资源管理操作模式,确保网络纤芯资源维护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实现降低维护成本,达到缩短故障抢修时长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有线电视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曾元元,蚁静缄[7](2017)在《4G核心网分光器技术及规划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某移动公司2/3/4G融合核心网扩容工程配套分光器项目的实例,介绍了分组域核心网分光器的分光原理,系统组成,及当前主流厂家分光器和放大器的关键技术参数,结合动通信网络的特点,总结了一种在分组域核心网部署分光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7年07期)

马丙超,鲁芳,白俊[8](2017)在《基于分光器的QKD系统密钥分发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分光器选基的实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密钥分发效率问题,文章研究了平均光子数、光路衰减系数、探测器效率、暗计数率与有效探测效率的关系,给出了最大探测效率,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光子数小于1时,分光器能够实现开关功能。(本文来源于《军事通信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李美萱,董连和,张雷,冷雁冰[9](2016)在《新型小尺寸窄带偏振分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纤通信中,为了在不改变调制波长范围的基础上仍能实现更多数据通道的波分复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小尺寸窄带偏振分光器,用于对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进行扩容以及提高光信号的信噪比。在该分光器上蒸镀了两种新设计的膜系,一层是窄带滤光膜,另一层是偏振分光膜。采用TFCalc软件仿真,设计结果中窄带滤光膜的带宽约为0.4nm,偏振分光膜在1 530~1 560nm范围内对p光的通透性能优于99.8%。基于以上膜系设计在BK7光学玻璃上实际制备两组膜系,实验采用Agilent 8164-A型光波测量系统对经过膜后的光进行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窄带滤光膜的实际带宽优于0.4nm,增益平坦度小于-0.05dB,相比现有常见的0.8nm滤光膜具有更窄的带宽,可以实现在调制波长范围不变的条件下增大波分复用的数据通道总量。偏振滤光膜的实际p光透光率为99.6%,相比仿真值略低,但仍优于设计要求,相比传统分光器的光信号强度保留效果更好,具有更高的信噪比。综上所述,该分光器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12期)

王苏利,周安琳[10](2016)在《基于分光器二维码管理支撑优化FTTH业务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FTTH业务快速发展,而目前业务流程复杂,施工中测量、装维人员针对复杂的资源状况需要不停地实时沟通,使业务开通的资源配置耗时耗力,成为开通瓶颈。基于分光器二维码管理,优化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FTTH业务开通中的难题,装维人员在施工现场通过手机可以快速完成资源核配,实现业务自动开通,缩短施工时间,提高资源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6年18期)

分光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PON网络中全程链路衰减组成情况,推算了PON网络中分光器光功率插入损耗值,总结了PON网络分光器插入损耗快速计算的经验公式,对计算接入网全程链路的光功率衰减将起到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光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敦建,李肃成,季文杰,熊伟,张磊.金属-电介质复合材料中非局域效应诱导的偏振分光器(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2].张维东.PON网络分光器插入损耗快速计算经验公式[J].数字通信世界.2019

[3].杨少睿,罗风光,刘豪,王浩宇.8×16四位相光栅分光器优化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9

[4].廖莎莎,李强,廖希.分光比可调分光器仿真实验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9

[5].杜传业,刘波.基于图像识别的分光器端口分析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9

[6].问俊杰.一种可以最大化利用现网存量资源(主干光纤)的网络模型——分光器下沉组网模型[J].有线电视技术.2017

[7].曾元元,蚁静缄.4G核心网分光器技术及规划方法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

[8].马丙超,鲁芳,白俊.基于分光器的QKD系统密钥分发效率研究[J].军事通信技术.2017

[9].李美萱,董连和,张雷,冷雁冰.新型小尺寸窄带偏振分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10].王苏利,周安琳.基于分光器二维码管理支撑优化FTTH业务流程[J].中国新通信.2016

论文知识图

位于Pump支路的窄带太赫兹...一种使用SCM复用方式的WDM-PON组播体...叁向侧面泵浦时晶体中yoz面的归一化光...不同径向半径圆柱面内的晶体前后端面...(c)腔长变化时振荡光M2与C的对应关系控制分配切换的叁维因素Fig.4.5Theth...

标签:;  ;  ;  ;  ;  ;  ;  

分光器论文_王敦建,李肃成,季文杰,熊伟,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