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肽的切割活性论文_张彤,张杰,钟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肽的切割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金属,极性,酪氨酸,聚酰胺,前导,常数。

二肽的切割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彤,张杰,钟瑾[1](2019)在《前导肽切割位点对Ⅱ类羊毛硫细菌素切割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Ⅱ类羊毛硫细菌素大多是由革兰氏阳性菌的核糖体合成并经过翻译后修饰产生的小肽,其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是由转运蛋白LanTN端的肽酶结构域对前导肽进行切割,释放出有活性的羊毛硫细菌素,但目前关于该类羊毛硫细菌素前导肽的切割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考察前导肽切割位点对不同链球菌来源的肽酶结构域BovT150和SboT150酶切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不依赖连接酶的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前导肽切割位点突变的前体蛋白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分别表达纯化野生型前体(Bov Am和Sbo Am)、突变型前体及对应的切割酶(Bov T150和Sbo T150),构建体外酶切体系,利用HPLC、抑菌活性分析和MALDI-TOF MS检测前导肽的切除情况。【结果】BovT150不仅能够切割Bov Am的GG和GA位点,也能切割Sbo Am的GG和GA位点,并且对切割位点为Gly的前体切割活性较高;Sbo T150仅能切割Sbo Am的GG和GA位点,而对切割位点为Ala的活性较高。【结论】II类羊毛硫细菌素前导肽切割位点氨基酸残基的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切割酶的切割效率。(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熊忠[2](2015)在《芳香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及DNA切割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肽类化合物是由不同数目的氨基酸根据一定的排列顺序缩合而成,而二肽只是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是肽类化合物中最小的分子,它在抗病毒、抗细菌、抗生素、抑杀癌细胞、调节免疫力及离子载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小肽在与金属离子结合后其抗氧化性、抗菌性等生物活性会得到提高,同时金属离子本身的利用率也得到提高。因此对于蛋白(肽)与金属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早己成为生命科学所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肽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而且二肽的侧基与蛋白质分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比较接近,所以可以利用二肽来模拟蛋白质分子的侧基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蛋白质模型分子。研究二肽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认识金属离子在生化反应中的作用和解释某些生理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本文中,利用凝胶电泳技术探究了十种直链芳香二肽以及其在Co2+、Cu2+、Ca2+、Zn2+、Mg2+五种二价金属离子辅助下,对p UC19质粒DNA的切割活性。结果表明,十种芳香二肽自身对p UC19质粒DNA并不具有切割活性,当金属离子Co2+存在时二肽对DNA的切割活性明显增强。然后又依次对缓冲溶液的p H、二肽的浓度以及切割时间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十种芳香二肽在p H为6.5-6.8的缓冲体系中对DNA有较好的切割效果,并且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DNA的切割活性增强。其中含有组氨酸的二肽在p H 6.5的Tris-HCl体系中切割效果最佳,其他二肽则在p H 6.8体系中切割效果较好;0.2-0.3 m M是二肽切割DNA的最佳浓度范围;切割时间和切割率并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最佳时间为48 h。通过对十种芳香二肽切割活性对比发现含有组氨酸的二肽切割活性强于其他二肽,其中组组二肽切割活性最高,达到90%。最后初步探究了芳香二肽对DNA的切割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芳香二肽切割DNA的机理为水解机理。利用圆二色光谱法(CD)研究了芳香二肽与DNA的作用方式,在单一浓度下,对相同浓度的不同化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CD吸收光谱进行了初步的定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同时加入二肽和Co2+离子后,DNA的CD光谱吸收曲线在246 nm和275 nm处的正负吸收峰均有所增强。由此我们推测二肽在金属离子辅助下与遗传物质DNA作用方式主要是沟面结合,但同时也存在部分的插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十种芳香二肽与Li+、Na+、Cs+、K+、Ag+几种一价金属离子的结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当芳香二肽相同时,不同的一价金属离子中过渡金属Ag+与二肽的作用力最强;相同的金属离子与十种芳香二肽作用时,L-组氨酸-L-组氨酸二肽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最强。(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熊忠,朱喜峰,曹书霞,郭艳春,赵玉芬[3](2014)在《酪氨酸二肽在金属离子辅助下对DNA切割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肽类化合物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得到的一类物质,这类化合物是涉及到生物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肽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作用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抗生素、抗细菌、抗病毒、抑杀癌细胞、调节免疫力及离子载体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利用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酪氨酸直链二肽自身以及在二价金属离子(Cu2+,Ca2+,Mg2+,Zn2+,Co2+)辅助下,对pUC19质粒DNA的切割活性。结果表明,二肽自身对pUC19DNA几乎没有切割活性,而在金属离子Co2+的辅助下有明显的切割活性(Fig.1)。(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4-08-04)

陈小静[4](2014)在《非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及其DNA切割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肽类化合物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得到的一类物质,这类化合物是涉及到生物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肽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作用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抗生素、抗细菌、抗病毒、抑杀癌细胞、调节免疫力及离子载体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同时肽类物质又是生命体内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生命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对肽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本文利用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由八种非极性α-氨基酸组成的直链二肽(甘氨酸二肽,L-丙氨酸二肽,L-缬氨酸二肽,L-亮氨酸二肽,L-异亮氨酸二肽,L-苯丙氨酸二肽,L-脯氨酸二肽,L-蛋氨酸二肽)自身以及在二价金属离子(Cu2+,Ca2+,Mg2+,Zn2+,Co2+)辅助下,对pUC19质粒DNA的切割活性。结果表明,八种非极性二肽自身对pUC19DNA几乎没有切割活性,而在金属离子的辅助下有明显的活性。进而利用凝胶电泳技术对非极性二肽切割pUC19DNA时的最佳缓冲体系,最佳辅助金属离子,最佳溶液pH范围,非极性二肽的最佳浓度,最佳作用时间进行了筛选。研究发现,非极性二肽切割pUC19DNA的最佳金属离子为Co2+离子,最佳缓冲体系为Tris-HCl溶液,最佳pH为6.8-7.0,最佳作用时间几乎均为12小时;由于非极性二肽自身溶解度和侧链的不同,使它们切割pUC19DNA的最佳浓度也大不相同,最佳浓度最大的是L-苯丙氨酸二肽,最小的是甘氨酸二肽,而L-丙氨酸二肽对pUC19DNA的切割活性几乎不受浓度影响。在所筛选出来的最优条件下,每一种非极性二肽对pUC19DNA都有较好的切割活性,切割率都达到了80%以上。本文对非极性二肽的切割机理也做了初步的探究,研究发现非极性二肽对DNA的切割机理为水解机理。同时分别利用电喷雾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研究了非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它们的结合常数来比较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强弱。利用液质联用仪测出了八种非极性二肽与五种一价金属离子(Na+、K+、Li+、Cs+、Ag+)的结合常数,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液相条件下,L-苯丙氨酸二肽和L-蛋氨酸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的作用力最强,特别是与Ag+离子的作用最强,而L-脯氨酸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的作用最弱;并考察了不同的阴离子对非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的是Fujimura法:即不断改变流动相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根据非极性二肽的保留时间的变化,拟合得到了不同非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Na+、K+、Li+、Cs+、Ag+)的结合常数。结果表明,相同的非极性二肽在五种一价金属离子中,与Ag+离子的作用力最强;相同的金属离子与八种非极性二肽作用中,与L-苯丙氨酸二肽和L-蛋氨酸二肽的结合能力最强,与L-脯氨酸二肽的结合能力最弱。本研究对于阐明非极性二肽与金属离子间识别作用力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将金属离子与不同二肽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的特性,应用于分子识别的研究中。(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4-05-01)

朱自红[5](2013)在《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及DNA切割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肽类化合物是由两个氨基酸或者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得到的一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肽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分子,在形成荷尔蒙、抗生素、抗真菌素、毒素、癌抑制剂以及离子载体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作用;同时这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配合后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由于它们具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生物活性,所以肽类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凝胶电泳的方法考察了11种极性二肽(L-天冬氨酸二肽,L-精氨酸二肽,L-苏氨酸二肽,L-脯氨酸二肽,L-组氨酰赖氨酸二肽,L-天冬氨酰脯氨酸二肽,L-谷氨酰胺酰甘氨酸二肽,L-天冬氨酰酪氨酸二肽,L-谷氨酸二肽,L-酪氨酰精氨酸二肽,L-苏氨酸环二肽)自身及其在二价金属离子作用下,对pUC19质粒DNA的切割活性。同时,利用凝胶电泳法分别从缓冲溶液、金属离子、浓度、pH值、反应时间五个方面考察了具有较强切割活性的极性二肽在切割pUC19质粒DNA时的最佳条件。在所研究的11种极性二肽中,发现苏氨酸环二肽在没有金属离子参与的情况下,对pUC19质粒DNA也具有切割作用,其DNA的切割率达到80%以上;而其他极性二肽,只有在金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才具有切割活性。例如苏氨酸链状二肽在Mg2+的作用下对pUC19质粒DNA具有切割作用,切割率达到80%以上;L-天冬氨酰脯氨酸二肽在Ca2+作用下对pUC19质粒DNA有切割作用;L-天冬氨酸二肽在二价金属离子Co2+、Ca2+的辅助下对DNA的切割活性也很明显;L-组氨酰赖氨酸二肽在Ca2+离子的辅助下也有很好的切割活性;L-谷氨酸二肽与Mg2+相互作用对DNA也具有少量的切割作用。对于极性二肽的切割机理,我们也做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发现不论是否有金属离子的辅助,其切割机理均为水解机理。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电喷雾质谱法(ESI-MS)分别测定了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的结合常数,并由此判断不同的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作用力的强弱。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的是Fujimura方法,在有叁氟乙酸(TFA)存在的液相条件下,测定11种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Li+、Na+、K+、Cs+、Ag+)的结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大部分的极性二肽与Ag+的作用要强于其他四种离子。同时利用电喷雾质谱法也测定了11种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Li+、Na+、Cs+、Ag+)的结合常数,考察了不同阴离子存在下,对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强弱的影响。发现不同侧链的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差别较大,其中L-脯氨酸二肽、L-天冬氨酰酪氨酸二肽、L-谷氨酰胺酰甘氨酸二肽和L-天冬氨酰脯氨酸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要大于其他极性二肽,而L-天冬氨酰酪氨酸二肽与Na+的结合常数是L-酪氨酰精氨酸二肽与Na+结合常数的4116倍。(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3-05-01)

黄宇,谭新禹,陈善勇,张晶晶,余孝其[6](2006)在《含二肽结构的双核大环多胺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DNA切割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环多胺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同金属离子配位后可作为DNA切割剂、DNA识别试剂、多肽切割试剂、MRI试剂和放射性金属粒子的分离回收试剂。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含二肽结构的双核大环多胺 Cu2+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我们所合成的两个配合物都有较强的DNA切割能力(见下图)。合成路线:(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叁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期刊2006-08-01)

朱长进,刘建平[7](2006)在《丝组二肽衍生物和类似物合成及其DNA切割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丝组二肽的衍生物和类似物的合成以及它们的DNA切割活性。研究人工的DNA特异性切割试剂最大的挑战在于设计和合成。而要获得设计与合成的成功,小分子化合物将是最佳的选择目标之一。本研究将主要集中于设计开发合成以水解机理切割DNA的小分子化合物。(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6-04-01)

何骏,麻远,赵玉芬[8](2005)在《结合丝组二肽的树状多肽的DNA切割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988年Tam等最先合成了以多聚赖氨酸为骨架的树状多肽,并在末端连接各种不同的抗原,称为多抗原肽(multiple antigen peptide,MAP)。该种多肽具有一般树枝状大分子的普遍理化特性,如规则的多分支类球型结构、密集的表面集团、分子中较大的空腔等,并且相对于线性多肽具有更好的水溶性。目前主要被用于诱导免疫反应和作为药物或基因载体等。丝组二肽是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能够(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暨国际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0-01)

杨晓丽[9](2004)在《寡聚酰胺-丝组二肽缀合物的设计合成、质谱解析及其切割DNA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切割剂在核酸化学研究领域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DNA突变、癌变以及细胞死亡等研究领域,核酸切割剂是一个很好的分子生物学工具,更是设计基因药物的模版。基于丝组二肽对DNA的切割活性和聚酰胺的特异性识别功能,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寡聚酰胺-丝组二肽缀合物(NO_2-PyPyIm-SerHis)的设计合成、质谱解析及其切割DNA活性研究。 1.通过卤仿反应和DCC/HOBt偶合反应合成酰胺键,首次合成了寡聚酰胺-丝组二肽缀合物。该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适中。在目标分子的合成设计中,由寡聚酰胺作为该分子的DNA识别片断(DNA-BindingMotif,DBM),同时,柔性链(Linker Motif,LM)与活性片断(Active Motif,AM)Ser-His的组氨酸残基C端相连,保证切割活性基团-丝氨酸残基上氨基和侧链羟基的状态和相对位置。生物活性实验验证此设计是合理的。 2.利用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和ESI-MS/MS)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分析总结了其质谱裂解规律。 3.在电喷雾质谱研究过程中,首次发现:质谱裂解过程中产生的某些酰胺类碎片离子和酯类化合物在离子阱中容易发生水解现象,并利用分子内的氨基催化分子离子水解反应的原理对此不常见的特征性裂解进行了详细解释。这可为同类酰胺或酯的质谱裂解规律和结构解析提供快捷、准确的依据。 4.论文首次提出在电喷雾质谱的裂解过程中,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经过四元环、五元环和六元环过渡态发生氢重排,失去一个较为稳定的中性分子,趋于生成共轭体系的碎片离子。而当分子有羟基存在时容易发生酰胺键脱水现象。 5.利用紫外光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两种方法测定了在B-R和Tri-HCl缓冲溶液中寡聚酰胺-丝组二肽缀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Tri-HCl抑摘要 制目标分子切割DNA。两种方法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相吻合的。虽然我们 没有观察到寡聚酞胺一丝组二肤缀合物特异性地切割DNA,但琼脂糖凝 胶电泳图谱证明我们所合成的寡聚酞胺一丝组二肤缀合物 (N 02一PyPylm一serHis)切割DNA的活性明显高于丝组二肤。这可归因 于识别片断·(DBM)寡聚酞胺的存在增加了活性片断(AM)Se卜His的 局部浓度,相应地提高了活性片断(AM)丝组二肤切割DNA的活性。 寡聚酞胺一丝组二肤缀合物(N仇一PyPylm一serHis)是一个高效全新的DNA切割剂,同时具有发展成为抗肿瘤前药的潜力。为设计合成更有效的特异性切割DNA化合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4-03-28)

二肽的切割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肽类化合物是由不同数目的氨基酸根据一定的排列顺序缩合而成,而二肽只是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是肽类化合物中最小的分子,它在抗病毒、抗细菌、抗生素、抑杀癌细胞、调节免疫力及离子载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小肽在与金属离子结合后其抗氧化性、抗菌性等生物活性会得到提高,同时金属离子本身的利用率也得到提高。因此对于蛋白(肽)与金属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早己成为生命科学所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肽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而且二肽的侧基与蛋白质分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比较接近,所以可以利用二肽来模拟蛋白质分子的侧基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蛋白质模型分子。研究二肽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认识金属离子在生化反应中的作用和解释某些生理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本文中,利用凝胶电泳技术探究了十种直链芳香二肽以及其在Co2+、Cu2+、Ca2+、Zn2+、Mg2+五种二价金属离子辅助下,对p UC19质粒DNA的切割活性。结果表明,十种芳香二肽自身对p UC19质粒DNA并不具有切割活性,当金属离子Co2+存在时二肽对DNA的切割活性明显增强。然后又依次对缓冲溶液的p H、二肽的浓度以及切割时间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十种芳香二肽在p H为6.5-6.8的缓冲体系中对DNA有较好的切割效果,并且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DNA的切割活性增强。其中含有组氨酸的二肽在p H 6.5的Tris-HCl体系中切割效果最佳,其他二肽则在p H 6.8体系中切割效果较好;0.2-0.3 m M是二肽切割DNA的最佳浓度范围;切割时间和切割率并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最佳时间为48 h。通过对十种芳香二肽切割活性对比发现含有组氨酸的二肽切割活性强于其他二肽,其中组组二肽切割活性最高,达到90%。最后初步探究了芳香二肽对DNA的切割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芳香二肽切割DNA的机理为水解机理。利用圆二色光谱法(CD)研究了芳香二肽与DNA的作用方式,在单一浓度下,对相同浓度的不同化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CD吸收光谱进行了初步的定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同时加入二肽和Co2+离子后,DNA的CD光谱吸收曲线在246 nm和275 nm处的正负吸收峰均有所增强。由此我们推测二肽在金属离子辅助下与遗传物质DNA作用方式主要是沟面结合,但同时也存在部分的插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十种芳香二肽与Li+、Na+、Cs+、K+、Ag+几种一价金属离子的结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当芳香二肽相同时,不同的一价金属离子中过渡金属Ag+与二肽的作用力最强;相同的金属离子与十种芳香二肽作用时,L-组氨酸-L-组氨酸二肽与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最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肽的切割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彤,张杰,钟瑾.前导肽切割位点对Ⅱ类羊毛硫细菌素切割酶活性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9

[2].熊忠.芳香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及DNA切割活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

[3].熊忠,朱喜峰,曹书霞,郭艳春,赵玉芬.酪氨酸二肽在金属离子辅助下对DNA切割活性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2014

[4].陈小静.非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及其DNA切割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4

[5].朱自红.极性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及DNA切割活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6].黄宇,谭新禹,陈善勇,张晶晶,余孝其.含二肽结构的双核大环多胺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DNA切割活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叁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6

[7].朱长进,刘建平.丝组二肽衍生物和类似物合成及其DNA切割活性[C].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2006

[8].何骏,麻远,赵玉芬.结合丝组二肽的树状多肽的DNA切割活性[C].第四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暨国际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研讨会论文集.2005

[9].杨晓丽.寡聚酰胺-丝组二肽缀合物的设计合成、质谱解析及其切割DNA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分子模拟软件界面图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原理具有生物活性的五肽Leu5-enkephalin...二肽具有DNA切割活性的关键结构特征氧化水解DNA可能的机理

标签:;  ;  ;  ;  ;  ;  ;  

二肽的切割活性论文_张彤,张杰,钟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