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闾:献身不惜作尘泥论文

王充闾:献身不惜作尘泥论文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如今的高职学生基本是1998年左右出生,他们的出生与成长,正是中国社会经济、互联网等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学生入校后,通过入党启蒙教育,表现出积极的入党欲望,但不可否认存在比较多的功利性,更多地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入党能更好地为自我成长服务,党性修养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气比较明显,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等还需进一步经过社会的历练。

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选购机械设备的过程中,要将效益放在首要位置,争取企业的效益能够实现最大化,选择设备时需要按照经济实惠的原则。

龚自珍力主变法革新,并无情地抨击时弊,因而不断遭受官僚大地主顽固派的压制与打击,居京二十载,一直浮沉下僚,终于道光十九年,毅然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匆促离京,九月中旬又返回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将所思所感以诗纪之,杂述见闻、感想,共三百一十五首。因是年为己亥,遂名《己亥杂诗》。诗篇语言瑰丽,意境新奇,理趣浓烈,颇获诗坛的赞誉。此诗为第五首,是了解作者晚年(两年后即因暴病辞世)心境、思想、抱负的重要之作。前两句是叙事,说他在白日西斜的时候,满怀着浩渺无边的离愁,策马直奔外城东面的广渠门而去,挥鞭东指,竟有身在天涯的感觉,这正应了那句“一出都门,便成万里”的老话。后两句是抒情,说自己虽已辞官,但仍然愿意为国家、为社会尽一份余年心力。有如枝头飘坠的落花一样,它并非无情之物,化作春泥,还是可以起到培护新花的作用的。

诗中有两个关键词,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一曰“离愁”。作者此番离京,表面上看,是主动要求离职,似乎导因为不满死气沉沉的礼部衙署生活;但是,根源还在于朝中倾轧排挤、钩心斗角。“才高动触时忌”,被守旧官僚视为异类,断绝其进身之阶;特别是面对英人鸦片入侵,他曾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忤其长官,赋归去来”。从他此次离京的匆促来看,幕后显然隐伏着更深的险恶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于我心有戚戚焉”,是完全正常的。况且,龚氏十一岁即随父进京,后来又做了京官,虽不得志,但立朝执政、推进变革的宏图远志,始终在胸中蒸腾着。一朝离去,这些势必全部落空,自然会离愁浩荡,辗转流连。

二曰“落红”。作者离京正值春末夏初,北方也正处在飞花万点、绿暗红稀之际。面对此情此景,一时浮想联翩,仿佛觉得自己正同片片飞花融合到一起,怀抱着庄严的使命感——为了培育未来的春花,“自有诗心如火烈,献身不惜作尘泥”(作家杨朔诗句)。此刻,那些萦绕于心中的浩荡离愁、失意情怀,已经转化为带有积极意蕴的“落花心绪”,化作牵挂国家、关心社会、开创未来的满腔热情。

【作者简介】

龚自珍 (1792—1841),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标签:;  ;  ;  ;  ;  ;  ;  ;  ;  ;  ;  

王充闾:献身不惜作尘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