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槽式氧化沟论文_姜春杰

叁槽式氧化沟论文_姜春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叁槽式氧化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溶解氧,废水处理,脱氮,工艺流程,负荷。

叁槽式氧化沟论文文献综述

姜春杰[1](2015)在《改进型叁槽式氧化沟在南京大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市大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4.5×10~4m~3/d,以处理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为主要任务。污水处理主体工艺采用水解酸化+改进型叁槽式氧化沟+高效混凝+纤维转盘过滤工艺。详细介绍了其工艺流程、各构筑物的工艺参数及关键技术,并总结了其工艺设计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16期)

钟理,李文辉[2](2014)在《叁槽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槽式氧化沟是在传统的氧化沟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进和发展起来的工艺,具有流程较简单、能连续处理污水而不需设置二沉池,建筑物少,管理简单占地少等优点。作者分析研究了叁槽式氧化沟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中COD、悬浮物(SS)、NH3—N的处理效果,探讨了不同操作参数,包括进水中污染物浓度、溶解氧(DO)、pH值、操作温度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与传统的氧化沟技术进行比较,叁槽式氧化沟工艺具有较高废水处理效率。(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王秋生[3](2013)在《基于PLC的叁槽式氧化沟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叁槽式氧化沟边槽和中槽传统工艺运行模式的调整,将边槽反硝化时间段与静沉结合在一起;将溶解氧控制应于在中槽运行控制中,在PLC上实现模糊控制,直到了稳定水质和节能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3年12期)

石雯琴[4](2013)在《城镇污水处理厂A/0工艺与叁槽式氧化沟工艺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连年增加,地表水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改善水环境状况,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我国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要求、运行费用、节能降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在加强对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同时,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选择符合经济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采用生物法,其中A/0工艺和氧化沟工艺应用广泛,但对A/0工艺和叁槽式氧化沟工艺的实际生产对比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生产规模上探讨了该厂两种工艺各自的特点,为类似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为A/0工艺和叁槽式氧化沟工艺的优化运行、提标改造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本文系统比较了A/0工艺与叁槽式氧化沟工艺对污水中COD、BOD5、SS、NH3-N、TN去除效果,分析了D0、进水COD/TN、进水COD/TP、MLSS、温度、HRT对两种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比较A/0工艺与叁槽式氧化沟工艺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能耗、运行费用及运行管理,经济综合评价这两种工艺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研究表明:A/0工艺当进水COD为320-400 mg/L、BOD5为140-180 mg/L、SS为140-210 mg/L、NH3-N为26.8-34.8 mg/L、TN为35.1-43.4 mg/L,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7.4mg/L、9.9 mg/L、26 mg/L、7.6 mg/L、17.7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3%、93.9%、84.7%、74.1%、52.6%。叁槽式氧化沟工艺进水COD为270-350mg/L、BOD5为126-153 mg/L、SS为126-165 mg/L, NH3-N为21.2-30.4 mg/L、TN为28.4-38.9 mg/L,出水平均浓度分别是33.3 mg/L、12.3 mg/L、27 mg/L、10.4 mg/L、20.4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0%、91.3%、80.1%、59.4%、39.5%。A/0工艺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叁槽式氧化沟工艺。A/0工艺在冬季时,曝气池好氧区D0浓度保持在2-3mg/L, MLSS浓度在4000mg/L时,TN去除率达57%左右,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在夏季气温升高时,将曝气池好氧区D0浓度控制在大于1.1mg/L,MLSS浓度在4500 mg/L时,TN去除率可能达50%以上,从而可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A/0工艺进水COD/TN在8-12之间,随进水COD/TN比增大,TN去除率几乎成线性下降,有机物浓度对硝化过程产生了严重影响。进水COD/TP对A/O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叁槽式氧化沟工艺中沟污泥浓度应控制在1500 mg/L为宜。在冬季中沟DO浓度保持在2-3mg/L时,夏季中沟D0浓度控制在大于1.1mg/L时,TN去除率有望提高。温度是影响叁槽式氧化沟工艺除磷的主要因素,除磷效果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气温低于15℃时,出水TP能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叁槽式氧化沟工艺进水COD/TN在8-10之间,随进水COD/TN比增大,TN去除率略有下降。进水COD/TN比对叁槽式氧化沟工艺除磷效果影响不大。进水COD/TP比对叁槽式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较小。结合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能耗、运行费用及运行管理五方面的因素经济综合评价,得出大中型污水厂比较适合A/O工艺,因其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设备维修较省钱;中小型污水厂比较适合叁槽式氧化沟工艺,因其能耗费用节省明显优于A/O工艺,且运行管理方便。(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11-01)

李咏峰[5](2010)在《叁槽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槽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我国,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能连续处理污水而不需设置二沉池,建筑物少,管理简单,对进出水水质指标适应性强,占地少和有较好的脱氮效果等优点。继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采用叁槽式氧化沟处理工艺后,新沂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张家港市污水处理厂、常熟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等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此工艺,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较广。本课题主要通过统计2005-2009年佛山桂城污水处理厂传统氧化沟与叁槽式氧化沟的运行数据,得出特定温度、pH、MLSS、溶解氧水平环境下对CODcr、悬浮物、NH3-N去除率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1.叁槽式氧化沟处理日常生活用水后的CODcr,SS与NH3-N基本符合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排放,叁槽式氧化沟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的要求。2.除了CODcr进水浓度低于500mg/L时,去除率受进水浓度的突变影响较大以外,氧化沟在进水浓度突然波动时受到的影响较小,体系稳定性比较好。3. CODcr和SS的去除率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但没有线性变化关系,NH3-N的去除率没有受进水浓度的变化影响。4.在11-30℃的温度区间内,温度对CODcr、SS和NH3-N的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5. pH在7.50-7.62的区间各项检测项目出现低去除率的机会相对较小。6.溶解氧在1.1mg/L-4.7mg/L时NH3-N的去除率相对比较理想。7. MLSS的增加时CODcr的去除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8.叁槽式氧化沟CODcr、SS和NH3-N的处理效果也比传统氧化沟优胜。总结可得,pH在7.50-7.62,溶解氧在1.1mg/L-4.7mg/L和较低MLSS浓度时,叁槽式氧化沟对CODcr、SS和NH3-N的处理条件较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12-05)

陈德思[6](2010)在《叁槽式氧化沟工艺运行管理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叁槽式氧化沟的运行原理的特点,针对运行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了污泥沉积、NH4-N倒挂和曝气过度等,保证了工艺的正常运行和出水的达标排放。(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0年06期)

李咏峰,李文辉,钟理[7](2010)在《叁槽式氧化沟脱氮除磷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佛山市某污水处理厂叁槽式氧化沟总氮和总磷去除率的数据分析,找出进水浓度,温度、湿度和pH与总氮、总磷去除率的之间关系,获得了叁槽式氧化沟脱氮除磷的最佳运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温度在20℃~22℃之间,pH范围在7.6~7.8的脱氮除磷的效果最为理想,湿度对氮、磷去除率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0年08期)

葛秀梅,张玲凤,曹春艳[8](2007)在《叁槽式氧化沟工艺的调试与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沂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叁槽式氧化沟工艺,在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过程中采用了接种培菌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有效地解决了进水量及营养源不足的问题,很快启动成功,通过几年运行以来,各项出水水质均达到设计标准。(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7年10期)

周淑香,曹国凭,孙锦程[9](2006)在《低有机负荷下叁槽式氧化沟运行参数的调整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唐山某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有机负荷远低于设计运行进水条件,致使叁槽氧化沟运行不正常。针对这种情况,对低有机负荷状态下叁槽式氧化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调整,探索出了低有机负荷状态下叁槽式氧化沟的运行模式。(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06年04期)

金志刚,周琪,屈计宁[10](2001)在《叁槽式氧化沟工艺用于石化类废水生物脱氮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叁槽式氧化沟处理石化废水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开始时水力停留时间 过短不利于硝化,当运行稳定后,在10 h左右的水力停留时间时,叁槽式氧化沟出水NH3-N浓度为2.7mg/L,NO-3-N浓度为5.2mg/L,可以达到较好的硝化效果.并 将小试研究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作了比较.(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叁槽式氧化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槽式氧化沟是在传统的氧化沟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进和发展起来的工艺,具有流程较简单、能连续处理污水而不需设置二沉池,建筑物少,管理简单占地少等优点。作者分析研究了叁槽式氧化沟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中COD、悬浮物(SS)、NH3—N的处理效果,探讨了不同操作参数,包括进水中污染物浓度、溶解氧(DO)、pH值、操作温度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与传统的氧化沟技术进行比较,叁槽式氧化沟工艺具有较高废水处理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槽式氧化沟论文参考文献

[1].姜春杰.改进型叁槽式氧化沟在南京大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5

[2].钟理,李文辉.叁槽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研究[J].化工科技.2014

[3].王秋生.基于PLC的叁槽式氧化沟模糊控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

[4].石雯琴.城镇污水处理厂A/0工艺与叁槽式氧化沟工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3

[5].李咏峰.叁槽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6].陈德思.叁槽式氧化沟工艺运行管理与控制[J].福建建设科技.2010

[7].李咏峰,李文辉,钟理.叁槽式氧化沟脱氮除磷效果分析[J].广州化工.2010

[8].葛秀梅,张玲凤,曹春艳.叁槽式氧化沟工艺的调试与运行[J].科技信息.2007

[9].周淑香,曹国凭,孙锦程.低有机负荷下叁槽式氧化沟运行参数的调整实践[J].环境工程.2006

[10].金志刚,周琪,屈计宁.叁槽式氧化沟工艺用于石化类废水生物脱氮的探讨[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叁槽式氧化沟论文_姜春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