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过滤材料论文_李兰振,徐桂龙,曾靖山,梁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纤维过滤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纤维,材料,纳米,静电,滤饼,制备方法,聚乙烯醇。

纤维过滤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兰振,徐桂龙,曾靖山,梁云[1](2019)在《PET纤维截面形状对液体过滤材料过滤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种不同截面形状(圆形、叁叶形和丰字形)的PET纤维进行了形貌分析及水中分散性能研究,通过将其与阔叶木闪急浆混抄制备过滤材料,探究了PET纤维截面形状对过滤材料液体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纤维含量相同时,相比于含圆形PET纤维的过滤材料,含叁叶形和丰字形PET纤维的过滤材料在过滤效率、流阻、纳污容量等过滤性能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叁叶形纤维更有利于提高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而丰字形纤维更有利于提高过滤滤材的纳污容量、降低滤材的过滤阻力。当PET纤维含量为40%时,相比于含圆形PET纤维的滤材,含叁叶形和丰字形PET纤维过滤材料的纳污容量分别增加了32. 1%、26. 5%;对粒径14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分别提高了13. 1%、6. 1%。液体流量在4 L/min时,流阻分别降低了26. 6%、28. 5%。(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氟硅氧超细改性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布号:CN107376509B公布日:2019.08.13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凯富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明人:李树凯;摘要:本专利适用于除尘过滤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氟硅氧超细改性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韧性较差、耐温性、耐磨耐折性,以及对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本文来源于《玻璃纤维》期刊2019年05期)

[3](2019)在《氟硅氧超细改性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布号:CN107376509B公布日:2019.08.13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凯富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明人:李树凯摘要:本专利适用于除尘过滤材料技术领域,提供1种氟硅氧超细改性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韧性较差、耐温性、耐磨耐折性,以及对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抗氧性能较差的技术问(本文来源于《玻璃纤维》期刊2019年04期)

孙召霞[4](2019)在《碳烟颗粒对纳米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容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气缸后会降低燃料的燃烧效率及造成发动机的磨损,一般使用纤维过滤材料滤除这些颗粒物。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和使用寿命是我们最关心的两个参数,一般用容尘量对过滤材料的寿命进行定量表征。目前不同的测试标准规定过滤材料容尘测试用尘主要为ISO-12103 A2灰,其粒径主要分布在0.5~60μm之间,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大气中小于100 nm的纳米颗粒占据了颗粒总数的70%以上。因此,使用目前标准规定的测试用尘并不能真实的评价过滤材料的寿命。碳烟颗粒是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之一,来源于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大量过滤材料使用案例表明,过滤材料捕集的颗粒物中有大量的碳烟颗粒,并且当环境中碳烟浓度较高时过滤材料会快速失效。因此,研究碳烟颗粒对过滤材料的容尘性能的影响对设计长寿命过滤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过滤材料对碳烟颗粒的过滤性能,目前仅有少量的研究集中在过滤效率上,对容尘性能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探究碳烟颗粒对过滤材料容尘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自主设计搭建了碳烟、碳烟与A2灰混合尘容尘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可以产生纯碳烟或A2灰颗粒,也可以产生碳烟与A2灰的混合尘,这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过滤材料的使用环境,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过滤材料的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先对碳烟颗粒在不同过滤材料中的穿透性能进行了研究,随后就四种不同结构的常用纳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对碳烟、A2灰、碳烟与A2灰混合物的容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过滤材料容尘过程中的能耗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在高浓纳米颗粒环境下的长寿命过滤材料的结构模型,并完成了材料的制备和性能验证。研究结果如下:(1)与标准颗粒相比,碳烟在过滤材料中的穿透行为有一个特点即在相同测试面流速条件下,与具有相同电迁移率直径的NaCl颗粒相比,其由于具有更大的拦截直径而在同种过滤材料中穿透率更低。(2)四种不同结构的过滤材料对碳烟颗粒容尘研究结果表明,过滤材料容尘过程中的压差变化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1)碳烟颗粒逐渐在过滤材料表面的纳米纤维表面及纤维间的孔隙间沉积,此时过滤材料压差缓慢增长;(2)碳烟颗粒将纳米纤维层的孔隙堵塞后在过滤材料表面形成滤饼,过滤材料压差快速上升。当测试面流速相同时,与碳烟加载浓度为7.8~8.0×10~6颗/cm~3时相比,过滤材料的压差增长速率在碳烟浓度为4.8~5.1×10~6颗/cm~3时更大。碳烟加载浓度相同时,面流速越大,过滤材料压差增长速率越大。(3)当碳烟浓度为6.5×10~6颗/cm~3,面流速为6.7 cm/s时,四种过滤材料的压差增长速率最小,此条件下PTFE膜复合(4#)过滤材料的容尘量最大,为5.71 g/m~2,静电纺纳米纤维复合(1#)过滤材料的最小,为3.48 g/m~2。当碳烟浓度为4.5×10~6颗/cm~3,面流速为11.1 cm/s时,1#和4#过滤材料的压差增长速率最大,该条件下两种过滤材料的最终容尘量均为1.82 g/m~2。而当碳烟浓度为4.5×10~6颗/cm~3,面流速为6.7 cm/s时,纳米纤维层厚度更大的熔喷纤维复合(2#)过滤材料和湿法成型复合(3#)过滤材料的压差增长速率最大,2#过滤材料的容尘量为0.61 g/m~2,3#过滤材料的容尘量为0.98 g/m~2。(4)与碳烟颗粒容尘过程中压差变化趋势不同的是,四种过滤材料在对A2灰容尘过程中压差呈线性增长,说明四种过滤材料在容尘过程中对A2灰的过滤机理主要是表面过滤。A2灰浓度为4.5×10~4颗/cm~3,面流速为6.7 cm/s时,四种过滤材料的压差增长速率最小2#过滤材料压差增长速率最小,容尘量为24.05 g/m~2,而1#过滤材料容尘量最小,为19.70 g/m~2。A2灰浓度为1.6×10~4颗/cm~3,面流速为11.1 cm/s时,四种过滤材料的压差增长速率最大,此时4#容尘量最大,为17.61 g/m~2,3#容尘量最小为17.12 g/m~2。(5)碳烟与A2灰的混合尘的容尘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过滤材料在容尘过程中的压差增长速率大于加载纯A2灰时的速率。混合尘中A2灰含量一定时,碳烟颗粒的浓度越高,过滤材料压差增长更快。不同测试条件下,1#,2#,3#,4#过滤材料对混合尘的最大容尘量分别为19.3 g/m~2,21.2 g/m~2,19.1 g/m~2,18.9 g/m~2。(6)结合实验可知,在高浓度纳米颗粒环境下,长寿命过滤材料结构需具有以下特点:1.表面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以确保对纳米颗粒有较高的过滤效率,以免纳米颗粒物进入过滤材料内部使其内部孔隙堵塞造成压差快速上升。2.纳米纤维层应具有一定的厚度,且结构开放,保证过滤材料有一定的容尘能力。(7)对根据模型制备的新型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过滤材料对碳烟、A2灰、混合尘的容尘量均大于性能最好的2#过滤材料。相同测试条件下,新型复合过滤材料容尘量比2#过滤材料容尘量高1倍。在对混合尘的容尘过程中1#、2#、3#、4#过滤材料平均压差最小分别为253.6 Pa、244.9 Pa、283.9 Pa、305.6 Pa。新型复合过滤材料在容尘过程中的最小平均压差为176.6 Pa。结果表明,具有新型复合过滤材料的类似结构的过滤材料有利于降低其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4)

王鹏[5](2019)在《PSU基驻极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车载空气净化器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是我们人类耐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的快速推进,在给经济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时时刻刻的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汽车进入家家户户,汽车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人们在汽车内度过的时间也增多,随着大气环境的逐渐恶劣,汽车室内环境也随之变得更加恶劣,与此同时,汽车的一些装饰、面料等也会释放着有害微粒,从而使得车内环境更加恶劣。车载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车内空气净化的工具,可以在动力驱动下快速有效的净化车内空气。车内的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细微颗粒物和VOCs气体两大类。目前,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滤芯的核心材料多为普通非织造纤维过滤材料、玻璃纤过滤材料和熔喷纤维过滤材料。然而,普通的非织造滤材可以实现对颗粒物的有效过滤,但是纤维径粒大难以完成对微细颗粒物的高精度过滤;玻纤过滤材料凭借着直径细和孔径小的优势能达到较高的过滤效率,但是存在高的空气阻力的问题;熔喷驻极过滤材料可以在不增加压阻的情况下实现高的过滤性能,但是其稳定性受环境影响较大,并且存在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所以,现在空气过滤材料存在空气过滤效率和空气阻力无法平衡的缺陷,即无法实现高效低阻,而且是材料大多为单一功能性材料,主要是针对细微颗粒污染物,无法同时实现有效的过滤车内环境中的PM2.5颗粒和净化汽车内饰以及皮革释放的甲醛等有害物质,无法满足人们对车载空气净化器材料的需求,所以亟需开发一种高效率低空气阻力且具备除甲醛功能的空气过滤材料。纤维驻极技术能够在滤材上存储大量的电荷,利用静电作用对细微颗粒进行高效吸附从而有望解决当前纤维空气过滤材料所存在的过滤效率和空气阻力难以平衡的难题。当前的驻极材料大多是纤维成型后加再加静电驻极,这种驻极方式存在这带电荷量低、电荷不稳地的问题。然而,静电纺丝技术能够在纤维成型的时候原位注入电荷,使成型后纤维电荷能够稳定存在,大大增强了材料的驻极性能,并且制备的材料具备纤维直径小、孔隙率高等特点,有助于实现高的过滤效率和低的空气阻力。除此之外,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可以通过在静电纺丝原液中引入功能性添加剂,实现材料功能的多样化。本课题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机驻极材料PSU含量浓度、纺丝湿度环境的调控,得到不同的PSU溶液,并纺制成不同的PSU驻极纳米纤维膜材料,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泡点法孔径分析仪(PMI)、综合滤料测试仪(LZC-H)等分析测试表征了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大小、孔径及孔隙率等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及过滤性能检测对比,还利用非接触式静电探针测试统计了纤维膜电荷量,系统探索了电荷存储性能及稳定性,最终结果确定了PSU含量为22wt%,湿度为43±4%下纺制的纤维膜具有最优的空气过滤性能及驻极稳定性。纤维膜的过滤效率能达到在99%以上,且稳定保存电荷。为了进一步提高PSU驻极纳米纤维膜对气体有害物质的过滤性能,添加了除甲醛剂MnO_2并进行调控,探究了不同含量的MnO_2对纤维形态结构和纤维膜性能的影响,最终确认了1wt%的MnO_2的添加量为最适含量。纤维膜在保持94.8%的效率同时,也能达到对甲醛高效分解去除。并完成对PSU复合纤维膜的规模化制备,同时对PSU复合纤维膜进行加工处理,应用于车载净化器滤芯,经过实际测试,滤芯的除甲醛效率可以稳定达到90%,过滤效率达到98%,压阻低,同时具有长期使用寿命,在空气净化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9-05-20)

[6](2019)在《一种复合纤维高温过滤材料制造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纤维高温过滤材料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布的制备:经纱由涤纶长纤维制成,纬纱由聚苯硫醚纤维制成,基布的厚度为1~2 mm; 2.基布的初步处理:基布经过聚四氟乙烯溶液与有机硅高温树脂的体积比为1∶2的有机溶剂中浸泡1~3 min,在聚四氟乙烯溶液、有机硅高温树脂和水的体积比为(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吴剑波[7](2019)在《空气过滤材料用聚烯烃原纤化纤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机械开纤法制备了空气过滤材料用聚烯烃原纤化纤维。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聚烯烃原纤化纤维最优的加工工艺:热拉伸温度为160℃、一次拉伸比为4、二次拉伸比为2、开纤比为3.0、针密度为75针/cm、热定型温度为220℃。后将原纤化纤维制成了性能良好的高效低阻空气过滤材料,其可应用于个人呼吸防护、空气过滤器、真空吸尘器、汽车空气净化、室内空气净化等诸多领域。(本文来源于《山东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张楠[8](2019)在《聚酰亚胺纤维纸基高温烟气过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从2013年“雾霾”二字首次成为年度热词到2017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亲自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雾霾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我们知道,引起雾霾的是空气中高浓度的微细颗粒物(PMs)。来自工业污染、煤炭燃烧、生物质燃烧、交通和垃圾焚烧的PMs通常都具有很高的温度。因此,研究开发出过滤性能优异的高温烟气过滤材料,直接将PMs从高温源中去除是解决和有效控制PMs污染和减少空气污染的一个关键措施。通过现代湿法造纸技术成形的纸基滤纸,因其独特的叁维立体网状结构,是制备过滤材料的理想方法。因此,本课题选用耐高温性能优异的聚酰亚胺纤维(PI)为原料,采用湿法造纸技术探究了聚酰亚胺纤维纸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烟气过滤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探究了纸基滤料纤维原料的配比及纸张后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单从过滤性能来看,PI纤维和芳纶沉析纤维配抄的纸基材料性能最优。随着沉析纤维比例的减小,原纸的过滤效率从99.19%降低到55.19%,压力降从305 Pa降低到44.5 Pa,质量因子从0.0158 Pa~(-1)增大到0.01804 Pa~(-1);冷压光和热压处理不适用于制备纸基过滤材料,因为无论冷压光还是热压处理,均能显着提高纸基材料的过滤效率(均在98%以上),但过滤压力降也随之急剧增大,甚至超过仪器测试范围(1000 Pa),从而导致纸基滤料较低的质量因子。因此,综合考虑滤料的力学性能和过滤性能,当PI纤维和沉析纤维的比例为7:3时,纸基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此时,其质量因子为0.01712 Pa~(-1)、过滤效率为58.95%、压力降为52 Pa。此时其拉伸强度为2.325MPa,断裂伸长率为3.189%。其次,为了获得过滤性能更加优异的纸基滤料,引入了预合成的金属框架化合物MIL-101(Cr),探究了MIL-101(Cr)的添加量与纸基滤料过滤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以溶剂热法合成的金属框架化合物MIL-101(Cr)呈墨绿色粉末,在扫描电镜下呈规则的正八面体结构,具有完善的结晶结构,很大的比表面积(可达3024 m~2/g)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Td=380 ~oC)。以现代湿法造纸技术制备MIL-101(Cr)/PI纤维纸基复合滤料,该复合材料对高温烟气具有优异的过滤性能。在室温下,当MIL-101(Cr)添加量为60%和70%时,过滤效率分别为99.03%和99.49%,压力降分别为70.5 Pa和87.5Pa,相对于原滤料变化不大,质量因子最高为0.0657 Pa~(-1),相对于原纸增长了283.76%;在260 ~oC下,复合材料质量因子明显提高,最大为0.1402Pa~(-1),相对于原纸增长了558.22%。最后,为了改善MIL-101(Cr)在纸基滤料中的难分散、低留着问题,采用多巴胺预先浸渍涂覆PI纤维,以2β-环糊精/十六烷基叁甲基溴铵(2β-CD/CTAB)为自组装剂,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将溶剂热法预合成的金属框架化合物NH_2-MIL-101(Cr)组装到多巴胺活化的PI纤维表面,制备了PI@PDA@MOF纤维纸基滤料。过滤结果表明,利用NH_2-MIL-101(Cr)纳米晶体修饰后的PI纤维制备的纸基过滤材料对高温烟气具有优异的过滤性能。常温下,PI@PDA@MOF纤维纸基滤料对PM0.3的过滤效率达到了97.77%(相对于原始纸基滤料提高了65.87%),压力降为73 Pa,质量因子达到0.0521 Pa~(-1)(比原纸基滤料提高了204.68%);在260 ~oC的高温下,PI@PDA@MOF纤维纸基滤料对PM0.3的过滤效率为93.05±1.27%,同时表现出较低的压降57.5 Pa以及较高的质量因子0.0464 Pa~(-1);相对于原始的纸基滤料,PI@PDA@MOF纤维纸基滤料对PMs则表现出更为广泛的粒径捕捉效率,即对PM10-0.3均有较高的去除效率(95%以上)。(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9](2019)在《“高性能纤维过滤材料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华大学共同承担的"高性能纤维过滤材料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鉴定会去年年底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鉴定委员会由天津工业大学教授肖长发、东北大学教授柳静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桂梅、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员郭玉海、江南大学教授邓炳耀、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崔宁、南京际华(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芳颖,任倩,黄政,郝铭,田文军[10](2019)在《水溶性聚合物PVA纳米纤维基PM_(2.5)过滤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水溶性聚合物PVA纳米纤维基PM_(2.5)过滤材料,基于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究最佳纺丝工艺,测试其抗水解性能、红外光谱、孔径分布及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纺丝工艺为纺丝液质量分数10%、纺丝电压30 kV、喂液速率1.0 mL/h,所得纳米纤维形貌最佳,纤维平均直径为116.99 nm、纤维直径CV值为15.09%。抗水解性能及红外光谱测试表明,与GA交联后再进行热处理能有效改善PVA的水解性。孔径分布及过滤性能测试表明,水溶性聚合物PVA纳米纤维基PM_(2.5)过滤材料是优秀的空气过滤材料,由PP纺黏布、水溶性聚合物PVA纳米纤维基PM_(2.5)过滤材料、PP纺黏布组合形成的复合过滤材料,对直径在0.3μm及以上的颗粒的过滤效率超过99%且过滤阻力仅为90 Pa,完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本文来源于《产业用纺织品》期刊2019年01期)

纤维过滤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布号:CN107376509B公布日:2019.08.13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凯富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明人:李树凯;摘要:本专利适用于除尘过滤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氟硅氧超细改性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纤维韧性较差、耐温性、耐磨耐折性,以及对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纤维过滤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兰振,徐桂龙,曾靖山,梁云.PET纤维截面形状对液体过滤材料过滤性能的影响[J].中国造纸.2019

[2]..氟硅氧超细改性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J].玻璃纤维.2019

[3]..氟硅氧超细改性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J].玻璃纤维.2019

[4].孙召霞.碳烟颗粒对纳米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容尘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王鹏.PSU基驻极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车载空气净化器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9

[6]..一种复合纤维高温过滤材料制造方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9

[7].吴剑波.空气过滤材料用聚烯烃原纤化纤维的研究[J].山东纺织科技.2019

[8].张楠.聚酰亚胺纤维纸基高温烟气过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9]..“高性能纤维过滤材料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J].纺织科学研究.2019

[10].李芳颖,任倩,黄政,郝铭,田文军.水溶性聚合物PVA纳米纤维基PM_(2.5)过滤材料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19

论文知识图

纳米纤维应用在创伤面的示意图孔径分布图和接触角图(a)PP熔喷无纺布...图(a)PP熔喷无纺布;(b)纳米~#...不同质量分数TiO2(1wt.%,3wt.%,5w...纳米纤维过滤材料过滤测试前和...(a)过滤效率,(b)压降,(c)PVA-co-P...

标签:;  ;  ;  ;  ;  ;  ;  

纤维过滤材料论文_李兰振,徐桂龙,曾靖山,梁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