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坤河北省隆尧县实验中学055350
现在中学生物课的课改生机勃发、众彩纷呈,取得了可人的成果。而笔者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生物课改的“主渠道”,下面,笔者结合课改实践来谈谈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初步尝试。
一、强化三种意识,优化课堂环境
1.明确目标,树立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许多新的教学现念和教学方法出现,使一些教师一时不知所措,迷失了教学目标。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而补充了一些与教学目标不相干的东西,课堂看似很热闹,实则假象丛生,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其实,不管怎么改革,教师要上好课必须明确课堂上要教什么,教学目标设计要准确。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在导学上下工夫,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改变传统的“是不是”、“对不对”的满堂问;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3.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自主意识主要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题教师以前讲过,可是学生考试时还是不会做。其实道理很简单,答案是教师“教”出来的,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得出的,不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很重要。
二、发展学生思维,优化问题设计
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还原成知识发现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乐于接受并能解答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1.重过程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考。例如,学习“食物保存”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下面的问题:①在夏天肉汤或其他食品放久了就会腐败,能否设计实验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②你设计的实验有说服力吗?怎样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③能否根据食物腐败的原因,设计几种保存食品的方案?显然,上面三个问题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属于重过程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因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
2.系统化的问题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系统化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整体把握,明确线索,使问题之间能够纵串横连、环环相扣。例如,学习“病毒”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下面的系列问题:①阅读书本,看看病毒的结构有何特点。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怎样进行生命活动的呢?③根据病毒的营养方式,想一想病毒对寄主有何危害。④根据寄主的种类,病毒可以分为哪几类?⑤能否利用病毒对其他生物的危害来为人类服务呢?
三、注重能力培养,优化训练目标
1.加强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归纳总结,能起到前后联系及融会贯通的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提出问题:“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①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②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③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④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
2.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出发,做出新的判断。推理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学习了中心法则以后,遇到与红细胞有关的习题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会联想到:既然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信使RNA就不能形成,核糖体又怎么能翻译出蛋白质呢?血红蛋白从何而来呢?这些问题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思维,通过推理和教师点拨,学生便可得出相关的结论,同时由此学会推理,提高推理能力。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优化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主动学习,它能让学生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模拟科学研究,发表独到的见解,谋求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有关“工程菌”的知识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若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生产人的胰岛素,可以用什么生物来构造工程菌?若要生产人的糖蛋白,可以用相同的生物来构造工程菌吗?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同时也激起了学生高昂的研讨热情。在学生研讨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生产人的胰岛素一般用大肠杆菌来构造工程菌,利用发酵工程完成。但糖蛋白由于肽链上有共价结合的糖链,这些糖链须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完成,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此不能用大肠杆菌。至此学生的思维被引向深入,再通过讨论,师生、生生之间思维发生碰撞,结合生产实际学生会发现:用酵母菌可以实现生产糖蛋白的目的。这样的引申研究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目的性、全面性,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优化,我们的生物课堂会变得更具有活力、更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