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异性论文-程勇真

歧异性论文-程勇真

导读:本文包含了歧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美视角,朱光潜,京派文学,歧异性

歧异性论文文献综述

程勇真[1](2015)在《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其他京派作家在审美思想、审美眼光、审美批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从审美思想看,具体表现为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的不同;从审美眼光看,是通达的眼光与"乡下人"眼光的不同;从审美批评方面看,是逻辑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不同。从审美角度辨析和检视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复杂性的深刻认知,而且可以夯实中国现代美学的细部研究及基础研究。这一歧异性更能够突显朱光潜重"情趣"的直觉论美学及"人生艺术化"美学主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永钦[2](2013)在《美国重返亚太后闽台文化的歧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所在。近年来,美国调整亚太战略,加强对台湾意识形态渗透,且"文化台独"势力在台湾地区愈演愈烈,企图将文化体系的认同剥离上升到政治体系的认同剥离。闽台文化对台湾地区政治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即使两者存在歧异性,但是闽台之间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通过"叁大发扬"加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走向民族统一。(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梁工[3](2012)在《对抗与和谐: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说之家庭观念的歧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希腊神话的主干故事贯穿着父子相残、夫妻反目、兄弟阋墙的尖锐对抗和血腥冲突。相比之下,希伯来族长传说由一系列家庭生活场景连缀而成,始终以温馨和谐的氛围为基调,当可能导致悲剧的矛盾出现时,作者擅长运用多种方式予以化解,其间"父亲的祝福"成为调解家庭纠纷、重建和谐秩序的润滑油和安慰剂。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说在家庭观念方面的歧异性,进而考察二希文化在世界观、伦理观以及民族精神方面的不同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2年04期)

胡智益,蔡右任,林顺福[4](2007)在《利用DNA分子标志鉴别台湾茶树品种及评估种原之遗传歧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台湾茶树种原之遗传歧异性,本硏究由100条ISSR引子中筛选出12条可产生多型性条带明显的引子,这些引子共可产生67个的多型性条带罁恳环N原之分子标志数据进行UPGMA法分群分析结果,可将台湾133个茶树种原区分成六大群,包括油茶群、赤芽山茶群、野生茶树群、大叶变种与小叶变种混合群、大叶、小叶及大叶、小叶杂交种混合群及小叶变种群。而主成分向量分析的结果与利用群聚分析得到的亲缘关系树形图结果相符合。台湾茶树种原高比例的遗传歧异度是由台湾的野生茶树所贡献,部分重要栽培种间的相似性仍极高。为了探讨制茶过程对分子级品种鉴定之影响及DNA分子标志应用于成茶品种鉴定之可行性,本硏究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类,在制茶过程中对DNA质量之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杀菁过程严重造成成茶DNA的降解。利用各种类别成茶与新鲜茶叶(对照)所抽取之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反应,结果发现分子量小于1,000bp的ISSRDNA条带表现较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7年10期)

陆群[5](2003)在《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歧异性变化——以湘西腊尔山苗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湘西地处多元文化的碰撞地带 ,故其自身的文化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 ,苗族传统的“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原始宗教信仰发生了局部的歧异性变化 ,但苗族信仰的根本性质依然较为完整地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罗艺军[6](2000)在《文化的歧异性与电影诗学的民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希腊的摹仿论与中国传统的言志论,是两种在不同文化土壤上产生的美学体系。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东西方美学思潮发生了共时性的相互逆转,但并未泯灭艺术的民族性歧异。电影在东方民族文化传统中虽然找不到直接的谱系,但一旦传入,就会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而要占领本民族的电影市场,也不能不考虑民族的审美理想、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因此,总结中国电影艺术经验,逐步建立中国电影诗学体系,乃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21世纪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董中江[7](1997)在《成本与造船企业竞争力的思考——追求企业的竞争歧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中国船舶报》刊发了二十篇关于如何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效益的文章,它们或立足于成本的控制,或着眼于质量的保证;或强调管理,或注重品牌,读来让人受益匪浅。(本文来源于《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期刊1997年09期)

陈望衡[8](1990)在《简论伦理与审美的歧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与审美都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方式。伦理追求人生善的价值,审美追求人生美的价值。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都比较注重二者的联系的一面、统一的一面,这诚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不仔细、深入地研究它们区别的一面、对立的一面,则无法真正认识它们的联系和统一。本文试图就伦理与审美歧异的一面做些分析,就教于伦理学与美学的同行。(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1990年01期)

歧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所在。近年来,美国调整亚太战略,加强对台湾意识形态渗透,且"文化台独"势力在台湾地区愈演愈烈,企图将文化体系的认同剥离上升到政治体系的认同剥离。闽台文化对台湾地区政治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即使两者存在歧异性,但是闽台之间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通过"叁大发扬"加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走向民族统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歧异性论文参考文献

[1].程勇真.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张永钦.美国重返亚太后闽台文化的歧异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梁工.对抗与和谐: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说之家庭观念的歧异性[J].中国比较文学.2012

[4].胡智益,蔡右任,林顺福.利用DNA分子标志鉴别台湾茶树品种及评估种原之遗传歧异性[J].中国农学通报.2007

[5].陆群.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歧异性变化——以湘西腊尔山苗族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

[6].罗艺军.文化的歧异性与电影诗学的民族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

[7].董中江.成本与造船企业竞争力的思考——追求企业的竞争歧异性[J].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1997

[8].陈望衡.简论伦理与审美的歧异性[J].思想战线.1990

标签:;  ;  ;  ;  

歧异性论文-程勇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