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代食管术论文_刘华,张军,林称意,郭家龙,刘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肠代食管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管,结肠,手术,肿瘤,食管癌,淋巴结,切口。

结肠代食管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张军,林称意,郭家龙,刘涛[1](2018)在《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在食管癌疾病的应用。方法行结肠代食管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9例,行开胸结肠代食管术,B组51例,行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吻合口瘘、肠缺血坏死、肠梗阻、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结果 B组术后感染致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 02%(1/51),A组为16. 3%(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 9%(2/51)、肠缺血坏死发生率为0. 02%(1/51)、肠梗阻发生率为0. 02%(1/51),A组分别为12. 2%(6/49)、6. 12%(3/49)和4. 1%(2/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B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 7%(7/51),病死率为5. 9%(3/51),A组分别为40. 8%(20/49)和20. 4%(1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可降低手术总并发症率及病死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王灵燕[2](2017)在《高龄残胃食管癌患者结肠代食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为食管切除后使用管形胃重建食管~([1])。本研究对象均为高龄残胃食管癌接受结肠代食管手术治疗患者,残胃是指患者过往存在胃部手术史,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机体健康状态一般,手术风险较大,且高龄患者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围手术期生理应激反应,患者担忧手术结果产生术前焦虑表现。针对此种现状本研究中对高龄残胃食管癌(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梁章平,李新辉,田贵金,刘勇,刘瑞丽[3](2017)在《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结肠代食管术(e RC)后的患者的生活质量(Qo L)展开研究。改进临床结肠食管术后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16年10月共20例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进行术后的生活质量的研究。结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以及影响因子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得分多少衡量生存质量的完好程度。结论随着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e RC的Qo L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e RC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评定将以其优良效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21期)

李媛,周旋,张琳[4](2016)在《颈、胸、腹叁切口结肠代食管手术患者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颈、胸、腹叁切口结肠代食管手术患者42例术前进行有效沟通及充分的营养支持、肠道准备、呼吸功能锻炼;术后跟医查房,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对患者呼吸系统和消化功能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有效地巩固了手术效果,术后总体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谢颂平,康敢军,江文阳,毛志福,黄杰[5](2016)在《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应用10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分析108例结肠代食管术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于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108例行结肠代食管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81例、女27例,年龄34.3(2~71)岁。选用左结肠动脉作为供血血管,通过胸骨后通道上提至颈部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5.7%(17/108),死亡率0%。其中颈段食管-结肠吻合口瘘7例,喉返神经损伤并声音嘶哑8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结肠-结肠吻合口瘘1例,腹壁切口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术后随访1年,获得随访者97例,占91.5%,全部生存,患者的进食量和体重均有所增加。结论结肠是治疗食管疾病需行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替代器官。(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黄杰[6](2016)在《结肠代食管术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结肠代食管术(esophageal replacement with colon,ERC)被誉为食管外科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通常也是胸外科消化道重建方式中的最后选择。ERC的手术操作复杂,其术后近期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一直是阻碍ERC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ERC逐渐减少,甚至在很多医院,年轻胸外科医生未曾见过该手术。近年来,由于动物实验研究、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手术技术的改进,ERC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因此,对ERC有必要进行再认识。(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李丽萍,陈玉霞[7](2016)在《老年患者行结肠代食管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结肠长度充足,黏膜相容性好,血运及物理强度等特点,结肠代食管术成为食管癌根治术的一种选择术式~([1])。老年人机体组织器官衰退,应激能力差,而该手术操作复杂、术中污染较重,容易发生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2011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科对11例食管癌患(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陆超敬,陈和忠,杨立信[8](2016)在《结肠代食管术20例临床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段食管切除术后最常使用胃来代替食管重建消化道,但当胃不可以使用时,结肠通常是作为食管替代物的最好选择。结肠代食管术(esophageal replacement with colon,ERC)解决了因胃不能再使用而需要行上消化道重建的问题。由于ERC吻合口为3个或以上,且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1]),因此未被医学界广泛接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3年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行ERC的20例患者资料,以探讨ERC的手术操作技巧和经验。(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华荣,茅腾,赵珩,方文涛,陈文虎[9](2015)在《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术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的治疗结果。方法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1985年6月至2015年6月30年间行食管手术的患者资料,选取其中107例结肠代食管手术患者,分析手术指证、手术方式选择和早期治疗结果。结果全组男性占75.5%(81/107),恶性肿瘤占58.9%(63/107),食管化学伤占28.9%(31/107)。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顺蠕动是最主要的间置结肠选择,占79.4%(85/107),胸骨后路径占91.6%(98/107)。颈部吻合占95.4%(102/107),术后住院时间(32±22)d(13~121d)。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9.6%(21/107),狭窄发生率为8.4%(9/107),移植结肠坏死率为1.9%(2/107),住院病死率为0.9%(1/107)。既往胃手术史、糖尿病是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结肠代食管是复杂食管重建的必要手段,其近期病死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宁玉林[10](2015)在《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良性狭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08年12月—2013年1月进行结肠代食管术的5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后的死亡率情况以及随访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平均为(190.76±19.87)min;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31%(9例),手术后的死亡率为9.62%(5例);对患者随访1~2年,依据Pompeo的生存质量分级进行评估,其中1级者有23例,2级者有18例,3级者有6例,没有4级的病例。结论结肠代食管术后在对患者随访的过程中,多数患者满意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患食管良性狭窄的患者,肠代食管术是保证其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5年19期)

结肠代食管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为食管切除后使用管形胃重建食管~([1])。本研究对象均为高龄残胃食管癌接受结肠代食管手术治疗患者,残胃是指患者过往存在胃部手术史,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机体健康状态一般,手术风险较大,且高龄患者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围手术期生理应激反应,患者担忧手术结果产生术前焦虑表现。针对此种现状本研究中对高龄残胃食管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肠代食管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张军,林称意,郭家龙,刘涛.胸腔镜辅助下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8

[2].王灵燕.高龄残胃食管癌患者结肠代食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

[3].梁章平,李新辉,田贵金,刘勇,刘瑞丽.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4].李媛,周旋,张琳.颈、胸、腹叁切口结肠代食管手术患者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

[5].谢颂平,康敢军,江文阳,毛志福,黄杰.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应用108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

[6].黄杰.结肠代食管术的再认识[J].临床外科杂志.2016

[7].李丽萍,陈玉霞.老年患者行结肠代食管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16

[8].陆超敬,陈和忠,杨立信.结肠代食管术20例临床经验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

[9].华荣,茅腾,赵珩,方文涛,陈文虎.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术疗效分析[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5

[10].宁玉林.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良性狭窄[J].中外医疗.2015

论文知识图

食管长瓣覆盖短瓣后缝合固定其他常见手...3 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之二2 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之一3 胸骨后结肠代食管术后钡餐造影9食管瘦口旷置Fig.9Esop...改良后的Double tract法(增加H is角和...

标签:;  ;  ;  ;  ;  ;  ;  

结肠代食管术论文_刘华,张军,林称意,郭家龙,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