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硫论文_刘斌,陈卫锋,高爽,方启春,毛玉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素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元素,黄铁矿,馏分,质体,粒径,转炉,硫酸盐。

元素硫论文文献综述

刘斌,陈卫锋,高爽,方启春,毛玉锋[1](2019)在《相山铀矿田黄铁矿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山铀矿田位于江西省境内的相山火山盆地中,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文章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MC-ICP-MS)技术对矿田内几个典型铀矿床(居隆庵、河元背和沙洲矿床)中矿前期热液蚀变阶段形成的黄铁矿分别进行了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田内铀矿床中黄铁矿的Co/Ni比值主要介于2.00~6.00,支持其为热液成因。黄铁矿的δ34S值总体变化于+0.1‰~+16.2‰,但西部与北部铀矿床之间黄铁矿δ34S值存在显着差异:西部铀矿床(居隆庵、河元背)中黄铁矿δ34S值为+0.1‰~+8.4‰,介于矿田内新元古代基底变质沉积岩δ34S值(+7.9‰~+9.4‰)与壳源岩浆δ34S值(-5.0‰~+5.0‰)之间,暗示S可能来自基底变质沉积岩硫与围岩(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中硫化物的硫的混合;北部沙洲铀矿床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为+7.5‰~+16.2‰,与蒸发硫酸盐δ34S值相接近,表明硫的来源可能主要与矿田西北侧红盆内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TSR)相关,围岩(花岗斑岩)中的Fe2+在还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热化学还原产生的H2S与围岩中的Fe2+进一步结合形成黄铁矿。铀成矿期含铀热液中的六价U(Ⅵ)与铀成矿前期形成的上述黄铁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铀沉淀成矿。(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范舟,王子瑜,刘建仪,黄泰愚,赵星[2](2019)在《元素硫对G3合金在H_2S+CO_2饱和氯化物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化学显微镜(SEC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镍基合金G3在室温(25℃)和高温(90℃)含H_2S、CO_2,Cl~-的介质环境中各种硫状态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腐蚀变得更加严重,镍基合金G3表面出现轻微的点蚀;阳极极化曲线在室温下具有钝化区,而在90℃的温度下出现活性溶解区,钝化现象消失。物相分析表明,在镍基合金G3上形成的钝化膜主要由Ni、Cr及Fe的氧化物组成,由于S~(2-)侵入薄膜,导致钝化膜溶解,腐蚀产物由NiS、FeS_2组成。G3合金在含硫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减弱,与沉积硫、析出硫相比较,悬浮硫状态下,镍基合金G3表面钝化膜最致密,腐蚀最轻微。研究表明,硫是强氧化剂,其存在导致严重的局部腐蚀,元素硫的状态是影响腐蚀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生长速率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合金腐蚀速率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周佳[3](2019)在《人体中的元素——硫》一文中研究指出1.纯硫是黄色的晶体,又叫硫磺,在自然界中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2.对所有生物而言,硫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广泛地被用在火药、润滑剂、杀虫剂和抗真菌剂中。3.在蛋白质中,多肽之间的二硫键是蛋白质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细菌在一些类似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使用硫化氢作为电子供体。4.植物以硫酸盐的形式吸收硫。硫是铁硫蛋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硫也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期刊2019年09期)

王敏,包燕平,罗登,曾凡政,蒋凌枫[4](2019)在《矿石中有害元素硫在转炉冶炼过程的迁移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SEM/EDS)、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Factsage热力学软件、高温热态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矿石A中含硫物相在炼钢条件下的迁移行为,为矿石在转炉冶炼过程合理的利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高硫矿石A中硫元素以BaSO_4形式存在,尺寸可达到数百微米,形状多不规则;在高温条件下,以BaSO_4形式存在的硫元素转变为单质硫进入钢中而导致钢液增硫;无渣条件下,矿石的加入量每增加10 kg/t钢,钢液增硫90×10~(-6);转炉吹炼过程中采用矿石A作为冷却剂和造渣辅料时,合理的加入量应控制在吨钢15 kg以下,当矿石加入量超过吨钢15 kg时,钢液终点硫含量增加趋势明显加快。(本文来源于《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聂俊,刘忠培[5](2018)在《中微量元素硫肥在杂交油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肥不同用量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硫肥能够明显地增加油菜籽产量,增幅为9.08%,其硫肥最佳适宜用量区2kg/667m2比无硫肥区增幅9.08%,增产略高于施硫肥4kg/667m2,进一步掌握了硫肥在杂交油菜上的最佳适宜用量。(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毛汀[6](2017)在《高含硫气田元素硫腐蚀及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含硫气田开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元素硫的沉积,元素硫除了可能堵塞采输系统管道,影响正常生产外,还会导致采输系统和井下的严重腐蚀,尤其是在垢沉积物中含有元素硫的情况下。元素硫的存在将极大的造成高含硫气田集输管线局部腐蚀,给气田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文重点研究了元素硫存在下对材料的腐蚀影响,考察了元素硫垢物组成、结构等因素以及环境参数对材质的电化学腐蚀影响,明确元素硫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首次开展了元素硫存在下碳钢的应力腐蚀开裂研究。通过对元素硫腐蚀情况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开展了元素硫存在条件下的碳钢极化和阻抗测试试验,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元素硫加速碳钢腐蚀过程,碳钢的腐蚀程度由元素硫与试样的接触程度和堆积形式决定。2、开展了元素硫存在条件下的碳钢失重腐蚀测试,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腐蚀产物膜的结果、组成及形成过程,明确了元素硫腐蚀的影响因素及腐蚀机理。3、开展了元素硫存在条件下碳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元素硫存在条件下,碳钢SSC敏感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开展了缓蚀剂在元素硫存在条件下碳钢腐蚀性能影响研究:发现在元素硫存在条件下,加入缓蚀剂可减缓碳钢腐蚀速率,但不能抑制碳钢点蚀的发生。因此对于有可能出现元素硫沉积的气井需要加大局部腐蚀监测力度,同时建议从材料学角度开展元素硫腐蚀控制技术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评价方法,弄清元素硫沉积量、沉积方式及腐蚀垢物的组成,为元素硫沉积工况下的材质选择、缓蚀剂应用和腐蚀监测及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缓蚀剂对元素硫存在条件下腐蚀的保护效果,从而筛选出合适的缓蚀剂,形成了元素硫存在条件下的缓蚀剂防腐技术。(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唐登济[7](2017)在《高含硫气藏元素硫颗粒运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含硫气藏在世界分布广泛,在气井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发生相变,气体中析出单质硫,当单质硫不能被气体携带走时,就会产生硫沉积现象,堵塞孔喉,伤害地层,严重影响高含硫气井产能。目前关于硫沉积机理研究主要采用宏观实验和理论手段,对元素硫颗粒的微观运移沉积机理认识不清,有必要采用微观尺度研究方法。因此,从微观角度利用气固耦合方法模拟研究元素硫颗粒微观运移沉积机理,重点考虑元素硫颗粒运移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曳力、浮力以及硫颗粒碰撞聚团过程中受到的粘结力,分析硫颗粒的析出方式,探究不同流速、粒径、孔喉条件下元素硫颗粒微观运移沉积规律。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相关认识:(1)应用扫描电镜观测析出的硫颗粒微观形态,其粒径分布主要在0-2μm之间,类比冰晶的分布规律,认为硫颗粒粒径在地层中服从Log-Normal分布;应用扫描电镜和压汞法实验手段,研究了高含硫气藏岩心孔喉分布特征,孔隙半径大小主要分布在1~20μm,平均中值半径16μm。(2)在经典的Hertz-Mindlin(no-slip)模型基础上,建立考虑粘结力的接触模型来描述元素硫颗粒的结晶、团聚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元素硫颗粒之间粘结数量随时间增大而增加,元素硫颗粒平均粒粒径会增大,其分布曲线的概率密度函数峰值会变小。(3)单个硫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主要受重力、浮力、曳力控制,低气流速度条件下,硫颗粒的沉积主要为重力沉积和碰撞沉积;高速条件下,硫颗粒的运移主要受到流体曳力控制,随气流流出多孔介质而不产生沉积。(4)元素硫颗粒运移沉积规律:对于同一粒径的硫颗粒而言,其沉积率随着气流进口速度增大而减小;对于同一气流进口速度而言,其沉积率随着颗粒直径增大而增大,因为较小粒径硫颗粒基本处于悬浮状态,沉积率一般都很小,而大粒径硫颗粒受重力作用影响比较大,更易发生沉积现象。还发现颗粒直径对沉积率影响的程度大于气流进口速度对沉积率影响的程度。(5)模拟研究不同多孔介质物理模型发现,相同条件下,单孔双喉的沉积率大于单孔孔叁喉;双孔叁喉中,前一个孔隙比后一个孔隙沉积多;复杂多孔介质沉积率最大;沉积元素硫颗粒的运移渗流通道越曲折复杂,其元素硫颗粒在运移过程其沉积率会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马生明,朱立新,苏磊,汤丽玲,刘艳鹏[8](2016)在《矿化剂元素硫(S)与成矿》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化剂元素硫(S)是绝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矿物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其对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作用不言而喻。在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关S的研究多集中在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方面,而关于地质体中S初始富集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活动特性对成矿的控制却少有涉及。本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在40多个矿床上对矿化剂元素S与成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热液成因矿床均产出在富S地质体中,地质体中S的富集与赋矿围岩同期形成,而且伴生有成矿元素的富集,构成初始矿源,奠定成矿物质基础。热液活动期间,初始矿源中矿化剂元素S及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控制成矿的直接因素。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研究结果证实,试验区灰岩中S的富集与灰岩同期形成,同时伴生有Pb、Zn、Ag、Cu等富集,构成矿源层。后期热液作用主导矿源层中S与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成矿的必要条件,矿源层的沉积环境具有其特殊性。此项研究成果对矿床形成机制研究和矿床地球化学勘查均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丁亚塞[9](2016)在《高含硫环境下管材的元素硫腐蚀规律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素硫腐蚀是油气田开发中最严重的腐蚀之一,特别是高温(≥80℃)时,元素硫发生水解,产生了吸附性极强的H_2S、HS~-和S~(2-),从而对材料产生严重的腐蚀。本文在高温高压高含硫的环境下,采用挂片浸泡试验,SEM、EDS研究了元素硫的主要腐蚀机理,探讨了温度、Cl~-浓度、CO_2分压及H_2S分压对P110钢元素硫腐蚀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P110钢在含硫介质中均匀腐蚀速率急剧增加。温度较低时,腐蚀产物主要为Fe_(1-X)S与CaCO_3。温度升高到150℃,元素硫的水解加剧,此时的腐蚀产物主要有Fe_(1-X)S组成。温度升高到180℃时,反应迅速加快,生成的Fe_(1-X)S增多。随着Cl~-浓度的增加,P110的腐蚀速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当Cl~-浓度极低时,腐蚀产物主要由Fe_(1-X)S组成。当Cl~-浓度升高到10g/L时,溶解在溶液中的CO_2降低,材料表面开始有碳酸盐沉积,增加了Fe_(1-X)S的致密度,减缓腐蚀。当Cl~-浓度为50g/L时,腐蚀速率进一步增大,此时生成的碳酸盐的腐蚀产物减少,产物膜疏松多孔,腐蚀加剧。当Cl~-浓度升高到100g/L时,碳酸盐占比升高,腐蚀产物膜更加致密,腐蚀速率降低。随着CO_2分压的增大,P110钢元素硫的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CO_2分压为1MPa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值。当CO_2分压较低时,腐蚀产物膜主要组成成分为Fe_(1-X)S及(Ca,Fe)CO_3;当分压为1MPa时,此时的腐蚀产物主要由Fe_(1-X)S组成。当CO_2分压继续增大时,腐蚀产物膜中的主要成分为Fe_(1-X)S,还有部分的(Ca,Fe)CO_3。随着H_2S分压的增大,P110钢元素硫的腐蚀速率不断增大。当H_2S分压为0.5MPa,腐蚀产物膜主要组成成分为Fe_(1-X)S,且有部分的碳酸盐;当H_2S分压为1MPa和1.5MPa时,此时的腐蚀产物主要由Fe_(1-X)S组成。(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6-06-12)

朱新宇,王小伟[10](2016)在《电分析化学技术在元素硫检测中的应用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电位滴定法、经典极谱法、示波极谱法、伏安极谱法等电分析化学技术在测定原油及馏分油元素硫含量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6年03期)

元素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电化学显微镜(SEC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镍基合金G3在室温(25℃)和高温(90℃)含H_2S、CO_2,Cl~-的介质环境中各种硫状态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腐蚀变得更加严重,镍基合金G3表面出现轻微的点蚀;阳极极化曲线在室温下具有钝化区,而在90℃的温度下出现活性溶解区,钝化现象消失。物相分析表明,在镍基合金G3上形成的钝化膜主要由Ni、Cr及Fe的氧化物组成,由于S~(2-)侵入薄膜,导致钝化膜溶解,腐蚀产物由NiS、FeS_2组成。G3合金在含硫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减弱,与沉积硫、析出硫相比较,悬浮硫状态下,镍基合金G3表面钝化膜最致密,腐蚀最轻微。研究表明,硫是强氧化剂,其存在导致严重的局部腐蚀,元素硫的状态是影响腐蚀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生长速率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合金腐蚀速率的关键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素硫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斌,陈卫锋,高爽,方启春,毛玉锋.相山铀矿田黄铁矿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9

[2].范舟,王子瑜,刘建仪,黄泰愚,赵星.元素硫对G3合金在H_2S+CO_2饱和氯化物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周佳.人体中的元素——硫[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9

[4].王敏,包燕平,罗登,曾凡政,蒋凌枫.矿石中有害元素硫在转炉冶炼过程的迁移行为[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9

[5].聂俊,刘忠培.中微量元素硫肥在杂交油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J].农业与技术.2018

[6].毛汀.高含硫气田元素硫腐蚀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7].唐登济.高含硫气藏元素硫颗粒运移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8].马生明,朱立新,苏磊,汤丽玲,刘艳鹏.矿化剂元素硫(S)与成矿[J].地质学报.2016

[9].丁亚塞.高含硫环境下管材的元素硫腐蚀规律与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

[10].朱新宇,王小伟.电分析化学技术在元素硫检测中的应用和发展[J].分析仪器.2016

论文知识图

检测硫元素结果一5在只有元素硫存在的浸出体系中...大南湖东区下含煤段(C1煤组)浮煤挥...生屑灰岩段顶部含膏粉晶含灰白云岩中...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双助催化剂元件抗硫性能对比

标签:;  ;  ;  ;  ;  ;  ;  

元素硫论文_刘斌,陈卫锋,高爽,方启春,毛玉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