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荞麦论文_李思萱,宗丽娜,张家瑜,杨涛,杨宝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甜荞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荞麦,农艺,性状,活性,通辽,密度,花色素。

甜荞麦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萱,宗丽娜,张家瑜,杨涛,杨宝嘉[1](2019)在《甜荞麦中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甜荞麦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例如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元素、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膳食纤维等多种物质的性质和提取方法,总结了其具有的降血糖和降血脂、抗氧化、镇痛消炎等功效,为甜苦荞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粮食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竺鉴博,李朝阳,贾鹏禹,李良玉[2](2019)在《甜荞麦壳的脂肪酸及醇溶物组成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甜荞麦壳为研究对象,采用质谱分析方法对甜荞麦壳的脂肪酸及醇溶物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甜荞麦壳中含有10种主要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0.34%;其醇溶物中主要含有5种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D-吡喃葡萄糖苷或山奈酚3-O-D-半乳糖苷C_(21)H_(20)O_(11)、芦丁C_(27)H_(30)O_(16)、山奈酚3-芸香苷C_(27)H_(30)O_(15)、金丝桃苷C_(21)H_(20)O_(12)、山奈酚C_(15)H_(10)O_6,均为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甜荞麦壳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王平平,杨芙莲[3](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甜荞麦超微粉煎饼的工艺配方》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荞麦粉:小麦粉、加水量、加蛋量、加盐量的范围。以感官作为评定标准,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甜荞麦超微粉煎饼的配方。结果显示,甜荞麦超微粉煎饼的最佳配方:荞麦粉:小麦粉为7∶3、加水量160%、加蛋量和加盐量分别占总重量的16.0%和1.1%,制得的煎饼品质最优,不仅口感柔软细腻,具有独特的荞麦香味,而且营养价值丰富。(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杨芙莲,王平平,王艳莉[4](2018)在《超微粉碎对甜荞麦全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超微粉碎对甜荞麦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粒度分布、持水力、持油力、溶解力、糊化特性等性质的分析,比较经不同频率的超微粉碎的荞麦全粉的理化性质的差别。结果显示,甜荞麦经超微粉碎后,其粒径逐渐减小,持水力、持油力以及溶解力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甜荞麦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均有一定的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频率增加荞麦粉颗粒在减小。(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温志英,刘晶,江柳[5](2015)在《甜荞麦壳原花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设计,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水浴温度对微波辅助提取甜荞麦壳原花色素的影响,并对甜荞麦壳原花色素微波提取工艺影响因素的显着性进行考察,其中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微波功率对甜荞麦壳原花色素得率具有显着影响(P<0.05)。在此基础上设计叁因素叁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甜荞麦壳原花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甜荞麦壳原花色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30 g/m L,乙醇体积分数35%,水浴温度70℃,微波功率280 W,微波提取时间28 s,在此条件下甜荞麦壳原花色素得率为2.21%。(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12期)

姜述君,黄丹丹,刘朝,戴凌燕,于文莹[6](2015)在《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甜荞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播种期和密度对荞麦产量性能的影响,选用甜荞麦品种吉乌1号,设计了5个播种期,分别为5月5日、5月25日、6月14日、7月4日和7月24日以及叁个播种密度,即36、45和54万株·hm-2。测定了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植株鲜重和干重、株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显着影响甜荞麦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吉乌1号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4万株·hm-2,适宜种植播期在6月14日~7月4日。(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姜涛,李玮[7](2015)在《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甜荞麦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种植密度(B1:45万/hm2、B2:75万/hm2、B3:105万/hm2、B4:135万/hm2)和播期(A1:7月28日、A2:8月7日、A3:8月27日)2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的影响不显着,而不同播期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有较大影响。其中,8月27日(A3)播种的生育期比7月28日(A1)、8月7日(A2)播种的生育期长10天左右,株高比A1、A2平均矮9 cm和12 cm,主茎节数相应减少3.8节和2.7节,差异达到显着水平,但对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着。不同的播期、密度对甜荞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其中,产量最高的为A1B4处理,其产量为3997.55 kg/hm2,比产量最低的A2B1处理增产134.25%;A1B3、A1B4、A2B4处理的产量分别为3970.25、3997.55、3970.20 kg/hm2,是本试验中较高的产量,可见,105万/hm2~135万/hm2的播种密度和适当提早播期(7月底到8月上旬)能获得较高荞麦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30期)

张春华,呼瑞梅[8](2015)在《甜荞麦良种生产技术规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荞麦也叫荞麦,属蓼科一年生异花授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作物,其种植投入少,病虫害少,无公害,属低糖、健康食品,是粮食作物中唯一具有"药食同补"特性的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品质和较高的治病和保健价值,被视为益寿食物、保健佳品,是集营养、保健、医药、饲料、蜜源于一身,被誉为2l世纪新的优质功能性绿色食品资源,已成为全球主要食物和保健食品来源,有"消炎粮食"的美称,被誉为"杂粮之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母养秀,陈彩锦,杜燕萍,穆兰海,常克勤[9](2015)在《宁南山区不同甜荞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不同单位提供的8个甜荞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宁南山区对8个甜荞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定96-1产量稳定,较对照(宁荞1号)产量高,且与对照差异显着。其中定96-1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粗纤维含量均较对照高,且总黄酮与DCI含量与对照无差异。综上所述,定96-1的产量高,品质好,可在宁南山区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6期)

王世霞,刘珊,李笑蕊,刘叁才,幺杨[10](2015)在《甜荞麦与苦荞麦的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甜荞和苦荞籽粒部分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以7种苦荞和6种甜荞籽粒为原料,分别测定其中基本组分水分和灰分;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淀粉、蛋白质以及功能组分黄酮、多酚和芦丁的含量。结果:甜荞中的水分含量要显着高于苦荞(p<0.05),而灰分含量则低于苦荞。甜荞和苦荞淀粉、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布丰富,但两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苦荞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分别是125.33 mg/g和107.24 mg/g,分别是甜荞的15.23倍和2.68倍。苦荞还含有丰富的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和山奈酚等功能活性物质。甜荞中的低聚糖含量,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均显着高于苦荞(p<0.05)。结论:甜荞和苦荞的氨基酸、脂肪酸、淀粉等营养组分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但功能性组分黄酮、多酚和功能性低聚糖等含量方面,两者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21期)

甜荞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以甜荞麦壳为研究对象,采用质谱分析方法对甜荞麦壳的脂肪酸及醇溶物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甜荞麦壳中含有10种主要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0.34%;其醇溶物中主要含有5种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D-吡喃葡萄糖苷或山奈酚3-O-D-半乳糖苷C_(21)H_(20)O_(11)、芦丁C_(27)H_(30)O_(16)、山奈酚3-芸香苷C_(27)H_(30)O_(15)、金丝桃苷C_(21)H_(20)O_(12)、山奈酚C_(15)H_(10)O_6,均为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甜荞麦壳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荞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思萱,宗丽娜,张家瑜,杨涛,杨宝嘉.甜荞麦中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研究进展[J].粮食加工.2019

[2].竺鉴博,李朝阳,贾鹏禹,李良玉.甜荞麦壳的脂肪酸及醇溶物组成成分分析[J].饲料研究.2019

[3].王平平,杨芙莲.响应面法优化甜荞麦超微粉煎饼的工艺配方[J].粮油食品科技.2018

[4].杨芙莲,王平平,王艳莉.超微粉碎对甜荞麦全粉理化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8

[5].温志英,刘晶,江柳.甜荞麦壳原花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

[6].姜述君,黄丹丹,刘朝,戴凌燕,于文莹.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甜荞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

[7].姜涛,李玮.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

[8].张春华,呼瑞梅.甜荞麦良种生产技术规程[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

[9].母养秀,陈彩锦,杜燕萍,穆兰海,常克勤.宁南山区不同甜荞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

[10].王世霞,刘珊,李笑蕊,刘叁才,幺杨.甜荞麦与苦荞麦的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对比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5

论文知识图

甜荞麦麸皮IDF扫描电镜图甜荞麦芽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曲...甜荞麦壳油脂脂肪酸的气质分析结...不同发酵时间对荞麦甜醅温度扫描的影...;B:甜荞麦籽粒乙醇提取物与 DPP...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的响应曲面图

标签:;  ;  ;  ;  ;  ;  ;  

甜荞麦论文_李思萱,宗丽娜,张家瑜,杨涛,杨宝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