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位点论文_覃辉艳,陈华凤,王芳,杨慧,李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化位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化,位点,标记,近交系,小鼠,线粒体,地鼠。

生化位点论文文献综述

覃辉艳,陈华凤,王芳,杨慧,李彬[1](2019)在《微卫星与生化位点法对BALB/c小鼠遗传检测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BALB/c小鼠的遗传质量,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生化标记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为建立微卫星DNA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BALB/c小鼠进行遗传质量检测,同时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生化标记法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各样品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DNA片段大小相同,没有新的等位基因出现;生化标记检测结果亦显示Akp1等14个生化标记基因均为纯合,个体间生化标记表型均一致,根据国家标准符合品系特征。微卫星DNA标记检测结果与生化标记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微卫星DNA标记可准确可靠、方便快捷地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本研究所选的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可用于BALB/c小鼠遗传质量监测。(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梁敏,蒋萍萍,张超凡,周铁丽,管敏鑫[2](2016)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线粒体继发位点14502T>C的生化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线粒体继发突变位点14502T>C对原发位点的协同作用。方法:对携带m.14502T>C突变的LHON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同时对单独携带m.14502T>C突变的患者,单独携带m.11778G>A突变的患者,同时携带m.14502T>C突变和m.11778G>A突变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建立永生化淋巴细胞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分析其氧耗水平,ATP水平,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24)

王冬平,崔晓霞,尚世臣,陈旖,张小飞[3](2014)在《金黄地鼠与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概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方法选用小鼠和大鼠的遗传生化基因位点,采用蛋白质和同工酶醋酸纤维电泳的方法,对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进行生化基因位点检测。结果建立了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25个生化基因位点,分析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金黄地鼠白化突变系的遗传机理奠定基础。结论金黄地鼠生化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白化地鼠与金黄地鼠生化基因位点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王洪,刘双环,王淑菁,岳秉飞[4](2011)在《近交系小鼠过氧化氢酶-2遗传生化标记位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进一步完善近交系小鼠遗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对近交系小鼠过氧化氢酶-2生化标记位点进行研究。方法将CBA/Ca与BALB/c交配得到杂交F1代动物,同时将CBA/Ca与C57BL/6交配得到杂交F1代动物,然后通过F1代动物之间的交配,以及F1代动物与母代的回交,得到F2代动物,对F2代动物进行过氧化氢酶-2生化标记检测。结果在杂交F1代不表现的过氧化氢酶-2的b型基因,在F2代出现。结论近交系小鼠过氧化氢酶-2遗传生化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a是完全显性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王洪,刘双环,王淑菁,岳秉飞[5](2011)在《近交系小鼠8个遗传生化标记杂合位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质量,对近交系小鼠的8个遗传生化标记杂合位点进行研究。方法将近交系小鼠CBA/Ca与BALB/c交配得到杂交F1代动物CCBF1,同时将近交系小鼠CBA/Ca与C57BL/6交配得到杂交F1代动物B6CBF1,对CCBF1和B6CBF1进行遗传生化标记检测。结果找到近交系小鼠8个遗传生化标记的杂合位点。结论近交系小鼠的8个遗传生化标记位点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杂合位点的图谱可以作为监测近交系小鼠质量的判定标准。(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杨芳,何保丽,何永蜀,李清,角建林[6](2010)在《树鼩5个生化位点与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建立树鼩生化与微卫星标记检测法.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对树鼩某些同工酶进行活性测定.根据树鼩特异DNA序列,合成引物,扩增树鼩基因组DNA.结果树鼩Es-1,Trf,Akp-1,Ce-2四个生化位点呈遗传多态性,而Es-3生化位点无遗传多态性;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多态性较差.结论初步建立了树鼩生化及微卫星标记的方法,为深入研究树鼩的遗传背景积累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韩凌霞,高鹏飞,刘霄磊,司昌德,曲连东[7](2010)在《鸡生化基因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SPF鸡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鸡生化标记检测方法,用于SPF鸡群的遗传学检测。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应用乙酸纤维素板,建立SPF鸡生化标记位点的检测方法。结果共有7种同工酶可以用于鸡的生化检测,其中血红蛋白-β链(Hbb)的检测组织为溶血素,转铁蛋白酶(Trf)的检测组织为肺脏,碳酸酐酶-2(Car2)的检测组织为肝脏或溶血素,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苹果酸酶-1(Mod1)、碱性磷酸酶-1(Akp1)检测组织为肾脏,酯酶-1(Es1)检测组织为血清。结论建立了鸡生化标记检测方法,并对BWEL-SPF鸡群和Line-22鸡群进行了分析,发现都存在多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韩凌霞,肖兵兵,牛成明,司昌德,曲连东[8](2010)在《HBK-SPF鸭生化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HBK-SPF鸭群的群体遗传学多态性,试验采用生化标记位点,参照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GB14927.1—2001,应用乙酸纤维素板,建立了HBK-SPF鸭生化标记位点的检测方法,对连续2个世代的HBK-SPF鸭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酯酶-1(Es1)、转铁蛋白酶(Trf)、碳酸酐酶-2(Car2)、葡萄糖磷酸异构酶-1(Gpi1)、磷酸葡萄糖转位酶(Pgm1)、酯酶-10(Es10)等6种同工酶可以用于鸭的生化标记检测,重复性较好,对HBK-SPF鸭群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多态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0年05期)

杨芳,何永蜀,李树德,沈培清,李清[9](2009)在《人工驯养树鼩生化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建立中缅树鼩生化遗传学标记检测法,探讨树鼩生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用树鼩某些同工酶生化标记位点的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研究了普通级树鼩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树在Car2,Es3上呈单态性,在Es1,Trf,Akp1,Ce2个位点上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从6~7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6.3.结论初步建立了树鼩生化遗传学标记检测法,为树鼩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葛继荣,谢丽华,陈可,曾雪爱,赖玉链[10](2009)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个位点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①2007-01/2008-12从福州常住汉族人中随机检测绝经后妇女576例,年龄48~84(62.17±6.37)岁。受试者均知情同意。②记录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和绝经后骨折情况。③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叁角区骨密度。④PCR-RFLP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尿吡啶啉和尿脱氧吡啶啉)。结果:561例合格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②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③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④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各基因型间绝经后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TAQⅠ,APAⅠ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无明显关联,不能作为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遗传标志。(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28期)

生化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线粒体继发突变位点14502T>C对原发位点的协同作用。方法:对携带m.14502T>C突变的LHON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同时对单独携带m.14502T>C突变的患者,单独携带m.11778G>A突变的患者,同时携带m.14502T>C突变和m.11778G>A突变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建立永生化淋巴细胞系和转线粒体细胞系,分析其氧耗水平,ATP水平,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化位点论文参考文献

[1].覃辉艳,陈华凤,王芳,杨慧,李彬.微卫星与生化位点法对BALB/c小鼠遗传检测比较分析[J].实验动物科学.2019

[2].梁敏,蒋萍萍,张超凡,周铁丽,管敏鑫.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线粒体继发位点14502T>C的生化功能分析[C].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3].王冬平,崔晓霞,尚世臣,陈旖,张小飞.金黄地鼠与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概貌[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4

[4].王洪,刘双环,王淑菁,岳秉飞.近交系小鼠过氧化氢酶-2遗传生化标记位点的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

[5].王洪,刘双环,王淑菁,岳秉飞.近交系小鼠8个遗传生化标记杂合位点的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1

[6].杨芳,何保丽,何永蜀,李清,角建林.树鼩5个生化位点与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的初步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

[7].韩凌霞,高鹏飞,刘霄磊,司昌德,曲连东.鸡生化基因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SPF鸡群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

[8].韩凌霞,肖兵兵,牛成明,司昌德,曲连东.HBK-SPF鸭生化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

[9].杨芳,何永蜀,李树德,沈培清,李清.人工驯养树鼩生化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初步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

[10].葛继荣,谢丽华,陈可,曾雪爱,赖玉链.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个位点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论文知识图

生化位点检测结果一34SHR创CriBR近交系大鼠生化位点生化位点电泳图生化位点电泳图生化位点电泳图和Gpi1基因生化电泳结果

标签:;  ;  ;  ;  ;  ;  ;  

生化位点论文_覃辉艳,陈华凤,王芳,杨慧,李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