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科洛波洛斯 / 丹.克尔德森:“五世同堂”的互动论文

托马斯.科洛波洛斯 / 丹.克尔德森:“五世同堂”的互动论文

再造社会方式,年龄的包容性影响最为深远。

我读初中时,父亲结束了他的漂泊生涯回了家。但从小的疏远,让我对他一直亲近不起来。“哎,吃饭了。”“哎,老师让签字。”我从不肯叫他爸爸。

2080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历史上将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从新生儿到65岁老年人,每5年为一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的人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大致相同,为6%。

这种几乎完美对称的“摩天楼形”人口分布是前所未见的,与当下“金字塔形”全球人口分布刚好相反,后者在过去5000种中,已经成为我们思考世界运作方式的默认框架。当下,世界人口的内在变动正在打破这种固有模式,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由于t-SNE使用的欧氏距离在高维空间中不能全面的表达数据集的全局和局部结构。本文在计算高维空间中数据点间的距离时使用数据的二阶邻近距离替换欧式距离。改进后的算法称为STSNE(Second Order t-SNE)。ST-SNE 基于 BH-SNE算法[17],后者使用一定程度的近似提升了t-SNE在处理大数据集时的速度。

摩天楼底端的年龄段增长缓慢,而随着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延长,摩天楼上端的年龄段不断增加,我们以前用来划分世代边界的诸多特性将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而人口分布的摩天楼形显示出从 0~4 岁到 60~64 岁的每个年龄段中人口分布基本相同。

巨变中的人口结构

无论在过去哪个时代,人口分布都朝着金字塔形发展。除了遭遇重大自然灾害、饥荒、疫病和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金字塔结构都比较稳定,虽然偶尔有突出或收缩,但整体上在向金字塔的形状演变。

这正是世界人口现状,世界人口数量从1804年的10亿增长到了1950年的35亿,增加了两倍以上,到今天又翻了一番。世界人口从数百万增加到10亿用了7 000年,之后150年内增加了2 倍,然后只用了 60 年就又翻了一番。

但是,“死亡率”因素在过去两百年来的各个年龄段中一直稳步下降,因为医疗、卫生情况的进步,有更多人可持续得到干净的饮用水和食物。记住,这种下降是因为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和疾病控制能力的改善等因素,并不意味着死亡已经消失。整体的死亡率是不变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因为我们到达人口分布的金字塔顶之后终将退出。这里暂时忽略刚刚提到的由于偶然事件比如自然灾害、全球疫病等造成的死亡率的波动。

如果开始考虑这种现象的长期意义,我们就要开始担忧了。例如,位于金字塔上部 1/3 的人已明确了建立社会福利的概念,当这部分人数的相对增长率高于其他部分人数,那么他们将如何存活下来呢?许多社会福利系统一直建立在一种有缺陷,但之前从未出现纰漏的假设之上,那就是尽管顶部 1/3 的老年和退休人员不断增加,但人数必定较少,位于中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将一直负担上一层的福利。在我们政府的代际体系中,这种缺陷导致的最简单的经济后果被全球人口重新分布引起的其他社会问题掩盖了。

决定金字塔形人口分布的是两个简单的因素。第一个是我们在向金字塔顶移动的过程中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统计学家有点直率,直接称之为“死亡概率”,通过计算在特定时间段的特定年龄段的人口中,每千人中死亡人口的函数值)。在每个连续的年龄段,部分个体从金字塔的下一层向顶端移动。简单来说,所有人都是从金字塔的底端进入,当年老并到达顶端时便退出金字塔。

也许有人问,不懂“国语”的音乐家把Chopin翻译成了“雪盆”不对,但为什么不翻译成“肖盆”(这个不是发音和外文更接近吗)?而作为经典中的人物David为什么可以翻译成“大卫”而不是“戴维”?Peter为什么翻译成“彼得”而不是“皮特”?这些都源于汉语的特殊之处,属于表意文字,而且同音字较多。同音字既然多,就有选择的余地,并且选择不同的字可以体现不同的内涵,这一点就不是汉语姓名翻译成外文(纯粹音译)所能比拟的。如何选音译的用字,这个是外文姓名汉译的一个关键,它要考虑的方面非常之多,和整个的中西文化语境都有关系。

传统的全球人口金字塔自 1950 年起便形成了,现在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它的基础上演化出一个穹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间部分逐渐变宽,顶端逐渐变尖细。但是穹顶仅仅是对过渡时期人口分布变化的一个比喻,接下来人口分布模式将会固定下来:世界上有 100 亿人口,均受到良好教育并与世界完全连接。我们如何度过这一变化历程,将可能决定新千年的社会。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实验:请想象一下人口金字塔从现在到2050 年的形状将如何变化,你能看到什么?令人震惊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在未来 80 年中,我们将看到全球人口金字塔逐渐变成几乎完美的摩天大楼的形状。

在过去 60 年中,我们见证了一场完美的全球人口风暴: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更多的人享受到医疗卫生、干净的水和食物,预期寿命延长,更多人在世界经济增长中获利。这些情况开始在发达国家生根,在几乎每个世界大国中逐渐反映出来。结果,尽管全球人口仍在增加,但是人口金字塔底端的增长却越来越慢,相对而言,人口正在更多地向金字塔顶端移动。

第二个因素是金字塔底部的绝对增长率(统计学家们把它简单地叫作“净增长”,即在特定时间段内,每千人的出生数减去每千人的死亡数)。随着出生率的增长,金字塔底部的人口数也在增加,因为在大部分的人类历史上,出生的人口数一直大于死亡人口数。所以,人口总数增加,金字塔底部人口的数量和范围都会随着增加。

搭建“摩天楼”

如此前所说,到 2080 年,世界人口将高达 100 亿,从 0 岁开始每 5 岁为一个年龄段,一直到 64 岁为止,每个年龄段的人数其实都可以计算出来,即每个年龄段占总人口的 6%,约 6 亿人。在美国,这种现象将在 2020年出现,那时各年龄段之间的人口比重差别会在1% 之内,介于 5.5%~6.5%。

这种转变并非某个孤立的现象。这种人口分布趋势在几乎每个发达经济体中均有发生,甚至像非洲大陆和南亚次大陆的欠发达和不发达经济体在未来 50 年内也会出现这种分布趋势。不可否认,其影响将是长期的,到2100 年,全球人口年龄分布将更像摩天楼形,而不是底端较宽的金字塔形。

通过这一段材料的展示,特别是从苏格拉底的辩驳中,我们可以推导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弊端,也可以认识到追求真理的苏格拉底为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决死刑。认识到这种民主概念是对原来的民主概念的发展:民主不是建立在出身、血缘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理性、知识、智慧基础上,这才是能够抵御对民主的侵蚀和腐败的最佳捷径和保护神。

3)加强对于内部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进行教育培训。为改变行加大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与职业道德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执法能力、丰富执法经验、学习其他成功执法经验、借鉴经典执法案例,同时增强执法人员的执法观念。

我们讨论人口金字塔的基础时,有必要做出分类。如果对影响力展开有意义的讨论,那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我们如何界定金字塔的组成部分——底座、中间部分和顶端。

最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关于财富的问题。Oxfam(乐施会)的报告称,世界上 85 个最富有的人拥有的财富等于世界上 35 亿穷人的财富总和,许多穷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满足不了,比如卫生环境、 干净的水和医疗服务。从财富的分配和集中程度来说,金字塔下半段的财富总量相当于顶端财富的百万分之一的 1%。

晞月眼眸如波,朝着青樱浅浅一漾,温柔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驯,她柔声细语:“妹妹与我都是侧福晋,我怎敢不随侍在主子娘娘身边?”她顿一顿,“而且,主子娘娘醒来,未必喜欢看见妹妹。”

如果全球人口的规模相当于吉萨金字塔,那么世界上 85 个最富有的人基本相当于儿童的玩具沙桶大小,大约在金字塔中占 1 立方英尺(约 0.028 立方米)。而他们的财富可达 4 400 万立方英尺,相当于占地一英亩的 100层楼的容量。

在财富分布不均衡的背景下,在讨论中我们经常忽视金字塔底座的 35 亿人拥有的全部实际财富,把这些财富集合起来是他们仅有的一点影响力。

我们之所以讨论人口,是因为 “Z世代”的人施加影响力的方式迥异于前人。“Z 世代”的人是强大的,他们以互联网的形式形成内嵌式媒体,可将信息发布给几十亿人。你可以将这种能力看作他们拥有的特定技能,把他们看作被宠坏的一代人。现实就是当影响力在一群人中散布开来而非集中起来时,几乎所有现有的社会、商业和政府机构的实力平衡状态都将被打破。

我们又处于一个世界经济变化不定、危机四伏的交叉路口。那么,这与“ Z 世代效应”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预测会有很大关系。“Z 世代”的不同之处在于,与历史上的其他节点相比,今天发起变革的能力不只由权威和地位决定,更多地由影响力决定。广泛的影响力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动力,不仅使社会更加透明,而且也给了一部分人发出声音的机会。

数字化时代成人参与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成人学习者与ICT学习环境的有效融合,对基于ICT成人个体学习特质与能力的提升,是成人个体学习策略的重要体现。

超越代际的共生

“Z 世代效应”的核心是反思年龄对我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这样我们可以避免掉入僵化的代际分类陷阱中——这些虚构的概念会削弱人们的行动力,造成代际隔阂,而非关注年龄差异带来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好处。

历史上,在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群体中,年龄差距相当小。他们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继续深造,或者工作几年之后重新回到校园。所以,大部分学生在 25~30岁,小部分在 20~25 岁,极少有超过 30 岁的。他们中大多数有相同的经历和社会背景,因此谈话、案例和兴趣十分相似。

但在过去10年中的某个时刻,这一切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巨大变化,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研究生学业。教授第一次不再是教室里年纪最大的人。今天的研究生各个年龄段都有,许多五六十岁的人在第一幕(传统教育)和第二幕(传统职业)之后又开始了人生的第三幕。

第三幕可不仅仅是给过了特定年龄之后想要或需要继续学习的少数人随便取的吸引眼球的新词。根据研究,29%的人甚至不想退休,22~32 岁的人群中这个比例高至 37%。不要将这种现象错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因素是 21 世纪初的经济衰退使许多工作者感受到压力,还有一个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即所有人的工作时间都可以延长,因为工作地点和年龄不再阻碍人们的工作能力。

本刊审稿费为100元每篇。缴费方式:网上银行汇款、手机银行、支付宝或银行柜台转账至本刊账户,本刊不接收邮局现金汇款;请勿汇至个人账户。

事实上,我们颠覆了“退休”这个概念的本质,并强烈感觉到这个词语已经是过时的概念。从1950 年开始,一个明显的趋势已经出现,可以看出预期寿命和预期工作年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两者都有增长,但是预期工作年限比预期寿命的增长速度稍微快一些,不断接近的两条线也表明,长期来看,预期寿命和工作年限将在 100 年内重合。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我们死后还能工作,但是它表明了以上提到的这种潜在趋势已经动摇了我们的代际观念,比如退休。

如果你说:“等一下,我想退休!正盼着呢!”那么不要忘记这一点:对于 “Z 世代”来说,退休不是年代顺序上的分水岭,并不意味着工作生涯结束,开始进入闲暇时光。“Z 世代”不希望也不必从工作中脱离,工作会在经济和个人感觉上带来充实感。

相反,他们仅仅是进入一个生命的新阶段,工作和娱乐的平衡或者目的可以互换。这是为什么我们选用“第三幕”这个词语来描述这段生命状态。在这段时期,工作的场所和规则可能变化,这样可使自己平衡好工作的地位,将其整合为生命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人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代沟是不会改变的。对世代之间不断缩小的距离进行讨论时,最常见的误解之一就是:代沟必定存在,这是不同世代之间产生不可协调的矛盾与紧张局面的根源。然而,鉴于“Z世代效应”的作用,即通过技术的简化和便利将不同世代联合起来而非分裂开来,这将大大模糊世代之间的界限。很快,不同世代之间将不可能以任何有效形式划分开来,虽然还有代际的支持者,但他们共享的不是一个年龄段,而是一套行为和经验。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与五个世代的人一同生活和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世代”现象将使世代的界限完全模糊。

本文节选自《圈层效应:理解消费主力95后的商业逻辑》,标题为编者所加,章节略有删减;托马斯·科洛波洛斯、丹·克尔德森著,闫晓珊译,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刊载,2019年1月出版。

标签:;  ;  ;  ;  ;  ;  ;  ;  ;  ;  

托马斯.科洛波洛斯 / 丹.克尔德森:“五世同堂”的互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