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板论文_章雪峰,郑曙光,单玉川,周晓悦,陈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向,桁架,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筋,顶板,条带。

双向板论文文献综述

章雪峰,郑曙光,单玉川,周晓悦,陈东[1](2019)在《四边不出筋密拼连接迭合双向板原位加载对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对四边不出筋、板侧采用密拼连接的钢筋桁架迭合双向板和对应的现浇楼板开展了原位加载对比试验,研究了该类型迭合板在实际应用时的挠度、裂缝、承载力等受力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迭合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各项受力特性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双向板特征,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迭合板的板底开裂荷载大于现浇板,相同荷载作用下迭合板挠度约为现浇板挠度的1/2,迭合板的整体抗弯刚度明显大于现浇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值作用下迭合板的拼缝处未开裂。(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3期)

卢亦焱,祝涛,李杉,张号军[2](2019)在《网状CFRP条带与钢板条带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承载力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钢板加固法已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此外,碳纤维复材(CFRP)由于其高强、高性能等特点,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加固领域.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两种加固方法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状复合加固方法用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加固,即交叉向地粘贴CFRP条带和钢板条带.本文对7个试件进行了局部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其中1个为未加固板,1个为网状CFRP条带加固板,5个为网状CFRP条带与钢板条带复合加固板.结果表明网状复合加固板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刚度均有大幅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塑性铰线理论对网状复合加固板的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网状复合加固板在局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实际加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章雪峰,郑曙光,单玉川,周晓悦,陈东[3](2019)在《四边不出筋密拼连接迭合双向板足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四边不出筋、板侧采用密拼连接的钢筋桁架迭合双向板进行了足尺加载试验,研究了迭合双向板承载能力、裂缝开展、刚度变化、拼缝处受力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各项受力特性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向板特征,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拼缝处通过增强附加钢筋、加密钢筋桁架等措施可有效限制连接处裂缝开展,保证接缝承载能力。通过对挠度、钢筋应变的分析,认为试验板垂直拼缝方向板带刚度略小于平行拼缝方向板带刚度。(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5期)

宋伟宁[4](2019)在《“拟征条带法”在矩形双向板体系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传统条带法局限性的基础上,首创性地提出了"拟征条带法",并系统化地建立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揭示了矩形双向板跨中与支座最大弯矩内力与该板工作特征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其在统一边界条件下矩形双向板体系计算的可靠性与精确度。"拟征条带法"在连续板的设计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简便的优势,作为一种新的合理实用且系统化的等代计算方法,在力学分析和工程设计领域具有参考和运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9年03期)

王亚波,奚传豪,豆高峰[5](2019)在《预制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双向板拼缝连接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单向板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拼接形式,将单向板连接成双向板。通过对比不同拼缝拼接板的力学性能发现,插入式锚固的延性最好;采用两倍受力主筋间距的螺栓连接方式的刚度最大;搭接焊的承载力最大。插入式锚固、螺栓锚固及搭接焊锚固均能满足连接要求,螺栓锚固的强度和刚度最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06期)

叶森贵[6](2019)在《叁边简支一边固支混凝土双向板火灾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双向板作为工程中常见板类型,是重要的水平承重构件。目前国内外现状中,足尺混凝土板双向板试验不多,并不能说明不同支撑条件的影响。因此研究几种典型的不同支撑条件的足尺双向板火灾性能研究很是必要,叁边简支一边固支双向板在建筑结构中位于长型建筑两端边缘板区,逃生救援的主要通道区域之一。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主要进行叁边简支一边固支混凝土足尺双向板火灾性能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了足尺叁边简支一边固支双向板在恒载升温条件下火灾性能试验。试验设计相关固端装置,并测量火灾下双向板内沿截面厚度方向温度场分布、钢筋温度变化、平面外位移、平面内位移和板边转角,分析了双向板在火灾下裂缝开展形式等宏观现象及破坏特征。(2)试验结果表明:板顶面裂缝开展形式为固支边中部1/2区域2条横向裂缝与角部密集的环形斜裂缝组成呈现浅碗底型;板面中区域存在多条横向主裂缝;板面整体沿塑性绞线下凹为盆状;板底面爆裂明显,未受火区出现放射状裂缝;板沿截面厚度方向存在明显非线性温度场,温度梯度大,并100℃左右出现不同程度平缓阶段;钢筋温度与混凝土趋势相同,与同等位置混凝土温度相差不大;升温过程中,板平面外位移受固端影响较大,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小,距中轴线同等位置位移小于简支边,整体呈现非线性趋势,最大位移分别达到-244.56mm、-261.41mm;固端对短简支边板边位移和板角有一定抑制效应;板平面内整体处于膨胀状态,过程中局部会有所收缩;降温过程中,平面外位移回弹明显,最大位移处分别回弹31.76%、30.73%,位移随炉温下降存在一个稳定水平阶段;平面内短边向内收缩,长边收缩趋势受固端影响产生变化。(3)通过叁边简支一边固支双向板模型建立,可得温度云图、位移云图、破坏区域图等。通过分析数据可辅助证明板内温度场、板整体变形规律。数值模拟温度场、平面外位移与试验结果趋势一致,结果吻合良好,模型相对可靠。(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9)

赵玉柱[7](2019)在《地下室顶板大跨度双向板消防车活荷载取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室顶板大跨度的双向板在2辆或3辆消防车作用下的等效活荷载开展研究,通过考虑覆土对消防车荷载的扩散作用,计算得到不同覆土深度处2辆和3辆消防车共同作用下的竖向荷载标准值,根据结构效应的等效原则求得6m,8m,10.5m 3种跨度的梁、板、柱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并提出相应设计建议。与规范给出的消防车均布活荷载取值相比,本文计算出的结果可以使地下室大跨度双向板的设计更加安全经济。(本文来源于《北方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金玉,易伟建,胡岚,马克俭[8](2019)在《配栓钉的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配置不同参数栓钉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受力性能,完成了7块配置栓钉的双向板柱节点冲切试验,主要研究栓钉间距、直径、高度、强度和布置形式等参数变化对受力性能的影响,采用静力加载方式模拟配置栓钉的板柱节点破坏全过程。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增大栓钉直径、栓径高度或提高栓钉强度均能改善试件抗冲切性能,其中,增大直径效果最为明显,抗变形能力提高幅度达到36%;加大栓钉间距和减小栓钉高度对改善试件抗冲切性能不利,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对比3种不同栓钉布置形式发现,采用相同数量栓钉放射布置和增加每圈栓钉数量的正交布置,均有利于提高试件抗冲切能力,但前者更经济。对比分析相关规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发现,规范对配栓钉板柱结构的计算结果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但对于反映试验结果的实质不够充分,特别是栓钉对板的抗冲切性能的贡献有所低估。(本文来源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3期)

王勇,张亚军,龙帮云,马帅,张苏河[9](2019)在《基于钢筋应变差的混凝土双向板极限状态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确定混凝土双向板荷载-变形关系及极限状态,该文进行了一足尺混凝土双向板承载力试验研究,观察试验板裂缝开展及破坏模式,对荷载-变形关系、钢筋应变和板角约束力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基于塑性铰线理论,考虑受拉薄膜效应,提出钢筋应变差概念、钢筋和混凝土应变破坏准则,结合板块内力平衡方程和弯矩平衡方程,建立混凝土双向板荷载-变形关系和极限荷载计算方法。同时,结合板壳有限元理论,编程计算混凝土板荷载-变形关系,分析薄膜效应机理及钢筋应变,并用于验证该文理论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将该文理论方法计算结果与国内外试验结果以及其他理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试验结果和其他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该文理论方法原理简单,计算容易,精度满足要求,可用于确定混凝土双向板的极限状态。(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洪伟鲜[10](2019)在《装配式迭合板中单向板及双向板的设计与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工作效率上较低。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均匀,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施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这种旧的发展存在模式必将被新型建筑工业化也就是装配框架施工模式的发展存在模式所替代。新型的建筑工业化虽然距国外某些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在信息化方面不是一个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科研人员以及众多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的程度上进行了拓展,减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引进,随之而来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等,该文主要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以及需注意问题进行探究,对于装配式迭合板的单向板双向板进行讨论,并总结出相应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01期)

双向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钢板加固法已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此外,碳纤维复材(CFRP)由于其高强、高性能等特点,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加固领域.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两种加固方法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状复合加固方法用于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加固,即交叉向地粘贴CFRP条带和钢板条带.本文对7个试件进行了局部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其中1个为未加固板,1个为网状CFRP条带加固板,5个为网状CFRP条带与钢板条带复合加固板.结果表明网状复合加固板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刚度均有大幅提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塑性铰线理论对网状复合加固板的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网状复合加固板在局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实际加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板论文参考文献

[1].章雪峰,郑曙光,单玉川,周晓悦,陈东.四边不出筋密拼连接迭合双向板原位加载对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卢亦焱,祝涛,李杉,张号军.网状CFRP条带与钢板条带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承载力计算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

[3].章雪峰,郑曙光,单玉川,周晓悦,陈东.四边不出筋密拼连接迭合双向板足尺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4].宋伟宁.“拟征条带法”在矩形双向板体系中的研究与应用[J].结构工程师.2019

[5].王亚波,奚传豪,豆高峰.预制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双向板拼缝连接试验[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6].叶森贵.叁边简支一边固支混凝土双向板火灾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9

[7].赵玉柱.地下室顶板大跨度双向板消防车活荷载取值探讨[J].北方建筑.2019

[8].金玉,易伟建,胡岚,马克俭.配栓钉的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

[9].王勇,张亚军,龙帮云,马帅,张苏河.基于钢筋应变差的混凝土双向板极限状态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9

[10].洪伟鲜.装配式迭合板中单向板及双向板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论文知识图

双向压弯试件应力云图模型图试件2(双向压弯)破坏形态钛合金CT4应力—应变曲线等效单自由度体系钢筋混凝土板-图3-34 单跨双向板的弯...

标签:;  ;  ;  ;  ;  ;  ;  

双向板论文_章雪峰,郑曙光,单玉川,周晓悦,陈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