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逆差论文_顾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收支逆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际收支,逆差,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项目,收支平衡,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论文文献综述

顾月[1](2017)在《上半年结售汇逆差下降46% 国际收支再现“双顺差”》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银行累计结售汇逆差大幅度缩小至9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46%;上半年银行累计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842亿美元,同比下降50%。“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回稳向好,外汇市场供求趋向基(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7-07-21)

许婷[2](2017)在《跨境资本流动向均衡状态收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见习记者许婷报道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6)》预计,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格局,跨境资本流动继续向均衡状态收敛。年报显示,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7-05-05)

连平,刘健,鄂永健[3](2017)在《国际收支逆差与人民币贬值相互影响已成重大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与人民币贬值预期可能加剧产业空心化。当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就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定程度的脱节,非实体经济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国际收支逆差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资本外流压力持续加大。加之国内实业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以及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大力推动产业资本回归美国,无疑会推动中国产业空心化发(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7年24期)

连平,刘健,鄂永健[4](2017)在《国际收支逆差与人民币贬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和最重要的风险可能就是国际收支持续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相互强化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举世瞩目,但中国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有甚者,一些讨论无视国际收支逆差来研究汇率问题。无论是从国际收支和汇率理论还是实践角度看,国际收支逆差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报告》期刊2017年04期)

连平,刘健,鄂永健[5](2017)在《国际收支逆差与人民币贬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经常账户顺差收窄,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扩大影响,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国际收支逆差仍将持续,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依然存在。国际收支逆差与人民币贬值一旦形成趋势,可能在相互促进和加强的过程中加剧产业空心化,导致产业转移受阻,带来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妨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拦路虎。未来有必要通过非对称资本流动管理、有效管理市场预期、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以及保持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和实施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等措施,促进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17年02期)

王英霞,李成钢[6](2017)在《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总体平衡目标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的较好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究竟孰多孰少,则在国际收支记账簿上体现为,一国是经常项目顺差还是资本项目逆差。本文将以中国步入21世纪以来的国际收支数据为支撑,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以及确定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总体目标,即应该是在总体平衡目标下的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7年02期)

应习文[7](2015)在《以经常项目顺差与金融项目逆差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我国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整体的国际收支情况较往年出现了新变化,这一方面源于国际经济、金融格局新秩序的构建,另一方面更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对外战略的结果。 我国曾长期保持经常项目(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5-09-14)

罗海滨[8](2015)在《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与人民币升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国际收支账户的长期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国际收支账户进行了总体的长期分析及对未来的可持续性分析,研究了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对我国现今国际收支结构模式和未来国际收支的发展建议,即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孙国峰[9](2014)在《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逆差——总体平衡目标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演变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以及各项改革的深化,经常项目顺差保持低位,资本项目可能小幅逆差,未来趋向于总体均衡的基础将更加具备。在宏观调控中既要考虑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也要把握国际收支的格局演变。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格局对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民福利不利,也难以持续。从理论、现实和国际经验看,经常项目小幅顺差和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格局是我国的较好选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不应以抑制出口作为主要手段,应当保持我国出口竞争力,并加大进口力度,同时着力疏通资本输出渠道,实现"经常项目小幅顺差、资本项目小幅逆差"的总体平衡。(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4年10期)

[10](2014)在《外管局:服贸逆差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起积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介绍2014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时表示,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确实存在,但服务贸易逆差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未来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不能仅仅看服务贸易情况。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确实存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服务贸易就是逆差,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1245亿美元,规模较大。对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服务贸易逆差反映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情况,服务行业整体上国际竞争能力不足,使得服务贸易(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期刊2014年14期)

国际收支逆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见习记者许婷报道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6)》预计,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格局,跨境资本流动继续向均衡状态收敛。年报显示,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收支逆差论文参考文献

[1].顾月.上半年结售汇逆差下降46%国际收支再现“双顺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

[2].许婷.跨境资本流动向均衡状态收敛[N].金融时报.2017

[3].连平,刘健,鄂永健.国际收支逆差与人民币贬值相互影响已成重大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17

[4].连平,刘健,鄂永健.国际收支逆差与人民币贬值[J].中国经济报告.2017

[5].连平,刘健,鄂永健.国际收支逆差与人民币贬值[J].新金融.2017

[6].王英霞,李成钢.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总体平衡目标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的较好选择[J].现代商业.2017

[7].应习文.以经常项目顺差与金融项目逆差实现国际收支平衡[N].中国证券报.2015

[8].罗海滨.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与人民币升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孙国峰.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逆差——总体平衡目标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演变的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14

[10]..外管局:服贸逆差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起积极作用[J].全国商情.2014

论文知识图

年美国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变化...国际收支逆差及其弥补美国经常项目收支趋势图主要观点综述美国对外贸易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3)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5)

标签:;  ;  ;  ;  ;  ;  ;  

国际收支逆差论文_顾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