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粉论文_葛邦国,高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瓜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南瓜,特性,干燥,品质,加工工艺,温度,方式。

南瓜粉论文文献综述

葛邦国,高玲[1](2019)在《不同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喷雾干燥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制备南瓜粉,并测定南瓜粉的营养成分和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影响了南瓜粉的色泽、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热风干燥的南瓜粉有较好的流动性,颜色较深,偏红色;真空带式干燥的南瓜粉色泽与真空冷冻干燥的接近,堆积密度最大;真空冷冻干燥的南瓜粉黄度值最高,色泽保留最好,最接近南瓜原色,还原能力最强;喷雾干燥的南瓜粉亮度最高,颜色最浅,有较好的持油力以及水溶性,颗粒均匀性较好,比表面积最小,对南瓜多糖保留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经济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果菜》期刊2019年06期)

邓凯波,黄雅萍,代亚萍,马晓丽,郑宝东[2](2018)在《超微粉碎对南瓜粉物化及其粉糊流变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超微粉碎处理对南瓜粉物化性质及其粉糊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粉碎时间延长,粉体粒径逐渐减小,15 min后平均粒径D50降至21.90μm,色泽改善明显,形状渐趋一致,持水性、持油性和溶胀性明显降低,溶解性提高20.55%。与粗粉相比,南瓜微粉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减小;其微粉糊稠度较大,呈非牛顿流体特性。超微粉碎处理15 min可显着改善南瓜粉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溶解性等物化特性及其粉糊流变特性,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对南瓜粉深加工技术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郭玉萍[3](2018)在《南瓜粉的加工工艺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瓜是我国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其主要的加工产物南瓜粉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前景。本文以南瓜粉加工工艺及特性研究为主要内容,对南瓜护色、南瓜浆酶解及南瓜粉干燥等加工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与优化,对南瓜粉的物理特性、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分析。首先,以多酚氧化酶相对活性和色差为评判指标,对南瓜片热烫、蒸汽加热以及微波加热叁种护色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发现经微波法处理南瓜的多酚氧化酶相对活性最低,护色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微波处理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微波处理的参数为:功率为390 W、时间为3 min、南瓜片厚度为5 mm。经处理后南瓜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为22.87%,色差为3.76。其次,以可溶性糖含量为评判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经切片、微波护色、打浆、均质后的南瓜浆的酶解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果胶酶、α-淀粉酶、糖化酶及混合酶用量的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发现以果胶酶0.02%、α-淀粉酶0.53%和糖化酶0.89%为混合酶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在该酶解条件下南瓜浆可溶性糖含量为5.38%。在最佳混合酶配比的基础上,对酶解条件进行了均匀设计优化试验,确定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振荡速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5 h,振荡速度120 r/min,可溶性糖含量为5.55%。进一步考察酶解过程中微波参数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发现微波功率230 W处理3 min再酶解1 h后,可溶性糖含量可达5.83%。此外,以V_C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总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感官评分、休止角、溶解性、容重、持水力、持油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判标准。对比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叁种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发现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时南瓜粉的品质最佳,其中V_C含量114.5 mg/100g、β-胡萝卜素含量32.2 mg/100g、总酚含量3.83 mg/g、可溶性糖含量6.43%、感官评分85分、休止角37.7°、溶解性0.231%、容重0.7076 g/mL、持水力5.63 g/g、持油力4.77 g/g、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8.76%。最后,对两种不同工艺处理的南瓜粉A和B(A:以新鲜的南瓜为原料,直接打浆、真空冷冻干燥;B:经过护色、酶解以及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营养成分、物理特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发现经护色、酶解以及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南瓜粉B品质高于南瓜粉A。(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8-10-30)

[4](2018)在《南瓜粉的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料处理。选择优质、新鲜的南瓜,仔细清洗,然后切分,切分后直接入蒸汽中进行漂烫,在破碎机中破碎后,榨汁、过滤。均质。新鲜南瓜汁在每平方厘米100公斤以上压力的均质机中进行均质处理。加填充剂。加入玉米或马铃薯淀粉(成品中淀粉含量为15%)作为填充剂,此时原料预热温度应低于淀粉的糊化温度(约75℃)。(本文来源于《农家之友》期刊2018年08期)

李敬[5](2018)在《南瓜粉干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瓜药食同源,营养独特,具有较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南瓜加工成南瓜粉,可作为多种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基料,延长南瓜的保质期,降低贮藏、运输等费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南瓜中含有低分子糖类,干燥过程中易发生玻璃化转变,导致粘壁、塌陷,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深入研究南瓜粉干燥过程对玻璃化转变及相关品质的影响,是提高南瓜粉品质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基础。本文以新鲜成熟南瓜为原料,研究了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喷雾干燥技术条件、南瓜浆理化成分对南瓜粉玻璃化转变及品质的影响,优化了喷雾干燥南瓜粉品质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以南瓜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四种干燥方式制取南瓜粉,比较了四种干燥方式对南瓜粉的色泽、理化、多酚、抗氧化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SD)南瓜粉L*值最大,亮度最高,a*值最小,颜色最浅,持油力较好、WSI最大,经超细湿法粉碎后可溶性物质更容易溶出,粒径跨度最小,颗粒较均匀,对南瓜多糖保留较好,具有较好的经济适用性。热风干燥(HAD)南瓜粉流动性较好,膨胀力、持水力较好,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真空微波-热风联合干燥(MV-HAD)堆积密度较大,色泽与HAD南瓜粉接近。真空冷冻干燥(VFD)对南瓜粉色泽保持最好,最接近南瓜原色,粒径最小,总多酚含量最高,还原能力最强。2、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对喷雾干燥南瓜粉玻璃化转变及相关品质的影响以南瓜为原料,喷雾干燥法制南瓜粉,研究了进风温度、进料流量对南瓜粉玻璃化转变及相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风温度的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先上升后下降,含水量先下降后上升,南瓜多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进料流量的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呈上升趋势,含水量先下降后上升,南瓜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3、南瓜浆理化成分对喷雾干燥南瓜粉玻璃化转变及相关品质的影响以南瓜为原料,喷雾干燥法制南瓜粉,研究了麦芽糊精添加量、固形物含量对南瓜粉玻璃化转变及相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麦芽糊精添加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呈上升趋势,含水量先下降后上升,南瓜多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固形物含量的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呈上升趋势,含水量降低,南瓜多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4、喷雾干燥生产南瓜粉工艺优化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南瓜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进风温度170℃、进料流量70 mL/min、麦芽糊精添加量35%、固形物含量8%条件下的南瓜粉玻璃化转变程度适中,南瓜多糖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6)

王贾悦,王子扬,吕彦霖,郭雅俗,陈丹凌[6](2018)在《不同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瓜为材料,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3种方式进行干燥、粉粹,研究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总酚含量最高,β-胡萝卜素含量、溶解性、复水性最低;微波干燥的b~*值、容重、溶解性、复水性、持水性、持油性最高,L~*值、a~*值、VC含量最低;真空干燥的L~*值、a~*值、VC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总酚含量、容重、溶解性、持水力、持油性最低。为了确保南瓜粉的营养品质,同时考虑南瓜粉的外观品质,制备南瓜粉的干燥方式以真空干燥为最佳。(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8年06期)

郭嘉林,杨小芝,豆康宁,王昭才[7](2017)在《南瓜粉对面粉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南瓜粉对面粉粉质、拉伸、白度、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面粉中添加3%~9%的南瓜粉,降低了面粉的粉质特性、面团的拉伸特性、面粉白度和面粉湿面筋含量,增加了面粉降落数值。南瓜粉能增加面粉的吸水率和面团的筋力强度,缩短面团形成时间。因此,在面粉中添加南瓜粉,对需要用低筋粉制作的食品具有有利作用。(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7年08期)

马利华,宋慧,陈学红,夏云[8](2017)在《复合酶法制备速溶复合南瓜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瓜和山药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速溶复合南瓜粉.通过实验测试了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速溶复合南瓜粉中多糖含量及DPPH清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并比较酶解前后产品的物化特性、营养特性及抗氧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南瓜粉最佳酶解条件是:酶用量为0.06%,酶解时间为1.0h,酶解温度为55℃,酶解处理后速溶复合粉中多糖含量为44.65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4.65%.速溶复合南瓜粉经过复合酶处理后具有较好的物化特性、较高的营养特性及抗氧化特性.(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张迅,罗嘉妮,钟耕[9](2017)在《不同粒度密本南瓜粉的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4个不同粒度范围的密本南瓜粉的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蛋白质、脂肪含量增多,总氨基酸含量在16.58~17.12 mg/g之间;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Fe、Zn、Mn含量随粒度减小而减少;容重、持水力、膨胀力都随粒度减小而逐渐减小,吸潮性、亮度、黄度随粒度减小而增大;总酚含量随粒度的减小而减小,β-胡萝卜素含量随粒度减小而增大。对1,1-二苯基-2-叁硝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00~200目的南瓜干粉静置1 h后的清除率达到94.94%;100~200目密本南瓜干粉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最强,达到37.62%。(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7年21期)

黄晖[10](2016)在《南瓜粉的加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瓜盛产期,选择皮较硬、成熟期长、肉质呈橘红色的瓜,洗净去蒂、皮和籽。将处理好的南瓜切成丝,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脱水取出,自然风晾干或晒干。之后,将南瓜丝摊开放入烘箱,温度调节到60℃~80℃,烘8小时左右,手感干透时取出。将粉粹机消毒、晾干后,把南瓜丝粉碎成细末状。把粉碎好的粉末过筛,粗粒可再粉粹。再将粉末放入烘箱,温度调(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期刊2016年10期)

南瓜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超微粉碎处理对南瓜粉物化性质及其粉糊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粉碎时间延长,粉体粒径逐渐减小,15 min后平均粒径D50降至21.90μm,色泽改善明显,形状渐趋一致,持水性、持油性和溶胀性明显降低,溶解性提高20.55%。与粗粉相比,南瓜微粉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减小;其微粉糊稠度较大,呈非牛顿流体特性。超微粉碎处理15 min可显着改善南瓜粉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溶解性等物化特性及其粉糊流变特性,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对南瓜粉深加工技术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瓜粉论文参考文献

[1].葛邦国,高玲.不同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J].中国果菜.2019

[2].邓凯波,黄雅萍,代亚萍,马晓丽,郑宝东.超微粉碎对南瓜粉物化及其粉糊流变性质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

[3].郭玉萍.南瓜粉的加工工艺及特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8

[4]..南瓜粉的加工技术[J].农家之友.2018

[5].李敬.南瓜粉干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18

[6].王贾悦,王子扬,吕彦霖,郭雅俗,陈丹凌.不同干燥方式对南瓜粉品质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2018

[7].郭嘉林,杨小芝,豆康宁,王昭才.南瓜粉对面粉品质的影响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7

[8].马利华,宋慧,陈学红,夏云.复合酶法制备速溶复合南瓜粉的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张迅,罗嘉妮,钟耕.不同粒度密本南瓜粉的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性[J].食品科学.2017

[10].黄晖.南瓜粉的加工技术[J].湖南农业.2016

论文知识图

一4即食南瓜粉主轴配置图南瓜粉加量对苦荞咀嚼片感官和...南瓜粉基本营养成分分析南瓜粉对照面粉、含机械精磨南瓜粉及含...南瓜粉

标签:;  ;  ;  ;  ;  ;  ;  

南瓜粉论文_葛邦国,高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