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论文_黄迎峰,谢长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麦芽,胞菌,耐药性,药物,老年,患者,危险。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论文文献综述

黄迎峰,谢长飞[1](2019)在《某院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 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荆州市某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致病菌分离技术,对病原体进行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102株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前两位科室为呼吸内科(39株,38.2%)、重症监护室(19株,18.6%),标本来源第一位为痰液(76株,74.5%),其次为血液(10株,9.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完全耐药,对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最低,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卡替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较低,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伴有基础疾病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减少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危险因素,以预防感染发生,临床上可联合用药或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1期)

王楠,薛婧,朱少静,张翠[2](2019)在《2017-2018年某院分离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2017-2018年期间所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析其临床分布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年共检出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标本中,痰液分布最高,为93.86%;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共48株,占42.11%;药敏结果显示,对米诺环素较敏感,敏感率为94.74%;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为67.54%;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为63.16%,排在第二位。结论:2017-2018年分离得到的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一线药物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较高,应积极寻找替代治疗药物,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必要时应考虑联合用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陈艳珍,姚斌莲[3](2019)在《4例血液病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后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广泛的存在于水,动物体内,土壤,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和大剂量应用,它的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1]),位居第叁,因为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血液病的患者影响极大。现我将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4例血液病住院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护理进行如下总结:(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6)

邵宜波,顾有为[4](2019)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该院患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4-2015年临床非重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2株,采用液体稀释法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7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来源于痰液27株(84.38%),血液2株(6.25%),尿液2株(6.25%),分泌物1株(3.12%);科室主要分布于干部病房呼吸内科5株(15.63%),干部病房重症监护室5株(15.63%),呼吸内科4株(12.50%),重症监护室3株(9.38%)等;头孢他啶耐药株19株(59.37%),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株2株(6.25%),替卡西林/棒酸耐药株9株(28.13%),左氧氟沙星耐药株3株(9.38%)。对其中18株进行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药敏试验检测,检出米诺环素耐药株1株(5.56%),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株2株(11.11%),替加环素耐药株2株(11.1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布于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主要分离于痰液,对CLSI推荐的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低,替加环素及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临床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3期)

石磊,吴安华,曹岚,黄勋,彭小贝[5](2019)在《重症监护病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综合ICU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每1例病例组患者配对2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的无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人口学信息、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1.47%(29/1 973),例次发病率为1.57%(31/1 973)。入院至感染时长为(17.86±16.51)d,入ICU至感染时长为(7.34±9.12)d。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74.19%)。病例组的住院时长、ICU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高于对照组,而治愈比例低于对照组。该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在90%以上,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不敏感的比率超过75%。病例组共有27例(93.10%)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其他细菌8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59株(71.95%);10例次(34.48%)患者分离出真菌13株。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高,入住ICU时间长,APACHEⅡ评分、空腹血糖高,血红蛋白低,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纤支镜、血液净化治疗、输血、化学治疗、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糖肽类的比例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年龄大、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和使用强力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需加强监测和防控。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较重,同时该菌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姜帆,匡臻垚,赵苏瑛,王春丹,王丽[6](2019)在《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脂肪酸分型方法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同源性分析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南京市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样本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经化学方法提取菌体脂肪酸后用气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TOF-MS)分析,获得该菌脂肪酸成分的数据资料,并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统计分析。结果 28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可根据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分为4个型,A型18株,包括A_1亚型5株,A_2亚型13株,B型6株,包括B_1亚型4株,B_2亚型2株,C型3株,包括C_1亚型2株,C_2亚型1株,D型1株。主要脂肪酸为C14:0,C15:0,C16:0,C18:0,其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成分是C16:0。结论基于GC-TOF-MS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脂肪酸分析具有操作简单、省时、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为细菌同源性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为预防控制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医院内感染,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蒙光义,王冬晓,彭评志,周丽娟,梁河[7](2019)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的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革兰阴性菌23 994株,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 331株(占5.55%),主要来源于痰(54.0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21.49%)。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79%、7.66%和13.37%,其中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现年度升高的趋势(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恶唑烷酮类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与大环内酯类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变化与某些常用类别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现正相关,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高阳,聂庆东,吉彤珍,刘然,刘晶[8](2019)在《NICU早产儿及老年人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NICU早产儿及老年人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的药物耐药情况,分析其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送检的各类标本中NICU早产儿分离到15株SMA及清华大学医院送检的各类标本中老年患者分离出24株SMA,分别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鉴定仪和迪尔DL-96II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早产儿组中,1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3.33%,对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均为不耐药;在老年人组中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58.33%、29.17%、29.17%,对左氧氟沙星不耐药。两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卡西林耐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SXT的耐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这其中包含NICU的早产儿和长期住院、有免疫缺陷的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耐药率高于早产儿可能与长疗程、广谱抗生素治疗有关。建议实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接触隔离、环境消毒,做好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产生和流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波霞,刘唐成,魏玉辉,武新安[9](2019)在《对一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药学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0多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增加,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介入器材植入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机会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呈显着增长趋势。本病死亡率高、预后差。根据首版《成人感染心内膜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1],IE治愈的关键在于清除赘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现结合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IE病例,探讨分析其抗感染治疗的思路及其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管理策略。(本文来源于《药学服务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杨子林,陈键[10](2019)在《老年呼吸疾病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7年期间住院的3 719例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分离所有SMA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的SMA,并检测其耐药性、整合酶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 3 719例患者中,有402例感染SMA,感染率为10. 8%,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 <0. 05)。SMA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替加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均P <0. 05)。SMA的消毒剂-磺胺类耐药基因1、Ⅰ类整合子1类整合酶(IntⅠ1)、甲氧苄啶耐药基因dfrA12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 <0. 05)。耐药菌株的IntⅠ1检出率高于非耐药菌株(P <0. 05)。结论老年呼吸疾病住院患者SMA感染率较高,其SMA感染率及耐药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可能与整合酶基因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针对2017-2018年期间所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析其临床分布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年共检出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标本中,痰液分布最高,为93.86%;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共48株,占42.11%;药敏结果显示,对米诺环素较敏感,敏感率为94.74%;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为67.54%;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为63.16%,排在第二位。结论:2017-2018年分离得到的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一线药物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较高,应积极寻找替代治疗药物,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必要时应考虑联合用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论文参考文献

[1].黄迎峰,谢长飞.某院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王楠,薛婧,朱少静,张翠.2017-2018年某院分离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3].陈艳珍,姚斌莲.4例血液病患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后护理体会[C].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邵宜波,顾有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5].石磊,吴安华,曹岚,黄勋,彭小贝.重症监护病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6].姜帆,匡臻垚,赵苏瑛,王春丹,王丽.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7].蒙光义,王冬晓,彭评志,周丽娟,梁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的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8].高阳,聂庆东,吉彤珍,刘然,刘晶.NICU早产儿及老年人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9].李波霞,刘唐成,魏玉辉,武新安.对一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

[10].杨子林,陈键.老年呼吸疾病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J].广西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痰培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科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羽毛、羊毛和...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BL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生长曲线2 6 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RAPD 图...部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FGE图谱

标签:;  ;  ;  ;  ;  ;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论文_黄迎峰,谢长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