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醛亚胺配体论文_曾艺,杨子锋,罗亚妮,秦亚雯,李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杨醛亚胺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胺,水杨,萘酚,环己酮,羰基,聚酰胺,大分子。

水杨醛亚胺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曾艺,杨子锋,罗亚妮,秦亚雯,李建[1](2019)在《新型亚丙基桥联双水杨醛亚胺配体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甲醇钠的作用下,邻氨基苯硫酚与1,3-二溴丙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亚丙基桥联苯胺,然后与3,5-二叔丁基水杨醛发生席夫碱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亚丙基桥联双水杨醛亚胺配体。该配体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李颖[2](2018)在《基于水杨醛亚胺配体钌羰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醇氧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杨醛亚胺类席夫碱配体是一类具有良好配位能力的N,O二齿配体,能与过渡金属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且其结构较易修饰,被广泛应用于荧光分析试剂、医药等领域。因此含有水杨醛亚胺类配体的配合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19种钌羰基配合物,考察了具有不同空间位阻取代基的水杨醛亚胺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其中叁核钌羰基配合物在醇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具体内容如下:1含有不同取代基的9种水杨醛亚胺配体(1-9),分别与Ru_3(CO)_(12)在甲苯中回流反应,分离得到9种叁核钌羰基配合物:[μ-η~2-2-OC_6H_4-C(H)=N-Ar)]_2Ru_3(CO)_8[Ar=Ph(10),4-MeC_6H_4(11),4-OMeC_6H_4(14),4-CF_3C_6H_4(17),4-ClC_6H_4(19),4-BrC_6H_4(22),2,6-Me_2C_6H_3(24),2,6-Et_2C_6H_3(27)]、[μ-η~2-2-OC_6H_4-C(H)=N-C_6H_3-2,6-~iPr_2]Ru_3(CO)_(10)(28);7种单核钌羰基配合物:[η~2-2-OC_6H_4-C(H)=N-Ar]_2Ru(CO)_2[Ar=4-OMeC_6H_4(16),4-ClC_6H_4(21),2,6-Me_2C_6H_3(26)]和[2-OC_6H_4-C(H)=N-Ar][2-OC_6H_4-CH_2N-Ar]Ru(CO)_2[Ar=4-MeC_6H_4(13),4-OMeC_6H_4(15),4-CF_3C_6H_4(18),2,6-Me_2C_6H_4(25)];3种双核钌羰基配合物:{[μ-η~2-2-OC_6H_4-C(H)=N-C_6H_4-4-R)][μ-η~2-2-CH_2-OC_6H_4][μ-η-NH-C_6H_4-4-R]}Ru_2(CO)_4[R=Me(12),Cl(20),Br(23)]。用~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19种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其中16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2详细研究了合成的叁核钌羰基配合物(10、11、14、17、19、22、24、27、28)在醇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将醇氧化为相应的酮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3)

杨应平[3](2017)在《含水杨醛亚胺和β-酮亚胺配体镍(Ⅱ)合成及其催化降冰片烯共聚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极性单体或α-烯烃和降冰片烯共聚实现加成型降冰片烯类聚合物改性是目前对聚烯烃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催化剂的开发及聚合参数的设置是合成聚烯烃材料的核心。本文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电子效应的双-(水杨醛亚胺)镍(Ⅱ)催化剂Ni{(3-R_1)(5-R_2)C_6H_2(O)CH[N(naphthyl-CH_2)]}_2(Ni1:R_1=H,R_2=H;Ni2:R_1=H,R_2=CH_3;Ni3:R_1=H,R_2=Br;Ni4:R_1=H,R_2=OCH_3;Ni5:R_1=CH_3,R_2=H;Ni6:R_1=Br,R_2=H),两个具有刚性结构的双-(苯并环己酮亚胺)镍(Ⅱ)催化剂Ni{C_(10)H_8(O)C[N(Ar)]CH_3}_2(Ni8:Ar=fluorenyl;Ni9:Ar=naphthyl-CH_2)及一个新型的具有限制几何构型C-C桥联双-(苯甲酰叁氟丙酮芴亚胺)镍(Ⅱ)催化剂Ni{C_6H_5C(O)CHC[N(fluorenyl)]CF_3}_2(Ni7),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证实了部分催化剂的结构。在叁五氟苯硼(B(C_6F_5)_3)或甲基铝氧烷(MAO)活化下催化降冰片烯(NB)与α-烯烃(苯乙烯(St))及极性单体(5-降冰片烯-2-亚甲基丁醚(BN)、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共聚,探讨了取代基电子效应和聚合条件等对聚合性能的影响,表征和分析了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Ni1-Ni6/B(C_6F_5)_3为催化体系催化NB均聚呈现出比较高的催化活性(10~6g_(polymer)/mol_(Ni)·h),可以看到在B(C_6F_5)_3活化下水杨醛芳环上带有吸电子基团(-Br)的催化剂Ni3和Ni5比相同取代基位置上含有供电子基团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Ni3>Ni1,Ni2,Ni4;Ni6>Ni1,Ni5),说明吸电子基团(-Br)有利于增强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同时通过比较水杨醛芳环上不同位置(R_1,R_2)含有相同取代基的催化剂催化体系活性可以发现水杨醛芳环上吸电子基团(-Br)距离活性中心Ni原子更近的催化剂催化体系活性更高(Ni6>Ni3),但水杨醛芳环上含有供电子基团时(-CH_3,-OCH_3)催化活性则相反(Ni2>Ni5)。Ni2、Ni3、Ni5/B(C_6F_5)_3为催化体系催化NB与BN共聚的催化活性也可以达到10~5 g_(polymer)/mol_(Ni)·h,其中Ni3的催化活性最高(3.53×10~5 g_(polymer)/mol_(Ni)·h),具体的催化活性顺序为Ni2>Ni5>Ni3。通过竞聚率研究(r_(NB)=3.12>1,r_(St)=0.86<1)发现降冰片烯具有更好的反应性,且该聚合为无规共聚。所得共聚物中5-降冰片烯-2-亚甲基丁醚的插入率可以通过控制单体的投料比来控制,通过GPC、~1H NMR、~(13)C NMR、TGA、DSC、WXRD、FTIR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证实了所得聚合物为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且为无定形的非晶结构,分子量在2.3-4.7×10~5 g/mol之间,分子量分布较窄(PDI:2.08-2.59),所得共聚物较聚降冰片烯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同时共聚物保留了聚降冰片烯材料很好的热稳定性(T_d>400 ~oC)。利用原位一步法合成了新型的C-C桥联双-(苯甲酰叁氟丙酮芴亚胺)镍催化剂(Ni7),目前尚无此类配合物结构的报道。该催化剂分子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证实,同时给出了可能的合成反应机理。Ni7/B(C_6F_5)_3所构成的催化体系对催化降冰片烯(NB)均聚(2.09×10~6 g_(polymer)olymer mol_(Ni)~-11 h~(-1))及降冰片烯(NB)与苯乙烯(St)共聚(0.86-2.29×10~5 g_(polymer) mol _(Ni)~(-1) h~(-1))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竞聚率研究(r_(NB)=9.69>1,r_(St)=0.14<1)发现降冰片烯具有更好的反应性。催化得到无定型的加成型降冰片烯与苯乙烯共聚物,具有热稳定性好(T_d>380.5 ~oC,T_g>156.8~oC)、分子量较高且可调控(1.71-5.45×10~4 g/mol)、分子量分布集中(M_w/M_n=1.71-2.80)、透光性好(>80%)等特点。Ni8,Ni9/MAO体系对催化降冰片烯(NB)均聚(2.05×10~6 g_(polymer)olymer mol_(Ni)~-11 h~(-1))及降冰片烯(NB)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共聚(0.94-1.97×10~5 g_(polymer) mol_(Ni)~(-1) h~(-1))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加成聚合得到无定型的加成型NB与BMA共聚物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_d>330 ~oC)。(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6-01)

夏萍,肖骁,王利伟,游向前,张爱清[4](2016)在《亚甲基桥联双水杨醛亚胺[ONS]叁齿配体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先甲酰化得到3-叔丁基水杨醛,再与多聚甲醛反应得到亚甲基桥联的双水杨醛,然后与甲硫基苯胺反应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亚甲基桥联的双水杨醛亚胺[ONS]叁齿配体。该配体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张磊,苏清,高伟,伍乔林,母瀛[5](2012)在《手性双水杨醛亚胺类配体及其金属铝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C2轴对称性的手性联萘酚类化合物在多种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立体选择性,是手性合成与催化领域经常使用的手性配体。[1-3]我们选用R型联萘酚为起始原料,按文献方法先在其3,3’位引入甲酰基,进一步与苯胺衍生物缩合,合成了5种不同取代基的手性联萘酚双Schiff配体。利用这些配体直接与(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李翠勤,王俊,陈帅,张鹏[6](2011)在《一种树状桥联水杨醛亚胺配体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醇为溶剂,将具有配位能力的水杨醛(2)通过Schiff碱缩合反应接枝到整代聚酰胺-胺(1)骨架上,合成了一种树状桥联水杨醛亚胺配体,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最佳反应条件为:1 4 mmol,n(1)∶n(2)=1∶6,甲醇30 mL,于65℃反应5 h,产率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1年02期)

水杨醛亚胺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杨醛亚胺类席夫碱配体是一类具有良好配位能力的N,O二齿配体,能与过渡金属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且其结构较易修饰,被广泛应用于荧光分析试剂、医药等领域。因此含有水杨醛亚胺类配体的配合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19种钌羰基配合物,考察了具有不同空间位阻取代基的水杨醛亚胺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其中叁核钌羰基配合物在醇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具体内容如下:1含有不同取代基的9种水杨醛亚胺配体(1-9),分别与Ru_3(CO)_(12)在甲苯中回流反应,分离得到9种叁核钌羰基配合物:[μ-η~2-2-OC_6H_4-C(H)=N-Ar)]_2Ru_3(CO)_8[Ar=Ph(10),4-MeC_6H_4(11),4-OMeC_6H_4(14),4-CF_3C_6H_4(17),4-ClC_6H_4(19),4-BrC_6H_4(22),2,6-Me_2C_6H_3(24),2,6-Et_2C_6H_3(27)]、[μ-η~2-2-OC_6H_4-C(H)=N-C_6H_3-2,6-~iPr_2]Ru_3(CO)_(10)(28);7种单核钌羰基配合物:[η~2-2-OC_6H_4-C(H)=N-Ar]_2Ru(CO)_2[Ar=4-OMeC_6H_4(16),4-ClC_6H_4(21),2,6-Me_2C_6H_3(26)]和[2-OC_6H_4-C(H)=N-Ar][2-OC_6H_4-CH_2N-Ar]Ru(CO)_2[Ar=4-MeC_6H_4(13),4-OMeC_6H_4(15),4-CF_3C_6H_4(18),2,6-Me_2C_6H_4(25)];3种双核钌羰基配合物:{[μ-η~2-2-OC_6H_4-C(H)=N-C_6H_4-4-R)][μ-η~2-2-CH_2-OC_6H_4][μ-η-NH-C_6H_4-4-R]}Ru_2(CO)_4[R=Me(12),Cl(20),Br(23)]。用~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19种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其中16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2详细研究了合成的叁核钌羰基配合物(10、11、14、17、19、22、24、27、28)在醇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将醇氧化为相应的酮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杨醛亚胺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曾艺,杨子锋,罗亚妮,秦亚雯,李建.新型亚丙基桥联双水杨醛亚胺配体的合成及表征[J].山东化工.2019

[2].李颖.基于水杨醛亚胺配体钌羰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醇氧化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杨应平.含水杨醛亚胺和β-酮亚胺配体镍(Ⅱ)合成及其催化降冰片烯共聚合性能[D].南昌大学.2017

[4].夏萍,肖骁,王利伟,游向前,张爱清.亚甲基桥联双水杨醛亚胺[ONS]叁齿配体的合成[J].山东化工.2016

[5].张磊,苏清,高伟,伍乔林,母瀛.手性双水杨醛亚胺类配体及其金属铝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2012

[6].李翠勤,王俊,陈帅,张鹏.一种树状桥联水杨醛亚胺配体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化学.2011

论文知识图

亚丙基桥联水杨醛亚胺配体2的合成...

标签:;  ;  ;  ;  ;  ;  ;  

水杨醛亚胺配体论文_曾艺,杨子锋,罗亚妮,秦亚雯,李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